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吼音·开示集:「菩提道灯论」开示日志 第二堂课
狮吼音·开示集:「菩提道灯论」开示日志 第二堂课
〈喜玛拉雅课程〉「菩提道灯论」开示日志.第二堂课
一切佛教法,都是解脱法
一切佛经,都是口诀,经中任何一字,都和解脱有关,都能帮助我们调伏自心。
时间:2010年12月10日下午3:00~5:20
下午1:00起,大众陆续入场。2:50,维那师带领大众念诵〈二十一度母祈请文〉、〈普贤行愿品〉中的「七支供养」偈。
3:05,法王升座,念诵传承祈请文后,继续「菩提道灯论」第二堂课的开示。
■法王开示:
《菩提道灯论》作者殊胜、内容殊胜,具有四种殊胜的功德,现在我们就讲说这样殊胜的论集。
第一个功德:了知「三乘教法,皆是解脱法」
阿底峡尊者所着的《菩提道灯论》,一切教法都无违背的涵摄其中,包含佛说「教法」(四部续典及各种经典),及「证法」。详读「灯论」就会了解,佛教法虽然在世俗上有显乘和密乘、大乘与小乘的分别,还有律典上有开遮的不同说法,但大小显密都是佛教法,三乘一切教法都是帮助我们成佛的,就不会此是彼非或取舍分别。
当然你要实际修持才会了解的,一些咬文嚼字的学者可能会觉得文字上有不同,还有不同的教派也都会说自己的教法最殊胜,为了教派的兴盛,这样说也是可以的;但究竟而言,都是佛教法。但现在却有赞誉自己、贬损他宗的状况。洛桑确杰大师曾说,「如果你有真正的了知和证悟,就会将所有教法圆融合一;如果没有证得,就会妄作分别。」专心用在法上,真正去修持,你会发现各位大师都是没有分别的。
佛陀为了弟子不同的根器,而有时说了义法,有时说不了义法,有时说实有法,有时说空性义,由此来看,佛陀真是具有大悲心和善巧方便的老师。佛陀不是很有主见的非说什么不可,而是看弟子需要什么就说什么,我们要了解佛陀缘于大悲而说不同法教的深意。「灯论」从最初的皈依到最后的双运,都是根据弟子不同的心、不同的根器而说。这部论的功德,就是能帮我们全面了解佛陀法教的内容。
但我们并不是迷信的加以全部相信,所以听闻之后要加以分析思维,要以自己的修持去验证,与自己内在的体验相结合,才会生起真实的信心。
第二个功德,了知「一切佛经所说,皆是口诀」
所谓「噶当」派,意思是「一切佛教法,都是可以修持的口诀」。如果我们对「灯论」好好闻思修,对三乘、显经密续各种教法就不会起分别,就会了解:一切佛教法,都是可以帮助我们究竟成就的口诀,都是可以降伏自心的方法。比如你想要解释一件事,你不但会用口说,你还会站起来,甚至用照片、影像帮助了解;同样的,一切佛经也是这样,用尽一切方法,就是要帮助我们了解解脱的方法。
不过,即使你背下三藏十二部经典,但不懂它的甚深密意,也是没办法帮助你成佛。虽然整体佛教法,都是证悟的方法,但某些方法对某些人特别有效,所以依据根器,寻找适合的道次第非常重要。譬如噶当派的教法中,教导「转心四思维」,一个扎实修完才能修另一个,修完「人身难得」,才能再修「观死无常」;但有人觉得这样太紧,可以先修比较有感受的思维,如先修「因果业力」,生起觉受信心之后,再往前修「人身难得」,就比较容易契入,这样也是可以的。看法很多,都不算错,对不同的修行人都是有效的方法。
适度转换方法是必要的,就像医师,针对病人的病,有时得换药、换各种不同的医疗方式;但太常换也是有问题的。譬如有人依止上师,过一段时间就换个上师,好象连上师和本尊都有「过期」的问题,不新鲜就换一个。还有人接受续部的寂静尊或忿怒尊灌顶,灌顶灌了一大堆,收集本尊好象收集邮票,对不同的本尊起优劣的妄想分别,以为忿怒尊就比较厉害,这样的心态就不如法了。
还有些人说,「噶举不是没诤论的吗?」,「噶举派不是实修派吗,为什么还要辩经?」有些人一下真会被问倒,其实佛经中没有一个字和证悟无关,有些透过逻辑思维,有些透过念颂祈请,方法不同,但都是帮助我们解脱的。
戈仓巴大师说,所有修持者,应对闻思者恭敬,甚至对拿铁锤的铁匠感到恭敬,祈愿他们成佛。第十三世法王曾说,所谓修行者不要变成呆呆坐在那儿、什么事都不做的人,对经论要勤作闻思,要阅读《量论》、《俱舍论》,如果大部头的《俱舍论》读不完,至少要读传承祖师的重要著作,如第三世Gmb让炯多杰的《甚深内义》、《明示如来藏》,冈波巴大师也说应观修《宝性论》。如果你能真正修持,一切佛经都是修持方法;如果不真正实修,把大手印、大圆满的教法放在你手里也是没用的,就算金刚总持示现在你面前来教你,你自己不修也不会了悟。
第三个功德:了解佛密意、证得佛果位
从初学到无灭的佛果,其中都有佛陀的密意,帮助我们更容易实修。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根器是上中下士夫。
第四个功德:能防止谤法的恶行
最坏的恶行,是谤法。迦叶佛的教法为何会坏灭,是因为弟子懈怠;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之所以会坏灭,则是因为弟子、教内诸大师之间的诤论。
