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一篇 第二章 佛的名字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5日
来源:   作者:王孺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王孺童:佛学纲目 第一篇 第二章 佛的名字

  二、 佛的名字

  (一) 通号与别号

  佛的名字,一般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叫做“通号”,一个叫做“别号”。

  所谓“通号”,就是通称,不具指。比如一个男人,由于不同的社会身份,我们可以称他为先生、同志、丈夫、爸爸、哥哥、弟弟、爷爷、首长等等。但如果我们在人群中,要想找某一个具体的人,光叫“通称”是不行的,最起码要在前面加一个姓名,比如某某先生、某某同志,或者干脆就将“通称”省略,而直接叫“某某”。这个“某某”,就是“别号”。

  (二) 十一号

  “佛”就是通号。为了完整而全面地描述“佛”所具备的各种功德,共有十一个通号。

  1. 如来:又作“如去”。佛以觉悟真理,而达到涅槃境界,称为“如去”。佛为觉悟真理,而在世间成佛,称为“如来”。

  2. 应供:由于佛已经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应该、也有资格接受人间和天上的众生,在物质生活上的各种供养。

  3. 正遍知:“正”是正确的意思,“遍”是普遍的意思,“知”是了知的意思。“正遍知”指佛已经正确而普遍地了知世间一切道理和宇宙、人生之一切真相。

  4. 明行足:“明”是相对于“暗”而言。佛教以“暗”表征愚昧无知,以“明”表征智慧通达。这里的“明”,是指“三明”。所谓“三明”,指宿命智证明、生死智证明、漏尽智证明。所谓“宿命智证明”,又作“宿命明”,指通达知晓自己及其他一切众生,过去无量世的生死情况。所谓“生死智证明”,又作“天眼明”,指通达知晓自己及其他一切众生,未来无量世的生死情况。所谓“漏尽智证明”,又作“漏尽明”,指通达知晓自己及其他一切众生,在现在世的一切痛苦烦恼,以及灭除这些痛苦烦恼的方法。“行”,是行为造作的意思。在这里指“二行”,即身、口所造作的行业。“足”,是具足、满足的意思。那么“明行足”,指佛在“三明”及身、口二种行业上,已经全部圆满具足。

  5. 善逝:“善”是好的意思,“逝”是去的意思。佛以智慧,通达真理,断除一切烦恼,彻底了脱生死,到达涅槃的彼岸,故称佛为“善逝”。

  6. 世间解:世间指“有情世间”和“无情世间”。所谓“有情世间”,指有生命的各种生物。所谓“无情世间”,指无生命的各种物质。由于世间中的一切事物,不论“有情”还是“无情”,都是要毁灭的。既然世间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不值得留恋,应当追求“出世间”的解脱。“解”,是了解、通达的意思。那么“世间解”指佛解了世间的一切生灭道理,以及出离世间的方法。

  7. 无上士:“上”是最高的意思,“无上”是没有比其再高了,“士”是对男子的美称。由于佛是证得涅槃境界的,而涅槃是各种境界中最高的境界,没有比涅槃更高的境界了,故称佛为“无上士”。

  8. 调御丈夫:“调”是调伏的意思,“御”是制御的意思,“丈夫”指可以被度化的人。佛既度化男人,也度化女人,但以男人为尊,所以在此用“丈夫”代称。那么“调御丈夫”指佛可以调伏、制御一切可以度化的众生,使他们解脱烦恼,证得涅槃。

  9. 天人师:“天”指天道的众生,“人”指人道的众生,“师”有“为师”与“教授”的两重含义。天道与人道的众生,都以佛为老师,故称佛为“天人师”。佛又为天道与人道的众生,教授如何分别善恶、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等,令他们断除烦恼,修习正行,故称佛为“天人师”。

  10. 佛:前面讲了,佛是觉者的意思。即指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并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称为“佛”。

  11. 世尊:“世”指世间,“尊”有“尊贵”和“尊重”两重含义。佛所成就具备的智慧德行,是世间最为尊贵的,故称佛为“世尊”。由于佛成就具备了世间最为尊贵的智慧德行,所以佛被世间一切众生所尊重,故称佛为“世尊”。

  在经典中,通常是将“佛”和“世尊”合为一号,也有将“世间解”和“无上士”,或“无上士”和“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的,故有“十号”之称。

返回目录

--------------------------------------------------------------------------------

更多王孺童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