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廉江宗教信仰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廉江宗教信仰

  据民国20年(1931)钟喜焯编的《重修石城县志·寺观》载,全县历史上有寺庙25座、庵堂10座,分布在县境城乡各地。这些寺庵从明万历元年(1573)起先后建成,至民国后期所存无几。其中较有名气的是东圣禅林,知县孙绳祖等人曾为了作诗撰文,今仍流传于世。

  东圣禅林 位于廉城东街尾东圣山上(今物资局大楼址),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当时只创建1间。内祀北武帝。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及康熙四十二年,扩建殿阁、僧房,塑如来佛祀于阁,寺门匾日“东圣禅林”,称为罗州四景之一。寺坐北向南,上下两座6间,东面有附屋3间,清代建筑造型,青砖红瓦木材结构,素以环境幽雅、空气清新著称。可惜在民国时期,廉江县政府将该寺改为监狱并毁于民国34年(1945)8月1日光复廉江之战。1982年,东圣山被推平,建筑县物资局大楼。

  回龙寺 位廉城西街尾(今县人民医院内),明万历三十年(1602)兴建,至清代康熙、乾隆、咸丰年间经3次重修、扩建,主体建筑有前门、中座、后座三进,左右走廊及附屋禅房等30间;中后座内把如来佛、观音等塑像。寺内明洁清静;寺外果树(龙眼树)参差;寺前有一榕树如伞,覆盖门庭;罗江环绕,一桥相通,为一邑之胜。民国15年(1926)4月,中共廉江县第一个支部在此成立。民国23年,廉江县政府曾在此设置廉江县第一平民医院、廉江县卫生院。建国后,为改建扩大廉江县人民医院,整座寺庙已逐步拆除。

  历史上记载的寺庵,除了上述两个较有影响外,还有在铜鼓迳的甘露寺、长山圩护国寺、城西7.5公里马鞍山前云山寺(原名白云庵)、石冈蟑白云寺、城南20公里龙山寺、安铺镇长寿寺(原名观音堂)、普龙圩普龙寺、长山埠尾村清灵寺、长山石滩村清石寺、长山樟树山村水口镇江寺、长山那蒙水口企石寺、高桐水口镇源寺、合江渡头宝莲寺、赤岭村大社山福善寺、山腰岭凉亭村清林寺、旺塘水口福林寺,吉水东岸渡头回龙寺、石角丰川寺、塘蓬北24里大桐村左侧仙人寺、武陵东3公里龙溪山麓华藏寺。石角坑背村庆华寺、武陵北2.5公里古特寺、城西30公里龙回村永寺、塘贡岭普渡庵。石角风门庵、石角岑溪庵、青平庵、武陵圩凌云庵、良桐紫林庵(即南桥庵)、塘蓬北8里仙人蟑南石泉庵、塘蓬北8.5公里高岭庵、城南32.5公理白莲庵、城南重竹村药树庵等。许多寺庵因年久失修早已倒塌无物,有的毁于战争,有的改办学校、医院或作他用,已是有名无实。东圣禅林原来有个和尚云灿,来往白云寺(今在石冈蟑),后来不知所终。廉城解放前夕,关岳庙有3个和尚,师父文志,弟子隐岸、益岸。1949年冬,国民党廉城军政人员逃离时,这3个和尚也离开了廉城,本县和尚佛事活动终止。离开家庭削发当尼姑的情况,从明代开始。清初日盛,民国后期衰落,1953年土地改革结束后终止活动。  廉江县早期的天主教届澳门教区管辖。据法文《巴黎外方传教会资料》记载,公元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前,已有葡萄牙耶稣会派遣神甫来廉江传教(也同时到雷州半岛各地)。1773年,罗马教廷下令解散耶酥会,大部分葡萄牙耶酥会神甫离开廉江;1785年,留住廉江的几位神甫全部撤离。廉江的天主教活动由此中断。

  清嘉庆五年(1800)开始,澳门教区派遣中国籍神甫到廉江(也同时到雷州城和海南)传教,但都是来去匆匆,逗留不久,这种状况持续50年之久。先后被派到廉江的有中国籍的阮、陈、卢、刘、蓝、马、林和两位何氏神甫。据说,这些澳门神甫于清嘉庆五年到今石城区木拱桥,清嘉庆十年到今吉水区墩仔村设立传教点。在耶酥会神甫来传教时,教徒仍保留祖先牌位,而中国籍神甫来后,却把教徒家里的祖先牌位全部弃毁。也许由于这个缘故,教徒信仰出现动摇,多数入教不久即叛教,叛教人数远远超过新入教者,天主教处于停顿状态。

  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依靠帝国主义势力和凭着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传教的“自由”,纷纷深入内地和边疆修建教堂,设置教区,发展教徒。天主教再度传入廉江。

  民国37年(1948),北海教区为了巩固天主教在廉江的基地,派法籍神甫乐雅正(P·CORGA)来廉江发展传教事业。乐雅正,1919年生于法国,1944年升为神甫,1946年来北海教区,1947年曾到广西合浦传教,是最后一个在廉江传教的外籍神甫。民国末年,廉江天主教发展到高峰期,全县有教徒3000多人,分布在如今的石城、廉城、吉水、良桐、营仔、横山、河堤、安铺等区的27个乡40多个村庄.

