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宗派法门>> 唯识宗>>正文内容

醒梦辩论歌·幻乐众音讲记(4)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6日
来源:卓玛的天空 2008-11-26   作者:堪布益西彭措 讲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堪布益西彭措 讲授


  娑剌拏王的梦境,是讲古印度有位娑剌拏王,容貌端严,后来出家做了迦旃延的弟子。

  一次,迦旃延和他一起到阿槃地国境内的深山里修道,他在另外一处坐禅。

  这时阿槃地国的钵树多国王带领一群宫女来到山中游乐。宫女们见国王长得端正,都围拢来观看。钵树多王见到之后,怀疑道人有淫欲心,就过来审问说:“道人!你是阿罗汉吗?”

  娑剌拏王说:“不是。”

  然后又问是不是其他三果,都回答不是。

  又问:“你离欲了吗?”

  回答:“没有。”

  这时候,钵树多王大怒说:“为什么你呆在我的婇女当中?”说着就用皮鞭把他抽得昏倒在地。

  到了夜晚,他才苏醒过来。他挣扎着起来,吃力地走到迦旃延尊者面前。迦旃延见他遍体鳞伤,心里很怜悯他。

  娑剌拏王对迦旃延尊者说:“师父!请允许我暂时回到我的国家,等我摧毁了阿槃地国,杀死钵树多王之后,我再回来继续修道。”

  迦旃延尊者答应了他,而且说:“你想去的话,今天晚上先在这里住一夜。”

  迦旃延安置好地方让他睡下,同时加持他做了一个梦。娑剌拏王梦见自己带领大军征讨阿槃地国,结果遭到惨败。

  敌方俘虏了他,绑住他的手脚,还在他脖子上插上一朵红花。随着一阵鼓声响起,就要拉出去杀头。

  他在梦里惊恐地大叫:“师父快救我!”

  这时迦旃延尊者运用神力指着火唤他的名字,而且问他:“你出了什么事?”

  他还是没有醒过来,他还在说:“大事不好!”

  迦旃延再次用火照着他,又问他:“你在哪里,你自己看看!”

  他的心才醒过来,迦旃延开导他:“你如果讨伐阿槃地国,也会像梦中那样被打败的。”

  他说:“请师父为我止息嗔火。”

  迦旃延就给他讲解一切诸法犹如国土,假名无实(国土除了只是一个假名之外,没有任何实体,离开房屋等等,并没有别的国土。)这样一直很详细地讲解了种种因缘,最后讲到连一个极微尘也没有实体,无此无彼、无怨无亲。娑剌拏王听法之后,当时就证得预流果,后来继续修行获得了阿罗汉果。

  这个公案说的是什么呢?娑剌拏王梦里,念念是梦心在变现幻境,只是心而没有心外的境。是这颗心在显现自己的国家、军队,敌方的阿槃地国和仇人钵树罗王,是这颗心在显现战争中的每一个场面,是这颗心在显现被俘、绑缚、砍头等一系列的恐怖境界。这是一个启发,从这里就知道,醒觉位发兵攻打阿槃地国前前后后所出现的一切,也同样不离开能现的心识,离开心识得不到任何法,所以完全和梦一样。

  大家都知道黄粱美梦的故事,道理也是这样,卢生做梦,梦见自己高中进士,娶妻生子,很快作官而且作到宰相,前后整整过了四十年的富贵日子,最后因为犯罪要拉出去砍头。他一下子惊醒过来,黄粱饭还没有煮熟。旁边的老人点化他说:“四十年的功名富贵,过得很畅快吧!”他听了心生觉悟,就跟随老人修道去了。

  卢生明白了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他明白了一个人一生的境遇就是一场梦,从头到尾都只是自己的心在变现,都是实际没有而显现的,在这上面得不到一点实义。只要能领悟到这一点,就会从此放下,不再钻进妄想堆里讨活计。

  这样才知道,万法唯识,醒梦一如。醒觉位所见就是明了意识,梦中所见就是梦中意识,既然同样是分别心,无论由分别心显现哪样的差别境界,都决定是虚假的,都只是自心的迷乱自现而已,除此之外,一丁点的实义也得不到。

  问:梦里的境界表现为模糊、狭窄,你说梦境是心迷乱现的,我们能理解,但醒觉位的境界那么清晰、宽广,怎么会是心自己迷乱显现的?

  答:一般梦境模糊、狭窄,这是由睡眠以昧略为性所决定的。“昧”是暗昧,“略”是简略。“昧”简别在定,“略”简别醒时,也就是,睡眠位虽然专注一类微细之境,但和定的意识不同,定的意识取境明了,相对它而言,梦的意识是暗昧。其次,略简别醒时,也就是,觉醒时心极明利,六尘境都能缘,所以醒时心识的所缘境非常宽广,但是睡眠位的心识不明利,只缘一种法尘的境,因为取境只是少分,所以叫做略。但是不论显现的境界清晰还是模糊,宽广还是狭窄,都同样是唯识自现的。

  打个比方,从放映机中放出的画面,有些宽广、有些狭窄、有些清晰、有些模糊、有些是彩色、有些是黑白、有些是平面、有些是立体、有些显像稳定、有些显像动摇、有些图像单一、有些画面丰富、有些片段长、有些片段短、有些纷繁迷人、有些单调乏味……虽然放映的画面千差万别,不一而足,但是有一个共性,就是这些画面平等是从放映机的镜头放出来的,不是离开镜头而有独立的一种画面。

  从这个比喻可以体会,无论醒梦显现有多少种的差别,都同样是心识的自现。所以对凡夫来说,睡眠是个小梦,醒觉是个大梦;睡眠是模糊、狭窄、不稳定的梦,醒觉是清晰、宽广、稳定的梦;睡眠是很短的梦,醒觉是很长的梦;睡眠是暗昧的梦,醒觉是浓墨重彩、全方位展现的梦。但是不论醒梦,都是分别心自现,所以无边无际的轮回整个是一场长夜大梦。

  有人问:由上面的解说,我知道一切器世界、根身和受用的境界都是心自现的,但是怎么会出现这些显现呢?

