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大德专集>> 道证法师>>正文内容

佛要救我-道证法师讲述

       

发布时间:2005年08月08日
来源:〖西方净土〗   作者:道证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好文节录 http://book.bfnn.org/books2/1971.htm

  末学读此文 受益深且远 今节其法要 与有缘共享。

  此文虽着重临终众生,但末学将命危众生换成康健众生,觉得同样受用,读此文,真是回味无穷,愿大家同沾法益:


  1. 佛名号的功德;对名号的功德能深信、深入体会,才能发起大愿来持名;每念一声佛才都具足信心、愿力。由信愿发出的佛号,力量自然不同,自然强大。

  2. 末学觉得助念的要点,应该要把握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所讲的——“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这句

  既然是“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那么往生与否——并不在“气管插管”之有无,也不在“器官捐赠”之有无,也不在“念佛资历”之长短,也不在“念佛功夫”之高下,

  ※只是在“佛要救你,你到底愿不愿意被救?”

  ※就在这个“愿”和“不愿”的问题。

  3. “平日信心念佛,求愿往生,临终即使昏迷不醒,佛也有办法的!”弥陀大愿必会兑现,一切自有巧妙安排,佛菩萨不但安排度她,同时也度我们一群增长信愿。

  4. 佛愿力不虚,自有巧妙安排,我们只要信佛力、靠佛力,安心念佛就好!担忧太多的人,就是信心我们能够确立正知见,才能生起信心;对佛力和智慧能够深信,才能深信不足,应在“信”上多下功夫,把心的焦点,放在信佛,自然无障碍。佛甚至能由地狱、刀山、剑树中把我们救出来,令我们安心不乱。

  5. 相信佛自有办法,才能真安心念佛不乱,临终的不乱,是佛与圣众现前慈悲加祐才令心不乱的,是“佛力”的加被,使我们不乱,既是“佛力”,我们有什么好操心、好讨论的?

  6. 接著再谈到助念“存心”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存感恩的心——就是感恩临命终的人,他亲自以生死的痛苦来帮助我提起正念,是他为我助念啊!——是他帮助我发起信愿念佛的正念,否则的话,我必然是在睡觉、打妄想、作白日梦、甚至是在造业堕落。

  也感恩阿弥陀佛安排接引我,安排他来为我助念,所以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心态,绝对不要以一种高姿态去指导人。助念并不是要去指导、或者去命令、或是去帮忙,而是要以一种谦卑的心来祈求,祈求——阿弥陀佛以本愿的大力来接引,也祈求——临终的人在茫茫苦海当中,能够牵到佛的手。

  7. 对“佛”这一方面来讲,毫无疑问的,永远都是至诚要接引、救度众生,佛不论是对哪一个人,哪一个众生,都没有“不接引”的心,只要众生愿意接受,佛就愿意接引,这可以说是没有条件的,而且众生无论有什么业障,对佛都无障碍。

  8. 只要有一个人一心念佛,阿弥陀佛本人就会来助念,六方佛全体都会来护念,这是最佳的助念团!(声势最浩大、规模最庞大的助念团)二十五大菩萨团团围住,莲池海会前呼后拥,该来的全部都会到,不该来的,一律都会挡驾(佛会另外安排救度)。

  我们念佛,由佛去发通知,比我自己去打电话好,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这种“一心念佛”的无边法力,所以不要浪费,耗在打妄想,我们一心念阿弥陀佛,就会集中全法界的力量,可以全摄佛功德来救度众生。

  9. 很可惜,很多人在助念的时候常常会放错焦点,眼光老是放在这个临终人的“业障”上面,心里老是去看那个“业障”,挂碍那个“业障”——说:“那个人业障很深重啊!”再加上“他家属又那么障碍啊!”所以心里就先认为“好像不会往生”的样子,末学觉得这是信“业障法门”,信“不能往生”,而不是信“净土法门”,也不是信“会往生”,这也就是布袋戏所讲的“助业障的志气,灭佛祖的威风!”如此,根本就是疑而无信。

  如何超越业障?——体会佛的慈悲,和大力

  我们要把心放在“体会佛的慈悲”上,业障深重的众生,正是佛急切要救度的孩子,大悲慈父阿弥陀佛,难道会——看众生业障深重,就摇摇头,然后在旁边跷脚说风凉话吗?众生业障越深重,佛的慈悲就越深,在地持菩萨戒就讲到:菩萨对恶人所起的慈悲心,更深于对善人。经文说:“菩萨于恶人,所起慈悲心,深于善人。”