佛陀曾讲说一则他成佛前的本生故事,那时他是一位名叫「确」的比丘,而措哇养达比丘则是成佛前的阿弥陀佛,当时措哇养达比丘根据众生根器不同而宣说不同的法,确比丘则宣说甚深空义。措哇养达因为善巧因应众生根器说法,所以弟子众多,而确比丘则因宣说空性,弟子虽有因此而证得阿罗汉,但空义甚深所以弟子不多,确比丘因此嫉妒的说:措哇养达宣说不了义法,是「邪命比丘」,不是「正命比丘」。确比丘以此之故,落入地狱,经过很久时间才得重生为人、重新修行,最后也是在不净的娑婆世界成佛,不像措哇养达在清净的阿弥陀佛净土成佛。这都是过去世谤法之故。这在《解脱经》上都有记载,所以对不了解的法行千万不要乱说、妄加批评,不要谤法。
有位国王曾在梦中,梦见佛教会分裂成十八部,互诤对方不是佛法。有人说,「佛法越辩越明」,或有些教法有式微的危机,所以需要辩证让它昌明,但祖师们并不是因为嗔恨心所以辩论。
那洛巴大师说,我的教法坏灭无妨,只要整体佛教法兴盛就可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有缘的教法,当你在持守、修持、弘扬自己的教法时,也要有整体佛教的观念。有人要求一位宁玛上师祈愿宁玛教法兴盛,这位上师说,不需要祈请自己的教派兴盛,只需要祈愿整体佛教法兴盛即可。我们也要有这样的精神。
谤法比五无间罪更重,会断除善根,成为暂时的「断灭种姓」,所以千万不要谤法。损坏佛教的因,是诤论。尤其是带着贪嗔之心的诤论。所以,即使我不能兴盛佛教法,至少我不要成为毁坏佛教法的人。《三摩地王经》中说:「若人毁坏南赡部洲一切佛塔,另有人毁谤佛经,此二罪业相比,谤法之罪尤为严重」,因为谤法即是断灭有情解脱的因,罪业极重。
■感同身受,即是大悲心
我们再说回大悲心。首先要回到自己身上,要观照自身,看看自己是不是受着苦、为什么受苦,因为自己受的苦,所以了解其他有情受的苦,对他人的苦能感同身受,就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入菩萨行论第一品〈菩提心利益品〉说──
彼等为自利,尚且未梦及,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
对自身的苦都不了解,连作梦都梦不到,那更别说了解别人的痛苦。连自己有什么痛苦都不了解,那就连解脱自己都做不到了,何况解脱别人。
大悲心是两面的镜子,一面是出离心,一面是大悲心:想到自己痛苦的时候是出离心,想到他人的痛苦时是大悲心。透过自身的苦,了知其他众生的苦,只想自利、解脱自己的「中士道」,就可以转化提升为自利利他的「上士道」了。
有人问一位大师说:如何才能「一生成佛」?大师答:无非是「甚深空性」和「菩提心」。如果你连「无我」的空性都不了解,也没有菩提心,却想修持可以一生成佛的甚深密续,这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我当下就要修的法
回到「灯论」书本身,首先是称礼书名:
梵语云 菩提巴沓札迪邦
藏语云 菩提道灯论
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菩萨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菩萨
这次最主要是根据楚布寺法嗣第四世嘉察仁波切的释论,还有夏拉瓦大师的内容,要生起真实的信心,了知:「这是我当下、今天就要开始修的法」。
称念梵文书名,主要有三点:
一是感恩传承,
二是缘起清净,
三是了解其意。
一、感恩传承:我们都在一个不知取舍的状况下,佛法就在帮助我们知所取舍。说法者世尊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西藏因为佛法的关系,一直很感恩印度的传承,甚至连印度来的乞丐,都称呼为「阿查拉」(论师,有学问的人)。
二、缘起清净:称念梵文书名,是表示法缘、法脉清净。因为佛法的泉源是印度,看到梵文容易生起信心,当年在印度,能成为论典,都经过很多检验,一定是智者才写得出来。
三、字义清楚:书写梵文,可以让书名源头字意清楚。
以下是「灯论」内文。
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菩萨
1.礼敬三世一切佛及彼正法与僧众,应贤弟子菩提光,劝请善显觉道灯。
首先是礼供文。
为什么礼敬三宝?要消除著作障碍,让我们心上得加持。尊重前辈、上首。
阿里地方一个身为赞普(国王)的弟子菩提光,请了这个法。如法修持此法。
2.由下中及上,应知有三士,当书彼等相,各各之差别。
3.若以何方便,唯于生死乐,但求自利益,知为下士夫。
4.背弃三有乐,遮止诸恶业,但求自寂灭,彼名为中士。
5.若以自身苦,比他一切苦,欲求永尽者,彼是上士夫。
明天早上讲解皈依,想领受皈依的法友,可以准备。明天也同时给居士戒,也就是五戒。后天早上可能给「菩提心戒」,但还不一定,因为还没有人请这个戒(此时,大众响起一片掌声)。
今天的重点是,我们要对所有佛陀教法,都平等看待,都看作可以帮助解脱的法。重点是,要用这些法,让自己的心有所改变。
■餗烟供,利益亡者与中阴众
4:50,法王开示,接下来要作「餗」的烟供,要供养此地的中阴众生,过去有很多阿罗汉来这里,说这里有很多中阴众生和亡者,我们要修「餗」的烟供,对他们作供养,以利益亡者与中阴众生。
接着,在维那师带领下,全体大众开始修持餗烟供,在菩提迦耶迅速暗下的暮色中,至5:10圆满。
(回向,并念诵「发菩提心文」之后,结束第二堂课)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