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竹清嘉措仁波切: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禅修次第 第三次第.中观自续派禅修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5日
来源:   作者:竹清嘉措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竹清嘉措仁波切: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禅修次第 第三次第.中观自续派禅修

 

  所谓中观自续派禅修,

  即为了净除将内、外一切事物、轮回与涅盘的

  所有现象视为真实的迷惑概念,所进行的一种禅修。

  这种禅修主张所有的现象并不依其自性而存在,

  我们应该依照这个见解。

  安住在有如虚空般的全然空无之中。

  如何分析

  在中观自续派的传统中,能证实“一切内、外事物皆空”的主要理论,就是:

  超乎一与多

  这“超乎一与多”的原理,是针对上个章节的解说,做更深入的解释。在中观简介中我们说,不论是“花的这个名相”或“名相赋予的基础”,都不是单一独立的个体。

  既然花的名相,不能以“单一”个体而存在,那么,它也不可能以“多数”而存在。因为所谓的“多数”,是由许多个“单一”所累积而成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有真实存在的多数,那么也必定要有真实存在的单一个体,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多数便不可能真实存在。

  由于我们先前已经证实,名相“花”不可能依单一个体而真实存在:因为任何名相的发音,最终都会成为过去已发音、现在正在发音、未来将要发音等三个部份。因此我们也能得到一个结论:名相不可能依多数而真实存在。

  同理的,我们也可以将这个原理运用在这个被我们称为“花”的“名相赋予的基础”上。先前我们已经证实,它也不可能依单一个体而真实存在,因为不管任何一个多么微小的部份,都可以再被分解成四个部份,所以这个被赋予名相的基础,也不可能依多数而存在。

  所以“名相”花,及“名相赋予的基础”,都超越“一”与“多”的性质。

  我们可以将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超乎一与多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所有的现象上。而且不论它们是什么,我们都可以证实,它们都是空有的。(译注:空有,意即非真实存在。)

  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个观点,运用在痛苦上,是相当有用的,因为每一位众生,都有不同形态的痛苦。所以如果能将痛苦视为空性的,那不是很好吗?

  通常痛苦的感觉,会维持一段时间,因此这段时间,可以分割成许多刹那,我们必须寻找到最微小,且真实存在的时间单位,如此才会有机会感受到所谓“真实的痛苦”。

  如果我们拿针刺手指头时,那么我们会在哪个刹那,感受到所谓的疼痛呢?经由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个刹那,不断地分解,成为更多且更小的时间单位,无论它被分解成多细小的时间单位,我们将只会发现,每个时间单位都有“开始、中间持续阶段和结束”等三个部份,因此我们又可以不断地,再将每个部份,分解成三个部份。

  所以,并没有所谓最小的时间单位,可以使我们体验到所谓真实存在的痛苦。

  我们最明显的痛苦,就是“痛苦中的痛苦”——苦苦,既然,它不可能依“单一”个体而存在,所以,也不可能依“多数”而存在。因此,痛苦就没有任何的真实性。

  例如在梦中的痛苦,无论是被火烧或水淹,或者因为敌人、朋友、身体、财物等等,所形成的痛苦。所有此类在梦中的痛苦,都只是迷惑的想法,而且完全不真实。

  同样地,我们将这个分析方式,运用到“改变的痛苦”坏苦上。相同的,坏苦也不可能依“单一或多数”的任何一个情况而存在。所以它也如同梦中的痛苦,一样地不真实。

  (译注:仁波切补述:“第一种苦是苦苦,因为它们使我们产生直接的痛苦,例如恐惧死亡、破产和受骗等。第二种苦是坏苦,如生意顺利时,我们很快乐,但失败时,使我们由快乐变成悲伤。因为事物的变迁,所以,纵使我们是处在快乐的状态,也会产生痛苦,这就是所谓的坏苦。第三种苦是行苦。因为我们的无明,所以我们无法感受到这种苦,只要我们尚有我执,这种苦就会存在,并且因此在轮回中继续流转,累积造成痛苦的业力。”)

  仁波切在此造了一首偈:

