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星云日记 7安心立命 1989.12.1~1989.12.15
星云法师:星云日记 7安心立命 1989.12.1~1989.12.15
十二月 一日 星期五
今日应邀去“越南在港难民营”说法,上午八时,驱车往中环,与“石鼓洲惩教处”处长--黄汉忠会合,承蒙黄处长好意,亲自以直升机接送往芝麻湾慰问当地越南难民。
黄处长身兼十六个越南难民营约五万余人及数个监狱的负责管理人。我因听梁心慈小姐的诉说,难民营内有数名出家人,无法素食。日日以盐拌饭,拒绝政府所提供的荤食,因而特别向黄处长提出二项请求:
一、让营内的出家人素食。
二、让营内出家人不要和一般人睡在一起。
承蒙黄处长答应,为出家人做一特别安排。
目前在芝麻湾的越南难民营中,有难胞三千多名,都是所谓的船民,有随时被遣返的可能,因此营中人心不安。
该营分上下二营,佛教徒占有二千余人,各组成佛教会。营内居住非常简陋,一张丈六见方的木板上由四、五人共住,其中堆置许多杂物,气味污浊,不见天日。三餐均由外地运入分配,饮食供应有限。幸得事先嘱依如法师预备三千六百份面食及一千两百双袜子,与难胞结缘,略表一点心意。
到营后,由黄处长陪同慰问上下二营难胞,为其在佛前祈祷,希望普得安乐,并为洒净祝福,令得希望。
两天访问难民营有二事突破往例:
一、昨晨亚皆老街难民营之行,我为记者们说情,方得准以入内采访实情。
二、今早承特允慰问五十一名绝食难胞,勉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珍惜不容易获得的生命,以和平的方式,向香港政府请求留港。
离营前,赠慰问金给营内佛教会,赠福利金给营内福利社管理人,请他多为难胞谋福利,供应较佳的饮食。
最后再蒙黄处长亲送,搭乘直升机回港。
晚,七时,由港澳台湾同乡会会长陈英杰先生发起,在富豪饭店设宴三十桌欢迎我,近四百人中,各界人士都有。如林聪标先生(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翁松燃先生(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教授)、李缵铮先生(香港东南书院教授)、薛天栋先生(中文大学经济学高级讲师)、廖光生先生(中文大学政治学高级讲师)等。
我于会中勉台湾同乡们说道:
一、随时随地要有回家的愿望。大家能够“既来之,则安之”的到处随缘随喜生活,不论到台湾、到香港都是回家了。
二、有团结助人的慈悲。大家都是有力量的人,但大家团结才更有力量,譬如:五指合为拳头,合作最有力量。中国古谚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每到一地,要落叶生根才好。十二月 二日 星期六
《远东经济评论》林肯先生转来道歉函件,原文如下:
星云大师法鉴:
本杂志于九月二十一日刊出:“杨尚昆致函李登辉”之报导,实为一时误植之失,虽然已在次期(九月二十八日)的Public Eye中,重新修正用语,更正为‘星云大师在与杨尚昆会谈后,致函李登辉总统……’但我们深知此报导已经造成对您严重的困扰。
这封短缄,虽难以表达我们对您万分之一的歉意,但我们仍希望法师您的宽容,请原谅我们一时的无心之过。顺颂
时祺
远东经济评论Lincoln Icaye
台湾《新新闻》杂志能知道其中原委就好了。
黎玉玺来信说,拟辞去记者,作一年闭关专修,在家信徒对佛法的精进,实令人佩服。
本拟今日赴菲律宾慈恩寺探望永光法师等在菲弘法生活,忽闻马尼拉发生政变,闻叛军已占领机场,只好取消此行。在电话中永光一再表示在马尼拉已备有专机等候飞往宿雾,但在机场关闭的情况下,也只有辜负吕护法的盛意,期待下一次的机缘成熟再说吧!
十二月 三日 星期日
前两天在沙田大会场举行剃度的满香(何佩贞),因这两天来访信众颇多,一直没能好好跟他讲话,晚间利用空档为其开示:有些人对得不到的东西,总一直以为很好,但等得到以后,则是“到得原本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凡事如果抱着好奇的心态去追求,总会让人“平常”得失望,反之,如果是以一种欣赏的心态去看它,心中则会有无限祥和与妙谛。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学佛是一条不归路,出家如射箭,不能回头,否则会伤到自己。世俗上的男婚女嫁只是一生而已,然出家是影响多生多劫的,常云“地狱门前僧道多”、“袈裟下失却人身”,对此应有所警惕,故出家后在思想、见解上要肯定,不溜单、不还俗、不后悔,今日大家为你剃度欢喜,不要将来令别人伤心。千万不可有去住小庙的想法,宁在大庙里睡觉,不在小庙里办道。不要私自和外界攀缘,死心塌地的在常住中安住身心,等二、三十年后再照自己的心意静修、自利或弘法度人。
在学道的过程上,要能承受挫折、艰苦、贫穷、淡泊。没有大洪炉的冶炼,如何成就钢铁?