  10. 对念佛人来讲,唯一的障碍是什么呢?就是“不知道阿弥陀佛无障碍”,“不知道阿弥陀佛无障碍”这是唯一的障碍。经上明明说了,可是很少人把这句话听入耳,也很少人真信得过,所以都觉得处处好像都有障碍。常常把心错用了,都去看“业障”,看得忘记佛有十力威德!看得忘记佛的法力无边!

  11. 佛号——佛给的金刚钻!佛“大力”的全体展现!

  有些莲友会认为——“自己功夫又不好,念佛没有效啊,去帮人家助念一定不得力。”我们要了解——一颗宝珠,谁拿都是宝珠,钻石谁戴都是钻石,同样的道理,佛号没有分——谁念的就有用,谁念的就没有用。不识货的人才会认为:穷人戴的不是钻石。

  若是深入佛心的人就能了解——“就因为我是一个完全没有功夫的穷人,所以佛才把最宝贵的钻石留给我。”这是佛心啊!

  佛把他所有成佛的果实,果觉的全体,都无条件送给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这样的心境,只有佛跟佛彼此之间才能够究尽了解,所以要解说:“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这心境只有佛跟佛才究尽了解,不是九法界(包括等觉菩萨)用“自力”所能相信了解的。

  我们深入佛的这份心,要发愿跟他一样,而且恭敬感恩地把佛送的这颗钻石拿出来用,不要害羞。佛绝对不会因为我是一个没有功夫的穷人,他就给我一些剩饭、烂菜,或假钻石,佛总是把他钵里面最甘美的饭,留给我这个一贫如洗的人。我既然一点功夫都没有,就是一贫如洗,但是我拿出来的是佛给的钻石!“南无阿弥陀佛”是佛给的钻石,价值胜过三千大千世界!我自己虽然不会救苦救难,可是我知道——阿弥陀佛莲池海会,他们是“打电话服务就到”,这个“知道”可重要无比!绝对不能不知道哦!比如:我们自己不会救火,但“知道”又会打“一一九”就好了!

  钻石虽然是宝物,但是对不识货、不相信它是钻石的人来讲,它的光辉,即使一点都没有减少,却没有办法去兑换出很高的价格,不是真的没有办法兑换,是不信、不识货的人不敢、也不懂去兑换;所以,这钻石的强度、硬度、亮度虽然一点都没有差,但是因为“不会用”,结果就连玻璃都没办法割!这句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是这样,如果你识货有信心,就有一切用,一切用都具足!

  12. 如果我们自己已经接受了佛的大愿,内心有信、有愿,众生接受了佛的大愿,就好像木柴点著了火一样,木柴和火就是一体的,是完全不能分割的,木柴到哪里,火就到哪里!所以心中接受了佛的大愿——把佛的大愿,融到我们内心里面,那么,每一声的阿弥陀佛,都是佛精神的全体展现,所以蕅益大师说:“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因为你这木柴到了,阿弥陀佛的火就到了!这一声阿弥陀佛,单单这一声,就是阿弥陀佛兆载永劫大愿、大行、大慈悲的展现,而且是毫无遗漏全部展现!这一句佛号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这是全法界震动的一句话!这是全法界都肃然起敬的一句话!因为,所有阿弥陀佛累世上山、下海救我的心愿,都在里面,佛为了全法界众生,所流的血和泪水都穿流在其中,所有一切可歌可泣的菩萨行,都融摄在里面,全法界的佛都为之歌颂著,这一声阿弥陀佛,从我们“小小的一念心”生起来,就波涛汹涌地传遍全法界,发起全法界的力量!

  所以不要小看这一声称念,不要小看能念佛的这一念心,它就是全体法界,不要小看所念的这一声佛号(要解云:“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要解说:称名善根福德同佛故,而且是“当下圆明,无余无欠。”

  所以我们随时都要很珍贵这一念万德洪名,这是出生死的宝筏!内心要领受“全法界的大力”来念,而且恭敬这一念“佛”!

