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福安市佛教概况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福安市佛教概况

  佛教

  唐开成三年(八三〇年),性空(俗姓蔡)和皈寂(俗姓柳)二位禅师携铜瓶、铁钵到县境与宁德交界的闽坑岭传播佛教,法曹杨郁和县人黄俞施山建龟山寺,这是福安修建最早的佛寺。境内所传佛教有禅宗南宗临济和曹洞二个支派。据《龙岩寺碑》和《慈云寺谱》记载,唐代长安招提上人云游至长溪西乡(今福安市境),宣传佛理、弘扬佛法。每到一处,先择地势优雅幽静处建茅房作为寄足之地,随后建造寺庙,从事佛事活动。被《祖堂集》选载的唐代福安籍高僧有灵岩和尚、罗山和尚和山谷和尚三人。灵岩和尚(俗姓陈)和罗山和尚(俗姓陈)均受业于境内龟山寺,灵岩师承岩头和尚,是六祖慧能所传第六代法嗣。稍后,山谷和尚(俗姓郑)在慈云寺(在赛岐廉首村,唐大顺三年建)出家具戒,师承保福和尚,是雪峰和尚的徒孙,六祖的第七代法嗣。山谷和尚博通经论,律部精严,长于讲述百法,他久住浙江,得保福和尚密传。漳州太尉钦仰其道行,邀他前往宏扬佛事,不久离漳州,游历京城,得赐号“山谷”,成为一代名僧。五代间(九〇七~九六〇年),境内共建有寺院二十一座。

  宋代,因朝廷重视,佛教趋于鼎盛。福安县新建寺庙二十一所,寺院占有大量田产,逐渐庄园化。全县计有僧人三百余人。

  元代,民族矛盾深刻,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传播亦受影响,在元代的百多年间,境内仅新建龟山寺和接待庵二所,但却不乏高僧。县人元耸禅师(俗姓郑)在宁德漈山寺剃度后,历主名刹。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担任住持;元贞元年(1295年),入京召对。他四度担任雪峰寺住持,赐号“佛慧妙辩”,元大德二年(1298年)圆寂。

  明初,一度对佛教采取限制措施。洪武年间(1368~1398年),撤并二十六所佛寺,一些佛寺荒废,时境内仅余寺院十一所,僧尼人数锐减。明后期,被撤并和荒废的佛寺相继修复,僧尼人数有所增加。清初,因朝廷重视,佛教有所发展,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福安全县共有寺庙八十三所。清后期官府通过献田助学对寺产加以限制,佛教趋于衰落。而民间烧香念佛却很普遍。

  民国时期,寺院田产多被征作教育经费,除几处大寺庙尚能维持外,一般寺院中僧尼徒众人数很少,田产也有限。民国26年(1937年),福安县只存寺院四十所、僧尼二百人,其中僧一百七十人、尼三十人,只及清乾隆年间僧尼人数的一半。为此,佛教界人士发起自救运动,收到一定成效。到民国34年,全县佛教寺院恢复到九十多所,但僧尼却只有一八五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安有寺庙一〇五处,常住教徒二五九人,其中僧尼一四四人(僧、尼各半),居士一一五人(男25人,女90人)。据1957年福安县佛教协会调查统计:全县有寺庵一〇七所(其中二十三所无常住信徒);僧尼三一九人,其中比丘僧六十六人、比丘尼二十九人、沙弥三十人、沙弥尼四十八人、优婆塞三十一人、优婆夷一一五人。住寺教徒最多的观宗庵有二十六人,少的只有一~二人。绝大多数系当地人。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的十三人,占4.07%;二十六~五十岁的一四三人,占44.83%;五十岁以上的一四五人,占45.46%;年龄不详的十八人,占5.64%。各寺院在废除封建剥削和压迫制度后,僧尼参加生产,自食其力。根据对四十三所寺庵一七〇位僧尼重点调查,其中从事手工业者二十八人,占16.47%;参加农业生产的六十七人,占39.41%;以行医和从事手工业、副业为主兼作佛事以及靠子女资助的四十八人,占28.23%;六十岁以上无劳动力的十七人,占10%。80年代起,福安佛教实行“禅农并重”、“禅工并重”,努力发展寺庙经济,积极培养僧尼人才,佛教界对外友好往来也有新的发展。1988年全县共有寺庙一六九处,住寺四众(比丘僧、比丘尼、沙弥尼、居士)一一七三人,其中僧一六一人、尼一八七人、沙弥尼四十八人、住寺男女居士七七七人。1990年住寺四众一四六四人,其中僧二〇五人、尼四七〇人、居士七八九人(男二六五人、女四二金人),约占宁德地区住寺四众的四分之一。