每次只要有人发心出家,类似的叮咛,总不厌其烦的再三反复,祈愿天下为人弟子者,能体会为师者的苦口婆心!
十二月 四日 星期一
一个月来,从洛杉矶、夏威夷、澳洲、东马、西马、香港一路走来,在紧凑的弘法行程(有时一天三场讲演),仍不忘抽空为徒众、学生买些日用品、文具,除金钱的价值外,在选购时的费心、打包时的辛苦、出入海关的提拿,种种的麻烦,只不过代表着一份关怀,不知徒众们在拿到这份礼物时的心态如何?感激?不以为意?不屑?没有什么?惭愧?不稀罕?理所当然?……尽管大家在心理上的价值不尽一样,但我对徒众的“公平”,却都是一样!
晚,十时,回到佛光山。
十二月 五日 星期二
《普门》杂志编辑小组永芸、永仁、满济等七人,特拿了刚出版的《普门》杂志要我批评,并报告说:十一月份的“达赖喇嘛得奖专辑”已销售一空,目前正在加紧再版中,对此她们颇感欣慰。
勉其要将《普门》杂志树立风格,每篇文稿下笔时要言之有物,字里行间要有建设性,平常要多吸收信息、新知,才会有自己的见解,好的文章,上穷碧落下黄泉都值得去探取,因读者眼睛是雪亮的。
文章要多给人批评才会进步,听好话,只是一时鼓励而不会有大的进步。
承西藏白教泰锡度仁波切之邀,其年度系列的和平运动中,本拟月底(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在佛光山召开“世界显密和平法会”,因被邀请的七十多位喇嘛散居世界各地,就以尼泊尔而言,有的喇嘛住在深山里,打个电话要走四、五天的路程才通知得到,再等回音,来回又要花去半个月时间,因此大部分护照及入境手续都来不及办理,不得已,只好延期,对此深表遗憾!
晚,七时三十分,全山职事、学生聚集于祗园厅,慈惠首先报告近半年来,他在西来寺筹备西来大学事宜,及回程时经澳洲、沙劳越等地的见闻……想到在国外开山的艰辛,在本山安逸的徒众是否有守成的心愿?
记得香港妙法寺洗尘法师讲过,要在美国建立五千座的寺院,我当时心想:用五千块木板,写上寺院的名字,到美国用飞机撒都不容易,何况是建寺?不过,我现在深深体会,要在美国建五千座寺院确实不难,难就难在没有人。
山上的徒众成长太慢,一个布教师的训练,三、五年的熏习仍不能成就,不像社会上的幼教、打字员、驾驶等技艺,二、三个月就可以学成,故希望在上位者早日下台,让佛光山的后继人才早日承担。然在上位者,除能力外,必须具备亲和力、不自私、无怪僻、肯发心、对常住忠诚……等条件,所以说要建五千个寺院不难,要找五千位住持则难也!
今年来往于西来寺、澳洲、香港等多次,感觉上总一直在飞行流动,有时清晨醒来,真不知身在何处?不过也只是剎那的感觉。对时光长短,我好象已忘记;对空间的远近,我好象也不介意,什么都不以为意,什么都不要紧,要忙、要做的事太多了,那有时间去深思?
十二月 六日 星期三
全日,都和徒众闲话家常。晚上七时三十分,在*轮堂与第十一届信徒讲习会的学员座谈,对我在国外弘法活动,他们均非常关切,尤其知道香港畅怀法师明年要请我到可容二万座位的红磡体育馆演讲时,都情不自禁地鼓掌起来。想到东方之珠的香港,红磡体育馆将成为佛学讲座的场所,可见社会风气在于人为,身为佛教徒的每一个人都有改善社会风气之责。
座谈时,有学员问,对外界有人批评我是政治和尚的看法,我的一切言行作为本与政治没有瓜葛,完全是站在佛教的立场,尽一份公民的责任;故以前对此问题我总是不承认(非心非佛),不过现在我倒觉得政治和尚没有什么不好(即心即佛)。
大家都知道,“政”是大众的事,没有资格参与政治的是那些被禠夺公权的人。佛教负有改善社会、净化人心的职责,地藏菩萨都肯到地狱去救度众生,为什么我们不能到群众中去广度众生!更何况“政治”是一种理想、主张,有些善的、美的形象,实不必用有色的眼光去丑化它。以前我是“非心非佛”,现在是“即心即佛”,非心也好,即心也罢,我仍旧是个不折不扣的星云。
讲习会的学员说:有人批评佛光山的商业气息太浓厚。
如果说商业化是指贩卖纪念品,那世界各地道场都在卖纪念品是很平常的,不知为何在佛光山就显得不平常?
