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学佛基础>> 善恶因果>>正文内容

三世因果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23日
来源:摘自《警世钟 》(校1遍)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因果律,在古代社会人们把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实来接受,这一点和当今世界的科学公理相类似。科学中有一层基石,人们认为不证自明的,作为架构其它理论的基础,称为科学公理。同样,古代的人们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基石,一切作为都将遵循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律。

  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张编布器情世间每个角落的天罗地网就是因果律。

  近代,因为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日益专注于外部世界。当然因果律同样是支撑外部物质世界的基础,一切科学规律、一切自然规律本身即是因果律的具体体现和印证,它说明这个物质世界不是紊乱无章的,不是什么现象都可随便发生,而是受着因果律牢牢支配的。

  由于注意力伸向外界,人们把内心世界的规律渐渐淡忘了,由此深陷在感官世界中不能自拔,所着重的惟有眼前利益。实际上有大量的现世因果律报应的事例在人们自身和周围和身上发生。但人们为物欲所困,心不堪能,领悟力衰退,视而不见,不会去领会体悟,也不会从中吸取教训。加上社会潮流的影响,人们不假思索就接受了拨无因果的观点而沿习成风。

  否认因果使近世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行为规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行为轨道转移了方向,这是道德沦丧、邪恶炽盛的标志。人们的物欲在膨胀、恶性在扩张。为了使自己的行为不受约束变得“合理”,所以要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条规律搁置遗忘,人们以为这样即可以为所欲为,有受因果规律的制约,这本身即是最大的愚痴业障,无疑是掩耳盗铃的行为。实际上因果律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它不会因为人们的遗忘、搁置、反对,就不起作用;也不会因为人们的无明愚痴,自以为是地认为造恶不得恶报,对因果漠视、嘲讽而失效。

  在统领森然万物的因果律面前,现代人变得好像一群幼稚顽劣的儿童一样,自以为是地任性而为,结果饱受的是不堪言喻的痛苦。事实证明,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吞食漠视因果律肆意造恶所带来的苦果。其实,没有任何一种精神力量、任何一种意志可以将痛苦加在现代人的身心之上,当今世界人们日益加剧的内心痛苦,溯其来源即是由各自不相信因果肆意为恶所带来的,这本身即是自作自受的因果律的体现。

  “菩提畏因,凡夫畏果”,菩萨正因为见到因果规律,所以在因地上异常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唯恐以细微恶业引生巨大过患,而凡夫人因对因果律不予理睬,造恶业在因地上,难以一下子体现出苦果来,所以凡夫往往是鼠目寸光、自我欺骗,以为造因无果,恣意而为,把因果规律、善恶之报不是当成无稽之谈,就是当成十万八千里外的事情而抛之脑后,然而一旦恶业成熟、果报临头,则苦不堪言,到了这个时候才害怕恐惧,奈何恶业已经成熟,为时晚矣!

  世间人最大的恐怖即是对死亡的恐惧,尤其是断灭论者,认为人死如灯灭,死后归于一片漆黑的寂灭,无声无息、无踪无影,从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进入一个绝对的虚无之境,生命步入断灭,这让人难以接受也会令人恐惧,然而这只是不承认三世因果者自身的假立而已,生命真的没有前没有后,只有中间一段吗?

  现代人不承认三世的因果是前后世不能现量见到,以此便判定没有前世、后世,仅仅承许现量能见的今世。其实我们可以将今天比作现世,昨天比作前世,虽然昨天和明天,在此时此刻的当下不存在,但谁也不能否认昨天、明天的存在。

  有人说这个比喻不恰当,虽然现在不见昨天、明天,但昨天、明天的存在人所共知,而前世后世则无人知之,也不能现量见到,所以不存在。

  如果以现量不能见的妄执为无有,如果这样推理的话,那是否明天、后天所需的吃穿等物资受用也不用准备了?因为这些同样是未来的事物,此时也不能现量见到。另外凡夫人的眼识虽然没有现量见到前世后世的自相,但同样也没有见到不存在前后世这一点,那么你们到底是以何种证据来确定其无有呢?你们主张现量见到才行,可是你们所说的无有前后世也仅仅是一种说法而已。

  婴儿刚一生下来,就有吮吸乳母的行为,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婴儿为什么一降生下来就有吮吸母乳的行为?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婴儿为什么一生下来就有冷热的觉受?