  寺庙庵堂

  唐开成三年(0838年),蔡、柳二禅师在福安与宁德交界的闽坑岭修建的龟山寺是境内兴建的第一座佛寺。是时至唐末的七十多年中,境内共兴建佛寺十六所。依次为:龟山寺、栖善寺(又作栖云寺)、栖隐寺、灵岩寺、龟龄寺、崇仁寺、黛凝寺、石门寺、龙岩寺、双岩寺、崇福寺、慈云寺、狮峰寺、曹山寺(宋代改建韫玉禅寺)、文殊院和上东庵。这些寺院构成福安佛寺的主体部分,在历代佛教的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五代时期增建资福寺、宝林寺、南峰寺、禅寂尼寺、东峰尼寺等寺院五所。

  宋代,福安县新建寺庵二十一所,依次为:仁王寺、宝林寺、云林寺、兴庆寺、祥云寺、支提寺、观音寺、宝幢寺、报恩寺、锁泉寺、仙圣寺、青云寺、白莲寺、栖灵寺、大凝寺、兴云寺、资圣寺、西林天福寺、五峰寺、罗汉寺、际山寺。元代,有记载的新建寺庙只有龟湖寺和接待庵二所。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整顿佛寺,限制寺院发展,撤并寺庙二十六所,分别并入栖云寺、灵岩寺、狮峰寺、资福寺和龟湖寺,加上废寺,时全县仅存佛寺十一所。其中建于唐代的寺庙保留栖云、灵岩、狮峰、资福四所,建于宋代的寺庙仅存西林天福寺一所,建于元代的寺庙有龟湖寺和接待庵二所;另有明代新建的天堂庵、仙岭庵、观音堂、普光堂四所。至明后期,被撤并的佛寺逐渐恢复,且尼庵空前增加,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全县共有寺、庵、堂七十三处,其中寺三十五处、庵三十一处、堂七处。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全县寺、庵、堂、阁增至九十处,其中寺四十二处、庵四十处、堂六处、阁二处。光绪十年(1884年),寺、庵、堂增至一〇二所,其中寺四十三所、庵四十七所、堂九所、阁三所,几乎前朝所有的旧寺都被修复利用。

  民国时期,佛教衰微,部分寺院荒废。民国26年(1937年),境内有佛寺四十所,僧尼二百人。民国34年,全县共有寺、庵、堂九十多所,僧尼一八五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安定,人民信仰自由,境内佛教寺庙逐渐修复。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修复并新建一批寺院。1990年,全市有寺庵堂二〇三所,建筑物三二二座,建筑总面积十三.七七万平方米。其中现存兴建于民国以前的佛教寺庙共有一〇七所,建筑物二〇八座,建筑面积十.二八万平方米;1949年后新建的佛教寺庙九十六所,建筑物一一四座,建筑面积三.四九万平方米。1949年后所建寺庙以甘棠种德禅寺为最大,建筑面积达一.五五万平方米。

  民国以前福安县兴建寺庙分布情况表

 

地 址

创建时间

建筑物

建筑面积

平方米

栖云寺

阪中湖口

唐大中元年(847年)

3

860

灵岩寺

溪潭城山

唐咸通元年(860年)

2

300

龟龄寺

社口龟龄

唐咸通元年(860年)

2

455

崇仁寺

上白石财洪

唐咸通元年(860年)

2

1350

黛凝寺

溪柄井头岩

唐咸通二年(861年)

2

400

石门寺

城阳石门院

唐咸通五年(864年)

2

518

龙岩寺

城阳龙潭

唐咸通十一年(870年)

2

304

崇福寺

阪中芦阳

唐光启二年(886年)

4

889

慈云寺

赛岐廉首

唐大顺二年(891年)

2

1620

狮峰寺

溪柄楼下

唐景福元年(892年)

5

15550

韫玉寺

曹山寺

赛岐苏阳

唐景福二年(893年)

2

1050

上东寺

甘棠倪下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

3

550

东峰寺

甘棠上塘

后梁开平五年(911年)

2

800

资福寺

湾坞仁仓里

后唐天成五年(930年)

2

927

宝林寺

溪柄马厝

后唐清泰元年(934年)

3

650

仁皇寺

溪尾林洋

宋干德二年(964年)

1

110

保林寺

湾坞保林

宋干德四年(966年)

1

200

云林寺

溪尾坎下

宋干德五年(967年)

1

30

报恩寺

溪柄山下

宋咸平六年(1003年)

2

360

兴云寺

溪柄榕头

宋景德元年(1004年)

2

1500

天福寺

溪柄西林

宋景德元年(1004年)

4

1320

白莲寺

湾坞炉下

宋景德元年(1004年)

3

1100

锁泉寺

晓阳锁泉

宋景德元年(1004年)

2

740

五峰寺

康厝彭洋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2

220

天竺寺

甘棠奎住

宋皇佑六年(1054年)

1

100

昭明寺

湾坞舟山

宋开禧元年(1205年)

3

700

普照寺

康厝

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

2

440

观宗庵

韩阳官屯

宋宝庆元年(1225年)

6

5649

福兰堂

晓阳

宋嘉熙元年(1237年)

