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与孝道文集:佛法与孝道(祈竹仁波切)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与孝道文集:佛法与孝道(祈竹仁波切)

 

  大藏寺祈竹活佛

  孝道乃亚洲文化中极重要的一部分,亦为佛教教法之基础。出于此原因,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宝哲曾多次应求,开示佛教中之孝道教法及能利益父母之法门。《孝份无量》乃依据法师于二零零五年在佛教显密研修院香港分院所作之两座开示,经翻译及编辑,另增补法师于座下之额外补充内容集成书。

  本书内容并不涉及艰深之佛学概念与名相,故极为适合初入佛门之弟子。此外,本书收录了藏传佛教之基础修行 ── 礼三十五佛忏之导修开示,十分利于初接触藏传佛教的读者学习。

  目录

  佛法与孝道

  孝顺父母之合理性

  孝顺父母之利益

  报父母恩之方法

  如何利益仍在生的父母

  如何利益已往生的父母

  礼三十五佛忏法门开示

  附录

  《菩萨堕忏.礼三十五佛忏文》

  《蒙传大藏经》版本三十五佛图

  佛法与孝道

  衲今晚并不准备讲述甚么密法法门,而想略谈孝顺父母的各方面。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宗教信仰。有些人自称不信神明、不信轮回及不信因果,并自以为并无宗教信仰,但其实这也正是世上的其中一种信仰。在这些许多不同信仰体系之间,如果要说其分别的话,就必须从其见与其行这两方面手判断。合乎佛教的见,必须是中观等空性见;合乎佛教的行,必须是与出离心或菩提心相合的修持。这些便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所不同之处。由于在座各位皆为初学者,衲今天就暂不谈及佛教之见的方面,而单单说佛教的行持方面。

  在行为方面,佛法虽对出家人及在家人在行为上的要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不论出家或在家,也有许多共通及必须遵守的教法,譬如说我们都必须敬信三宝、不伤害其他生命、孝顺父母及尊敬长辈等。在佛化的国家,不但修行人必须奉持比丘戒、比丘尼戒及居士戒等戒律,甚至在制订国法时亦会包括十善业等,以令国家法律与佛法教义相符合。古代的印度及西藏,乃至许多其他亚洲国家,都是这样的。在这些国家中,人们凡经过佛像时,必定下马、除帽而顶礼,对三宝极为恭敬。对长者及父母等,他们十分孝顺及尊重。在寺中,长老会被请居上座。在路上,年青人会让位予老年人。不幸地,佛教在现今年代已经衰微,上述这样的佛化国家所余无几。在现今全世界,恐怕只有泰国尚可说是有点儿合乎佛化国家之定义,其他国家有的有佛法弘传,另一些则没有佛法,但它们全都说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佛化国家。在现今年代,即使在佛法盛行的国家,许多人不要说孝顺父母或尊重长辈了,他们甚至连三宝也不敬重。在去佛寺朝礼时,许多人抽烟、到处看,甚至坐下时以脚朝佛像。在某些国家,衲甚至还见过有人在露天佛像石雕前撒尿,甚至骑在佛像的头上拍照。

  佛教十分重孝道,在经中有很多开示此方面的教法。可是,现今的人把这些自古以来便有的优良传统置诸不理,这是极为可悲的现象。在西方文化中,以前并无佛法,佛陀也未曾在西方示现说法,所以大部分西方人不信因果及业力规律,以致其行为及心态与我们不同,这是可以理解的。东方人却不一样,我们自古以来便有佛法及各文化中的传统孝道思想,也多多少少知道因果规律,但现今的年青一代却不孝顺父母,这是极为悲哀的。

