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吼音·开示集:四共加行 连载一
狮吼音·开示集:四共加行 连载一
第一届宗门实修法座《四共加行》教授连载一
2005.12.30 《四共加行》第1天课程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大众向法王顶礼三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唱诵)
金刚总持祈请文 (法王重新谱曲带领大众以中文唱诵)
首先我向海涛法师、诸位法师、以及诸位居士大德们问候,大家吉祥如意、阿弥陀佛!这次大家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真是非常殊胜的因缘,我感到非常高兴。
今天是宗门实修法座的第一天,主要我想先表达一些我的想法,明天再做正行的开示。在正行的课程中,我有个心愿,就是很希望大部分能直接用中文上课。本来应该今天就用中文上课,但是我现在的中文很不好,尤其是在各位华人的面前,如果没有好好准备的话,我还是会有一点紧张,所以今天还是用藏文来向大家说一些我的想法。
首先,我们今天齐聚在一个非常殊胜的地方,这里是教主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第一次说法的圣地--鹿野苑。佛陀成道后初转*轮,当时来听闻佛法的只有五个人,但是我们今天却有上百位佛弟子齐聚一堂,可以说,佛陀的大悲加持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更加兴盛与发扬了。虽然佛陀所开示的法教于两千五百年前就弘扬于世,但是到了现代,在21世纪当中,佛法更加受到众人的关注与学习。不仅是已经对佛法有信心的弟子,甚至许多没有信仰的朋友,也受到佛经中所阐述的不害他的见解与慈悲的行持所吸引,逐渐对佛法升起信心与欢喜。
为什么会有愈来愈多的人信仰佛法呢?这是因为佛陀所开示的佛法,不只是为了利益他的弟子而已,而是无分别的为了利益无量众生而做的开示。在东方,过去具有许多佛教宗派的传承,至今也都保存完好。特别是印度的大乘佛法,最早传扬到的地方就是中国,这一段珍贵的历史是非常殊胜的。
佛教发源在印度,但由于时节的变迁,佛教在印度也消失了。但是佛教的支分,却在其他地方兴盛。尤其在中国,佛法广大弘扬,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实为汉地的一颗珍宝。有一句话这么说:法愈深,障愈重。意思是佛法愈兴盛的地方,魔障也愈多。过去汉地佛法兴盛时,也遇到过很多魔障,但是透过汉地历代祖师大德的大勇、大力,排除万难,住持正法脉。我曾经两次前往汉地,参访过许多寺院,虽然当时没有机会在修持、见解方面作深入的交谈,但仅仅是巡礼了寺院、身口意的所依(指佛像、经典、佛塔),拜会了僧众,还是深刻地感受到其传承的加持力,传递到我的心中。我感到很荣幸。
就我个人来讲,由于过去生的因缘所致,今生从小就与中国文化有联系,能有如此的缘份,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因此,我对于汉传的佛法与文化,都非常热爱与尊敬。
总的来说,我们都是佛弟子,也可以说都是法友,在我们成为教主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之后,若是二六时中都能常保自利、利他的动机与行持,一生贯彻到底的话,这是非常好的。我平时也是这么提醒自己的。但是,在我们了解如何利益自己与利益他人之前,首先应该对于佛陀的见解与行持有一番了解与观察。譬如说,我们在世间上做事,首先要对这项工作有个通盘的认识,同时也要对它有信心;反之,如果对于工作不了解又没有信心的话,就很难成事,也很难专一彻底的把工作做好。同样,修学佛法也是一样,若想要得到好的成果,我们就要对佛法是如何真实自利、利他的义理有所了解,并且生起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若要相信佛法是真实的,首先要对说法的人、教主导师有信心。我们常说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到底佛法僧为什么能成为皈依处呢?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值得我们要皈依的原因,就是佛陀心中所具备的功德。
一谈到功德,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功德很多嘛,佛的功德真有什么不同吗?或者佛的功德特别珍贵殊胜吗?是的。佛陀具备了两项殊胜的功德:智慧与慈悲。