  因它超乎一与多,

  痛苦无真实义,

  犹如痛苦在梦中,

  坏苦也如此。

  因它超乎一与多,

  愤怒无真实义,

  犹如愤怒在梦中,

  所有烦恼也如此。

  在这个偈子中,我们将“超乎一与多”的原理,运用在痛苦和所有的烦恼上,我们也可以将相同的逻辑理念,运用在所有的现象上。

  我们要建立确信“所有事物都超乎一与多”,没有真实的本质,我们要建立这样的确信,就像“反射”一样。最好的例子就是电影。电影是有许多的影像反射在荧幕上,但是荧幕上的东西不是“一”也不是“多”,只是一个反射的幻象,并没有任何实质。如果我们可以了解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了解外境超乎一与多。另外像梦境、水中月、彩虹,这些例子都和电影一样。我们可以将这个原理应用在痛苦的解析,它就有如梦中的痛苦。我们可以如此解析,第一、它非真实存在,第二、超乎一与多。

  我们可以来解析愤怒,愤怒也是超乎一与多。我们可以运用和痛苦一样的解析方式。我们愤怒时,会认为它真的存在,因为它是持续的;但我们去分析时,却无法找到一个真实存在的时间单位。因为过去的愤怒已经消失,未来的愤怒未来到,在过去和未来中间,没有任何一个真实存在的单位(因为“现在”也可以一再地被解析为过去、未来),你找不到任何一个时间单位在愤怒。

  另外一个方法,我们可以解析痛苦和生气的概念是根本就没有真实存在,从未生起。为什么呢?在中观派里,用四不生(译注:四不生,即不自生、不它生、不共生、不无因生,可参考第四次第)的概念来解释。但比较容易的禅修方法是找一个主体,如果没有任何一个主体只需要一种因缘和合的条件就能形成,那么这个主体就是需要许许多多因缘和合。然后我们再去解析每一个因缘和合的条件,就会知道,每一个因缘和合条件的产生,也并非自生的,也是依赖了许多其他的条件组合而成。所以我们一层一层深入去解析,一直去找到最深处一个不需要其他因缘和合而成的条件,我们发现根本找不到。我们从大的解析到小的,最后找不到,然后就可以知道,任何现象都非真实存在。简要的说,痛苦和烦恼无真实义,因为组成它们的因缘和合的条件也非真实。

  我们也可以用龙树菩萨的理论来解析痛苦、烦恼,“它不从哪里来,也不向何处去”。如果它来自某处,那么必定会回去某处,但我们根本找不到它是从哪里来的。因此痛苦、烦恼根本不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观照我们的心,去观照这个痛苦或烦恼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找不到之后,我们清楚的知道这两者真实义。我们要用我们的理智来解析,然后我们就知道这两者不从哪里来,也不向何处去,因此,它们根本不存在。

  如上解析的话,就有一个问题可能产生了。如果痛苦和烦恼不存在的话,为何会有显现?龙树菩萨在《中观基础智慧》说,所有这些外在显相的产生,都是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无真实义。

  有时候我们对烦恼很困扰,很想要解脱,那么很适用龙树菩萨在《中观基础智慧》篇的概念,如果在梦中,你被铁炼绑住了,真的被束缚了吗?真的想要解脱吗?不,这一切都只是迷惑的显相而已,束缚和解脱两者都非真实存在。这个例子指出烦恼和痛苦根本不存在,因为从未束缚任何人,也没有人需要解脱。

  为何没有束缚和解脱?我们假设有一个人真的被束缚,然后解脱了,那么我们来看看所谓的自我。因为如果自我是永恒不变的,就不能被束缚然后解脱,因为恒常的个体是不能改变它的状态的。

  那么,如果自我不是恒常不变的,如果这样的话,也不能被束缚和解放;为什么呢?因为所谓非恒常自我的存在,只有一刹那间而已,每一刹那的自我都不是同一个,因此被束缚和被解脱的并非同一个个体,因为不是恒常的,所以个体并没有持续的时间。所以无论你主张恒常或非恒常的,自我都没有束缚和解脱。

  我们也可以用“不从哪里来,也不向何处去,其实并没有移动”这个概念来进行观修。例如有一个人在一条小径散步,我们来解析这个人的移动在哪里,这个移动并非存在这个人已经走过的空间,也非存在于还未走到的空间,在这两个空间之间,其实什么都没有,所以根本没有任何动作。你可能又会说,确实有个人移动了他的脚往某处去啊!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解析,撷取任何一段时间,取任何人的某一支腿,它不是已经完成了动作就是还未开始动作,而在这两者中间,根本没有任何的动作。