  答:这要说到阿赖耶的缘起,就是因位在识田里播了种子,果位种子成熟,自然从自心变现境界,这叫异时而熟。分别说,起一念善心,就像把甜种子下在肥沃田里;起一念恶心,就像把苦种子播在贫瘠田中,由水土因缘时节际会,次第抽芽、布叶、开花、结果。这个染净异熟的种子也是如此,造下善因,就是种人天的安乐种子;发起恶行,就是种在恶趣恶田中;不起善恶因,终究没有苦乐果,不种好坏种子,哪有花果产生?可见果都是随因而报应,唯识变定(唯由识无欺变现而决定)。这就像镜里现出影像、影子跟定身体,影子无不跟随身体,镜子无不显现镜相,同样,没有造作而不受果报,没有果而不酬报因。法尔如是。所以,只有不造业,业果就圈不住你。

  下面讲一则公案:

  过去韩滉之在中书作宰相,有一天因为有事叫一名官吏过来,结果他迟到了一些时间。韩公很生气,要鞭打他。

  官吏说:“我因为有其它职务,所以不能很快赶到。”

  韩公说:“宰相下面的官吏还归谁管呢?”

  官吏说:“小人不幸,还在阴间做官。”

  韩公认为他不诚心,发怒说:“你说你在阴间做官,你说说看你主管什么?”

  官吏说:“我主管三品以上官员的食物。”

  韩公说:“那好,你说我明天会吃些什么?”

  官吏说:“虽然这是件小事,但也不能公开讲。请允许我在纸上写,事后可以核对。”

  韩公答应他,把他绑起来。

  第二天早上,皇上突然有事叫他。他很快到了皇上那里,正赶上太官送来食物,是一盘糕点。皇上赐给他一半,他吃得很美。皇上又给他一些。

  等到韩公退下时,肚子胀得厉害。他回到住所,就叫来医生。医生说:“这是食物阻塞,应该用桔皮煮一点汤喝,到夜晚可以喝浆水。”

  韩公照着做,第二天早上病就好了。他想起官吏的话,就把他召来,只见他写的是“明早,相公只吃一饤半糕点,一碗桔皮汤,一杯浆水”。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从这个公案就知道,我们做人是“饮啄有分,丰俭无差”。(就是一个人的饮食有一定的数量,生有多少享受,都不会差错。)在人间,吃美味还是粗食,穿妙衣还是布衣,住豪宅还是陋室,坐轿车还是步行,一切都是因为初一念的造作,心的迹象才显现,果报就难以逃脱。即使穿过亿万年的时间长河,以心的力量,在因缘会遇时,就会无欺变现。以过去的善恶心念作为因,现在就显现安乐和痛苦的果报,一丝一毫都不会错乱,就像谷响回应、身影随形一样,这是必然之理。唯一只有悟道,以定力才能超出。如果处在世间迷幻中,谁能摆脱心作心现的因果律。所以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10) 谁真谁假

  梦境醒时知为假,梦里岂知醒见假!

  醒者又找到一条理由成立梦境是假,醒境是真。

  他说:昨晚梦里的显现,今天醒来时知道都是虚假的,但是做梦时根本不知道醒时所见是虚假。比如,梦里显现繁华城市,醒来回想一下,根本没有这样的城市,所以我毫无疑问心里明知这是虚假的。但是我醒时见的繁华都市,在你梦里根本不明了这些是假的,你依据什么说我醒时所见是虚假?

  梦能暴露醒见假,醒于梦现有何害?

  梦者说:虽然梦里糊涂,不知道醒见是虚假,但是观待梦里的显现,能暴露醒觉位的所见同样是虚假的,因为入梦之后,醒觉位的所见根本就没有。其次,你醒者对我梦里的显现有什么妨害呢?能由你醒时不存在,就否定我梦里没有这样的显现吗?

  梦者以梦中没有醒时所见来揭露醒时所见不真实,因为如果它真实,应该在梦里继续见到,但是因缘不具足时,醒时显现丝毫无法进入梦境,从梦境这边来看,醒时所见尘许也不存在,由此就暴露了醒时所见不真实。

  比如,一个病人作手术,在麻醉药效期过后,伤口开始疼痛起来,但是夜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之后,身识不再现行,所以梦中没有白天伤口的疼痛。从梦中无疼痛这一刻看,白天的疼痛确实是虚假的。

  再说,像梦里显现高高的山、深深的水、陡峭的悬崖,站在悬崖边上心里非常恐惧,这些都是我梦里明明有的。这一点,以你醒时能作什么妨害?难道以你醒时不见就能否定我梦中没有吗?难道和你醒时所见不同,就能说我梦中所见不对吗?你醒者能对梦现做到哪种损害呢?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醒是你的醒,梦是我的梦,我们各是一套显现,你丝毫不能妨害我的显现。

  以上醒者和梦者争得不可开交时,到底谁真谁假、谁对谁错、谁需要受惩罚?以下请看妙慧如何作出公正的裁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