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经论讲记>> 观音普门品>>正文内容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九)[益西彭措堪布]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8日
来源:佛教导航|录自《千处祈求千处应》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观音具足神通力”,“具足”,就是无一点欠缺,每种神通的能力都最圆满。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都遍穷法界、通彻无碍、神妙难思,这叫无上神通。

  神通有依通、报通、修通、证通等等,又分有漏、无漏、小乘、大乘、有学、无学,在范围、层次、功德数量等方面相差悬殊。比如汽车、火车、飞机都是交通工具,但速度、功能相差很大。同样,天仙到佛菩萨都有神通,深广度则相差悬殊。比如天眼通,天仙只能见下界事,不能见上界事,遥远事,是很狭窄的小神通。无漏神通比它大万万倍,阿罗汉入定时能见三千大千世界,就是10亿个世界中的状况。初地菩萨境界更大,见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按这样升进,到佛地能见全法界无量无边的世界。到这时,法界即是佛心,佛心即是法界。观音大士具足一切神通,天耳能闻,他心能知、神足能变……每一种都是无障无碍,遍法界任运施展,这叫“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即大士行菩萨道时,不是只修一种方法。为了度化众生,他对一切利他方便都修行。由此果地就现前千手千眼,有无量的善巧方便。这是讲方便到了究竟。由以上两句,所以“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十方有多少国土呢?比如选择一个原点,往每一方无尽伸展,过了恒沙又恒沙世界,广褒宇宙中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每个世界中的每一粒微尘都是大士现身之处,这叫“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种种诸恶趣”,是从苦难最深处说,三恶趣唯苦无乐,是大悲观照的重点,但不只是救济恶趣。其实,人道苦乐夹杂,天界有坏苦、行苦,都陷在轮回中,只是暂时喘一口气,之后还要堕入痛苦的深渊,所以菩萨是遍入六道救护一切。在菩萨眼里,无间地狱和有顶同等可悲,因为把他们过去、未来的全程拉开来看,同样都是辗转升沉,痛苦层出不穷的生死长河。因此大士在六道中都现身救度。

  “生老病死苦”是指轮回的基本痛苦——四瀑流。只要存在有漏的五取蕴,那就决难逃脱生老病死。众生有高低、贵贱、美丑之别,但这生来死去的状况,却是人所皆同,谁也免不了这样的开端和结局。

  凡夫人想单凭自力超出苦海有很大困难。观音大士正是为了救助众生而发愿,而且也为此付出了无数生的努力。就像有悲心的医生,他的发心与努力不是为了没病的人,健康人好好的,不必医生悲愍。医生是见病人无法解除病苦,于心不忍才发愿解除疾苦。同理,大士的悲愿是观照陷于苦海无力自拔的凡夫,现在他的大悲力圆满,毫无疑问,他会尽心尽力地帮助众生,让众生渐渐息灭生死诸苦。

  为什么要用“渐”字呢?因为凡夫轮回得太久,颠倒成性,他的坚固恶习不是一次性能消除的,要有渐渐转变的过程。

  我们想:为什么菩萨化现那么多身,佛、魔、男、女都化现,众生有何需求,他都满足。其实这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我们读感应故事,会想:菩萨为什么有求必应呢?世间人求功名、求孩子都去帮忙,那些也不是解脱道,为什么菩萨还去做?这一句“以渐悉令灭”说得很清楚。实际这是菩萨摄持众生的方法,凡夫人暂时碰到了急难,能给他解决,他就体会菩萨帮了他,就对菩萨生敬仰心、生感恩心,无形中在他相续里就种了善根,结了很好的因缘。再往里引,就容易引到解脱和成佛的正路上来。

  另一方面也要知道,只给予现世利益,远远不究竟。比如,一次病痛能帮他治好,但只是暂时性解决,因为只要没截断生死相续,往后还会发生无数次同类和不同类的病痛。所以从深处观察,只有彻断苦因,才能根除生死诸苦。这要修出世法生起智悲双运的妙道才能达到。

  总之,观世音菩萨让善根未生者生起,已生者成熟,成熟者解脱,先以增上生之道让众生脱离恶趣苦,再以决定胜之道脱离分段和变易生死苦,这就是“以渐悉令灭”。

  以下以事例证明:

  灭地狱苦:

  唐朝龙德明死后入了冥府,阎王问:“你生平有什么善行?”