  13. 要明白我们念佛感佛来应,这可不是我们功夫好哦!是因为佛有大势力、大慈悲、大神通,佛知道我们在念他,在向他求助,所以他慈悲急急地就赶来应我们!这是佛有神通,大家可别狂妄,贡高我慢,以为是自己功夫好——“很会念佛”,所以佛才来应,(如果真的是靠自己的功夫,应该念自己的名字就好,不必念佛名!)

  14. “以自心的佛力接引自心的众生,往生自心本具极乐,何难即生!”这就是说,助念就等于——以自心的佛力,来接引自心的众生,往生到自心本具的极乐,那有什么困难呢?这是我们要去助念应该具有的信心,要去助念就是非让他往生极乐不可啊!非成功不可啊!一定会成功的,就要有这种信心,我们自己心里面如果真的有信、愿,有信愿的心念电波发出来表现在言语行动上,就能引发众生的信愿。

  15. 因为你心里在怕啊,就是充满妄想的乌云;心里在怀疑,也是妄想的乌云。自己没有信愿,当然难以引发众生的信愿。

  16. 为临终人助念时,要反观回来,帮助自己提起正念。先由自己反省,将心比心推到临终人——体谅他跟我一样,是个无可奈何的凡夫——“身见”一点都没有破,他还是会痛、会苦的,——而且他会怕死,也和我一样会舍不得亲情;所以,我们不要一去助念,就把对方当成初果以上的程度,不要一去就要让他“断惑”!

  事实上,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就是——为了——像我们这一种又证不了果、又断不了惑的人而设的。

  17. 蕅益大师说:阿弥陀佛化作众鸟,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只因为我们这些凡夫的感情,都喜欢小鸟,叫“凡情喜此诸鸟”;所以阿弥陀佛就顺著我们凡夫的感情这样教化我们,这叫“顺情而化”,末学看了这句话非常感动啊!

  我们想一想,阿弥陀佛慈父化作小鸟,停在我们肩膀上、停在树梢上唱歌,你看看迎面飞来一只可爱的迦陵频伽,那就是阿弥陀佛爸爸变的,只因为我们这些孩子喜欢小鸟,佛就把他尊贵的佛身变成小鸟。

  这是多么可爱,何其“无我”的大慈悲,这是“恒顺众生”的极至啊!由此我们就可以体会佛是很幽默、很可爱,心非常的柔软,他是用多么可爱的一双慈眼来看众生、化导众生。我们是“舍利弗”——美目鸟的孩子,要学习“乃父之风”顺情而化啊!

  助念的时候也是要“顺情而化”,就像水能随方就圆,而成就清洁洗涤的功德,又像云彩、那水蒸气的水滴,就算跑到眼睛里面也不会刺眼。所以我们去助念的时候,可以说不是高姿态的劝导,而是一种请求,要先设身处地交换角色,将心比心,体会临终的这个人,他的凡情所有的苦衷,先深入他的情,才能够顺情而化。

  18. 水泡与大海,本不相隔,凡心与佛心,也本不相隔,观经说:“阿弥陀佛去此不远。”即凡心是佛心啊!由“凡夫”牵挂孩子的心,其实一念当中,就可以跳到“佛”的大慈大悲,这一念,念已在“佛”了,这一念,小水泡已拥抱大海了!蕅祖说:“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

  19. 关于第十八愿,末学有一些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遗忘年代的那个时候,早在我们不晓得还轮回何处的驴胎马腹,阿弥陀佛大慈父就已经了解我们生死轮回的痛苦,他也了解我们这样的根机——什么都放不下,——自己要断惑也断不了一品惑,这其中的痛苦和困难,阿弥陀佛早就深深了解,所以他为什么五劫苦苦地思惟,他在思惟什么?

  他那五劫苦苦地在思惟,是思惟——要怎么样救“下下”——像末学这一种下下根器,毛毛虫般的众生。后来他思惟成就——(就好像卡通影片那样电灯泡放光,就说:‘啊!我知道怎么样救下下了!’)

