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四堂课 快乐修行,请你这样做!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四堂课 快乐修行,请你这样做!

 

  西方弟子课程 【法王分享修行经验-生活中的佛法】第四堂课

  快乐修行,请你这样做!

  正知、正觉照的心,才能让生活自在,如何才能做到?且听Gmb在娑婆为我们开启福慧之门……

  时间:2009年1月13日 下午3:00-5:00

  念诵梵文三皈依

  英文献曼达

  英文请转*轮

  大众向法王行三问讯礼

  【学员提问】

  请问您怎么解释「转世」?是针对那些、对那些不了解佛教的人、也不了解佛教的没有佛教概念的这些,会如何跟他解释「轮回」?

  【法王回答】

  轮回的一般观念

  一般来说所谓的这个「轮回」,或者说「前世来世」这个轮回,有关「轮回」这个道理我们先不从佛教的教义上来说,我们事实上从一般的情况下来讲,我们常会有一种感觉,譬如说:一个亲人或是一个最好的朋友他过去了,或是你们要分离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种放不下,或者是说舍不得你的亲人就要离开,我们还是希望这个亲人都永远在着,我们看到这一种感觉,这在各个不同的民族,或者各个文化传统当中,都有这样子的情形,这是一种人之常情。这不只是过去的传承,甚至一直到现在我们常常会说:「我的一位朋友他过去了!但是他还是常驻或是常留我的心中。」这种感觉。那为什么大家总是希望亲人,或者你这些朋友还在?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接受「人永远分离」的一种情况。从个角度来说,事实上我们还是需要这种观念的,或者说我们其实都已经相信了,希望有这个「轮回」的。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可能真的、真的会非常痛苦的,所以这是第一个部份来解释「轮回」。无论佛教上说有、还是没有,事实上从人之常情的一个感觉我们都自然地相信、也都感觉说会有这个「轮回」,我们不希望人「永远的分离」的一个感觉。

  第二个是事实上,现在科学越来越进步,会发现过去许多被否定的事情,或者未知的一些事情,现在慢慢开始都得到肯定,或者说找出了答案。所以同样就「轮回」这件事,或者还有很多的东西对我们现在来说,都还是未知。但科学慢慢进步,很多事情都能得到证实和了解,所以对于「轮回」这个转世来说,我们不能够现在就否定它,而是要保持一种怀疑。像是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许多的例子,有很多的小孩,他也不见得是佛教徒,,他能够记得他的前世的..等等,这样一个情况。所以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就是不要断然地否定──就是完全没有。而是应该是抱持着好奇跟怀疑的心,这会是非常好的。

  佛教的轮回观

  谈到佛教对于认为是有「轮回」的这样的一个理论逻辑是什么呢?这里举例来说:就好象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有心续、就是他的心,续是延续的续,还有他的一种呼吸。那么就好象这个小baby他有这种心续的时候,这个心续,它一定会需要有一个同类的之前的前因,才会有延续的心续到现在,就好象你这个呼吸你要有前一口气,那么你会有后一口气..等等,尤其在佛教强调「心续」的一种延续性,心的延续性譬如这个小baby,他的心中、他的心续,他就是因为前面的同类的具备了它才会产生的。那么因为什么呢?它就是一种「觉知」,叫做「觉照力」、「觉知力」。这是指我们的心续,如果是「觉知力」,它是必须有因果关系的一个东西,它必须有前一个因,才会有一个延续性的心续。透过这个原因,我们知道心、心续,它必须有前面一个类似的因,才会有现在的一个心续。

  觉、觉照力不是色法

  谈到这种「觉照力」的「觉」,它也可以叫做「明觉」的觉,它指的是什么呢?它是心的一种能力,它是明明白白的,它能够觉照、能够感受一切,那么就谈到这一念明觉的「觉照力」,或是能感知的这一种力量,它的前面一个因,绝对不会是「色法」,就是它决不会是物质、「色法」。因为它是心,所以它不会有色的,所以说呢?这种明觉的「觉照力」,它必须要有同类的「非色法」的前面的一个因,然后才能够让现在的心续,或者说具备这种明觉、觉照感受的这种心续能够延续,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说这个心续,它不可能会是「色法」,就是说这个心续它前面的一个因,它不可能是因为「色法」,或者说一种物质、一种「色法」而产生了我们这个心续的。因为我们的心续它并不是「色法」,它也不是一种物质。因为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所谓现在看到这些「色法」,都有可能成为心续了,这不可能的。

