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忍辱文集:以忍为力(湛弘法师)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忍辱文集:以忍为力(湛弘法师)

 

  《四十二章经》中有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恶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恶,必为人尊。”

  忍辱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耐怨害忍:

  对于人家的瞋怒、谩骂、恶打、伤害……种种人事上的****、阻难的逆境,我们都能够任劳任怨,忍耐而不生起恼怒心来;另一方面,要是人家恭敬、恭维我们,甚至以各种上好的东西供养我们,在名闻利养的顺境当中,我们面对着一切外境都能够忍受,不为它所诱惑,不生起骄慢心。

  安受苦忍:

  对于生理上的饥渴、衰老、生病,以及自然界的寒热、风雨所带来的种种痛苦,我们都能够忍受下来,而不会退却,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谛察法忍:

  对于缘起性空的道理,我们必须用心去观察它,体会它,把心中对人、事、物的执着,都能够放下来,这就是观空而忍──观察诸法的实相,也就是空相,本来就是没有实性可得的,把它融化于日常生活当中,认清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心中坦荡荡的,不去执取任何事物,不为外境所转而失去了心理的平衡。

  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忍”的格言警句,估计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如:知足常樂,能忍自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要做到,可就不是一般功夫了,佛陀也在《遗教经》中,告诫弟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讥讽、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人也。”可见,忍是需要经过一番寒彻骨的养深积厚,而酝酿成的涵养。

  《弘一大师传》中记载:有一次,弘一大师为青年开示,他教导青年要能“吃亏”。吃亏,就是本来我不应该受的苦难,或者受了委曲,能够吞忍了下来,默默地承当,不与人家计较,所以就有了“吃亏是福”的说法。

  “佛言,忍辱多力”,你如果能够忍耐、忍辱,你就是最有力量的。有句成语可以解释这句话叫:“以柔克刚”。而解释这句“以柔克刚”的最好注脚还可以用一句成语叫“滴水穿石”。

  我们熟知的《金刚经》里面有一则故事,说忍辱仙人被一个很残暴的国王――歌利王割截了身体,把他的身体节节肢解,手、脚以及身体上的肉一块一块割下来,他还能够忍受,不起瞋恨心,正是“忍辱多力,不怀恶故”的证明。

返回目录

标签:忍辱文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