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61
心之精神是谓圣【原文】
孔丛子云。心之精神是谓圣。杨慈湖平生学问以是为宗。其于良知何似。得无合佛说之真知欤。曰。精神更浅于良知。均之水上波耳。恶得为真知乎哉。且精神二字。分言之。则各有旨。合而成文。则精魂神识之谓也。昔人有言。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者是也。
心之精神是谓圣【译文】
有人问:“《孔丛子》【内容主要记叙孔子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顺、子鱼(即孔鲋)等人的言行,关于该书的真伪,历代学者多有考索。旧题该书为孔鲋所撰,实不足信】上说:‘心之精神是谓圣。’杨慈湖【杨简(1141一1226年)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南宋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及第,曾师事陆九渊,折服本心之说,与袁燮、舒璘、沈焕,并称"甬上四先生",或"四明四先生"。创慈湖学派,他潜心研究心学,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心是万物万事之源的精神性实体,心皆"虚明无体,人心本为善,皆可以成为尧舜,所以有恶是"意"(意识活动)的干扰。】平生的学问就是以这句话作为立说宗旨。这个观点与王阳明先生所创的‘良知’很相似,是不是和佛说的‘真知’相类似呢?”我(莲池大师)认为:“精神二字所含的意义比良知更浅薄。良知与精神,两者都好像是水上的波浪而已,怎能与‘真知’这大海水相提并论呢?况且“精神”二字分开来说,则各有各的含义;两个字结合起来变成文章句子,便是精魂神识的意思。过去的高僧大德曾经说过这样一首偈子:“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就是指那些错认精神为真知的人。
一心顶礼云栖寺袾宏佛慧莲池大师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