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
生与死,乃人生穷根澈底的唯一大事,亦为人生过程中必须突破的中心课题,佛陀出世的“一大事因缘”在此,历来圣哲奋生命全力以穷究者亦在此。
儒家对于生与死的问题,在生的方面,是以淑世主义的人生观为基础,而特别重视生命价值的创造,主张以价值不灭来延续或填补死后的断灭。人死留名,所以便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标橥,来解决“君子疾殁世而名不称焉”的忧虑。
至于死,儒家既没有提出观点,当然也不会有解决的办法,只是采存疑的态度,一句“未知生,焉知死”便“不知为不知”的带过了。顶多也只是重申一下价值观点,所谓“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而已。显然,对于施予众生以心灵的救济,儒家是无能为力的了。
道家用辩证的方法来齐生死,充其量也只能描绘出生死轮回的宛在,像“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等等,岂能有助于生死的解脱?强作达观,多少也抹上了一丝悲观的色彩。
至若所谓“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耳,孰知其极?”直是用死来否定生的意义,用死来混同善恶的价值。
最严重的是陷入了拨无因果的断灭邪见,扼杀了人们向上、向善的动机。对于人生的态度,则主张雌伏、韬晦、柔弱。凡违反中道的必难逃物极必反的定理,于是就有了以后烧丹、炼汞、炼气、吐纳的种种妄作,企求长生不死,羽化飞升,早已屈服于死亡之前,无疑是难逃死神魔掌的了。
若斯而期其突破生死牢关,施众生以无畏,何啻缘木求鱼?此外,西方哲人见解,向已申述,此不再赘,仅就其重要宗教,略为论述。
首先谈到印度的婆罗门教,其突出特色是执著“生苦”,认为生活是一种惩罚,存在完全是痛苦,主张以毒攻毒──以苦行冲淡“生苦”;甚至求死以获得“解脱”。无疑对死亡完全采取了臣服的态度,对生存始终表现出妥协的姿态,虽然也敬奉梵天,修行瑜珈,但始终脱不了奴、主的关系,期其面对现实,毋乃希望过奢。
他如基督教,藉“原罪”压抑人的尊严,假“复活”麻醉人的理智,“末日审判”迫使人类屈服。这些,只会锢桎人的灵智,否定人格自尊,打击人们自由意志的伸张、昂扬,而实丝毫无补于生死的究竟解脱。
唯佛法能施众生以无畏,拯出三界火宅,予心灵以澈底救济。大觉世尊依其亲证之圆满解脱境界,流布甘露,开演五乘,教示三学,分衍诸宗,于“归元无二路”中,垂示“方便有多门”,皆能打破生死关,澈见本来面,证得真独立,真平等,真自由生命的真实。故凡正信勤修之人,莫不生活得洒脱自在,临终来去自由,圆满的解决了生死的问题。
至若“因果”之说,早为哲学家奉为“自然齐一律”,成为科学的法则之一。十善业为人生正当行为,八正道乃趋向解脱途径,而且出世是为了入世,入世无异乎出世,示现生死,实非断灭,慈悲喜舍,普利人天,舍此不由,何啻背父逃走?性命命依性有,性因命显。无水既不能成冰,离性又岂能有命?谚曰:“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命不修性,犹有家财无主柄。”试问、性如何修?命从何来?汝老祖师以有身为患,今汝却恁般贪生怕死,百计千方保汝业识,解脱何日?岂非认贼作子,自毁家财?看他儒家虽非宗教,却也知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去穷理尽性做一个仰俯无愧怍的正人君子。若尽在修性、修命上妄想胡行,岂只是污染了此性,连带也糟蹋了此命。非仅出不得三界,腊月三十到来,阎王老子未必肯放过你。
立命以干支、四柱、五行、八卦论相、批命之术,流传已久,当此人类智能加速发展,科学进步瞬间超胜千年之际,彼道犹不少衰,自应有其道理在,盖形因生有,生由行成;虽然诸行无常,生灭不已,要皆起灭有则,井然有序,事不孤起,法则存焉。此森罗万象若帝网罗列,非卓异之士其孰能脱颖而出?不能出则被数理所拘必矣。故就事相而言,不仅物各有数,即英雄豪杰亦不免有“数奇”之叹,况井市常流,能不向命运低头?是故筮卜之道大行,相命之术大兴,胡言乱道之下,坐待黄鹄者有之(终必倒楣),悲观厌世者有之(殊为可惜),强作主宰,自求多福者,终不一觏,有之,明袁了凡居士而已。
居士刚劲内蕴,英华早发,夙植德本,秉赋深厚,故能于云谷大师启发之下,一言知津,而竖起脊梁,自作主宰。其后移因转果,积行累功,虽不出“十善业道”,人天果报,亦强过但知求神问卜,毕竟随业飘流,丝毫不能自主,半点由不得己者多多。况其兼持明咒,晚年回心上乘,末后一着,未敢料也。
夫真空不空,万有非有,诸行无常,常行无间,万殊一本,万类同质,全现全泯,全泯全现,故道并行不相悖,物并育不相害,理并存不相违,事并举不相贼。朝向“物质不灭”深处挖掘,则物质可灭而能力不灭,物像频迁而影响循环,从能力不灭,反覆根究,则物非实有,物实非物,既无实物,何言物灭?立命之理,概亦如斯,盖见性乃克穷源,尽性方能返本,既“还得本来”矣,曰数,曰理,曰相,曰命,曰天干,地支,两仪,四象,五行,八卦,皆为笑谈,总是无聊。
或曰:大德还脱得命运支配否?不妨向伊道:“贼不打贫家儿”!印送“了凡四训”者功德无量!信受奉行是书者,福泽无穷!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