  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解释,你可以把一秒解析成为多少个单位?不可能找到的!所以如果你想找一个最小的时间单位,证明那个人是有动作的,结果根本找不到最小的时间单位。

  譬如我们觉得轮回真的存在!有人出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死去。事实上没有生死,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个体的五蕴,用“超乎一与多”的原理来解析,会发现——五蕴超乎一与多,因此并没有个体的存在,也没有轮回生死这回事。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生死不存在,因为这两者是互相依赖而生的。没有生就没有死,反之亦然,这两者无法独立存在,所以它们也无真实义。

  也许有时,我们会忽然觉得心中充满了一大堆疑问,觉得我完全不懂这些法教,或者觉得我这些观点全都是错的,我的心和我的观点方向全都错误了。这个时候可以用龙树菩萨在《中观基础智慧》篇中的观点,因为龙树菩萨在这个章节指出,并没有错误这回事,因为错误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大部份的时间都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已经结束了!那么我们在未来即将发生的错误,也还未来到,所以在过去和未来中间,什么都没有啊!所以我们从来没有错误啊!

  另外我们常说“我犯了一个错”,所谓犯了一个错,必须有一个人做了一个行为,否则错误不会自己独立存在:这个“犯错的人”也无法在“错误”形成之前就存在,否则就不能说“我犯了一个错”,所以“犯错的人”和“错误”必须同一时间的存在,这两者彼此依赖而生的。如果“犯错的人”在错误前就存在,那就不能说犯了错;如果错误在这个人还未动作前就自己存在的话,那根本没有一个人在犯错。这解释了两者并无法自生,而且必须互相依赖而生,所以这两者并非真实的存在。

  我们可以用理智来了解“错误”在根本上是不存在的,这个观点是对治所有“错误”的最好解药。

  有些人说,因为有轮回,所以一定有涅盘,所以也要解脱。龙树菩萨也说,轮涅只是互相依赖而生,所以非真实存在。为何这两者无分别呢?因为这两者的本质都是空性的,这两者的空性是没有差别的,就像被束缚和解脱是一样的。束缚无真实义,解脱也一样;所以这两者的空性也是无二无别的。龙树菩萨的《中观基础智慧》有二十七个章节,因为空性是如此的难以理解,所以我们必须有很多的角度来解析,而且我们也需要许多不同的证明,所以才有二十七个章节。在《二谛》法本里,有许多关于这本书的精要句子特别列了出来,大家应该研读。

  《二谛》法本中,中观自续派的句子,讲到世俗谛和胜义谛,世俗谛上所有一切都是迷惑的示现,只是表相:胜义谛里只有如虚空一般的空性。

  禅修方法

  依照  蒋贡罗卓泰耶在《知识宝藏》里所叙述:

  中观自续派禅修方法:

  根据中观自续派的观点

  来进行初步的分析,

  然后安住在如同虚空般的

  完全空无之中。

  为了根据中观自续派的观点来进行禅修,开始时我们应该先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必须确认一个观点:就是所有的现象,不论它是什么,都没有真实的存在。然后,我们可以应用“超乎一与多]的原理,来证实这个观点。

  以此方式,我们推翻了任何的真实存在。也就是所有现象,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存在的。

  藉由这样的分析,我们推翻了任何的真实存在,任何应该推翻的事物,都被推翻了。结果是完全的空无一物,也就是没有任何事物存在的全然的空。没有意识,也没有任何明光的相貌,一切都被推翻了,只剩下“如同虚空般”的空性。

  当我们完成这种分析后,我们应该注视着这全然的空无,并且将我们的心,自然地安置在其自身之中,然后安住。这就是中观自续派禅修的方法。

  即使,当我们在念诵任何经文时,也应该依照“中观自续派”的观点,来进行念诵。(译注:仁波切补述:“禅修其他次第时,我们也必须试着以该次第之观点,做为念诵经文的观点。”)

  在念诵时,应该一次又一次地,回想下面的观点:

  在胜义层次上,如同虚空般的空性;

  在世俗层次上,所有的一切显相,都如梦如幻一般。

  念诵的声音、念诵的人、经书和文字,所有这一切显相,都只是因缘条件的聚合,既如梦,又如幻。这就是我们在世俗层次上,应该不断地去回想的。

  在胜义层次上,就是如同“虚空般空无”的空性。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