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经论讲记>> 观音普门品>>正文内容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七)[益西彭措堪布]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9日
来源:佛教导航 |录自《千处祈求千处应》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如果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这福德是不会无缘无故空耗的。因此众生都应当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大家这样观察:对境观音大士,这是生长福德能力最大的福田,自己方面有贤善的恭敬心、贤善的礼拜,这样因缘聚合怎么不生大福德?难道因缘聚合会是“零结果”?难道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会得到恶果?会只是得微小之果?若是这样,还有什么谛实无欺的缘起律呢?所以,我们恭敬礼拜大士,当下生大福德。身和意是如此,口也是受持圣号,福德当即从口生。所以佛教诲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人人都应当以最欢喜、最虔诚的心称念大士圣号,因为这样能让福德充满相续。

  这样称念、礼敬观音能得到多大量的福德呢?为了显示它的量,以下佛首先假设比喻,再通过比较把它显示出来。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

  佛又唤无尽意菩萨:无尽意!假使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条恒河中的沙粒数那么多的菩萨名号,而且尽其一生到最后一刻为止,持续不断地向这些菩萨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你认为如何呢,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的功德多不多呢?

  无尽意答:世尊!功德极多!

  确实这是一笔超天文数字的福德。比如阿那律前世以一钵饭供养辟支佛,九十一劫如意享受福报。这里的对境不是一尊辟支佛,是六十二亿恒河沙数的法王子。恒河有四十里宽,河里的沙粒细如面粉,恒河有多少沙粒,这是难以计算的。现在是“六十二亿恒河沙数”——恒河沙再乘六十二亿倍,在这么多的菩萨前,对境极为广大,时间是尽形寿,供养具是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而且受持他们的名号。所以,对境大、时间长、供物丰盛,当然生起的是不计其数的广大福德。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佛又说:如果又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下至只在一个时辰里向大士礼拜、供养,就已经获得和前者完全相等、无差异的福德。这种福德即使在百千万亿劫当中也受用不尽。

  佛通过比较,巧妙地衬托出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的福德。

  前后两者相比较,所缘境是一比六十二亿恒河沙数,时间是一时比一生,产生的福德却相等。这就显示了观音大士的殊胜,在感应的力度、因缘的深度上,观音大士是无与伦比的。这也告诉我们“一即无量”,也就是,大士是法界身,周遍了尘尘劫劫;是无量身,化身千百亿;是总集身,诸佛所有的慈悲、威力总集于一身,无欠无余。所以,这不能以一般概念的“一”来理解。一般概念,一远远不及六十二亿恒河沙,这里“一”就是“无量”,并不比恒河沙数少。况且,观世音菩萨和我们苦难众生的因缘甚深甚深,所以一时能比一生。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当面亦不识。”因缘的深浅大有差别,极相应的一时并不比长时间差。

  再看经文,“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劫”是时间单位,一大劫相当于十三万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再乘以百千万亿,这是多么漫长的时间!仔细想想,才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多么不可思议的福田,在这一福田中受持名号、一时礼拜、供养,就能生起百千万亿劫享之不尽的福德。想想世间有没有这样的福田?凡夫、声缘或者有学道的菩萨,有没有像这样出生福德的能力?世间哪一项投资能有这样大的利润?这样一思维,智者就知道何胜、何劣,也就会无比欢喜地供奉大士、礼拜持诵。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佛又说:无尽意!受持这句观世音菩萨名号,能得到上面所说的无量无边的福德利益。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无尽意菩萨请问佛三个问题:观世音菩萨是怎样在婆婆世界之中游化的?是怎样为众生说法的?大士度生的方便能力,具体又如何?

  我们知道,佛是以三轮度化众生的,也就是以意轮照见所化的根机、意乐,然后以口轮传授与他相应的教法,又以身轮示现适合他的身份。配合这段经文,无尽意菩萨是问佛陀,观音大士身轮如何游化、口轮如何说法、意轮如何发挥方便的妙力?

