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伦: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八课 读经录要 (三)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2)
方伦: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八课 读经录要 (三)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2)
十七、
佛言:无上菩提,无二行相,何以故?菩提无二,亦无分别,若于菩提行二相,有分别者,必不能证。诸菩萨所有菩提,于诸法都无所行,非取故行,非舍故行,不作是念,我行于诸法。善现言:若菩萨修行般若时,所有菩提都无行处者,岂不行诸善法,而得无上菩提耶?佛言:不也。菩萨菩提虽无行处,而要行诸善法,住殊胜神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1)。乃至无上菩提,虽无行处,而要在住诸善法,久修令满,乃得无上菩提。应住一切法本性空,一切有情本性空,修诸功德,令圆满已,乃得无上菩提。当知此皆依世俗言说施设法, 非真胜义,何以故?胜义中无诸法可得故。
十八、
佛告善现:无一事有毛端量,是真实,非虚妄。而众生于中颠倒执著。造作诸业,轮回诸趣,不能解脱生死众苦。譬如梦中,见人受乐,梦所见人,尚非实有,何况受乐。一切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有漏、无漏诸法,亦如梦中
所见诸事。
十九、
佛告善现:诸法与生灭相合者,悉皆是化,惟不虚诳法:即是涅槃,此法不与生灭相合,是故非化。有佛无佛,其性常空,此即涅槃,非实有法,名为涅槃,是故可说:无生,无灭,非也。
二十、
一切如来,不可以色身见,夫如来者,即是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不可说有来有去。若于如是甚深法义,不如实知,执著如来身是名色,有来去,当知彼人迷法性故,愚疑流转,受生死苦,远离般若,亦离佛法。诸如来身,无所从来,亦非于中,有造作者,亦不可说无因缘生。然依本修净行圆满为因缘,及依有情先修见佛业成熟故,有如来身,出现于世,因缘和合力尽,即便灭没,是故无来无去。
廿一、
佛告善现:菩萨达一切法自性皆空,于此空中,不见有法若生,若灭,若染,若净。亦不疑我当得,或不当得无上菩提,何以故? 达一切法,皆自性空,即是无上菩提。
廿二、
佛告善现: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下至一称南无佛陀大慈悲者,是善 男善女人等,穷生死际,善根无尽,于天人中,恒受富乐,乃至最后得般涅槃。
廿三、
佛告庆喜 (2):六波罗蜜是如来无尽法藏,一切佛法从此生故。十方三世诸佛,所说法要,皆是六波罗蜜无尽法藏之所流出。十方三世诸佛,皆依此无尽法藏,精勤修学,证得无上菩提。
廿四、
光德天子问佛:诸佛菩萨皆取净土,云何世尊出现于此秽恶之堪忍 (3) 世界?佛言:如来居处,皆无秽杂,即是净土。于是佛以神力,令此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处处皆有宝聚香花,软草泉池,八功德水 (4),七宝阶陛 (5),花果草本,咸说妙法 (6)。处处莲花,如车轮量,青黄赤白,众宝庄严,诸花台中,皆有菩萨结跏跌坐 (7),思惟大乘。光德见已欢喜,赞叹佛说不虚,有情薄福,见净为秽。
廿五、
佛言三事,最为无上:一者、发菩提心,二者,护持正法,三、如教修行,能修行者,真供养佛。护持如来一四句颂,所获功德,尚不可尽,况能护持三世佛母 (8),甚深般若波蜜多。
【注释】
(1) 成熟有情,是言有情众生,应得度者,则以种种方便,令其因缘成熟。严净佛土,是言摄取 国土,令极严净,备将来
成佛时,作为度生道场之用,如法藏比丘,摄极乐国,发四十八愿之类。
(2) 阿难为斛饭王子,佛的从弟,生于佛成道之后,故阿难陀的义译为庆喜,参看第十六课注六。
(3) 见初级第三十二课注一。
(4)
极乐国池中,及须弥山与七金山间的内海,皆充满八功德水。极乐国的八功德为: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见称赞净土经。须弥山与七金山间的内海八功德为: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肠,见俱舍论。
(5) 皇帝之阶称为陛,此处系借用以喻其严丽也。
(6)
佛、菩萨、圣贤、善知识等说法,是为有情说法。 至若花飞叶落,星辉动,利根人观之,亦能证入第一义空,悟无生宗旨,是为无情说法,所以遍大地人物,无时不在说法也。
(7)
趺是足背,跏趺原为加趺,佛菩萨的坐法,名结跏趺坐。有两种,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左在上,名降魔坐。 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在上,名吉祥坐。
(8) 诸佛若不行般若波罗蜜多,则不能成道,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出生三世诸佛,称为佛母。
【习题】
(一) 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作何解释?
(二) 不虚诳法,是指什么?此法何故非化?
(三) 何因缘故,有如来身,出现于世?