  孝顺父母之合理性

  从因果的角度来说,不孝顺父母之果报尤为深重,杀害父母更与出佛身血及杀阿罗汉等同列为最重的五无间罪业,其果报是苦报中最重的一种。

  对出家人而言,其师父是功德田,若略有冒犯便会种下极大的恶因。毁谤、背叛或伤害自己的师父者,不论怎样努力修行亦难以成就。对在家人而言,父母即其功德田,若在侍奉父母时略有不是之处,其业障已十分深重,何况冒犯、伤害、不敬及不孝呢!我们若只以不屑或发怒之目光望一望父母,其果报已不堪忍受了。这些果报并不像其他苦报般在未来世才成熟,而会在今生起马上开始遇到报应,而延至未来许多生中,这是因为此一类业力至为深重的缘故。反过来说,若孝敬父母,便能极为迅速地积集无量功德及福乐之善因种子,而且在今生中已经会开始遇到善报,而延至未来生中。总之,在一切圣众及凡众中,今生之父母及师长是尤其特别的功德田,凡对其所作之善业或恶业之业力均极为深重。

  为甚么不孝的果报会特别深重呢?这是因为父母对我们恩重的缘故。《佛说入胎经》对母亲怀孕期间的感觉有颇为细致的描述,这些感觉全是痛苦的。在把小孩生出的时刻,即使是在现今医学发达的年代,母亲仍然可说是冒了极大生命危险而把我们生下来的。在我们出生后,母亲片刻不离,从此她便没有了自我、没有社交生活及任何私人时间,而把我们视为世上最重要的中心。在出生至成年之间,全赖父母的照顾,我们才得以存活。父母为我们的利益,甚么都愿意做,甚至在维护子女利益时生镇,或是为了让子女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教育及物质生活,而不惜造作极大之恶业。在父母死时,他们把最好的、毕生辛劳而累积下来的财产全留予我们,所带走的不外乎是为我们而作的种种恶业。如果我们细细思维以上这几点,便会发觉父母之恩重如山,根本无法量度或形容。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便会明白尽孝道的合理性。由于父母的恩德极重,我们与父母间的业力关系非同寻常,所以只消略为不孝,一弹指间便已会积下极重的恶业。衲知道有些人会在心中想:「我的父母并非如此仁慈,他们只是因为情欲才意外地怀孕了,他们对我从不疼爱或照顾,所以谈不上有甚么恩德!」这样想是很肤浅的想法。大家可以想想,我们已经在六道苦海中轮转了无限次,但至今仍未出离,甚至还常常处于三恶道中受苦,这全因不懂佛法、因果与业力的缘故。现在大家有缘坐在这听闻佛法而学习脱离三恶道苦、出离轮回甚至成就无上佛境的方法,又有这个可用于修行的人身以达上述目的,这全拜父母所赐。就算父母并非有心怀孕,即使他们曾有过堕胎的念头,而且他们后来也未曾照顾过我们,甚至对我们从少拳打脚踢,但我们毕竟还是出生及成人了,而且更遇上了这百劫难遇之成佛的机会,就算这并非父母刻意为我们所作的安排,但若没有他们赋予的人身,我们便断不可能有此机遇。单从这一点来衡量,父母之恩已经极深了。

  孝顺父母之利益

  作为大乘佛教徒,我们都发愿成佛。若欲成就无上佛境,我们必须具备菩提心。若要成就菩提心,又必须先成就慈心及悲心。要生出慈悲,依赖对众生感恩欲报的心作为先条件。欲对众生报恩之心,又必须先感到众生对自己有恩。要觉知众生之恩重,必须先知今世父母之恩深。所以,我们的成佛与否,取于有否念及父母之恩德。我们可以说,不念父母恩德,就不可能成就佛果。从这角度来讲,孝心是成佛的必需条件。