  孔圣庙(学宫) 据民国20年(1931)钟喜焯编的《重修石城县志》载:“旧学宫,在江头铺南。元皇庆间迁于高峰铺东黄村,天历间仍随县迁于新和驿左,明洪武间建于县之西台,成化间迁于西关外回龙岭,嘉靖二十一年(1542)迁于县治及郡所之间。”经历明清两朝8次重修,至民国初年,学宫的建筑基本完好。其主体建筑是大成殿,高大宏伟,全仿宫殿造型。正脊上塑两条相向夺珠的巨龙,墙柱丹红,盖以绿琉璃瓦。殿内柱上雕龙画风,悬挂清朝历代皇帝的御书题匾。正殿设立孔子仲尼牌位。东西厅奉把历朝“先哲”、“先贤”。殿前为露台,台以下有1000平方米宽的大天井。两腋是东西各10间的长廊。前有大成门,门左有“名官词”,门右有“乡贤饲”。大成殿之后又有“崇圣词”等几十间建筑。这些建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已陆续拆除改建为廉城中心小学教学楼及职工宿舍。

  关岳庙 在城隅髦车岭下(今县委会院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知县饵梦紧重建,经清顺治十五年(1658)总兵江元勋重修;康熙三十四年(1695)和康熙五十年又先后两次重修,清雍正三年(1725)增建后殿,道光四年(1824)知县李憬添建拜亭。主体建筑为戏楼、前座、中殿、后殿、僧房等40多间,占地2000平方米,宏伟壮观,中殿奉把岳飞、关羽,后殿供奉如来、观音,旁有天都迦蓝,还有个三头六臂的偶像等。该庙毁于解放战争时期。

  城隍庙 原在城南西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知县刘文焕迁于东台右(现区划 办以东),清光绪十一年(1885)知县郭树榕重修并饰新大殿、东西十王殿神像。主体建筑分前座、大殿、后殿3部分,前座与大殿相距30米,大殿左右腋是两条长廊,后殿的左右建有斋堂、敞厅、法堂、禅房、方丈室、僧房等房屋共50余间。正中塑有高6米的城隍立体坐像,东西分别塑有十王殿神像,左右长廊分别塑有十八罗汉与书吏。判官、四大天王等神像。后殿正中塑有释迦如来,旁有迎蓝、观音。民国35年(1946),县政府把庙的前座改建为廉江县法院。于1983年全部拆除。

  沈太庙 清光绪十八年(1892)的《石城县志》载:“洗太夫人庙,旧在东关白公祠右,久圯,今迁南天宫右。同治元年(1862)知县敖羽臣重修,光绪十四年(1888)知县蒋廷桂、邑中书职赖兆志襄捐重修,增建官厅二廊。内祀洗太夫人塑像。庙是前后两座一拜亭。”建国后,因此庙宇已残破不堪,于1964年春拆除。

  南天宫 在廉城南面的罗溪南岸(今交通局之北),始建于明朝。明万历年间(1573~1619)潘仙桂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知县刘文焕及乾隆四十五年(1780)知县喻宝忠两次重修,至民国期间尚有完整庙宇。庙分前门、中座、后殿,还有左右两廊及几间附屋。前门为拱门牌额,上书“南天宫”,配以时钟图案,间以深灰线条,别具一格。建国后,初由水产部门管理,后交给廉城豆腐社使用。现整座庙宇已残旧不堪,但规模轮廓仍清晰可见。

  东岳庙 原在廉城东关外朱砂岭路旁,康熙三十九年(1700)知县刘文焕两次迁建后,再迁东街尾。建庙3座9间,为火砖木材结构,内把康、车、雷公3尊神像。因庙在东,故称为东岳庙。建国后,曾由兽医站使用,现改建为县糖烟酒公司的仓库。

  西岳庙 位于廉城内西北隅的髦后岭下。庙三座,分为三进及两廊,正把东岳神,左右康、车二神。因庙在西,故称西岳庙。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县孙绳祖重修。1979年,此庙由廉城幼儿园使用。1985年冬,已将上、中两座房屋拆除建楼房。

  华光庙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石城县志》载:“原福建连城籍士民鼎建县右之西,后迁较场前之南。……嘉庆二十二年知县张廷干重修,增建面前戏楼。”庙宇为前后两座二廊一拜亭,连前面戏台共15间,以清代建筑艺术造型。脊梁与柱上刻有龙凤浮雕。民国年间已在此庙成立“华光庙私塾初级小学”。建国后,继续在此庙办学,改名为“廉城镇南街小学”、后将旧庙拆除,改建为教学楼和教工宿舍。

  观音庙 在廉城较场之南,华光庙之左,清光绪九年(1883)建,有庙堂两座两廊一拜亭共11间。后座供祀观音,前座供把迦蓝。庙堂略比右面的华光庙矮一些,庙堂规模不相上下。建国后,由南街小学使用。后将残存的庙堂拆除,建设教学楼。

  安铺天后宫 在安铺镇中大街。座南向北,一连三座,后有附屋数间,前有空地至河。庙内供天后元君及十三娘。庙建于清乾隆丙午年(1786),同治十年(1871)重修,并于后座增建1座3间的“上达堂”。民国34年(1945)日机炸毁后,利用旧址改建为戏院。建国后,扩建为人民戏院。

  安铺关帝庙又名武帝庙 在安铺瑞大街(原瑞沙街),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修建,道光三十年(185O)监生黄彩钢重修。主体2座6间并两廊,高约6.5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建国后曾经用作工厂货仓、粮所代销店、幼儿园。1984年改设为镇图书馆。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