佛光山的一切,若与佛法没有关系的从不去做,为什么大家不去注意佛光山所从事的文教事业、佛化事业,却把眼光集中在与大众结缘的小纪念品上?短视得叫人失望。
佛光山是在有组织、有计画的规则下,克勤克俭地从事佛教的文化、教育、慈济等事业,虽然每年在赔钱,但为了百年大计,即使是割肉挖心也要支撑。不可否认的,我们在三宝、信众之前,没有辜负大家,佛光山赚取了佛教的兴隆、众生的信心。
有人问佛光山的道风是什么?
佛光山是个提倡人间佛教、生活佛教的道场。
其宗旨是:
一、以文化弘扬佛法。
二、以教育培养人才。
三、以慈济福利社会。
四、以朝圣净化人心。
其性格是:人间的、大众的、文化的、教育的、国际的、慈济的、菩萨的、融和的、喜悦的、包容的。因为佛光山的佛化事业,必定依其性格而发展的。
其工作信条是: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其处事原则是: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信徒。
自从我退位以后,佛光山的行政就不太去过问,但对信徒的要求不能不用心,也希望信徒对自己所亲近的道场有所认识。就如美国黑人的教科书上写的:“黑”,是世界上最美的颜色。自我的肯定很重要。
有人问:在家信徒在社会上要扮演什么角色?
学佛要学心里的富贵,世间上的好坏不要太认真,有时不好也是好,在恭敬三宝下,树立慈悲、道德、忍辱、牺牲、广度众生的形象,我认为信徒在社会上要扮演吃亏的形象。
有人关心西来寺的近况如何?
十年来台湾的信徒对西来寺的赞助、发心,其价值或许比佛光山还大,自从去年落成以来举行的三坛大戒、显密法会以来,前后超过两百个以上团体来访,美国天主教、基督教,参议员、众议员等来访或借用场地络绎不绝,在美社会树立了辅导社区文教的角色,也扮演了沟通东西文化的角色。
六四天安门事件后,西来寺站在人道立场收容了不少民运人士,如年近七十的戈扬表示,做了半世纪的共产党员,最后还是佛教收容了他。大陆名经济学家千家驹先生,一生相信唯物论,但到八十高龄时却皈依了佛教。其它名人学者如黎东方教授、严家其、万润南、吾尔开希等也相继来寺礼佛或听经。
西来大学的招生事宜目前正积极筹备中,佛光山丛林学院西来分部业已开学,到处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息,引用报上的话说:因为有台湾的关系才有西来寺,因为有西来寺,台湾的中国人才有光荣!
十二月 七日 星期四
每次在国外,听到人们谈起佛光山的环境是如何美好、清洁,素斋是如何美味、可口,服务态度是如何亲切、周到,内心总深深的感激在山上服务的员工,也就是因为有他们的辛苦,佛光山的法师才能无后顾之忧,在各地从事弘法工作。故今晚聚集全山员工,把从夏威夷购买回来的夏威夷豆分给大家一人一罐。座谈时,问及他们对佛光山认识多少?他们只知道工作很法喜、能胜任,有机会与那么多来山的人结缘,是他们最感荣幸的事……。为了让员工们更肯定自己的工作,故特为他们介绍世界的十二个佛教圣地--
一、印度阿姜塔石窟:阿姜塔石窟位在德干高原北部、摩诃拉士特拉地区的西岳山脉,开凿在几近垂直的峭壁上,全部排列成凹形半圆,长达五百五十公尺。石窟的壁画、雕塑和建筑,均保存了大乘佛教前期至受密教和印度教影响前的菩萨造型,充分展示出印度文明与佛教思想发展的辉煌史实。
二、印度的菩提伽耶:菩提伽耶是佛陀成道的地方,离印度贝哈省伽耶镇约十一公里,菩提树下的金刚宝座也是佛陀当年静修的七个地方之一,过去曾镶满各种宝石,如今只剩下一座长二‧三公尺,宽一‧五公尺,高○‧九公尺的长方石刻台基而已。目前菩提伽耶有中国、泰国、日本、西藏、不丹、缅甸等国的传统佛寺,还有一间古物陈列馆和一所设有佛学研究所的摩竭大学。
三、尼泊尔的蓝毗尼园:蓝毗尼园是悉达多太子的诞生地,位于德来平原的拜喇哇西边二十一公里,相当于古印度释迦族净饭王的迦毗罗卫城和拘利族善觉王的天臂城之间。蓝毗尼园被遗忘已久,直到公元一八九五年,阿育王石柱始被德籍考古学家费勒发现,尼泊尔政府现正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拟定的蓝毗尼发展计画,以便加速恢复这个宗教历史圣地的景观。
