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活在当下·静心修行:学会承受心灵的苦难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8日
来源:   作者:付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活在当下·静心修行:学会承受心灵的苦难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只要我们学会承受生命中的苦难,就可以在心中时时涌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气,就可以用坚强的毅力,非凡的气度,宽阔的胸怀去承受生活中的狂风巨浪,承受人生旅途中的磨难挫折,承受生命中一切的馈赠。

  前段时间看了李玉导演的《观音山》,刚开始是被名字吸引,觉得很好听,大慈大悲观世音是我们心中的救世主,我们把心寄托于菩萨,想在佛祖的指引下,来完成一世的修行。影片中,就是这样一群人,一群带着创伤的人,承受心灵的苦难,经历着各自人生的修行。

  影片一开始,三个叛逆高考落榜生走在了一起。一个因母亲的去世而痛恨父亲,一个因父亲酗酒而逃离家庭,一个体形肥硕而总被小流氓欺辱。三个不同背景的孩子,因为孤独、无助、失落、迷离走到了一起。他们相偎相依,扎堆取暖;他们喧闹、嬉戏、醉酒、痛哭,肆意挥霍着无处安放的青春,任凭年华似水流逝,却无力反抗。

  影片中的另一个人物——常月琴,这个暮年戏子,无法承受丧夫丧子之痛,不论清脆的嗓门中淌出多么动听的戏曲,也唱不回流逝的曾经。

  迈克尔·杰克逊走了,让喜欢他的人感觉一下子失去了精神支柱。就像肥皂。

  汶川地震了,带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留下了无数孤独的身影。就像常月琴。

  观音庙塌了,让无数人心灵的寄托也随之倒塌。毁坏于地震的观音庙,如同横亘在心头的伤口等待愈合。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废墟镜头,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而是心灵失去了寄托,六神无主,痛苦迷离,是抹不去的污迹,是挥不去的阴影,是心灵的废墟。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对自由地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穿过幽暗地岁月,也曾感到彷徨……”歌声中,三个年轻人,站在火车上,两旁风景飞逝,穿过漆黑的隧道,迎风拂面,无所畏惧,任青春尽情绽放。许巍的《蓝莲花》在片中多次唱起,也是导演寄于彷徨青春的希冀,脚下的路,依然要走下去,为了那清澈高远,为了那盛开着的永不凋零。

  影片的最后,他们四个人一起来到观音山,跟僧人一起修复了寺庙,修复了曾经被毁的观世音——人们心中的救世主。

  无论结局怎样,是生是死,是选择离开的,还是选择留下的。我想,他们都已经找到心灵的寄托,知道该如何去承受自己心灵的苦难。

  苦难是要我们每个人去承受的,无论是电影里,还是生活中。

  寒冬腊月,一个名叫悟道的小和尚去天龙寺拜见定慧禅师。外面的雪下得很大,可是定慧禅师却不让他进门,也不允许给他吃的。悟道就在门外一直跪着,在冰天雪地里连续跪了3天。定慧的弟子们看他可怜,偷偷地给他送吃的,也都为他求情,可是定慧说:“我这里不是收容所,不会收留那些没有住处的人!”弟子们没有办法,只好悻悻地走开。

  第四天的时候,悟道身上皴裂的地方开始流血,他一次次地倒下,然后又一次次地重新起来,不管身上的血流了多少,但他依然跪在那里不动。弟子们跟定慧说悟道的情况,想请求定慧能让他进来,但是定慧却命令弟子:“谁也不准开门,否则就将他逐出门外!”又过了3天,悟道在大门外已经跪了整整7天了,终于支撑不住倒了下去。定慧出来试了一下他的鼻子,尚且有一丝呼吸,于是让弟子将他扶了进去。悟道终于成了定慧门下的弟子,可以在他的门下参学悟道。一天,悟道问定慧禅师:“师父,无字与般若有什么分别吗?”话刚说完,定慧就一拳打了过来,冲悟道大吼道:“这个问题是你能问的吗?滚出去!”悟道被定慧的拳头打得头晕目眩,耳朵里只有定慧的吼声。忽然间,悟道明白了:“有与无都是自己的肤浅意识,你看我有,我看我无。”

  还有一次,悟道感冒了,正在用纸擤鼻涕的时候被定慧禅师看到了,他大声喝道:“你鼻子的血汗比别人鼻子的珍贵是吗?你这不是在糟蹋白纸吗?”一句大吼,悟道不敢再擦了。很多人都难以忍受定慧的冷峻,可是悟道说:“人间有3种出家人,下等僧人利用师门的影响力去发扬光大自己;中等僧人用家师的慈悲影响自己;上等僧人在师父的敲打下日益强壮,最终找到自己的天空。”

  如果有鞭子向你挥来,只要你把头抬得更高,背脊挺得更直,那么就会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成功没有任何捷径,困苦是成功要经历的必由之路,只有迎着困苦前行才能笑看成功。不管是悟法还是修行,都是必须要经历苦难的。

