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忍恶无嗔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忍”字,尤其是忍恶,如果能够忍受外面境界所带来的一切恶业烦恼,这念心静下来,就不会起嗔恚。反之,若不能忍,嗔心一起,就是“火烧功德林”,不仅烧去自性功德,同时也会造作恶业。所以,不论面对顺境、逆境都要忍,能忍下来,心就安定;定,就是修行学佛的目的之一。释迦牟尼佛过去修菩萨行时,曾为忍辱仙人,因为能忍,所以成就了忍辱波罗蜜;最后,端坐菩提树下,也因忍心不动而降伏魔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忍辱”之法,殊胜难伦。
汝自禁息,当无嗔责
明白“忍辱”的重要与殊胜,在日常生活中,当他人给自己境界时,又该如何面对?“汝自禁息,当无嗔责。”此时,就要正襟危坐、临危不乱,要有这种定力。“禁息”就是修忍辱,绝不与对方一般见识。身口要平静、不动,心也要平静、不动,这就是一种定;有了定,就能息灭嗔心的烦恼。所以,自己要先有这种认知,无论他人如何扰乱,自己一定要禁息,否则就容易被影响,乃至退失菩提心。
禁息之后,还要“当无嗔责”──不起嗔心。责,就是责备、责骂对方为何对自己无理?非要与对方讲出个是非、公道,如此就不是忍。因为与对方谈判、论是非,就变成了凡夫俗子,非关修行。所以“当无嗔责”,就是要逆来顺受,自己反省检讨:被对方如此的扰乱,这就是自己过去的业;可能自己过去曾经如此对待他,所以要甘心甘受,不再指责对方。假使真正能做到这种“忍”的境界,不论对方如何毁谤、加害、辱骂,自己都能不理它,这念心保持如如不动,了了常知,心当中就会有无量的光明、智慧,有定力、智慧,就能产生感通。
忍者无敌
佛陀时代,富楼那尊者想到民风野蛮、好勇斗狠的输卢那国弘扬佛法。佛陀问尊者:“假使你去了,那个国家的人民对你又骂、又毁谤,你该怎么办?”尊者回答:“世尊!如果他们骂我、毁谤我,我会心生感谢;因为他们没有打我,还算对我很客气。”世尊再问:“假如他们进一步打你,你又该如何?”“世尊!他们打我是帮我消除业障,而且他们虽然打我,但没有将我打死,所以我还是很感谢!”尊者平静地回答。世尊最后再问他:“如果被打死了,你又该如何?”尊者说道:“世尊!这个身体本是业报之身,前世造了无数恶业,今生又有老、病、死苦。若因此为法捐躯,也了无遗憾!”由于富楼那尊者这种“忍辱”的精神,最后终于感化了输卢那国的人民,从此虔信佛法。
佛法说的“忍辱”是最真实的道理,世间人不了解,有了委屈、瓜葛,就要四处评理;这不是佛法,也不是修行,“忍人所不能忍”才是佛法。即使受了委屈,虽然是我有道理,也不抱怨、批评,事情一旦水落石出,不仅真相大白,豁达的心量更能获得大众的尊重,这就是一种功德。
能忍即得解脱
“忍”,不只是逆境要忍,顺境也要忍。逆境中要忍,或许比较容易,因为这种境界很明显。例如他人给自己不好的脸色、粗恶的言语,眼一看、耳一闻就能察觉,就知道要提起正念,回光返照,忍心不动。相对地,在顺境中要忍心不动,就不容易了。譬如看到好吃的食物,相貌姣好的男女……,这些都是顺境,从中要忍心不动、不起贪爱是不容易的,所以佛经云:“忍色忍欲难”。然而,若能一念返照,忍得下来,心也就能得清凉、得解脱。
唐朝的宰相娄师德,学问渊博,品德高尚。他的弟弟也很有才华。一次弟弟被派任州牧,上任前去向娄师德告辞。娄师德说:“我当宰相,在朝廷遭到很多人的嫉妒,你现在去当州牧,一定也会有人在背后嫉妒、毁谤,如果遭到恶言或恶人相害,你该怎么办?”弟弟答:“请您放心,我就是一个‘忍’字,如此,就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娄师德又问:“如果有人当面毁谤你、骂你,你怎么反应?”弟弟说:“我不理他,笑一笑就好了。”哥哥说:“假使你这一笑,人家更气,马上朝你脸上吐口水,你怎么办?”弟弟又说:“这很简单,我不跟他计较,把口水擦掉就行了。”娄师德说:“你这么做,我很不放心……”弟弟问:“我只是擦去口水,并没有和他计较,为什么您还不放心呢?”娄师德表示:“人家已经气到极点,才吐你口水,你又将口水擦掉,对方岂不是更气。所以,你最好不要擦掉,让口水留在脸上自然干了就好。”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公案,这也是修忍辱的表现。
佛法没有别的,就是一个“忍”字,不仅度众生要忍,乃至修行从最初的伏忍、信忍、顺忍、无生法忍,最后到达寂灭忍,成就佛果,都离不开“忍”。能忍,不仅能圆满世间的家业、事业,更能成就出世间的道业,圆成无上佛道。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