  以下佛就以“三十二应”来阐明观世音菩萨的利他境界。

  “三十二应”就是应现为圣者、天、人、非人等等,具体为能应三圣、能应六天、能应五人、能应四众、能应众妇、能应二童、能应十类、能应力士等。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这一段讲能应三圣。

  搭配三轮来解释,“应以”对应意轮,就是佛智照见对某个众生应当以哪种方式来度化;“现身”对应身轮,“说法”对应语轮,就是从法身之中任运现色身的影相和音声来利他。这就是大士利他的方式或境界。以下句句如此,这是一个总的规律。  

  以第一句为例,就是观世音以意轮照见某国土中的众生应当以示现佛身来度化,就以身轮化现佛的身相,在他面前以语轮传授相应的佛法。这就是恰如其分,没有不合适、不对应的地方,就像盒和盖刚好套上,不大不小。这是描述佛果利他最圆满的境界。

  以下种种都要这样理解。“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有的化现和说法都是随机感赴,顺应众生之机,任运在众生心前显现影像,而且现得最巧妙、最恰当!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昆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昆沙门身而为说法。】

  这是讲能应六天。就是某一类众生应以某种天身才能教化,大士就示现这一天身来给他说法。

  六天之中,“梵王”指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帝释”是欲界第二天的忉利天王,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玉皇大帝;“自在天”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大自在天”指色界究竟天,这一天的天王叫大自在;“天大将军”是指四大天王的八大将军,比如韦驮天将;“毗沙门”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 

  经文只列举了这六天,并非只能示现这六种天,不然大士利他的能力就有局限,所以是以六天为代表,实际能化现一切天身。

  这里讲到了大士示现为诸天形象,像大梵天王、帝释天王这一类都是各宗教、外道所崇拜的对象,自在天还是魔天。可见大士是普门示现,在各种宗教、各类外道中都有化现,甚至在魔界里也有菩萨的化身。比如很多外道教门也供奉观音菩萨,也念大士名号。这些都不是偶然,都是大士普门示现的证明。

  我们假设观世音菩萨现在示现为一个修女、一个道士,或者一位婆罗门教主。你们怎么想呢?会不会想:观世音菩萨怎么入了外道,怎么做外道的事?

  其实,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连屠夫、妓女、牛马旁生都可以化现,为什么不能示现外道、不能示现其它宗教界人士?不然,千百亿化身就缺少了几类。其实,只要能利益众生,什么身份都可以化现,连无情的桥梁、房屋都可以变化,这只是一个变现的影像,就像穿衣化妆一样。有一类众生需要以外道或魔王的形象接引,那就不妨示现这样的身份,把他逐步引上正路。如果只能现佛身而不能化魔身,只能现庄严相而不能现丑陋相,那就不算是一切无碍,也不算是普门示现。所以“三十二应”表达了方便波罗蜜多登峰造极的成就,是慈悲至极的表现。

  《维摩诘经·不思议品》中有一段维摩诘大士对大迦叶的开示,大士说: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有许多都是住不思议解脱的菩萨,以方便故,教化众生,现作魔王。示现魔王身份的菩萨,不但不被魔众扰乱,而且能如法教化魔众。这是因为必须示现魔王身份才能感化他们,所以需要如此方便示现。

  我们回顾前面,无尽意菩萨请问:观世音是怎样游化世间说法利生的,他的方便妙力达到了何等境界?佛就以“三十二应”回答他。这个回答看似容易懂,实际里面的内涵难思难议,深妙到极点。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这是能应五人,也就是能应化为小王、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身。五人也是代表,实际能化现为各阶层、各行业的人。

  “小王”即各国君主,在今天是各国元首,比转轮王小,叫做小王。“长者”即年长德高的人,所谓“道德长者”,能以道德教化一方,为人所尊重。“居士”即居家修行之士,抱道自守,清心寡欲。“宰官”即将相王侯,现在来说,就是各级政府官员。“婆罗门”译为“净裔”,他们自称是梵天的后裔。 

