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学佛基础>> 轮回过患>>正文内容

死的心

       

发布时间:2006年06月23日
来源:基位三身安立明炬论   作者:夏坝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二个,死的心。为什么在此处讲死的心呢?死的心啊,当我们即将面对死亡的时候,死的心非常非常重要,它要有一个起决定性的一个作用,左右我们死了之后会好呢,还是不会好,就是这个。那么一般的情况下,死者有三种心理情况,一种是以善心而死,还有一种是以不善心而死,还有一种是以无忌的心而死,有三个。首先,我说说以善心而死,这是什么呢?[藏文]当我们要即将要面对死亡的时候,无论是自己主动想起来,还是旁边的人提醒自己想起来,一定以虔诚地信仰佛宝、法宝、僧法,以及菩提心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的一些善心而阵亡者啊,那叫善心而死。好,你们现在就知道善心而死就行了。然后,[藏文]那以这个所谓的善心而死和恶心而死,是在什么时候善心恶心起决定性作用的呢?当我们最后一刻的思维直觉啊,要停止之前,就在这之前一刹那的善念恶念啊,决定我们来世何方的关键性作用,那么[藏文]我想说说了,我们都是信仰佛教的人,我们从这样去想啊,我们又怎么能面临死亡的时候会升起善心而阵亡的呢?怎么会起恶念呢?当然这个,我们现在是这么想的,可是真正要死亡到来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无论是自己也好,旁边人提醒也好,当时从主动的角度来说,会升起什么样的念头呢?平常自己最习惯的,在习性当中影响最深的部分,当我们的思维最弱的时候,将会产生什么。这个我在这儿加以说明一下,前天吧,有一位居士到我这里来,她跟我说呀,当她每次遇见了严重的疾病,或者遇见了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差,或者呢,这种妇女的病啊等等的事啊。她就不想跟人说话,旁边人一说话她马上就简直就非常非常生气,就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发脾气,她说为何?她说平常念很多很多,我交待的功课,她念了不少,她说平常我就能控制住我的嗔恨心,对家人,对他人,都能控制住,但是一旦我的身体进入了不良状况的时候,我就会发怒,我就会发脾气,以及我就会吵架,这个太痛苦了。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引起的?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回答的吗?所谓身体健康状况最不良的时候,或者最糟糕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心量最微弱的时候,也就是情绪最低弱的时候,那情绪最低弱的时候,有的人就发脾气,为什么呢?喜欢发脾气,吵架,为什么?因为他的习气说明,他的习气当中嗔恨的分量非常非常之多,当我们的情绪一旦微弱的时候,他不是健康状况微弱的关键,而是关键是情绪微弱,心量微弱的时候,他就开始引发出来了,他的习性当中积累的力量最庞大的那个心了,那就是嗔恨心。他是这么说的,可能人呢,有很多种类,不太一样,有些越是情绪低落的时候越喜欢吵架,嗔恨心极重;有的情绪越低落的时候越盲目迷糊,就是脑袋里一空空,什么也想不起来,愚昧心极其严重;有的人情绪越低弱的时候,贪心就越严重,就是啊,自己所贪的人,或者自己所贪的食物啊,内心产生非常强烈的猛烈的欲望之心;有的人呢,情绪越低落、越弱小的时候,疑心就越重;有些人哪,情绪越低落的时候,他就越吝啬。嘿嘿,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各自所集聚积累的业力的大小有所不同,有些是贪心的集聚多一点,有的是嗔恨心集聚多一点,当他的心量最微弱的时候,最强大的势力就出来了,平常最习惯的东西就出来了,它就占了全局,那你想一想,即便我们小小的健康状况不良的时候也能发生如此,当我们健康状况彻底即将要结束的时候,生命要终止的时候,情绪再低落不可的时候,再寂寞不可的时候,再恐惧不可的时候,你说说我们会怎么样?可想而知啊,可想而知啊,一目了然。这就是什么,这就是说虽然我们天天做功课,天天念佛,但是说明你的念佛只是在口里念,并没有把这个念佛变成为心,修善变成为心直接对治了你自古以来拥有的贪欲、嗔恨、愚昧等辈的这种习性的对治力。尤其是说明更主要的一样事情,你没有把贪欲哪、嗔恚哪、愚昧哪、我慢哪、疑心哪等等哪,一一分开作具有四力的、强有力的忏悔,忏悔做得不够,曾经的积累的这些庞大的习性啊,仍然在,所在它还能左右你最微弱的时候。哎,居士们呐,这就是关键时刻,我们无论是修善还是积德,不要注重于形式,要注重于内心思想的变化,让这种行为,或者这种举动,变成为呀,直接对治那些嗔恨心、忿怒心、怀疑心以及懈怠心、懒惰心和愚昧心和贪欲心等等的克星。直接变成为对它的强有力的对治力,方能变成殊胜的善。好。所以呀,当我们即将要死亡的时候,就刚才我所说的,是情绪最低落的时候,那么此时会生起什么呢?如果你内心习性当中的善和恶的对比呀,善的力量比恶的力量庞大的话,将会升起善心;如果善和恶的对比,恶的力量比善的力量更庞大的话,那就会产生不善之心;如果善和恶的力量同样大,没什么区别一样大的话,[藏文]那就是碰巧,什么是碰巧呢?当时你抓住了什么,你当时想起了什么,你就会延续这个想法,不再转移,如果是善恶的习性同等的话,当时念及什么或人家提醒什么,你就会走向这个,就不会再转动。