  所以这就谈到说,我们这一念心续它是什么呢?它可以说是一种你能够觉知、明白地觉照到一切的,那么这个就可以叫做「心」、「心续」。这是我们自己可以觉知到的,所以呢?从刚刚谈到是佛教的一些根本理论,由此而证明有我们前「一剎那的心识」,所以证明有「轮回」的这种延续性。那么,事实上呢?我们可以透过自己的一种感知,或者说其他的一些理论能够慢慢了解「轮回」;所以,刚刚谈到只是其中一种的佛教的一种推理,证明说有「轮回」的一种逻辑方式,那么还有很多其他的,这里没有多讲。事实上我们大众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轮回」很多时候,你很难去直接去经验到它,而是只能用推理的方式才能了解,所以这大概是一种困难处。尤其现在这个二十一世纪时代,大家强调的是崇尚物质,一种眼见为凭这种情况。所以呢?还是可以透过各种方式,譬如说:「禅修」,在经典当中有提到一个人透过「禅修」能够让自己的心越来越细的时候,就是一个比较粗略的粗分心识,将这个心慢慢、慢慢地越将它沉淀,越来越细微的时候呢,那么它是能够忆起前世的,这是「禅修」的方式。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譬如说:刚刚法王提到说好象是「催眠」的方式也可以帮助一个人可以回忆到前世。

  对治法的含义,与施受法的口诀

  【学员提问】

  尊贵的法王,可否请您解释什么是「对治法」,可否请您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什么叫做「对治法」。

  【法王回答】

  我想对治法这里可能有两部份:一种你真的以实际行动去战胜对方;第二种是你真正在转变自己的心、你修心。我们常说的有这两个部份对治法。譬如说:我们做这一种「施受法」的一种修持方式,我们首先是「受」,我们观想将众生的恶业,不好的东西如同黑烟一般、乌烟一般地由我们来领受;那「布施」是指的说:将自己的长寿、还有各种的福德给予的一种方式。若是一种有人修这个「施受法」的时候呢,会变成好象就感冒了、或者就会头痛、还发热,好象只要当他一坐下来修,这种所谓「呼吸的施受法」马上就会流鼻涕。但法王觉得这个情况应该不是真的是修心的一种练习。如果说发热、头痛这种真的是修心,那会很奇怪的。

  因为修心的「施受法」,它最主要是我们心的一个改变,而不是你身体上的各种反应。

  所以当你在做「施受」的时候,观修的方式是什么呢?你要吸进别人的恶业、病痛,如黑烟一般进入到我们身体的时候,这时候你观想在我们心中,有一个油灯、一个灯,那这个灯,事实上它代表了我们的我执,就是那种你总是以为自己了不起,或者只有自己最重要,而轻视他人、甚至伤害他人、不在乎他人、不理会他人这样的这种我执,就像是这个油灯是一样的,那么当然最基本的一种自我意识是需要的。譬如说: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些是要有的,但这里的油灯代表的是一种你不在乎他人的这种傲慢的我执,或伤害他人的这种我执。那么接下来,就是观想「施受法」的时候,是透过吸气将众生的恶业、还有病痛各种这些不好的东西,如同黑烟一般吸进来的时候,就把这个我执的油灯给吹熄了。这是一种「施受法」,它最主要的一种观修的口诀方式。

  所以你可以知道它最重要的是练习修我们这一念心。它并不是我们身体上有什么各种打喷嚏、流鼻涕的反应。所以说如果真的是这样,法王说:「那佛陀当时一定天天在那打喷嚏,都在那头痛感冒了。那么他可能会需要一卡车、一卡车擤鼻涕的卫生纸,那天天看到佛陀在那擤鼻涕跟头痛、感冒,那不只他很辛苦,他周围的大弟子像舍利弗尊者..等等,他们也都会忙着天天要帮佛陀买这些各种的纸巾,甚至这些纸巾擤完鼻涕要放在哪里?都会是个问题。所以重点是这个「施受法」它是一个修心的方式,这些对治法是为了修心,而并不是一些什么生理的反应。