  人生在世,艰难险阻在所难免。通往成功的路没有捷径,困苦是对成功的考验,只有敢于接受挑战才能迎着困难从而化解困难。困苦是人生成功的必修课,只有敢于接受困苦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英国诗人弥尔顿、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小提琴家帕格尼尼都被称为世界文艺史上的三大怪杰,居然一个成了瞎子,一个成了聋子,另一个成了哑巴,但是他们照样战胜苦难,创造了不朽的成就。

  弥尔顿,这位英国伟大的诗人,这位失去了光明的战士,这位坚强地立足于苍茫大地的人,在描述自我的境遇时,是这样自勉:“在茫茫的岁月里,我这无用的双眼,再也瞧不见太阳,月亮和星星,男人和女人,但我并不埋怨,我还能勇往直前”。

  德国的音乐巨狮贝多芬生下来就是个麻子脸,而且在自己正当风华正茂、踌躇满志之时,他竟然发现自己的听力在衰退。对于一个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亚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颂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有一个男孩4岁时由于患上了麻疹和可怕的昏厥症,使他险些丧命;儿童时期,曾经患上严重肺炎;中年时口腔疾病严重,口舌糜烂,满口疮痍,只好拔掉所有牙齿,紧接着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他几乎不能够凭视觉行走;50岁后,相继发作的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他完全不能发出声音,只能由儿子凭他的口型来表达他的思想;在他57岁那年,他离开了人世。

  他从4岁时便开始与苦难为伍,直到死时依然没能摆脱困难的纠缠,但是苦难并没有使他低头,相反,他却在苦难中脱颖而出,他是怎么做的?他最终得到了什么?

  他长期闭门不出,把自己禁闭起来,疯狂地每天练l0个小时琴,忘记了饥饿与死亡。在13岁时,他过着流浪者的生活,开始周游各地,除了身上的一把琴,他一无所有。同时,他坚持学习作曲与指挥艺术,付出艰辛的精力与汗水,创作出了《随想曲》、《无穷动》、《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许多吉他演奏曲。

  15岁时,他成功举办了一次举世震惊的音乐会,使他一举成名。他的名声传遍英、法、德、意、奥、捷等很多国家。

  帕尔玛首席提琴家罗拉听到了他的演奏惊异得从病床上跳下来,木然而立。维也纳一位听到他琴声的人,以为是一支乐团在演奏,当得知台上是他一人的独奏时,便大叫着,“他是一个魔鬼”,匆匆逃走。卢卡共和国宣布他为首席小提琴家。他就是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苦难没有打倒他,相反,他在苦难中成长为音乐界巨人。

  为什么这些人经受如此重大的苦难,却依然取得无比辉煌的成就?我要说的是“苦难使人深省,深省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丰满”。

  想得到他人的认可,自己先要变得强而有力。也许生活是有缺陷,但生活的意义却是给人们同样的机会,有信心和勇气去争取,就会战胜自身的缺陷,在生命的困顿中出人头地,找到生活的意义。

  在坎坷的路途上,坚强勇敢的人抓得住机会,他们战胜了,他们存活下来了,他们就会出人头地!由此可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不经历风雨,不能真正领略雨后天晴的宁静,更难以一见美丽的彩虹!经历苦难而取得的幸福和成功才弥足珍贵,令人兴奋。

  一切外在的磨难,都会在心灵交汇,你的盾牌不是外人的帮助与同情,而是心理承受能力。一帆风顺不会使我们的心灵成长,苦难可以给我们的心灵淬淬火,加点钢。遇到苦难时,应沉静下来从反面想一想,也许会宽释你阴郁的胸怀。?

  想一想张海迪,全身三分之二没有知觉,但她为断地进行“生命的追问”,针灸、写作、翻译……取得了一个正常人都无法取得的成绩,不愧是青年的楷模。?

  想一想曹雪芹,举家食粥,创作了不朽名著《红楼梦》。

  想一想司马迁,遭受宫刑,承受着莫大的屈辱和痛苦,终于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史记》。

  想一想毛泽东,若是没有井冈山的遭受排挤打击,便没有后来遵义会议拨正中国革命航向的成功之举。

  想一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雪亡国之恨。

  想一想保尔身残志坚,经过一番痛苦的磨砺,著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身心遭受的苦难,能比他们严重?

  我们没有先知先觉的能力,芸芸众生,谁都无法避免苦难的降临。勇敢者、智者面对苦难,能够坦然接受,然后想方设法化解苦难,把它看做是对人生的又一次挑战,从而赢得别人的敬重。

  痛苦是人生体验中的一部分。没有它,人生就不完满,就不成熟,就是有缺憾的。因为人生就是经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经历的丰富。如果只有安逸和享乐,只有快乐与幸福,只有富足而没有匮乏,生命就会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逐渐麻木、退化。人就会走向平庸无聊,从而意志消沉,失去锐气和棱角,失去生机活力。

  记住: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

  修行路上你和我:

  人世间有很多种苦难,没有人可以侥幸地逃脱苦难,对人而言苦难是一种必修课,只有经历了才能使人成长,使人成熟,才能更快地走向成功。因此,作家刘墉说:“让我们一起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