首先要了解智慧的功德。平时我们说大智是指“遍知一切法的智慧”,很多人会觉得很难理解,怎么可能遍知一切法呢?由于我们惯用凡夫的心来臆测,因此不可能理解。而且,由于我们对于外在的物质、色法都已经习惯,因此以这种惯性的思考,更不可能理解何谓「大智」的。譬如烧开水,只要水温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烧开,但如果超过还继续烧的话,就会烧干;对于凡夫来讲,由于超过了他的理解程度,因此听到大智的功德是不容易了解的。
过去有许多论师,例如法称论师、陈那论师等考虑到很多人不了解大智的意思,因此解释道:「遍知」是指「对于想要解脱的弟子,佛陀能够正确无误地遍知一切利益他们的方法与他们的需求」。近一步更说明道:如果「遍知的智慧」是指知道身上有多少虫,世界上有多少生命或者人类的数量的话,事实上,这样的智慧并不值得我们去皈依。但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以上对于大智的解释,是论师针对不具信仰的人所作的方便开示而已;如果各位将这段解释理解成:“喔,原来佛陀并不是什么都知道”的话,那我会很伤心的。
那么,仅仅具备大智功德,就能让佛陀成为真实的皈依处吗?我想举个例子说明:例如印度有许多藏族学校,现在的学生都对科学有很大的兴趣,这些孩子们会认为佛陀就像一个科学家,聪明、有头脑。但是,佛陀不仅仅具备大智慧而已,更值得赞叹的是,佛陀还具备了大悲仁慈之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例如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如果他不具备利他、助人之心的话,那么他的聪明才智对别人将没有任何帮助,他也无法成为别人的救护或依靠。因此,身为佛弟子的我们要知道,佛陀的功德,不仅只是历史上或传记中记载的佛陀的大智慧而已,而是要知道,我们现在修持的法门,都是佛陀为了利益、帮助我们而以大悲心亲口宣说的。
佛陀最先发起菩提心,之后无量劫行持菩萨道,最后成就佛道,成佛后,由于最初的菩提大愿之力,转大*轮…;总之,自始至终,佛陀一直保持着利益众生的大悲心,仅此一心而已。如此思惟过后,我们对于佛陀会有深刻的认识,知道佛陀是一位大慈悲的人,因此,进一步我们就能知道,慈悲长者佛陀所开示的法,就不只是自利,提升智慧的法门而已,更是能够帮助我们每一个人的方法。由此能知,修持佛法对我们绝对是有帮助的。
现在我们相信佛法是清净、是正确的了,但是如果我们有一念觉得“佛法的确很好,但是修、不修都没什么关系”的话,这是不行的,佛法是一定要去实践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世间总会遇到很多困难,犯很多错误,产生非常多的苦。这些苦不仅让自己难过,也影响到我们的家庭、社会甚至于全世界。因此,为了消除各种问题与痛苦,我们唯有修持佛法。
各位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在明天的第二座法中提出来。
虽然众生的感受各有深浅的不同,但是想要得到快乐,远离痛苦的心却是一致的。以人来说,会有很强烈想要得到某种快乐,或者想要离开某种痛苦的感受,相比之下,许多昆虫可能就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但无论如何,众生都不断地为了得到快乐而努力,也不断地在找寻消除痛苦的方法;这都是我们可以亲身感受的。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努力思考各种方法来得到快乐,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得到满意的快乐。上一代人,没能得到满足;现代也没人能说:“我满足了,可以了”而得到安住。尤其我们现在身处的21世纪,不同于以往,这是个变化多端的时代,就像魔鬼一样,捉摸不定。想想以前,除了一些自然灾害之外,人为的苦难相对较少;现在却是一个至为关键的时代,因为人类不断制造出巨大的痛苦,已经关系到世界的存亡了。这时,我们更应该认真地找寻一个正确、良善的理想与愿望。我们从未得到满足。从一开始我们就在问:到底有没有一个好的、正确的方法能够得到快乐?如此认真的去问、去思惟、去找寻,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总是向外去找寻快乐的话,快乐是很难得到的,心也无法得到满足。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心满意足」,不是靠外在的东西来填补的,主要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满足感。所以我们应该回归自心,向内找寻,向内观察。