四、泰国玉佛寺:曼谷皇宫寺院,即玉佛寺。与其它寺院最大不同处,独缺出家人起居的寮房。寺内大殿专为皇帝御用,佛坛两边且有屏风隔间,供皇帝憩息,玉佛寺为泰王登基加冕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殿堂。泰王每年三次为玉佛举行夏季装、雨季装、冬季装的换服,佛面慈祥庄严。
五、韩国的海印寺:海印寺是韩国三大佛寺之一,目前寺内拥有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中译《大藏经》木板本,有八万六千五百二十片。为韩国国宝第五十二号,“海印”源自《华严经》里的“海印三昧”修证境地,故知海印寺为阐扬华严思想教理之道场。
六、印尼的婆罗浮屠:婆罗浮屠是露天原始佛教圣地,位于爪哇岛中部日惹市北部,建于公元九世纪赛连特拉王朝,是一阶梯状金字塔型的建筑,长宽各一百二十三公尺,高三十二公尺,共有十层,是大乘佛教与密教建筑圣迹的揉合,整个外观看起来犹如一座巨大坛城,下宽上尖,无固定出入口,也无祭坛与坐处,为自古以来最具立体感之建筑。
七、日本的奈良:有名的奈良大佛,又称东大寺大佛,是毗卢遮那大佛像。当时起铸时,圣武天皇曾诏告天下:“熔尽国铜塑此像”,使用熟铜、百、炼金、水银等约五○○吨,是日本最大铜像,坐高十四‧九公尺,若由莲台座算起,高约十九公尺,台座上有千瓣莲花,每瓣线刻释尊像,精雕细凿,表达了华藏世界。
八、西藏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红山(玛波里)顶上,占地一万三千平方公尺,主楼十三层,高一百一十公尺,完全采用喜马拉雅山的巨木和花冈石为建筑,整栋建筑没有一枚铁钉,其主体建筑是红宫和白宫,红宫内有八座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藏文《大藏经》、法务藏经阁等。白宫是达赖喇嘛的起居室和办公处,另有举行重大宗教仪式的东大殿、僧官学校、日光殿等。由于时代的变迁,布达拉宫已形同一座西藏佛教文化陈列馆,但在朝圣者的心目中,依然是一座不可动摇的信仰堡垒。
九、缅甸的大金塔:传说大金塔是缅甸佛教徒为纪念佛陀到缅甸而兴建的,此塔共铺了八千六百八十八块黄金片,塔顶饰有五千四百四十八颗钻石、二千三百一十七颗红、蓝、黄宝石,最顶端镶了一颗巨星级的绿宝石。这些宝石群都安嵌在一座十公尺高,以七根镀金柱子支撑的华盖上,华盖上另饰以一千零六十五个金铃和四百二十个银铃。此塔内安奉八根释迦牟尼佛的头发及三件佛陀的遗物,是信徒的信仰中心。
十、斯里兰卡的佛牙寺:斯里兰卡坎底市的佛牙,是珍贵的佛陀遗物,供奉在七层黄金宝匣内的黄金莲台上,寺只有上下两层,厅堂却重重叠叠,让人目不暇给。
十一、中国的敦煌石窟:敦煌在甘肃敦煌县,包括莫高窟千佛洞、榆林窟万佛峡、西千佛洞三处石窟群,其中以莫高窟规模最大,长约一‧六公里,佛像彩塑分半立体影塑和立体圆塑两种,共存二千四百十五尊,高的有三十三公尺,小的只有一公分。内除有佛像外,还有各类珍贵文物,是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中外交通与文化交流等的重要资料。
十二、台湾的佛光山:前面的佛教圣地有千年历史,少者也有几百年,唯佛光山才二十年的历史,即能跻身于世界佛教行列,都是全体大众努力的成果。相逢即是有缘,愿员工珍惜这共处的缘分,将佛光山树立为人间的净土。
十二月 八日 星期五
山上弟子近六百位,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公务,甚少有机会与我接触,尤其是学院学生,在结界的范围下,更难得见我一面。
今有一徒弟对我说:“师父!我们都知道您在外弘法,像空中飞人一样,一下这里,一下那边,非常辛苦。我们很惭愧不能替您分劳,但还是要提醒您,国内外的信众需要您,可是别忘了在本山您的徒弟也很需要您,请您留点时间给我们。”
我很为这些话所感动,多纯真的赤子之心情!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我的徒众认为每天在我身边跟前跟后的,才算是亲近我,那我可要失望了,我要的徒弟并不是这一类型。如果他的生活里,所思所行所言没有佛教,对弘法、教育、慈济的事业不用心,不能把欢喜、幸福给人,不能树立僧团风格,在这些方面如果不能跟我相应、共鸣,天天看到我又有什么用呢?