  他说:“我能诵《观音经》。”

  阎王请他升座,才举经题,地狱苦就息灭了。

  灭饿鬼苦:

  宋代有个人生病,身体变成了饿鬼相,腹部大咽喉小,给他食物,他就叫着说是“铁丸”。

  道法师为人念观音圣号和大悲咒,把大悲咒加持的咒水灌入他口中,这以后他开始要粥喝,渐渐病也就好了。

  免堕旁生:

  张家的女儿佛几平时念诵《观音经》。后来暴死又复活过来。她说当时被两个差役带走,用黑色的被子把她裹住,而且说:“你欠他一千二百钱,现在该还债了。”这时有个穿绿衣的人说:“这女人念《普门品》,姑且放了她。”说完,她就失足掉地苏醒过来。

  她把事情经过告诉父亲,到陈家一问,才知道当晚陈家生了三只小狗,两黑一花,小花狗已经死了。她把钱还给陈家,陈不接受,她就捐钱作了善事。(《感应传》)

  救生苦:

  湖南袁海观,民国十二年住在上海,长孙媳妇快生孩子。

  有人说:你孙媳妇生孩子,你家一个月内不能供佛,也不好念佛。  ·

  他听了怀疑,当时正好印光大师到上海,就去请问这件事。  

  印光大师说:“不要妄信外道邪说,回去告诉你孙媳妇,多念观音菩萨。临产时必须出声念,你和照应的人各自大声念,决定不会难产,而且没有苦痛、血崩等事,产后也没有危险。”  

  他听了很欢喜。没过几天就生了一个曾孙,九斤半重,而且是初胎、了无痛苦。

  救老苦:

  台中莲社金刚班班长李水锦的母亲,信佛受菩萨戒。

  民国五十三年春天,老人八十岁,右乳下忽然长了一个有碗那样大的硬块。医生诊断是肝癌,吃药没效果,更不可能开刀。老人卧床了半年,每天早晚一定起来拜佛,口里常常不离佛号和观音圣号。 

  到八月初,病情严重,身体不能动,口不能言。乳房下的硬块突然裂开,流出很多黑血块,这样不吃药就渐渐好了。老人到八十四岁高龄,健康超逾常人。这是观音大士救老苦的实证。

  救病苦:

    广东梅县黎少达的妻子黄尚闲居士,民国三十九年来台湾。一次偶然身患重病,全身瘫痪不能动。卧床一年多,常常念观音圣号。 

  有一天正昏沉中,忽然来了一位老太太对她说:“你业障太重才得这种重病。”

  她忽然明白这是观音菩萨指示他,就跪着向菩萨求救。菩萨拿杨枝拂遍了她的全身说:“你病好了!”她惊醒过来,全身出了一阵大汗,顿时一身轻松,病也好了。

  杨薰卿居士,江西人,平时常持观音圣号和大悲咒,遇到有重病患者,饮她的大悲水就得到痊愈。

  她随丈夫周邦道居士,所经之处,求水的人络绎不绝,都有奇效。比如在台湾,吴氏的子宫痛、冯德莱的胃溃疡、李氏的胃病、黄国权的重症、张兴中的臂痹、胡氏的面疮、周海潮的口喑、何、袁、陈等人的肺病、王广来的妻子难产、潘秀寿孩子的骨鲠、陈济棠次女的绞肠痧、都是喝她的大悲水而治愈的。

  还有一位危敬达,子弹穿入肋骨无法取出,喝了之后就化为乌有。曾某的病痹,喝了能重新行走。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救死苦:

