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平等地爱敬一切众生,这是诸佛菩萨的大道!
佛法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就是爱心。唯有真诚地爱护别人、爱护一切众生,我们这个世界才能够和谐、和平,人民才能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弘一律师说: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有人诈现如救世主一样,满口仁义道德,让无数人崇拜喜爱,实际上内心狡诈、虚伪。有人默默守持道德,有人把他看成傻瓜,实际上他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善心。所以,从外相上很难判别君子和小人。那在什么地方判别呢?就是在存心上分判。什么样的贤善形象都可以伪装,只有这一点存心,黑白分明,因果分明,一点也冒充不了。
那么,君子存的是哪种心呢?
君子所存的心,都是爱人敬人的心。我们要知道,大圣大贤、诸佛菩萨,跟我们一般人有什么两样?如果就日常生活工作上来看,实在讲没有什么两样,唯在存心不同。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他们所存的是爱敬之心,真诚的爱敬,平等的爱敬,诸佛菩萨的爱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因为人虽有亲近的、有疏远的、有尊贵的、有低微的、有睿智的、有愚笨的、有贤善的、有下流的。种类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都是和我一样有生命,有血有肉、有感情理智,哪一个不该爱他、敬他呢?孔夫子在《易·系辞传》里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又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这些是说明万物的来源,生命的来源,这是儒家讲的。道教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虽然用词不一样,意思却是相同。佛教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把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万物品类不齐的差别怎么形成的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乘的佛法讲得最透彻,一切有情都平等具有法界如来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都是一个法界的本体,我们的佛性周遍一切,众生的佛性也周遍一切。在大乘圣者的眼里,众生是自性天真佛,生佛不二,谁不应当敬爱呢?连蚊虫蚂蚁,都要尊重,何况是对待人。
《法华经》里,常不轻菩萨见到众生,就恭敬顶礼,说:我不敢轻慢汝,汝等皆当作佛。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说:听闻了了义如来藏的教法,就会发起恭敬一切众生的心,对众生平等的慈爱。《大乘庄严经论》中说,初地菩萨证入法界之后,自然现前自他平等之心,爱众生如爱自己。《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根身影现国土众生”,我们这个身体,国土,以及一切众生,跟我们根身是一不是二。所以心性虚空法界一如,色身、国土、众生不二。因此爱敬万品,是真正的自爱。自爱就是要爱一切众生!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第一大愿——礼敬诸佛,更是把爱人敬人的心扩充、提升为最广大、最普遍、最永久的大愿王。
普贤菩萨的大愿力,是要礼敬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的诸佛,既然说到三世诸佛,自然包括六道众生在内。
这样的礼敬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我们随学普贤行愿,要在日常生活中敬人、爱人,与普贤大愿相应。
我们每天工作、生活,都会遇到很多人,要常常爱敬存心。能保持爱人、敬人的心态,心中就会充满功德,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
爱敬众人,就是爱敬圣贤的意思;能和众人心愿相通,就能和圣贤的心愿相通。这是因为圣贤的心愿,本是愿世上的人都能圆满各自的善愿,能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我们能够普爱一切人、普敬一切人,让世上的人都平安幸福。也就可说是代圣贤把众生安立在平安幸福中,当然和圣贤的心愿相通。
众生的愿望是想离苦得乐,这是众人之心。佛菩萨的大愿是为众生成办离苦得乐,这是圣贤之志。我们爱敬存心,把慈爱给众生,把恭敬给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通众人之心,也就是通佛诸菩萨之心,所谓“随顺众生,随顺诸佛”。
《普贤行愿品》说:“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能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可为》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