  于是他就主动发愿——要注意哦!是他先主动发愿,非救我不可!当我们还不晓得在哪轮回,还不晓得该自觉时,他就发愿非救我们不可,他发了愿就累世修行,建设极美极乐的花园,要让我们永远都不必再受苦,而且知道我根机不好,须安排诸上善人,安排最好的老师,来作我们的师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慈悲,不忍心我们受苦,是他主动发心来完成的,往生极乐之后,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食毕碗盘自去,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所有的饭菜都是阿弥陀佛负责煮,所有的碗盘都是阿弥陀佛负责洗......。

  20. 什么叫“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句话就是说——“如果我不能让你往生,来这里离苦得乐的话,我就不成佛了(不取正觉)!”

  换句话讲,他的成佛是以“让我们往生”作为赌注,若不能让我们往生,他就不成佛。这就是法藏因地中的大愿。

  婷婷(晨曦社九岁的小朋友)建议:讲话要讲那个人家听得懂的啊!所以,我们把法藏大愿变成毛毛虫的童话来讲:‘如果我作爸爸的,不能带你回家,让你安乐,那我就不叫爸爸!’

  蕅益大师的要解里面说:“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就是说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所以——极乐世界一切都是已成(已经成就),并不是现在还没成,也不是当来才成。既然他已成了,可见我们必定能往生,因为佛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既已取正觉,就必定能让我们往生!意思就是说,他一定有办法带我往生,带我往生的大愿“飞机”已经造好了,让我们能往生的事情,他十劫以前就已经成就了,这件事对我们来讲只需要“欢喜信受、作礼而去。”(这是阿弥陀经中讲的)。

  “欢喜”——就是知道自己必能往生,全身细胞都情不自禁欢欣鼓舞、欢喜踊跃

  “信受”——就是完全相信佛的好意,毫不客气地接受下来;

  “作礼而去”——就是感恩得不得了,投身归命,从此一往不退,再也不退转了。

  “欢喜信受”就是有信又有愿,享受佛恩,过著欢喜的日子;

  “作礼而去”就是以感恩、报佛恩的心,不退转地勇猛行下去。

  21. “第十八愿”愿文中说到:“至心信乐”,“至心信乐”在我们是要做什么?没事做啊!——只要完全相信佛有办法,他十力威德,佛力无边!如果我很乐意听他安排,任凭他救度,他就一定有办法!我只要称名呼唤他! 我若真至心相信、愿意去(很爱去)的话,正念分明念佛,固然可以往生,假设我睡著,他也有办法叫醒我,带我往生,就算我昏迷不醒,他也有办法抱著我往生,即使我不能动,佛也有办法扛著我往生,反正他都有办法!只看我信不信他有办法。

  我们看父母亲带著孩子去旅行,万一在火车上,小孩睡著了,难道父母亲会把小孩子丢在车上、丢在外面就自己回家了吗?孩子睡著了,父母亲一定会设法把他抱回去的。

  同样的道理,我若信阿弥陀佛有办法,又愿意任凭他救度。一呼唤“阿弥陀佛”就成功了,“莲花牌的时光机”—(即接引莲花—小朋友婷婷说的)又不会失事,我操什么心?他既早已有办法带著我往生,那我需要的是什么?——就是“至心信乐”——(可分由“众生”,和由“佛”两方面来讲。)由众生这方面来讲,就是我百分之百相信——依靠佛一定有办法,把所有的担心都丢掉,不要担心我自己成绩不好,所以佛不会来接我,(这是我们自己想的,可不是佛的本意!) 

  我们也不要很狂妄,以为是因为我自己很有修持,或以为我很能念佛,很用功,念佛功夫很好,或以为我又能修善,又持戒,我成绩很好,所以佛才来接。

  无量寿经教我们:“心不下劣,亦不贡高。”既不要担心自己成绩不好,不要有自卑感,但是也不要贡高我慢,以为是自己很有本事才往生净土。

  因为,要明白—我们凡夫,作恶的心当然是不清净,即使行善的心也都不清净,为什么呢?因为行善当中仍然执著有一个“我”,常挂念著「自我”这观念,比方说:这是“我”布施的,这件事是“我”做的......,就如上广下钦老和尚说:“‘狂憨神’抬,抬不退,以为承天寺都是我建的,众生都是我度的。”(这等于是狂妄的病发作了,发作不退,不管做什么善事,总是有个“我相”夹在里面,做完之后很难忘记那是“我”做的。)

  因为总是有个“我相”的阴影夹在那边,所以我们的善和恶同样都不清净,要注意——“不清净”,根本就不是净土的“因”!我们凡夫的心哪里有净土的因呢?