    王毅君居士长斋念佛,并常念观音菩萨。民国四十九年九月,忽然脑溢血不省人事,紧急送到台北市中心诊所,请所有的名医会诊,必须开脑检查。她的丈夫郑宝华是高雄港口司令,不敢冒险签字。家人为她念观音圣号,并准备后事。

  王居士昏迷了一周,断气两次。到第八天下午忽然清醒过来,像是睡了一觉醒来,什么病都没有了。到第二天就能下床,行动如常。医生都惊叹是奇迹。

  问:为什么观音能灭众生生死苦呢?原因就是具有以下一颂所说的五观。我们看: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这五观其实只是观音心的五个侧面。“真观清净观”可以说是如所有智,就是照见万法的本体,也就是五蕴皆空,法界中本没有二取的相,都是平等的清净。

  “广大智慧观”是尽所有智,能见十方三世一切法的差别。法界—切众生相、一切众生心、一切众生过、现、未来、一切音声、色相、心念,了了现见,一切度生的方便无不了知,这叫“广大智慧观”。

  观见众生本来与佛同体,却虚妄执著有我,起烦恼造业,连续不断地受苦,因此常常愿拔众生苦,这是悲观。观见众生有漏乐都极缺乏,何况无漏乐,因此常愿予众生乐,这是慈观。总之,一切众生感受苦难、缺乏安乐的状况尽在眼前,无时不观照救护,就是悲观和慈观。

  对这样具足智、悲、力堪能救护的观音怙主,应当“常愿常瞻仰”。“常愿”,就是常向菩萨祈求,能祈求、皈依就得救。自己心不向着菩萨,菩萨也不能无缘施救。“常瞻仰”,就是心向上仰望,表示恭敬、仰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怙主观音本具一切救护能力,因我们自身不具足条件,才没得到救度。得救护要有内因、外缘,外缘已成就,内因即“常愿常瞻仰”一一常常祈愿、常常求得和菩萨相应。这就是讲皈依的内涵,要把生命托付给菩萨,全心地信奉菩萨。所以彼此要有信任,你信赖菩萨,菩萨就能为你拔苦。就像病人信良医,良医就会尽心尽力治病。如果不信任,那就没缘份,病也治不了。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观世音菩萨的无垢清净光明,就是自性的光明——智慧之光,它像大日轮一样能破一切内心黑暗,能降伏内心的灾难——无明风、烦恼火等等,由此以“普光明智”朗照一切世间。也就能让一心称名的众生在观音心中远离风,火等灾难。

  这一颂还有一段感应故事,为煮云法师当年所亲见。民国常州天宁寺有位出家人,双眼失明,非常痛苦。后来住持和尚教他每天拜佛,念诵南无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一千声和《普门品》,告诉他日子久了一定能重见光明。

  这位出家人眼睛看不到,学习诵经非常困难入他只学会了以上《普门品》的这一颂——“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这以后,他遵守住持和尚的教导,一心一意地虔成念诵。修了几个月,有一天忽然重见光明,消除了失明的疾苦。

  所以,《普门品》的经文不可思议,一个偈颂就能让双眼重见光明。人如果真有信心,经文决定有加持力,诚心诚意地恭敬念诵,大士的威神力一定就在这念诵中赐予加持。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悲体”是大悲的本体。大士为了对众生说法,以大悲示现色身,这个“戒雷震”是表示大士示现色身,三聚净戒没有缺陷,这就是轨范人天,以这个清净戒如同雷鸣般惊醒群迷。

  “慈意”就是大慈心。大慈心遍缘法界众生,就像大云普遍荫覆一切,故说“慈意妙大云”。“翻云覆雨,息灭热恼”,比喻大慈心中降澍甘露法雨,息灭众生心中三毒烈焰。所说妙法能使人证悟无生,犹如不死神药——甘露,故说“甘露法雨”。 

  以上讲了观世音菩萨说法利益群生的功德。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诤讼经官处”,现在说,就是人和人诤论、诉讼,对质法庭。“官处”就是法院。“军阵”即军队排列的阵线,在战争的前线。“诤讼”牵涉到财产、色声,“军阵中”是生死存亡之际,人身临其境,都有很大的怖畏。依仗念观音圣号的慈力,就能无形中止息怨业、免除诤讼、停止战争,故说“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这一颂有不同解释。注经家多释为大士说法的妙音。这里对应圣号的音声来解释。

