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社区导读>> 微信精华>>正文内容

常识 | 寺院里常见的法器有哪些?你知道他们的作用吗?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8日
来源:学佛导航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梵钟:又称大钟、撞钟、洪钟等。多属青铜制,少数为铁制,一般高约150公分,直径约60公分,形式是上端有雕成龙头的钓手,下端有相对的两个莲华形撞座,称为八叶,撞座以下称草间,下缘称驹爪。以上则分池间、乳间两部分,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又连结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又名六道。另外,钓手旁有呈圆筒状的插通内部。梵钟多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早晚报时之用。


 

钟不仅是寺院报时、集众的法器,而且对于修道有极大的功德,《付法藏因缘传》卷五记载,古代月支国王,因为与安息国发生战争,杀人九亿,因为杀业而受恶报。死后化为千头大鱼,被剑轮绕身砍头,随砍复生,病苦难以忍受。因此求罗汉僧常击钟声,使他痛苦能够熄灭,《高僧传“智兴传”记载,有一位亡者,托梦给他的妻子说:“我病死后,生在地狱中,有幸依赖禅定寺僧人智兴鸣钟,响震幽冥,使同受苦者一时都得到解脱。”

 

 

木鱼:佛教寺院中使用的木鱼分为两种:一种是圆木鱼,另一种是长木鱼。圆木鱼,诵经时所敲打,大众诵经时,音声随其节拍而整齐划一。此外,诵经敲打木鱼,取意于鱼的特殊习性,即不论在水中悠游或静止不动,眼睛都睁着不休息,佛门取其精进的特性,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可懈怠。
 

 

在中国佛教中,根据《教苑清规》记载,木鱼起源于一种传说:从前有一位比丘,违背师言,败坏佛法,因此死后转生为鱼,鱼背上还长着一棵树,在风涛激荡的时候,树摇鱼身,痛苦难忍,以至于流血。后来,他的师父从海上经过,那条鱼恨他的师父,以前不善教导,欲加以报仇。师父问清事情的因果后,怜悯其所受的痛苦,于是便为他启建了一场水陆法会,鱼依仗法会的功德利益,得已脱离鱼身,嘱咐师父将树献给寺院。他的师父按照遗言,将鱼身上的那棵树雕刻成鱼的形状,悬挂在寺院,用来警示僧众们。

 

长木鱼:雕刻成鱼形或龙头鱼身形。往往悬挂于斋堂或库房廊下,作为集合僧众之用。因为它与民间乐器“梆子”的形制、发音都极相似,所以称为“鱼梆”。又因为它常常是在斋饭时敲击,所以也叫做“饭梆”。在佛教寺院中,长木鱼大都是头向山门悬挂的。

 

鼓: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依其用途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用)及诵经、梵呗等所用之鼓。今之寺院,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称为“晨钟暮鼓”。

大磬:以铜铸造的盂形法物,置于佛桌右侧,法会、课诵时,引导一切唱诵的起落,由维那以棓 ( 木制之棒 ) 击鸣。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礼佛,皆鸣三下。

“大磬”的敲用,多半是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号”等处。“磬”是“法器”中的主脑,在寺僧集体行动时,由“维那”或“悦众”用它指挥大众进退起止,号令赞诵。维那管用“大磬”,“悦众”持用“引磬”。上殿时,“悦众”一人或数人,站在维那师身后,悦众是维那师的部属。维那起腔,悦众接腔;维那转腔,悦众跟腔。他们必须声声响朗、字正腔圆,以防大众高低失准,参差不齐。

 

 

 

引磬:俗称小手磬。底部中央用一个钮来贯穿,附在一根木柄上,用小铁槌敲击。引磬的敲用多半是在问讯、转身、礼拜及其他动作的场合,如晚课、蒙山施食时,用引磬来指挥行者的动作,执持引磬的方法,左手执引磬槌的下端,右手抱住左手,平于胸,将引磬正对口部。所以称为“对口引磬”。敲击时,左手拿着,右手执磬槌敲击,或者仅用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与手掌拿住,并且用食指与大拇指向上勾击。


 

磬的声音清脆、悠扬,具有振醒昏迷的作用,体现着佛教庄严、肃穆、超尘、清净的形象。

云板:报知时刻或集会时敲打的器具。云板挂在斋堂前,与梆相对称,结合禅林日常生活起居、法事仪程、集众、上殿、过堂(二时斋粥,朝食,即早饭;昼食,即午饭)之前敲“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会上佛菩萨”三遍,敲时心内默念,有节奏地依字敲之,“严”字轻敲,与梆及僧堂、殿堂、斋堂法会仪轨紧密衔接。药石,即晚餐,敲三下。

铛子:法会唱赞时,与铪子配合板眼敲打,用以庄严节奏,为板乐供养之一。


 

铛子的形状如一只圆盘,直径大约有四、五寸,四边留有小孔,用细绳把它梆在圆形或方形的边框上,而后用铛椎敲击它,铛子在不敲时,铛子与铛椎一起拿在左手,铛椎夹在铛子反面外,右手抱住平胸,铛子齐口,敲击铛子时,左手握铛,右手执椎,铛子照面,称为“照面铛子”,执椎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执住而击之。

 

铙钹:铙、钹原为娱乐用的乐器,后被用于佛门中的伎乐供养,而成为塔供养及佛供养的法器。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