  蕅益大师要解说:“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不但是凡夫的“有漏福业福德少”,没有办法生净土,即使是声闻、缘觉,他们也算是“菩提善根少”,都不是往生净土的因。)所以我们能生净土是仗佛的慈悲愿力,靠称念佛名,是信佛慈力,仗佛慈力才往生的!根本不是自己的本事。

  印光大师也说——就如坐船渡海是仗船的力量——根本不是自家的本事! 我们凡夫常自己在分别执著、比高下,分别谁修得好谁修得不好,这是用凡夫的俗情在看,佛不是这样看的。好比:房子由地面上看是有高楼大厦、矮屋子的差别,但是如果坐飞机从上空来看,根本没什么差别......都是一片啊!甚至由高空看,垃圾堆跟花园也没什么差别,这是比喻——佛眼平等观之。

  这是从“众生方面”来讲“至心信乐”——是百分之百相信、依靠佛的大慈大悲、平等救度,而且很高兴欢欢喜喜让他救。

  另外,由“佛方面”来讲,这句“至心信乐”——“至心”两个字也可以作“受词”,作“信乐”这个动词的受词,把它理解为“信乐佛有至心”——相信佛有至诚的心,他非救我不可!是佛以至诚心,主动发了四十八愿要来救我,我本来是已经苦极了,而且依照我本来的业力,不但有堕地狱的可能,而且是必堕地狱!

  但是我知道:就算我是这么差的众生,佛也非救我不可,我体会到佛有至心,深心感动,一念相信,涌出了无比的欢喜和感恩,涌出了好乐之心!(好乐,不但是愿意,而且是乐意得很!(乐意得要命!)欢喜踊跃!这个“乐”字,古文解释为“性命以之”,就是非常爱好,爱好到连生命都豁出去了!就是好乐到认为比我生命还重要,又乐此不疲!)

  由体认相信佛至诚救我,而生起了好乐生极乐,好乐去亲近佛的心。

  因为像末学检讨自己,是妄想心不断,就如楞严经讲的——我们都是用攀缘心、生灭心,难得用“至心”,所以在凡夫这方面,至心是很难的。然而可贵的,就是即使我们是这样的凡夫,佛还是至心要救我们,这就是末学深信的地方,所信的是佛的大悲至心,是佛有大悲,至心要救我!

  因为信他至心要救我,从这深信而至心依靠他,信他至心要救我,又有大力、十力威德,故我至心依靠,让他安排。信佛自有办法,信佛大悲无尽,而涌出了好乐之心,从这种信乐涌出一念“阿弥陀佛”,乃至十念,往生就完成了!

  我们要了解——因为法藏已成佛,才有“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出现,也就是:他完成让我们往生的愿,他才成佛,才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对佛来讲,一切都是已成——十劫以前,他已经确定他有能力让我们都往生。

  所以当我们至心信乐,念起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就是法藏的大愿兑现的时候!因此,一称名,佛的愿就兑现了!

  一称名,就“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一称阿弥陀佛,就把佛兆载永劫的功德全部都摄受下来,变成自己的功德,就像一吃苹果,就把苹果中所有的营养,以及果农所有的辛劳功德,大地的养份,日月的精华,虚空中的气体......,都吃进去了,全都变成自己的营养。

  22. 我们一有急病就跑去挂急诊,就等于骤然把生命交给他,而,一挂号请医生,医生不就来了吗?他一来,他所学的医学,他所有的能力全部都用上来了,他是用全力来救我们。凡夫的医生尚且可以这样,何况是阿弥陀佛呢!众生临时有状况来“挂急诊”,佛是大医王怎么会不赶快来救呢!难道佛还会说:“你平日又不念我,我才不管你呢!”若这样就不叫慈悲了。

  23. 只要相信,愿意念阿弥陀佛,这样就好了!就好比临时有灾难,我们相信有“一一九”(信),愿意打电话(愿),伸出手指头——“一一九”三个号码一按(行),电话打通了,救护车、消防队就来了。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比一一九更慈悲更快!

  24. 只要您相信,愿意接受佛的慈悲,一心信靠他,阿弥陀佛随时就在您身边帮助您。

  本贴由wade于2005年1月02日21:59:22在〖西方净土〗发表.

标签:道证法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不受第二支箭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