十二月 九日 星期六
佛光山开山已二十余年,今稍具规模,为向护持本山有功的信众,报告这二十年来,本山的各项建设、弘法状况,在都监院的安排下,全省功德主将分成两个梯次,回山参加功德主大会。
今天回山的是新竹以南的功德主,下午四时,在座谈会时,跟信众强调,佛光山是个七众的道场,除本山的僧众外,在家的信徒有两个系统--
一、以信徒为基础
由信徒进而檀那(施主),由檀那进而为护法,由护法而成为本山的功德主。要成为本山功德主之条件:
1.参与本山活动有历史者。
2.护持本山、接引信众来山皈依有成果者。
3.提供建议、以智慧来帮助本山开展者。
4.作书、立传、写文章、树立佛光山之形象者。
5.财施功德助本山发展者。
功德主经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审核而分为九品,其权利有:一品、二品功德主,带领亲朋好友至本山派下的各别分院,享有餐饮、住宿的招待,且《觉世》、《普门》杂志免费赠送。三品功德主除享有这些优待之外,别分院有法会时,可代表信徒上香。五品功德主,法会时可立名为其祝福、消灾,若父母往生,本山万寿堂可优待安奉骨灰。七品功德主,佛光山有责奉养老年,不必靠儿女,若不想上佛光山者,佛光山将按退休制度,每月按时将奉养金送至家中。因信仰也是一种投资,我们不必等到将来往生后,让阿弥陀佛来补偿,现生道场就可以回馈功德主应有的福禄。
由信徒到功德主阶段,不拘那个寺庙信众皆可参与。
二、以佛光人为基础
以佛光人为基础的佛光人会(按:佛光人会经更名为“中华佛光协会”、定名为“国际佛光会”,已于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正式成立,并订成立纪念日为“佛光日”,目前已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协会。),是和佛光山平行的另一个以信徒为主的,不做寺庙行政、法会等工作,只为佛光山信息传播,举办活动,参与家庭普照。要加入佛光人会的资格,必须:
1.佛光山的弟子(佛光人)。
2.认同佛光山宗旨目标(思想认同、意见一致)。
3.有人间佛教的理念(以佛光山为道场不可变易,但仍可代表佛光山为其它道场服务)。
如果全家都是“佛光人”,则可成立为“佛光人家”,进而加入“佛光人会”。别分院则成立“佛光人支会”,地区则成立“佛光人分会”,进而成立“中华佛光人总会”。
座谈会时,有多人发言,如:
蔡沧洲:很庆幸有眼光、善根皈依佛光山,信佛是人生最重大的事。
曹永杉:期待“佛光人总会”早日成立,将尽全力支持。
黄英吉:佛光山带动了台湾佛教,提高僧众的素质,以身为佛光人为荣。
……当听了这些人的言语,感触颇深,每位与佛光山都有着血浓于水的感情!
晚,八时,于大雄宝殿为大众祈福祝祷。
十二月 十日 星期日
上午九点三十分于大雄宝殿开功德主大会,除为功德主介绍本山之人事制度外,由各监院提出工作报告。丛林学院院长慈惠法师说道:佛光山是以教育开始,建设也以学院为先,有教育才有人才,一般团体之所以不能发展,皆因没有传承的人,由此可见培养人才之重要,佛光山的功德主都有远见,非常注重佛教的教育事业。会中并由就读“国际英文佛学班”的同学,分别以英文、马来文、日文、广东话、客家话、巴利文,向功德主们问好,博得大家一致的赞叹!