  今生的第一刹那意识可以推知为由前世最后一刹那意识所产生的。正因为婴儿相续中具有往昔(前世)吮吸母乳的习气,所以刚一降生就有吮吸母乳的心念。

  今生第一刹那的心识,既不是依外在的物质力产生,也不是恒常之因或无因产生,而是由与自己同类相应,能执著种种法的前世最后刹那识所生。

  如果认为这个自明自知的心识来源是心识以外的肉体,这根本不适宜。心识不依赖外境物质世界或者一个世间主宰神,而是由前际(前世)无穷尽的心识,如前世最后刹那识产生今世的第一刹那识,今生的前前识产生后后识。

  凡夫众生到死亡的最后时刻,相续中仍然具有根本俱生我执之因,依靠其所产生的烦恼和业障仍然存在,并且若不具足能对治我执的无我智慧,如何不转生后世呢?所以定舍转生后世。在今世死亡的最后一刹那,心识相应于我与我所的执著种子,若此执著种子未依无我对治法,由此因就必然产生转生后世的果。若此因存在而如现代人所认为的人死如灯灭,一切化为乌有,就变成有因无果了,但有因无果的现象在此世界何时何处也不会存在。

  以下讲一则公案。

  时波斯匿王问释迦世尊:“我先前未曾听佛教诲,听迦旃延与毗罗胝子说此身死后一切都为断绝灭亡。我今遇佛,在这点上仍有疑惑。”

  佛问大王:“你的肉身是金刚常住,还是会腐朽变坏?”

  王答:“我此肉身终将坏灭。”

  佛问:“你身尚未变灭,如何知将必定变坏灭亡?”

  王答:“现在我这个无常之身虽未灭亡,但我观察现在是念念迁变,前念生后念灭,念头刚起则不住而灭,如火变成灰渐渐稍殒,不曾停息,所以决定知此身终归灭亡。”

  佛认可波斯匿王所答,继续问:“你现在年龄已经衰老,你的容貌与幼时相比有何不同?”

  王答:“我童年的皮肤细嫩光泽,至成年时血气方刚,到现在衰年,则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而皱,如今临死不远,如何与壮年相比。”

  佛说:“大王,你的容貌不是即刻衰坏吧?”

  王答:“世尊,这些实为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来暑往渐渐至于此。”

  佛说:“你见变化迁改不停而知身体一定灭亡,你知不知道你身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存在?”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佛说:“我指示你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性。大王,你何时见恒河水?”

  王答:“我三岁时慈母带我拜耆婆天,经过恒河,那时即知恒河水。”

  佛说:“大王如你所说,二十岁时身体衰于十岁,乃至六十岁,日月光阴念念迁变。但你三岁见到恒河,到二十岁时再见恒河,恒河水如何?”

  王答:“河水与三岁时所见无异,直到如今年纪六十,也没有变化。”

  佛说:“你现在自伤发白而皱,面容双童年多皱纹,但你现在见恒河与童年时见恒河的见有老幼之分吗?

  王说:“没有,世尊。”

  佛说:“大王,你的面容虽然皱了,但这个难见的本性却未有衰老,起皱的是变化,见性不衰老的不是变化,变化的有生灭,不变化的则无生灭,无生灭的能见本性如何会在你的身中与你的身体一同生死?为何引诸外道之言说这个身死之后完全断灭呢?”

  王听了佛的教言,才相信此身无后并非断绝,只是舍此身趣彼身,解除了断灭的疑惑,与大众欢喜踊跃得未曾有。

标签:因果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