  所以刚刚是说吸气的时候,同样当我们在呼气的时候,这里有一个要点是什么呢?是「施受法」的时候,将自己的福德、长寿、善业给予众生,这里的重点是你如果没有一种要布施的心、给予的心的时候呢,你会变得什么都没有,你一给完的话,你会变得很空虚,但是如果你是有一念「你要布施给予的心」的时候,事实上你会很充足的,虽然你给出去了,但你还会得到很多、留下很多东西。举例来说,就好象有这样一个人,他有自己很喜欢的一个东西,他给了他一个朋友,那是因为他有一念「我要给予他、分享给这个朋友」的这个心的时候,他会留下什么呢?他会留下一念欢喜心,他给了,但自己也得到了欢喜。他不会是空虚什么都没有,因此当你透过「施受法」呼气的时候,你具备了一个你要分享,你要利益众生的这种动机,有的时候你就不会有一种恐惧说,我给了出去,就什么都没有了。事实上你会留下来的是什么呢?是一种光明、是一种更珍贵的欢喜。一种光明,会充满你的心。当你把一个东西给你最爱的人的时候,你会一种很欢喜,因为他是你喜欢的人,虽然你给了他,你自己没有了这样东西。但你也会跟他一样欢喜的,在你心中也充满这种欢喜心的。所以你不会担心说:「我给了,糟糕!我的福德也用尽了,我的寿命也减少了。」你是不会有这种担心,所以这个是当各位在做「施受法」的一个要点,这是很重要的。

  器官捐赠的施受观念

  刚刚这里谈到的是修心的一种方式,事实上当我们在真正要把好的都给别人、利益给别人,然后把不好的自己来领受,那这可以说是自己吃亏没有关系!但是把利益都给别人,这不代表说,总是要自己吃亏、总是利益都给他们,而是你要知道到底什么是吃亏、什么是一种真正的利益,这两个要搞清楚。很多时候在一些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或是不同的情况,有时候会有些的人会,譬如:「器官的一种捐赠」,他会给予自己的一个肾脏,很多时候我们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肾,不过有的时候,有的人只有一个肾,人都有两个肾,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很清楚知道说,有一个人他没有肾或者他急需一颗肾的话,当你在知道对方真的需要一个肾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你也不后悔给予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一种对他有利,而你自己也不会觉得是吃亏的,而且甚至你是很欢喜的。你好象帮助一个人能够健康地存活..等等。

  所以同样,譬如说:两个人在要得到一个东西的时候,譬如说争一个工作或者一个东西职位的时候,如果你真觉得对方是好的话、别人可以拿走的话;如果对你是没有关系、是可以的话;或是真正利益他人的话,那就会非常好的。这个时候你并不是吃亏,而这真的是一种利益,但是这种的给予,是你要看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的。你不可以说:「因为我是大乘的一个行者,一定要这么去做。」,那如果你没有这种准备好,或是布施的心的话,那么你最后可能会后悔!如果后悔的话。那就像是你永远做好的事情,你都做善业,我都做恶业,这就很不好了。你要带着一种真的想要利益他人的心才给予,这是很重要的。

  【学员提问】

  大家都越来越忙,时间越来越少,要怎么修行?疾病充斥在一个城市,如何能够快乐的生活着?

  【法王回答】

  那就是有一种说法,在纽约呢,你不用看日历,就知道今天星期几!因为你看这很悠闲的时候,你就知道是星期六、星期天,若大家忙的不得了,走来、走去,你就知道是其他时间了。