接着,由都监院慈容报告一年来的工作状况--
在文化方面:《普门》杂志每月发行量为两万本,《觉世》每期六万本,佛光出版社每月平均出版新书三本,小丛书每月发行量四万本,录音带结缘流通的每月有六万卷,除已出版的《佛光大辞典》外,《佛光大藏经》的《禅藏》正积极进行着。
在慈善方面:慈悲基金会的云水医院、急难救助、赈济,每月平均约一百五十万的支出,大慈育幼院、仁爱之家、佛光精舍每月平均开支一百万元。
在弘法方面:电视节目“星云禅话”荣获今年金钟奖,且美国亚洲电视也在播出;大师佛学讲座、开大座、随缘开示、座谈、皈依、开光落成,有纪录者达八百多次,徒众在外弘法者,达七百余次,夏令营、讲习会、短期出家、八关斋戒等有五千余人参加,例行法会活动有三千余次,特殊法会(如:念佛、禅坐、托钵、皈依、佛化婚礼等)有二百余次,来山礼佛之国内外团体有六百多团。另《佛光大辞典》荣获七十八年度金鼎奖。本山兴办公益慈善事业、推行文化建设,获内政部、省、县政府颁奖,今年就多达十余次。
而这些成果均由于功德主们的发心,一切都是代替功德主做的。
《普门》杂志为佛教界选出了十大新闻,为佛光山选出十二大法事。在会中特别为功德主介绍佛光山的十二大法事是:
一、大陆之行。
二、西来大学的成立。
三、召开“国际禅学会议”。
四、《佛光大辞典》获金鼎奖。
五、托钵行脚。
六、达赖访问西来寺。
七、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协办社会大学。
八、澳洲南天寺的兴建。
九、佛光山丛林学院改制。
十、海内外名人学者纷纷皈依。
十一、与异教徒对话。
十二、佛光山第一届功德主大会。
会中并颁奖给各功德主,且特别为大家介绍耳朵听不到的邰宝成居士(在佛光山发心煮饭二十年)、在果乐斋服务十八年的郭道光居士,都是功德主之楷模。
台南陈顺章居士说道:“亲近佛光山以后,才知道‘文教重于慈善’,使我改变许多观念,终于知道佛光山做了些什么,也知道大师很会用钱。”
我道:“我会用钱,但不会要钱,更不会储钱。”
花莲四维高中校长黄英吉:“佛光山带动了佛教的兴隆,栽培了很多人才,是其有前瞻性的特点,因有人才,才有佛教事业。”
高雄市财政局陈剑城:“佛光山如极乐世界,大师如阿弥陀佛,在此真是诸善上人聚会一处。”
陈剑城居士从寿山寺开始至普贤寺二十多年来,每次我在开示或讲座时,他都在台下点头认同,一点就点了二十多年,今日我有此弘法成果,受其点头之鼓舞影响很大。
嘉义游次郎:“我的一颗心早已奉献给佛光山,并誓愿永做一师一道的佛光人。”
彰化黄渊湶:“很惭愧被誉为‘功德主’,没有被发掘的功德主不知有多少。今后护师、护法,更要护山;出钱、出力、出心,更要出口,是我的心愿!”
高雄林圆应:“经营的建筑事业一度失败,但自从皈依后,亲近佛光山而改变了许多观念,即以佛光人自居,坚守不卖贵房子给人的原则,而有今日的事业,说到‘大师’,可谓发财的代名词。”
台北社会大学吕学海希望“佛光人会”早日成立,并建议--
一、将在《大藏经》里较具有代表性的基本教义,选辑成册,于聚会时读诵(类似圣经)。
二、希望大师能每月一次以录音方式给聚会的佛光人精神讲话。
三、各县市的佛光人会,要彼此常来往、交谊。
四、希望佛光人与大师接心,有较具体的形式,而不是只一年一次的功德主会才能与大师接心。
听了这些如此贴心的肺腑之言,在场的徒众都很感动,信徒都能如此的把佛光山当成是自己的,不能安住的人岂不惭愧?
十二月 十一日 星期一
作家郑羽书今从台北搭机来山,为恐她睡过头,早上特打电话叫醒她,作家的生活总是日夜不分的。
今日上下午分两个梯次与“国际英文佛学班”的同学座谈,听取他们对未来的安排、计画。大部分都有心于国外的道场服务,这也是当初她们入英文佛学班的志向,仅勉其要有:
一、亲和力与主动性,要能有与人共乐的个性。
二、肯虚心与多担当,要能勇于负责的精神。
记得一九七八年我们退出联合国时,在美国的慈庄、依航,天天都躲在“加丁那”的小房子,不敢出来,更不敢轻易要求回山,因为她们负有兴建西来寺的使命在。
依宏以前任职于育幼院时,因小孩出麻疹,怕传染给其它的院童,只好把自己和六个出麻疹的小孩关在一起,以便照顾。
这些榜样都是她们即将在国际道场上弘法应具有的情操。认清自己的性格,不受外境的诱惑而随波逐流。
晚,七时,与学院专修一的学生们座谈,问及--
一、在读书期中最烦恼的是什么?