  观世音菩萨顺应人类世界,化现为各类人等,在人间现身说法,广度群伦。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这是能应四众,也就是佛门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后两种就是现在称的男、女居士。

  观世音菩萨为了顺应佛教人士的机感,也化现为佛家修行者的形象来,为众生说法。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志公禅师和达摩祖师,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当年,梁武帝对志公禅师恭敬礼遇,曾叫一位画师为禅师画像。志公现十一面观音像,妙相庄严,时而现慈祥、时而现威严,画师无法绘画。有一位陈居士全家侍奉志公禅师,禅师显现真形,竟是光明晃耀的观世音菩萨。这些是观音大士示现为佛门四众的证明。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这是能应众妇。包括长者家的妇女、居士家的妇女、宰官家的妇女、婆罗门家的妇女,总之需要现哪种妇女身来教化众生,就现这种妇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这是能应二童。童男、童女是指愿意保守童贞终身不结婚的男女。

  【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这是能应十类。“夜叉”,意思是轻捷鬼,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和天行夜叉。“乾闼婆”译为寻香,是帝释的乐神。.“阿修罗”是非天,有天福而无天德,喜爱斗争。“迦楼罗”译为金翅鸟,是鸟中之王。“紧那罗”译为“疑神”,头上有一个角,是帝释的歌神。“摩喉罗伽”大蟒蛇神。这六类加上天、龙,叫做天龙八部。

  最后是“人”和“非人”。前面五人、四众等之外的人类和八部之外的非人,都收在人和非人当中。

  这样就知道观音是“妙应普周”,能化现万类,普应一切众生之机。

  【应以执金刚身得度者,即现执金刚身而为说法。】

  这是能应力士。执金刚神就是护法力士。他手里拿着金刚杵降伏邪魔,所以叫“执金刚神”。

  有一类众生需要示现执金刚神的形象才能教化,观世音菩萨就现这种力士身来调化他。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这是结叹大士的巍巍功德。 

  佛说:无尽意!这位观世音大菩萨成就了如是的“三十二应”,他以无作妙力显现种种身相,在一切国土中游化、度脱众生,所以你们应当精诚一心地供养观世音菩萨。

  【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这位观世音菩萨能在众生身处恐怖危难时,施予无畏,转危为安。因此在这娑婆世界,都称他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无尽意菩萨向佛禀白:世尊!我现在应当按您所说,供养观世音菩萨。随即解下挂在颈上价值百千两黄金的宝珠璎珞,来作供养。而且他这样说:仁慈的长者!请接受我的法施珍宝璎珞!

  当时观世音菩萨不肯接受。

  无尽意再次请求观世音菩萨说:仁慈的长者!为了哀愍我等,请接受这一璎珞吧!  

  问:供养璎珞属于财施,为什么这里说是“法施”?

  答:无尽意菩萨供养时,安住在三轮体空中,不执著能施、所施和布施的三轮相,所以是“即财施而法施”。或者,他是代一切苦难众生向观音大士供养,属于利他行,所以说是法施。

  为什么观音不受供养呢?一是因为在佛身边,佛没有叫接受,不敢接受;二是无尽意菩萨是从颈上现解下来的,“受之非义”,接受了不合适。

  无尽意再请也有两层意思:一是为了表达诚恳,希望佛来转交给观音菩萨,让他一定要接受;二是为众生而供养,为众生而接受,并没有不合适的。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这时候,佛告诉观世音菩萨:你应当哀愍这位无尽意菩萨以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而接受这份璎珞。

  【实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当时观世音菩萨哀憨四众,及天、龙、人非人等,就接受了他的璎珞,然后把璎珞分成两份,一份供养释迦牟尼佛,一份供奉多宝佛塔。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佛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具有这般任运无碍变现的自在神力,游化在这娑婆世界之中。

  本来观音无刹不现身,尽虚空遍法界示现身像利益众生。这里却偏说“娑婆世界”,这是因为娑婆苦难最重,菩萨大悲心切,和浊世苦众生尤为有缘,所以偏说娑婆世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