  这一句“妙音观世音”的圣号就是清净梵音。她能洗涤心中的污垢,让人在一心念诵中顿消尘虑,所以是梵音。

  这一句“观世音”又是海潮音,她如海潮一样,大海来潮有一定的时间,从来不失去时机。大士何时来到我们心中呢?正当念观音时,即见观音时,即观音安住心中时,“水清则月现”,永不失时机,因此是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任何凡俗的音声都不及这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想一想,世间有哪种声音能消三灾、去七难?能除贪嗔、破无明、开智慧?能生无量福?所以圣号胜彼世间音,她如如意宝,能给人暂时和究竟的利益,能源源不断出生大福德,最终能把人引入成佛。所以有善缘的人必须常念观世音菩萨。

  “常念”,就是“朝于斯、暮于斯,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早上是如此、晚上也是如此,患难中是如此,短短时间里也是如此,心中常念观世音菩萨,片刻也不离。“常念”之道,就是把《普门品》所说的大士慈悲利他功德,在心里体会明白之后,时时称名念、时时忆功德念,这是真正的念观音,必定见观音。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念念勿生疑”,就是念念中都不要生怀疑心,不能认为单是这么念没有利益。有这种疑心,就得不到加持。这是自生障碍,失坏大利益。

  为什么不必怀疑呢?因为“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意思是,观世音消尽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是最清净的圣人,他能给苦恼、死难中的众生作最可靠的依怙。也就是,大士把大地众生都看成自己的独子,他像父母亲一样,在我们艰难困苦、内心怖畏的时候,能永远作我们最有力的依靠。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具一切功德”,就是大士成就佛果,具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的恒河沙数称性功德。

  “慈眼视众生”,就是大士的慈悲眼日夜不断观照众生苦难,即使波浪离开大海,大士的慈悲也不会不观照众生。

  “福聚海无量”,就是大士经无量劫海修行六度,成就的福德聚如大海般深广无量。这一福德之量,按照经中所说,以十倍所有有情的福德聚,成就佛的一个毛孔;以一百倍所有毛孔的福德聚,成就佛的一个随形好;以一千倍八十随形好的福德聚,成就佛的二十九相;以一万倍所有二十九相的福德聚,成就佛的自毫相;以十万倍自毫相的福德聚,成就佛的顶髻相;以万亿倍顶髻相的福德聚,成就佛的法螺相。大士圆满成佛,可见具有浩瀚如海的福德聚。

  这样我们就知道,观音大士是无上的功德田和福德田,依靠他所种的一切善根都将成为永无穷尽的善根,下至对他一礼拜、一称名,都将增长无量的福德。就像经中所说:“由具众多福德相,天众世间福藏依,见闻慈颜即获益,成办有情无量利。”以这样的原因,我们应当时常礼敬观世音菩萨。

  “顶礼”是表示至诚恭敬,间接也说到,应当缘大士修持称赞、供养、持名等的无量法行。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这时持地菩萨从座位上起身,上前对佛说:世尊!如果有众生听闻了这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知道了观世音菩萨身口意自在的事业,普门示现的神通威力,当知这位听受者的功德不少。

  持地菩萨是怎样一位菩萨呢?在《楞严经》中有一段关于他往昔成道因缘的自述。那是在久远以前普光如来出世的时候,他出家作比丘,时常在交通要道、水陆津口、田地狭窄、险要的地方,有地面不理想或者妨碍牛马,他都把它修理平整,或建一座桥梁,或背一些沙土,这样勤勤恳恳地作苦行,直到经过无量佛出世也不退心。碰到有老弱众生需要人搬东西,他就主动帮人搬运,送到家之后放下东西便走,不取分文报酬。