二、除学院课程外,还想学些什么?
大家发言都很踊跃,但内容并不很切题,毕竟才刚入学院不久,尚未真正进入情况。其实为学之道在安于淡泊,十年岁月埋头苦干,在学习过程中不轻易说“我不会”。遇到瓶颈时要自我突破,没有寒彻骨的历炼,那有梅花的芬芳。
在学习过程上要立志做个有用的人:
一、不粗暴(因慈悲、温和、助人才是佛教)。
二、不自私(能吃亏才是福)。
三、不冷漠(因主动、热情、微笑、友爱才有快乐可言)。
四、不离心(对常住、佛教、师父不异心)。
只要忠诚的立场、不变的信心,不管出家或在家的弟子,都能拥有佛光山道场的法喜、资源、关系。大家在此都吃同一锅饭,如一家人,不要分彼此,皆是有缘人,希望大家不要做有缘人的逃兵。
因时间已晚,尚有多人未发言,允其明日再续谈。回到寮房已快十二点,实在舍不得睡觉,好多的书待看,信待回,教材待准备……时间实在不够用。
每天都如赶场式地过着,每日生活就像一出连续剧。
十二月 十二日 星期二
上午续为昨天与学生谈论未完的问题--
学佛要发大心、立大愿,确立弘法度众、服务大众、教化社会、普渡众生等的大心大愿,要从中体会出法喜、禅悦,才能安于道上,让自己因信仰而安心立命。
在学道的路上,要有一颗空空无碍的心来装法宝、一颗无污染的心来受教,因心如工厂,好工厂出产好产品,坏工厂只会污染环境,故要时常创造快乐给人。
在挫折、逆境时,只要坚守自我的立场,则--
“历史会肯定我们的定位。
大众会推动我们的进步。
时间会带给我们的利益。
恒心会帮助我们的成就。
信仰会净化我们的尘劳。
忠贞会说明我们的价值。
尊敬会赢得我们的友谊。”
十二月 十三日 星期三
今早起床,忽然想到各别分院走一走。
每次到别分院都会碰到法会、佛事、讲座、开示,甚少有机会跟徒众讲话,今特选择非信徒聚集时间巡视各别分院,希望好好的跟徒众坐下来话家常,听听他们生活里的心声。
晨六时早餐,七时,请都监院院长慈容陪同出发。八点,首站到达台南福国寺,寺内附设的慈航幼儿园园童正陆续进园上学,几位出家弟子看到我,有的忙着茶水,有的忙搬桌椅,有的跑到厨房,有的出入教室,看得我不禁皱眉,平常到别分院来,时间都被信徒占去讲话,难得跟出家弟子讲几句话,好不容易今天有这个空档,却一个个的跑得不见人影,只好把他们集合起来训话,告诉他们:“我为说法而来,非为斋食、床座、喝茶而来,到底你们在忙什么?”
事后想想,也不能太怪他们,他们对我的恭敬是以一杯好茶、一个好座位、一份好点心来表达,只是我需要的不是这些,而是一份可以在思想上交流、心灵上共鸣的道谊。
九时半到慧慈寺,与住众谈到,师兄弟之间要彼此团结、合作、友爱,有不如法的事时,要开会沟通解决,不要生气,生气于事无补。对信徒要和气、主动,更不可以轻易请托,我出家五十多年来,弘法四十年,从不对信徒发脾气,但年轻的一代常将信徒当成是学生似的呼喊,事后我都要去向信徒道歉,希望徒众对此能体谅我,不要对信徒太严格苛求。
我又告诉住持永进等,在道业上要好好用功,除佛法外,社会、政治、科技等的信息,也要广泛吸收,不要让时间空过。
午餐在嘉义圆福寺,满桌饭菜,我只化了三分钟,就饱餐一顿。
据严法师表示,前两天有一个人,跑到圆福寺来问住持几岁?地址几号?住众多少人?……原来是个六合彩迷,想在数字上去赌六合彩。当时适逢圆福寺佛七法会,严法师就对问者说道,你来参加佛七,看你每天念多少声佛,那就是你要的数目了。
以前民众到寺院里来,大都是祈求平安,或是消灾解厄,然世风日下,赌风也吹到寺院里来,净化社会人心之重责,身为佛教徒的我们实要积极教化人间。
饭后,续往福山寺,走在纵贯路线上,沿途的道路,一段段、一程程的,不是在拓宽,就是在翻修,跟四十年前我刚到台湾来的情形一样。一条纵贯路,修修补补四十年,依此进度,我看在百年之内也不能完成全路拓宽的工程。
晚,七时,到达新竹无量寿图书馆,指示要将图书馆发展成图书馆,不一定像寺院一样,嘱咐多办不定期的佛学讲座。
晚上十一时,到达普门寺。