(四) 念佛有什么好处?试举经文为证。
(五) 如来无尽法藏是什么?十方三世诸佛,所说法要,是从那里流出?
(六) 佛言三事,最为无上,是指那三事?怎么样才算真供养佛?
【经文语译】
十七、
释迦佛说:无上菩提,没有两个行为的相貌,为什么呢?菩提没有二相,也没有分别,假如于菩提行二相,有分别者,一定不能证得它。许多属于菩萨所有的菩提,在诸法上,都无所行动,并非为了要取得什么,所以才行动,也并非为了要舍弃什么,所以才行动,也不作这样的想念:以为我在诸法上,有所行动。善现说:假如菩萨修行般若时,所有菩提,都没有行处者,难道不实行许多善法,而能得无上菩提吗?佛说:不是的。属于菩萨的菩提,虽然没有行动之处,而是需要实
行许多善法,住在极胜妙的神通里,成熟有情的众生,严净佛的国土。乃至无上菩提,虽然没有行动之处,而要住在许多
善法里,历久修习,使它们全都圆满之后,才能得到无上菩提。要晓得:这都是依照世俗言说,所施设的方法,并非真正
的胜义,为什么呢?在胜义中,没有许多的事物可得的缘故。
十八、
释迦佛告诉善现:并没有一宗的事情,有像毛端那么小的分量,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而众生在这中间颠倒执著,造作许多业,轮回诸道,不能够解脱生死及众苦。好像在梦中见人享乐,梦中所见的人,尚且不是实有的。何况享乐。一切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有烦恼、无烦恼诸法,也像梦中所见的许多事情。
十九、
释迦佛告诉善现:一切事物,凡是给生灭相合者,都是幻化的,惟有不虚假的法:就是涅槃,这一法并不给生灭相合,所以不是幻化的。不管有佛出现,或是无佛出现,它的本性,永远是空的,这就是涅槃了,并非实在有个法,名为涅槃。由于这样的缘故,所以可以说为:没有生,没有灭,也不是幻化。
二十、
一切如来,不能够就他的色身上见他,所谓之如来者,就是法身,也就是诸法空中的真如境界,不可以说是有来有去。假如在这极其深奥的法义上,不能实在了解,而执著如来身;是属于有名称的,有颜色的,有来去的,要晓得:这人因迷于法性的缘故,既愚疑,而且在三界六道中,流转不停,受著生死痛苦,远离了智慧,也远离了佛法。有如来的身体,都是
没有地方来,世并非在这中间,有造作的人,但也不可说是:并无因缘而生。它惟是依据如来在过去生中,所修的清净之行,直至圆满,作为因缘。还有一项:那就是依据众生,先世所修见佛的业果成熟的缘故,所以才有如来身,出现于世,等到这些因缘和合的力量尽了时,即便灭没了,所以是无来无去的。
廿一、
释迦佛告诉善现:菩萨通达一切事物的自性,都是空的,在这空中,并不见事物或生,或灭,或染,或净。也不怀疑我应当得,或不应当得无上正觉,为什么呢?假如能够通达一切事物的自性,都是空的,这就是无上正觉了。
廿二、
释迦佛告诉善现: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仅仅只称念一句 「南无佛陀大慈悲」者,这善男子善女人等,穷极生死的边际,他的善根,终没有完尽的时候,在天中人中,常常享受富裕快乐,乃至于最后成佛,得到了佛的大般涅槃。
廿三、
释迦佛告诉庆喜:六种到彼岸法,是如来的无穷尽的法藏,一切佛法,都是由此所产生的缘故。十方三世诸佛,所说的佛法要领,都是从这六种到彼岸,无穷尽的法藏中,所流出来的。十方三世诸佛,都是依据这无穷尽的法藏,加以精勤修学所以才证得无上正觉。
廿四、
光德天子问释迦佛:诸佛菩萨都是居住在清净的国土,为什么你世尊会出现在这个秽恶的堪忍世界呢?佛答:凡是如来所居之处,全是没有污秽和杂乱的,那就可算是净土了。于是佛运用神力,使这个大千世界,地面像手掌那样的平坦,是琉璃所成,一处处都是珍宝积聚,和香花、软草、泉池。池内充满著八功德水,池边有七宝的阶道,所有的花、果、草、木,都在宣说妙法。处处都有莲花,大小好像车轮皂体量,具有黄赤白诸色,全是众宝所庄严,花台之中,皆有菩萨盘坐在上面,思想著大乘的佛法。光德天子见了之后,欢喜赞叹佛所说的话,并不虚谬,只是众生福薄,见净土成为秽土罢了。
廿五、
释迦佛说:有三件事,是最高无上的,一是发证取无上正觉的心,二是保护受持佛的正法,三是遵照佛所说的教法而修行,能够修行的人,才算是真能供养诸佛。保护受持佛的一个四句偈,所得的功德,尚且不可穷尽,何况能够保护受持
三世诸候之母,甚为深奥的智慧到彼岸法呢。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