1

300

三宝寺

韩阳湖山

宋淳佑元年(1241年)

3

899

六祖寺

溪潭廉村

宋淳佑元年(1241年)

3

1320

香泉寺

韩阳天马山

元皇庆元年(1312年)

3

887

椤严寺

湾坞龟头鼻

元延佑七年(1320年)

1

600

莲峰寺

晓阳白云山

明景泰六年(1455年)

3

756

金炉寺

赛岐苏阳

明成化元年(1465年)

2

798

兴庆寺

溪潭潘溪

明成化元年(1465年)

3

1110

法山寺

溪潭漱尾

明弘治元年(1488年)

2

1500

法华寺

下白石半山

明弘治元年(1488年)

2

400

五福寺

城阳秦溪

明正德六年(1511年)

1

80

积庆寺

穆阳苏堤

明嘉靖二年(1523年)

1

433

白莲堂

阳头

明嘉靖十年(1531年)

1

300

天堂寺

韩阳天马山

明隆庆四年(1570年)

2

907

鳌峰寺

赛岐店前

明万历元年(1573年)

2

920

景福寺

溪柄溪南

明万历三年(1575年)

4

660

龙泉寺

赛岐廉首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

2

680

兴隆寺

韩阳后垄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

2

900

福泉寺

晓阳

明天启元年(1621年)

2

380

宝元寺

溪柄马厝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2

432

修泉庵

城阳岩湖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1

300

隆兴寺

穆云隆坪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3

550

玉泉寺

上白石佳浆

清顺治二年(1645年)

1

540

龙朝庵

晓阳谷口

清顺治十年(1653年)

2

240

禄福寺

阪中汤洋

清康熙元年(1662年)

1

80

三 寺

湾坞半屿

清康熙元年(1662年)

2

600

仁寿堂

城阳上沃

清康熙七年(1668年)

1

200

西兴寺

阪中长汀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1

633

福庆寺

阪中芦阳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2

697

喜雨庵

甘棠北门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2

570

福泉寺

溪柄王河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

1

600

清凉寺

溪潭洋头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

2

1263

白莲寺

赛岐象环

清乾隆二年(1737年)

1

370

静云寺

溪潭薛阪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2

800

凤山寺

溪潭芹洋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1

340

长华寺

湾坞马头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

2

362

桃源寺

溪柄黄兰

清嘉庆三年(1798年)

2

366

龙岫庵

范坑马头

清嘉庆五年(1800年)

1

100

廉宗寺

赛岐廉首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

2

720

翠林庵

晓阳东山

清道光四年(1824年)

1

300

青峰阁

晓阳谷口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1

300

清泉洞

穆云桂林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1

660

咸峰寺

范坑咸洋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1

800

浮山寺

城阳占洋

清光绪元年(1875年)

4

900

白云庵

甘棠春雷云

清光绪元年(1875年)

2

530

天明庵

晓阳卢家

清光绪六年(1880年)

1

300

慈林寺

赛岐利园

清光绪九年(1883年)

3

2640

福胜寺

溪潭阪中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1

40

佳地庵

溪潭岑头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2

350

隆云寺

溪潭洪口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1

21

华岩寺

溪潭周华

民国二年(1913年)

2

460

金峰寺

城阳马上

民国五年

1

1000

金竹寺

赛岐金钟山

民国七年

2

820

光明寺

溪潭潭头

民国八年

1

650

金山寺

潭头柯洋

民国八年

1

233

西和堂

穆阳苏堤头

民国九年

1

660

噱陑侁

抾芛陲壎

鏍弊坋侐爛

1

278

噱嫖侁

鐃堁屢輿

民国十四年

3

660

慈云寺

康厝

民国十四年

2

440

莲峰寺

甘棠北门

民国十四年

1

360

介岩寺

城阳中村

民国十七年

1

90

守松堂

社口后门山

民国十九年

2

400

种德寺

甘棠北门

民国廿一年

5

15504

罗汉寺

康厝沃里

民国廿二年

1

198

福泉寺

城阳阮家山

民国廿三年

1

100

万寿寺

赛岐

民国廿四年

5

6547

桥头寺

溪柄茜洋

民国廿四年

2

195

松涛洞

社口后门山

民国廿五年

1

300

如仙庵

社口后门山

民国廿五年

1

100

富井堂

湾坞炉山

民国廿五年

1

300

弥陀寺

康厝洋溪坪

民国廿七年

1

384

端云寺

下白石大梨

民国廿九年

1

320

东峰寺

范坑东洋

民国廿九年

2

320

福善寺

康厝沃里

民国卅年

1

150

灵峰寺

社口龟龄

民国卅年

2

480

回龙寺

甘棠小留

民国卅年

2

937

极乐寺

赛岐金钟山

民国卅六年

3

1020

圆通寺

赛岐下港

民国卅六年

2

375

五福寺

社口龟龄

民国卅七年

1

430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