前在《佛光大藏经》编藏部工作的简秀娥小姐,也挤在寺众中迎接我,她从《佛光大辞典》出版以后,即转到普门杂志社工作,问起她两个工作环境比较如何?她说:“在编藏部可以承受到佛光的庇佑,在《普门》杂志则可以闻到师父的呼吸。”
十二月 十四日 星期四
上午八时三十分,前往基隆极乐寺。佛光山自接办极乐寺以来,已有三千多人皈依,为配合当地弘法需要,于七十六年正式开工重建,目前工程除细节外,大致已完工。特指示住众日后弘法方针以对信徒慧解讲说为主,极乐学园的筹办可积极进行。
十月份我在西来寺妇女法座会上,很多信徒都起来发表其学佛因缘,皆因寺中法师主动的跟她们交谈、接触,他们才参加寺庙信徒活动的。特以此勉住众要多给信徒方便服务、慈悲热忱,要有着与极乐寺共同成长的观念。在进德修业方面,则要自我突破以求进步。
中午十二点,到达石门北海道场,北海学部的教学大楼也已竣工,内部设备除教室外,还有图书馆、会议室、综合教室、计算机室、社团教室、交谊厅等,因石门地区多雨潮湿,配合其地理环境,建有一座非常具水准的室内运动场,祈愿有这么好的读书环境,能为佛教造就出同样水准的人才。
在北海和同学们讲话一小时,鼓励他们慎思明辨,勇往向道。
今为普门寺佛七法会圆满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晚七时三十分,我为来参加佛七的信众开示念佛法门,我叮咛他们念佛要六根统摄,只要将一句“阿弥陀佛”念熟了,念热了,自然而然地,阿弥陀佛就显现出来了。西方净土是由愿力所成,我们自己内心的净土,也要发愿去创造完成。
开示完后,耿秉国居士递了一张字条给我,希望请我母亲到台湾来接受信徒的供养,并从我的日记上得知母亲在西来寺的言谈,大家对母亲的口才都非常佩服。我也为母亲的会讲话深感骄傲,但母亲是不能来台的,我不能把她当马戏团供人参观啊!
有一徒众在我开示时,不断地照相,左一张、右一张的,忍不住的对她说道:“这近二千人的信众聚集在一起,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殊胜镜头,为什么你不懂得拍摄大众?心中要有大家才好,不要只照我一个人。”
十二月 十五日 星期五
上午九时三十分,到永和本山八品功德主张少齐家中拜访。他们全家很精进,每天清晨从三点做早课至中午十二点,才吃午餐。看见我到时,即中止早课,很高兴的对我说:“好高兴见到您!”语气中有着故人相逢的喜悦。
因明天是第二梯次的功德主大会,特请他们全家能回山参加,八品功德主本山就有义务奉养安老,希望他们能接受本山的这份诚意,来树立功德主养老的形象。
对佛光山的一切,张少齐居士非常关心的想要知道,我简略的向他做个演示文稿,佛光山以前较注重硬件的建设,目前中心已转移在文教方面,除西来大学正筹备招生外,在中部地区也将申办“佛光大学”。二十年前张居士将《觉世》交给我发行,目前发行量为六、七万份,相信在三年内发行二十万份应该没有问题。又将医药送到偏远地区的云水医院,每天平均有十部施诊车往来各医药落后山区,当然也会受到排斥,高雄桃源有一地区只要看到云水医院的车子来,基督教就故意集合民众信徒讲话,但仍阻止不了前来看病的民众,因为他们说:“佛光山的医药比较灵!”……
佛光山对功德主所布施的钱财、智慧、法情、时间,丝丝毫毫都很珍惜,并将之发挥到最大的效用。
功德主张姚宏影来访,谈及她今年已六十八岁了,每天都在为事业忙碌,没有时间做点私人的事,平时较心仪于文教事业,希望在能力范围内,赞助佛光山的文教事业,我除了感谢她的这份发心外,更赞叹她事业上的成就,她说:“我这一生都是在求人家、说好话的情况下,事业才成功的。”
想领导者心境皆一如也!
在《联合文学》的邀请下,下午与青年作家林清玄对谈,内容是:
一、佛教的文学观,二、佛教与文学的悲悯情怀,三、佛经度化众生的功用,四、佛经与文学的文字障,五、现代人如何有平常心。
林清玄给人的印象清爽、灵活,有着行云流水的洒脱,是个智慧型的人物。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