  那么我自己也感觉到说,这个时代越来越进步,节奏也越来越快。像是以前来说大家是坐车;现来说呢,是车子,还有火车,然后车子越来越快,然后开始坐飞机了。甚至是现在到美国,法王说:「他上一次到美国,好象你都还没想,然后你就已经到了,速度非常的快。」机器跟这些交通快到一个速度,然后人好象有一种追不上的一个感觉,那就好象这次到美国的时候,也好象有一种感觉。我们到了纽约第一站,,然后都住在一栋很高的旅馆当中,那么在高处的时候,你晚上看天也看不太到,没法看到蓝天。然后到处都是这些建筑森林一般,都是这些各种建筑,有时候感觉这是不是就是未来世界,感觉有一点怪怪的,那么这个时候最需要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在昨天有提到的,也就是我们的「心要能够放松跟调柔」那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生活、都要工作,我们为了什么目的要做?我们可以说是为了生活,我们就是为了要有一口饭吃,就是为了生活要做这些工作。但是你需要工作在工作的时候,随时保持你身心的一种休息,这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之前提到说要做「禅修」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当你懂得如何将心休息的时候,那么你的身体或者你工作再忙,也都是可以的。举自己来说,那你说我不忙呢?其实也挺忙的!虽然说我不是在外面总是要赶车到各个地方去,不是那种忙,但是在自己来说也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心的平静的时候,或者这个用词叫做:「心的调柔」,就是它是很有弹性的、很调柔的、很平静的,但它随时都可以反应的,这样的一种心的情况具备、调柔具备的话呢,那么就算外面再忙,我们的心它也都是能够追的上,它随时能反应的。这里举个例子来说,就好象一个人跟一匹马,这匹马它可以跑得很快、它绝对跑的比人快,就算人在怎么追这个马,它都可以很轻松的跑一跑,再休息一下!跑一跑,再休息一下!那么就好象这个样子,我们的这种调柔的心,或者说一种「正念的觉知」、「调柔的心」,「正念」跟「觉知」和那匹马是一样的。当你越心越调柔,心越有「正念」的时候,透过「禅修」培养也好,像这匹快马是一样的,随时你可以是超前的、你可以超越一切的繁忙、超越一切的这一些喔……超越这一切紧张,所以你随时,你可以赶在前面,也可以休息一下,但你永远都是在前面的,所以这样子的话,你就比较不会被这一种繁忙或各种压力所捆缚住你的身心,就永远有一个空间,永远是调柔的,它是有弹性的,就好象这匹永远超越一切的快马是一样的,它不会让你的身心受到一种压力的捆绑。

  正念与觉照的重要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这样可能会更清楚!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会遇到非常忙的时候,但无论再忙,事实上我想到佛陀常常说:「你要有一种『正念』跟『正知』,这真的很重要。」。这是一种「觉照力」、一种「正念」这真的很重要。什么叫做「正念」、「正知」?这是指说无论你再忙,你都不会忙过头,或者你都不会被这些忙乱的事情淹没了,而你要像是什么呢?像是一个超越的人,你在俯瞰,你在上空中俯视、俯瞰这样的情况这种感觉。如果自己也掉入其中、混乱在其中的话,那会很困难的。举例来说,就好象一个人如果落入到水中,落到这个水中的时候,他快要被淹没了!在这个时候,他需要记得,如果他记得说:「他是谁!」那他如果保持镇定,一种「正念」告诉自己说:「我是一个人!我是谁!然后我会游泳!我的目标是我要到陆地上去!我不是要留在这里!我也不是一只鱼,我不是生活在海中,我是要到那里,我是要到陆地!我是会游泳!」你这样提醒自己,等于说你保持住「正念」,你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回过神来,你开始游泳、然后得救,要不然你可能就真的被淹死了,死在这个海里了。所以这个「正念」真的很重要!「正念」是什么呢?就是帮助我们不要被这种压力情况所淹没,而具备「正念」、「觉照力」的人,「正念」跟「觉照」它能帮你抽离出来,就好象你在上空中俯看一切一样的。

  那么或者也可以这样形容就好象是一个真正的你,你是谁?一个真正实在的你,你超越出来了!然后你看着这些事情,事实上这些事情你这样看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是一个游戏一样的,也就是你是玩游戏的人,但是你很清楚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角色,这个就是一种「正念」跟「觉照」。

  【学员提问】

  一个佛教的初学者,他可以马上修持观音菩萨的仪轨?或者他需要一些教导、教授才能够修?如果是他可以直接修,那么哪一个才是重要的?