  即使撇开成佛的目标不谈,而只说今世中的世俗层面,念父母恩仍然十分重要。为甚么这样说呢?我们分析一下,许多人都希求和平,他们整天集体跑到街头上,手拿反战标语牌,歇斯底里地喊要求和平的口号,可是这样做有用吗?他们要求和平,但其手段其实已经表现出一种嗔心。用愤怒及野蛮的方法来争取和平,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他们静坐或哭求,或许还能感动某些人。在国家层面上,不少国家以维持和平为藉口,而不断扩大军备、发展高科技武器,这也同样不合逻辑。以杀人的武器来争取和平,怎么可能合理呢?怀傲慢或嗔恨心而要求和平,又怎么可能成功呢?总之,以与和平相反的手段、心态或工具谋求和平,都是可笑的,而且绝不可能实现。唯一能导致和平的法门,是降伏自己内心的敌人 ── 贪、嗔、痴等烦恼。唯一有效的方法,正是佛法。这个世界,就像一片长满荆棘的大地。在这片大地上赤脚行走,自然会被刺伤,这就好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碰到不如意的人和事一样。父母轻轻一句,我们就不高兴了。我们走在马路上,本来心情好好的,但陌生人随便来一个不友善的目光,我们便马上会生气。我们当然想永远避免不如意的人和事,但这是绝不可能达成的,就好比我们无法把长满荆棘的大地铺满软垫以令自己不受伤的道理。可是,如果我们能消除敌意,便好比穿上了一双鞋,不论我们走到哪也不怕荆棘了。这样的话,不论客观上世界和平与否,我们自己肯定会享受和平的心境。祖师曾说过:「我们无法改变所有众生,但如果我们改变自己的心,便等同改变了所有众生!」这是很有道理的嘉言慧语。如果所有人都能这样,也就达致世界和平了。但为甚么我们管不住自己的心、无法消除敌意呢?这是因为我们有与生俱来的我执、自我中心的思想。我们视自己为世界的中心点,一切都必须围绕我们及顺自己的意愿而存在及运作,所以我们不理别人死活,而只懂照顾自己及自己的家人、财产、国家或团体的利益,我们的一切行为亦与此相应,乃至对父母不尊重或对朋友不友善等等。我们当然欲得快乐,但我们的心及因其牵引而表现出的谈吐及行为,却无一不是导致痛苦及杜绝快乐的因,所以我们根本没法得到快乐。若想得到快乐,就必须培养善心、慈心及悲心。一天还有这种「我!我!我!」的心,善心、慈心及悲心便永不能生出,以致我们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若想生起善心、慈心及悲心,必须念众生之恩德。众生对我们有何恩德呢?答案是,因为他们在过去生中必定曾当过我们的父母,所以他们的恩与我们今世之父母的深恩相等。可是,若我们连今世父母之恩也不念,又如何能念及众生恩呢?所以,现在我们得到结论:要得到快乐,最终必须先对今世的父母念恩。换句话说,念父母恩是令自己快乐的方法,也是达致个人与世界和平的方法,更是成佛的方法。

  作为居士,我们应当好好孝顺及侍奉父母,对他们善加照顾,这是因为他们对我们恩重如山,而且还因为这是对我们自己今世及未来世皆有深远利益的行为与心态。

  报父母恩之方法

  不论父母是否依然健在,我们都应尽力报其恩德。如果父母健在,我们不尽孝道,却待他们身后才抚棺痛哭,把尸体供在最昂贵的棺木中,把花、及食品供在灵前,这样做毫无意义可言,而且死去的父母也受用不了这些供品。花是对眼根与视觉而供的,香乃对鼻根与嗅觉而供,食物则对舌根与味觉而供。死了的人不再有视觉、嗅觉或味觉,再供这些东西又有何意思呢?我们应该趁父母仍在生时,多加关心及常常侍奉。在他们过身后,我们亦宜以真正能利益他们的方法来尽孝。今天衲对这些方面欲作一点讲解,以免大家堕入民间习俗的误区。

  如何利益仍在生的父母

  如果父母仍然在生,我们除了在生活上尽力侍奉外,亦可以特别为他们的长寿而供一尊或多尊无量寿佛像(Amitayus)。供养这尊佛或白度母等其他延寿本尊之圣像或图片在佛坛上,配合每天虔心祈求,便有令父母长寿之缘起。不论是金属佛像或图片,必须先请有德大师开光,佛像更需如法装脏。至于佛坛上其他供养对象及供品要求等,衲早已说过多次了,今天不再重复(注:见于法师之《福慧明灯》等著作中)。

