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禅门修证指要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4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禅门修证指要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捨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於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为理入。

  行入者,谓四行。其馀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之行。

  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尤”,何以故?识违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凡不动,冥顺於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捨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也。

  四、称法行: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於身命财,行檀捨施,心无悋惜。达解三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馀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圣严识 中国的禅宗,由菩提达摩自印度传来,是一樁史实,所以宗门常用“祖师西来意是甚么”作为话头来参。达摩何时来中国,则众说纷纭,根据《传法正宗记》,说他是於梁武帝普通元年(西纪五二O年),《宝林传》、《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皆说他於普通八年(西纪五二七)来华。他在中国,虽遇见了深信佛法的梁武帝,但却未能投机,结果在嵩山面壁默坐九年,所得弟子仅仅慧可及道育二人。达摩祖师留下的著作极有限,此处所收的<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大概是在达摩圆寂后约一百十年。根据他的被世间传流的法语,整理而成的。其实这篇文章,不是专门指导行人如何进入禅门的教材,乃是介绍达摩祖师对於修行佛法通途的看法。讲到禅的理论及方法的,只是短短二几个字。因此道宣的《续高僧传》以壁观与四行为达摩之道;宗密的《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所称:“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大正藏经第四十八卷四O三页下)者,即是指的本篇的二入及其所称:“凝住壁观”、“安心无为”。至於现今流通的《少室六门》所收者,除了<入道四行>之外,尚有<破相论>、<血脈论>、<悟性论>、<安心法门>等,其成立年代,多有议论,但也值得流通,故被收入大正藏经第四十八册及卍续藏经第一一O册。读者不妨自寻参阅。有关达摩祖师的史实、思想、禅风的考证说明,可参看日本关口真大博士的《达摩大师の研究》、《达摩の研究》。印顺博士的《中国禅宗史》第一章。‘达磨’及‘达摩’两种写法,也有其历史背景。早期的禅宗史料,例如唐代的净觉所集《楞伽师资记》、杜胐的《传法实纪》(大正八五)及道宣的《续高僧传》卷十六(大正五O)均用“达摩”,而在宋代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卷三及卷三十(大正五一)则使用“达磨”了。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