  【法王回答】

  如果这样一个初学者,他身边有一个可以教导你的老师的话,那么你当然就可以多请教他,然后得到这些教授,你就可以开始修持这个法门。这里我们说对密乘、金刚乘来讲,很重视的就是你有灌顶,你才能够修很多的法门。那么说为什么那么强调一个灌顶呢?因为在灌顶的时候,事实上就是上师他在介绍或者他在引领这个弟子,告诉他这个法门,它的一个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观修方法,各种口诀其实就在这个灌顶当中,所以因此,如果一个弟子他在接受灌顶的时候,他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这个灌顶它整个的意思,透过上师的一个指引,他都了解的话,事实上他不需要另外得到一些什么教授的,也就是他之后这样去做观修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他没有灌顶、没有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同样地,他之后也没有得到这个法门、一个口诀教授的话,那么他如果马上修就个法门的话,这是不可以的,也是不好的。

  【学员提问】

  贪欲的来源是「我执」吗?那佛法是不是为了要利益一切众生?那么如何对治在工作场合里面的贪欲?很多时候贪欲与冲突,都是同时存在的,请问要怎么对治?

  【法王回答】

  这里是说在佛陀那个时代,经典当中就有记载,佛陀因为他一种甚深的、一种禅定的一种力量,他能够到这种市集人很多的地方、到充满烦恼的地方,他都可以。因为佛陀的出现,他的禅定力的一种力量,能够让所有这些人的烦恼可以平息。但是二乘的行人就是他的许多弟子们、就是二乘声闻乘、缘觉乘这些行者,他们没有办法做到,那么他应该怎么办呢?他们每天早上一起来的时候,他们也会走到市集、走到人群中,所以他一早上起来,他会需要先发一个愿、要投射出一个愿、这个发出一个愿,是什么愿?就是「希望透过自己,每个人见到我,或者自己而不生烦恼!」所以二乘行人,他会需要有这种发愿、这种投射的力量,所以就好象过去佛陀、还有这些行者的一个例子,同样当我们自己出去的时候,也应该如此。

  但现在有很多人会怎样呢?他很喜欢刻意地打扮、打扮。法王说他认识一个朋友,那是一个身高蛮高的朋友,但是法王说:「他出去的时候,他就喜欢装扮。」那个朋友就跟法王说:「我需要变的更高!」法王说:「不错啊,但我们高度也差不多,你已经够高啦!」但那个人就说:「不是,我还要更高。」为什么呢?因为高,走出去别人才会看到我,高才会让人感觉到我很帅。所以那个朋友他就刻意地打扮,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到人群、到外面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打扮自己。然后呢,事实上这种打扮是一种,你并没有利益他人或降伏他人的烦恼,反而是你为什么要打扮的目的?是你希望要诱惑别人,甚至引起别人的贪欲心。让别人生起一种烦恼,或者引人注目。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我们要出去的时候,或是与人交流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地就是带着一念善的动机,一种尽量的在语言上也好、神情上也好,都是带着一念利益他人的心,做的这样一种打扮。而有这样的一种言谈、举止,那么这样才是好的,如果是带这一种恶心,或者一种贪欲心..等等,而做各种打扮和交流的话,那这样子就是不好的。所以说:「我们应该要试着用这种慈悲跟善心,来作为自已的一种庄严、一种打扮,这是很重要的。」譬如说举一个例子,比哈尔省这里不干净、到处都是垃圾,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能够把这些垃圾好好地丢到垃圾桶当中的话,那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那么会让大家有一种好习惯,这是很重要的!

  【学员提问】

  敬爱的法王啊,为什么有些人好看、有些人不好看?有些人耳朵大、有些人耳朵小?(现场大笑)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特征,这是为什么?

  【法王回答】

  我们藏族有一个习惯,那因为我们老师很喜欢骂学生、处罚学生的时候,就会拉耳朵!所以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藏族人的耳垂都特别大!」但是在汉地来说,就说「佛陀的耳垂特别的大!」所以呢,如果你有这个大的耳垂,可能你会很有福德..等等,也很好!但无论如何就像刚刚谈到说大鼻子、小鼻子、或者耳朵的情况、或者说我们的体型有差别..等等,这可以说都是不同的种族或者不同的生物、环境,都会有不同的一些相貌的展现。