  我们亦可以代父母供僧、供灯、布施或作任何如法之修行,这样亦可利益父母。在各种修行中,尤以主要用身体进行的修持法门最能利益父母及先祖,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源自父精及母血,所以它其实正是父母乃至历代先祖之身体的延伸品,以这个来自他们身体的肉身作善业,由于这种特别密切的关联,便能为他们带来最大利益。可是,哪些才算是「用身体进行的修持法门」呢?我们供曼达(注:见法师著作《心生欢喜》)、守持大乘八关斋戒(注:见法师著作《福份无量》)、代他们朝圣及绕佛、作三十五佛忏等礼佛修持,这些全属主要以身体进行的修持法门。如果我们捐血救人,这亦算是利用此身体所作之善业类别,所以也必定会为他们带来很大的利益。

  如何利益已往生的父母

  如果父母刚刚过世,我们宜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其遗体。葬法主要分天葬、水葬、土葬及火葬这几种。天葬是最好的葬法,因为这类似大乘中的身布施,其功德十分大。佛陀在其前生中,便曾多次对有需要的众生布施头、身、手及血等。人的尸体如果葬在土中,其实最终亦会腐坏,倒不如用来作布施善行。可是,天葬在西藏以外的地区恐怕无法实行。

  水葬是次等的葬法,其正确做法是把尸身绑上大石,沉于无龙族居住的水域,否则会沾污了龙族之居处,反对后人不利。当然,这只是略为介绍水葬方法而已,这葬法在香港及西方国家无法实行。

  土葬是第三等葬法。汉人习惯替先人挑选坟地,笃信风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坟地风水佳,对先人虽并无好处,但对后人却的确有某些利益。

  除却高僧及福报极大者之例外情况外,火葬是最下等的葬法。曾作很多恶业者,在火葬时的烟会令地区的世间神灵不高兴,所以这对任何人都没好处。若我们实在必须采用火葬,便应谨慎地处理骨灰。现在汉地流行把骨灰供奉在寺院中,但这并非佛教的传统,而且十分不好。把骨灰放在家中天天对其上香,同样亦违背佛教传统,而且这样做其实对先人不但不会带来利益,反而可能会对他们不利。如果能力所及,我们应把骨灰混以泥土,造成若干尊不动佛(Akshobya)的泥像,并请大德诵经开光,然后把佛像投放于海洋中。如果这样做,对先人的利益极大。如果我们无条件造佛像,便应请大德为骨灰诵经,然后把骨灰带往圣地朝礼,最后把它撒在干净的山上或海中。

  在父母或亲人死后四十九天中阴期中,我们应尽力多作供僧及延请僧众诵经,自己亦应不断祈愿他们能再次转生为人及遇上佛法,并早日脱离轮回。

  许多人把先人骨灰或照片供在家中,天天对它们供灯、上香及供奉饮食,这样做对先人并无好处,反而有可能带来伤害。先人的心识早已轮回在六道中的其中一道去了,所以根本无法受用我们的供奉。依佛教传统说,若受供养的人生前曾作许多恶业,现在投生地狱中,我们对他们前生的照片或遗灰上香及叩头,反而会令他们的痛苦增加。如果大家欲以照片纪念先人,在家中放一张小小的照片即可,不必对其上香或供奉。衲知道汉人向有追思祖先的传统,所以在此提一个折衷的建议:我们可把先人的照片放在佛像的下方,在供桌上放上供品或上香,为先人祈愿脱离轮回。在这样做时,我们其实是在为先人而供佛,而不是对先人上供。如果能这样做,便既纪念先人,又不违反佛法,且更为先人带来实际利益。不论先人现今投生在六道中的哪一道,如果我们这样地代他们供佛,他们都能得到利益。此外,如果我们代先人作薰烟供养(注:见法师著作《本尊海会I》),亦可为他们带来大利益。

  最终来说,如果我们多多行善、戒作恶业,这样便是报父母及祖先恩德及利益他们的最有效方法。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