当我们向内观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有好多的苦,好多的错误,和永远的不满足…这些问题是从哪里出生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起因就是我们的恶心,也就是那一念贪心、瞋心、我慢、忌妒与不满足的心,而这所有的过失最主要的就是无知与无明。
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个快乐的成果,不想要坏的成果,果上我们是懂得取舍的。但是在因上,我们却总是自然的行持着不善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无知。不知道什么呢?不知道恶因是永远不可能得到善果的。总的来说,我们心中的愿望与实际的行动恰恰相反,完全不契合,对于这一点我们却毫不知情,因此迷迷糊糊地,继续固执地造作着恶业。
所谓无明,是指心中的欲求没有得到满足实现。所以佛陀为了利益无明的众生,开示了佛法。
我不认为佛法只是一种见解或学派,佛法是能够消除我们增益与虚构的一门深刻知识与善巧的法门。梵文里称法为「达玛」(Dharma),这个字包含两个意义:一是「改过」,二是「救护」,意思是透过改变而救护我们出离痛苦。「改变」这个词形容的很好,例如一个不懂事的小孩送到了学校,慢慢开始识字,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就更有前途。这个孩子从不懂事到懂事,甚至能够利益、领导他人,这就是改造与改变的力量。
同样,我们每个人本具有功德与智慧,但是我们不懂得如何运用。然而,透过了佛法的修持与介绍,这本具的功德与智慧就能得以清晰的开展与运用了。功德与智慧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透过佛法的修持后,才造作出来的新的东西。举例来讲,大乘法教特别强调的慈心、悲心与菩提心,都是我们本具的,佛法并不能新给我们一个慈心或悲心的种子。假如说,佛法的修持与我们自心或一生毫无关连的话,那么学佛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相反的,就是因为佛法与自身与生活是那么的息息相关,所以才需要修持。
虽然我们目前的慈心与悲心还没有完全开展如经典所形容的那般伟大,但是慈悲的种子或是爱心的元素,确是每个人本具的,甚至动物昆虫也都有。
佛法的修持,就是将我们自心本具的慈爱种子开发出来的方法,与我们息息相关。佛法不是一篇动人的故事或一些华丽的文字;佛法是一门学处,我们学得会的;佛法亦是一种知识,是我们能够透过实修而证知的,佛法具备广大的利益。因此,佛法不是空谈,佛法与我们的生活与自心密不可分,这一点非常重要。光是空谈是不会有任何利益的。
有人会说,修持慈悲是很不错,但是似乎在这个时代中很难做到,为什么呢?因为现代人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利、损他,例如生意场上就是如此,因此,好像再也没有任何缝隙可以容纳的下慈悲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可能的确我们多少有自利损他的心态,但我们还是本具着善心的。举个例子来说会更清楚,比方说有一天一家人团聚了,吃了餐饭,也唱了歌,非常和乐融融…,对于这样的聚会,新闻从来不报导,报纸上也看不到,没有人会特别注意。但是,如果有一天,一对夫妻争吵了,非常严重,甚至还打上了官司,这个新闻就有兴趣了,一定会报导出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融合与欢喜是我们本具的,是自然的,所以没什么好报导;而痛苦与争吵,让我们无法忍受。所以说慈悲心在我们这个时代绝对是需要的,也是可以做到的,对于此点,我们应该多加思惟。
总结我想说的就是,一个人没有贪、瞋、痴还是可以存活,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慈心、爱心的话,他将无法生存。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待续......)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