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王溢嘉:花开见禅 原来是地不平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1日
来源:   作者:王溢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王溢嘉:花开见禅 原来是地不平

 

  人比人,气死人。这个“气”,往往来自一个虚妄而扭曲的“因为”。

  有一天,大慧禅师上堂,对众弟子说:

  “我本来以为是那些草长得有高有矮,但在烧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地不平。”

  对事情提出解释,是认知的主要作用。而解释,大部分是在找原因,也就是厘清因果关系。

  一个父亲将儿子的成绩单往桌上一摔,愤怒地说:“看你考个什么成绩?就是因为你太不用功了!真是令人失望!”

  成绩比别人差是事实,但“因为”什么呢?也许是比人家不用功;但也许是遗传基因比较差,脑筋转得比别人慢,身体比较容易疲倦;也许是读书环境比人家差,参考书比较少,或女朋友比别人多;也许是老师的题目出得不好……

  基本上,这些原因和解释都仅止于推论或臆想,推论难免虚妄,臆想就更可能扭曲。现代心理学更告诉我们,在做行为归因时,我们有明显的人我之别,也就是“严于责人,宽于究己”,譬如别人考试分数低,那是因为他懒惰、愚笨,自己分数低则是因为自己“没睡好、一时粗心”。

  人我有别的错误推论、虚幻臆想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对人产生实质的伤害,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白云禅师有一首偈子:

  若能转物即如来,春至山花处处开;

  自有一双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样平。

  这里的“慈悲手”,比较接近“真心”,因为真心是没有人我之分、爱憎之别的,这是慈悲的核心要义。但也许,我们还可以引进更多的慈悲。

  解释,主要是识心的活动。识心有好有坏,会依个人的见识、阅历与拣选而变。在解释事情时,没有人我之分、爱憎之别固然很慈悲,但如果能多一点爱、多一点宽恕、少一点憎恶,那就更慈悲。这种善意的拣选和认知,就是慈悲的识心。

  “转物”,就是用“心”去改变对事物的认知和解释。草,为什么看起来得长得有高有矮呢?原因可能很多,但何妨慈悲一点,先从“地不平”想起。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