  后来在毗舍浮佛出世的时代,世间出现了很多饥荒,他就背着难民迁移到安全之地,不问远近,只取一钱作为代偿。遇到有车、牛陷入泥沼,他便用神力把车轮推出,解决人们的困难。

  当时有一位大国王请佛供斋,他站在一块平地上恭候佛的到来。毗舍如来走到他身边,慈悲地给他摩顶说:当平心地!心地一平,世界所有的地都平了!他一听就心眼开明,证入了圆通。

  这位持地大菩萨早已成道,他听闻《普门品》之后,就主动站出来作一个印证。他要对一切有缘人说,听闻《普门品》会得到难思难议的功德。

  《法华经》是成佛的大经,《普门品》又是《法华经》的精华,能听闻此品是必定能成佛的。现在听闻了此经,在每个人的心田里都落下了观音大士普门示现的深刻印象,从此大家就和观音菩萨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这个种子必将得到成佛。如果信根深厚,由此而皈命大士,祈祷、持名、礼拜、供养,那就在苦海中登上了慈航。从此不论遇到哪种苦难,都能二心归投大士,必定得到安慰。想想看,心缘大士诚心礼敬、归仰,念念都种不可思议善根,念念都得无量无边福德。这样的人真是有大善根福德,一心信仰大士,这有多大的善根、缘份,大士是施无畏者,对他起信就能消一切苦厄、除一切怖畏。按这条路一心深入,那将在大士的庇护下,生也无畏、死也无畏,一切境界中无畏,最后成就和观音无二的果位。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这部《普门品》时,大众中有八万四千众生都发了无等等的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即发了无上菩提心。

  无等等:没有与之相等,唯与佛等。《大智度论》说:

  “无等等,诸佛名无等,与诸佛等,故名为无等等。”以凡夫、声缘及权乘菩萨的发心无可比拟,叫“无等”。只有诸佛的发心可以等同,这叫“等”。

  这个无等等的菩提心是哪样一种心呢?简单说,就是发起“我要做到和观世音菩萨一样,遍法界普门现身救度众生”,从这以后,就以观音的心为自己的心,以观音的行为自己的行,最终证得和观音无二的果位,这就是发无上菩提心,也是学习普门品最根本的意义所在。我们学习《普门品》之后,能发起随学观世音菩萨的无上心,那就有真正的收获,胜过得到亿万两黄金。这个发心,深一点说,就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发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心,这是在圣者地的无等等菩提心。

  我们这次因为水平有限,只是很肤浅地作解释,但这部《普门品》的经文却是极有加持、极美妙的。有智慧的人透过这些世尊金口敷宣的灵文,一定体会到了观世音菩萨是怎样的大慈大悲,也能开始看到一个人成就菩提的方向和道路,也领略到了什么才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挥。所以,这部《普门品》很清楚地展现了佛果最圆满的境界,可以说她是描写生命到达最无限、最自在境界的伟大诗篇。从经文当中,我们还看到,佛界和众生界并非无关分离的两个,入佛界即入众生界,这部经应该是对无住大涅槃最淋漓畅快的书写。这里面既没有沉空滞寂,也没有乐著生死,有的是不著一切又遍现一切的观自在,这是每个性灵终将回归的大涅槃,是真正的常乐我净。

  我们应当祈愿让人人成为观世音,让人人受持《普门品》,让这《普门品》中的境界能在每个有情的身心上现前,这就是遍法界流通《普门品》。身为护持佛法的佛子,我们有责任护持《普门品》、弘扬《普门品》、读诵受持《普门品》,让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之光遍照寰宇。

  这一部《普门品》是宇宙中永不衰落的经典,是遍法界流通的经典,是每位觉悟者需要尽未来际随学、奉行的经典。过去有无量诸佛曾宣说此经,现在有无量诸佛正宣说此经,未来也必定有无量诸佛将宣说此经,这是我们听闻者未来必将宣扬的经典,因为她是生命本有的大慈、大悲、大力,它必将在每位有情的心中现前,这是所有人都应当铭刻于心,全身心去求证的经典。

  最后愿人人皈依观世音菩萨!愿人人成为观世音菩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