所以呢,有些事情很重要。有的人哪,父母啊,亲人啊,要死了,临死前为了表示忠心或者内心确实感到很痛苦,大哭喊叫啊,这对死者非常不利,因为他会放不下他的心,会产生极强烈的贪心,或者强烈的嗔恨心,将来他的前途很糟糕很糟糕的。所以说,也要记住,人实在不行的时候,即将窒息之前的时候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大声地念阿弥陀佛,让他也念阿弥陀佛,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等等七佛的咒,念三十五佛的咒,或者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等等,诸佛菩萨的祈祷文及其大悲咒等等有加持力的那些六字真言哪等等,总而言之最好念他平常最习惯念的,他的功课里当中的一些他最明白的部分的一些经,一定要念这个,让他马上就能想起,同时你提醒他,你啊别忘了诸佛菩萨祈祷,一定不要哭喊,一定不要让他难过而死,要让他欢喜而死,让他虔诚而窒息,让他以善心而窒息,这是对死者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啊,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件事情。因为我们不可能面对这种事实,要面对这种事实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面对它。太重要了,太重要了。[藏文]如果这个死者即将要临终的时候,能升起善心而终者,如果从黑暗走到光明中一样,这个死者,当他要死的时候就像如梦一般的呈现许多许多善的境相,美好的境相,很多现象,吉祥之兆等等。[藏文],并且呢,他可以得到安乐死,由于他心里面非常虔诚地祈祷诸佛菩萨,也有非常的把握,所以他死之前不会受太多的折磨,比较安心地快乐地临终。[藏文]由于他善心和善业所致,所以他的折磨会非常小,而且来世的前途一片光明。我刚才说了一个事情很重要,无论人家提醒还是自己主动想出来的,这句话很重要。他主动想起来当然好了,可是一定旁边的人别忘了提醒,一定别忘了。其实呢,无论人和一个人,他既会有很多善的习气,也会有很多恶的习气,当他旁边的人对他配合得非常好,当他最后命终的时候啊,生起善念,做到了这一点啊,即便他有很多的恶业,起码他来世会很可能逃过这些恶的业力所支的恶报,得到了人天之福乐,乃至到达极乐世界的佛国,是有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十二因缘的时候我将会说,人在最后命终的最后一刹那的时候呢,就以爱再取,如果他这个爱取是善的呢,成办中有的时候会是三善道的中有,如果他的最命终的时候的心念是恶念的话,死的时候的爱和趣啊,必将变成为恶念,由此呢,当他成办为中有的时候必将是三恶道的中有,等等不好的、不良的中有,而中有呢,在某一种程度上,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生有。比如说,你呈现出牛的模样的中有的话,那就很难很难从这个当中激发出来,转化为人等。我们每个七天为什么要打七佛?这个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人死的时候呢,因为人死了之后,他每七天小死一生,也就是再死一次,因为中有身的寿命只有七天,他小死一次。那我们真正死的时候没有做到的事情,就等到中有身再死的时候,原来他的中有身是牛身的话,真去再死重新再中有投胎的时候变成人的模样的中有,或者天的模样的中有等等,争取这个,争取这个呢,当然呢,大不如活着的时候啊,一来说做超度者加持力有多大,修行的力量有多大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啊,他毕竟远离人间了,已经在中有状态,大不如我们人对人那种的一种状态,因为情绪啊,极其摇动,很难让他安定下来接纳这个善趣,你的这个超度。故而呢,最好最佳的时期那就是窒息之前,实在没办法,就是中有了,一期、二期、三期,当然如果他还在一期之前,死了三天之后真的要投生话,你的这个超度会对他会有帮助,但是起码决定性作用了,如果投胎太早的话。如果他投胎再晚一些,死四天或死三天的话,第一期的这个对他会很管用,如果他是第三期以后再投胎的话,前三期的每一次的小死的超度对他来说很管用。但是过了七七之后,你再进行超度,对他会有受益,但不会辗转他的命运,因为他已经不再了,不管他投什么,反正那一世的投胎已经决定了。是就样的。第二个就是以恶心或者不善之心而死亡。[藏文]他说以不善的心而死亡啊,不管是自己主动想起来不善之业,还是旁边人大哭喊叫令他想起这种不善之业也好,总之,以贪心啊、嗔恨心啊,以这样不善之业的意念而死亡的人哪,他会死前的时候有非常强烈的痛苦和折磨,并且呢,死后的前途更加糟糕,由于前面所造的善和恶的业力当中,恶的业力严重的话,那在这个时候就会主动地升起恶念,或者旁边的人一点点提起来他就想起来了。这种人哪,就如果从光明走入黑暗一样,非常地可怜,非常地残酷。所以呀,人要命终的时候,儿女也好,父母也好,自己的家属亲人也好,千万千万不要大哭喊叫,令他不安,令他贪欲,令他放不下,一定要多多地善劝他,令他升起慈悲、德能、智慧之心,升起四无量心,升起诸佛菩萨的虔诚和信心,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死的原因
下一篇:死的收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