  但是最主要来说,我们说业力有三种,就是「身业」、「语业」跟「意业」有这三种,这跟业力有关系。譬如说我们身口意各种的业,是由我们的善心,而展现出一些不同的相,由我们的心也会展现出不同的相,譬如说:如果你身体的行为或语言上,常常是一些善的时候呢,那么就说,透过我们善的身体的行为或是语言,你很自然就会展现出是一些善的业相来,这可能就造就了不同人就会有不同的长相的情况。那么我们说为什么观音菩萨总是笑着呢?我们想大概是,因为不仅是因为他的心善,而且是因为他身体的行为和语言都是善的时候,他这个善业展现出来就是这种慈悲的微笑的这个相了!所以不仅仅是我们需要这个善心,我们常说身体的语言跟行为也要是善的时候,慢慢你的身相..等等都会有一种改变;那么但是呢,法王说:「他自己也蛮担心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总是不笑,如果总是不笑,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个什么样子?但是无论如何呢?他觉得至少他自己还有一念善心,这还算可以,未来还是应该会不错的!」

  【学员提问】

  法王您曾提到说,佛陀证悟时,大地为证,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法王回答】

  简略的来说,有几个原因:第一个佛陀也说:「大地呢,它可以说是一切有情、无情的基础,如同是一个平等的母亲是一样的。」所以,也由于它这么平等、没有任何的分别心,它承载着一切的有情跟无情,它养育一切的有情跟无情,所以,它可以说是最有资格成为一位的证人,那它是最平等对待一切的。

  第二个原因是说:因为佛陀一切的事业、一切教法也好,都是在这个大地上,他所讲述的、所形成的。所以有一种感觉佛陀他知道这个大地,他认识这个大地,也就是佛陀这一切的善行、一切利他之行,都是在这大地上所形成的、所完成的,所以大地也是他一个证人。因此当他手触地时,大地会有六种震动..等等,当然不一定要以这个大地为证人,但是呢?因为大地可以说是平等对待一切者,可以说这会是一个最有力的,因为它不偏袒任何一边,所以说大地是最有力的证人,而不是指某个人会是证人这样子。

  【学员提问】

  可以说地球上一半的人都是女性,而且在现在二十一世纪来说,就好象度母祂总是发愿说:「祂会投身女人,来度众生!」这是、在这也很好!以女身成就;但也有经典说要「转女成男」,怎么办?

  【法王回答】

  法王开玩笑的回答:「这也很好!因为早上呢,是度母是女性,但是到了晚上、中午就是男性,这是很好的平衡!」,所以这里最主要是说,很多时候度母这些愿心是因为众生需要,所以祂发这个愿,这个才叫做一种利益。它最主要的定义就是说「给予别人你所需要的。」

  就好象,为什么会有一个愿说「转女成男」?在很多经典会这样提到,那是在当时印度社会的一种情况,这可以说,在社会的一种压力之下,女性的地位可以说相当的低微的,所以很多女性她不想成为女生。甚至很多人她不想成为女性。因此呢,佛菩萨在很多经典当中,她们会发愿说「希望能够转女成男」这种情况,譬如以「度母」来说,祂发愿说:「将来能够不断、不断以女性的这个身,来广渡众生,而并不是以男性的这个身分出现。」那这是因为祂的愿心,祂知道男女平等的重要。尤其祂知道如果男女地位相差太大的时候呢,会不好,祂也知道女性的苦。因此,祂以这种女性的身来渡众生。这可以说,从祂最初发心之后,到未成佛前,祂都希望以女性身来渡这些众生。

  总归来说,这个问题告诉我们「发愿是很重要的。」同样发愿的时候,要发一个真正对众生有利益的愿,也看当时的社会情况的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愿产生。所以不一定你要发愿「转女成男」,或者说你一定要像度母一样变成女性,并不是这个意思的,所以也不要太担心,因为刚刚问题当中好象问到说,我是不是就一定要发愿转女成男,或者说就一定是要个女性的身体..等等,所以提问的人,好象说他希望成为一个女性身,但是他却读到很多经典说要「转女成男」。法王说:「那没有关系,你在读经的时候,如果说会「转女成男」的话,你词可以是这样念,但你心中还是可以发愿说,要投身为女性像是度母一样,但这里重点:「你不是因为你修度母,你就变成像祂一样的要度女性,不是这种很被动的人云亦云,就是因为祂这样,所以我这样子。」这样是不够的;你要很主动、你要真正有一种热忱,你的愿心是什么?就是说:「你是真正的感觉到说投身为女人,就更能利益到女性的众生!」有这样的一种心的话呢,那么你的这个愿望才会成就的!

  【回向】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