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爱心慈善>>正文内容

他有大海般的胸怀——海啸赈灾捐款500万元的惠学新

       

发布时间:2005年08月18日
来源:报刊文摘   作者:惠臣〔惠学新女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1963年,我父亲惠学新因受祖父地主身份连累,被迫从辽宁省铁岭县工业局矿山“下放”

  到铁岭大甸子镇宝山村,那时他刚满21岁。他当了17年农民,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累,经历了风风雨雨。

  改革开放以后,父亲白手起家,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创建了铁岭市惠源集团,母亲董保坤任集团董事长,父亲任集团总经理。父母率领集团员工创产值共计14亿元,上缴税金7000多万元,为3000多名铁岭市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由此,父亲也成了辽宁省房地产业颇有影响的领头人之一。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父亲就特别留意相关报道,每天都看电视新闻。

  一天,父亲在电视中看到了年仅7岁、在海啸中失去所有亲人的小女孩萨费妮在无助地哭诉,当听到萨费妮说她已经3天3夜没有吃到任何东西,眼下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一块面包时,父亲的眼中泛起泪光,他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1月6日早上,父亲将全家人召集到集团会议室,开了一特殊的家庭会议。父亲郑重地向我们提出,他要为海啸灾民捐款500万元,特意征求母亲、哥哥和我的意见。

  当年母亲怀我哥哥时,家里的生活十分困难。由于没有钱买黄豆做酱,唯一的调味品就是盐巴。为了给母亲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父亲就偷着去建筑工地打工(那时政策是不允许私自打工的)。然而,父亲仅仅外出两天,就被村里的民兵抓了回来。他双手被民兵紧紧地捆在背后,被强押着四处游街。当时天特别热,一连在3个村子“示众”的父亲最后被晒得口吐白沫,晕倒在地。醒来之后,父亲发现自己躺在妻子的怀里,第一句话竟然是:“如果他们不抓我回来就好了,再过上几天我就能给你买一块肉了……”

  母亲和父亲在33年中已经形成了非同一般的默契,她第一个举手赞成父亲为海啸灾民捐款的想法。

  让许多外人不敢相信的是,身家上亿的父母平时生活得相当节俭,过的是连一般小康家庭都不如的“穷日子”。

  其实,这些年来,父亲为帮助贫困地区和困难户,捐出的又何止500万元?

  父亲的善举不胜枚举。而这次他捐助的对象已经超越了国界,捐助的受益者将是外国难民,此举不仅仅代表了父亲一手创建的惠源集团,还将代表我们家乡,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又怎么能阻拦呢!

  哥哥和我一样,都支持父亲的想法,最后全家举手一致通过:为海啸受灾地区捐款500万元。

  接下来,父亲拨打了中国红十字会的电话,问明办理捐款的具体手续后,就订好了第2天去北京的机票。

  1月7日,父亲拿着建行龙卡,带着哥哥、我和我爱人一起飞往北京。一路上,看得出父亲很激动,我的心里也不平静。

  随着父亲的公司越做越大,很多家乡人碰到困难自然就会来找他,而每一次,父亲都会尽他最大的能力帮助乡亲把问题解决好。一天,当年拉着父亲游斗的那个民兵找上我家来了,原来他家里发生火灾,不仅家具、住房被烧毁,孙子也被重度烧伤,急等住院治疗,但他根本拿不出那笔高额住院费,左邻右舍帮着凑也没能凑齐,于是,好心的邻居建议他来找父亲。他犹豫了,说:“当年我对惠学新那么过分,不让他抬头,不让他喝水,以致他后来晕倒在地……我现在找他,他会帮我吗?”邻居说:“人家不是那样小肚鸡肠的人。去试试吧,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不然这孩子就完了。”于是,他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来找父亲。没想到,父亲不记前嫌,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听他说完来意,父亲马上让出纳员拿出5万元给他。等他的孙子被抢救过来后,父亲又拿出4万元帮他重新盖了一栋住房……

  父亲这些年来工作很累,但他在为他人、为社会不断奉献爱心的过程中,内心感觉特别愉快和充实。

  下了飞机,父亲率领我们一行打车来到北京中国红十字会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现场。见有十几位捐款者正在排队等候捐款,父亲就让哥哥也去排队,他说:“虽然人家捐款的数额不一定比我们多,但彼此的爱心是没有区别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到建设银行去验证、认定、办手续。这个过程特别繁琐,我们用了足足4个小时才办完整个手续。我们松了一口气,走出大门,没想到立刻就被闻讯赶来的新闻记者给围住了。一向低调的父亲婉言拒绝了采访,拉着我们上了车,匆匆离开现场。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云接见了父亲。中国红十字会的领导班子提出,鉴于父亲的义举,可以协调相关部门对惠源集团的税收作出相应缩减。对此,父亲表明了自己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心情:“我原来是在农村铲大地的,企业发展到今天,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靠的是国家的政策和员工们的努力。既然我们的成果来源于社会,那我就应该把它回报给社会。”

  回到家的那一天,父亲始终拿着彭会长接见他的那张合影。这张照片不是特别清晰,因为拍摄时室内有逆光,但就是这张带逆光的照片和彭会长亲手颁发给父亲的那块“博爱”奖牌,让父亲视若珍宝。父亲说,那一晚是他这一生中睡得最香甜最踏实的一晚……(汤锡松摘自《家庭》第3期惠臣口述)

标签:慈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