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何不如小学生
昨日,长沙铜铺街小学来了一位花甲老人,他专程来寻找一个让他很受感动的小朋友。这位老人说,他亲眼目睹了这位小学生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连续为三位老人让座。而当时同车的10多个大学生却一脸漠然,纹丝不动。
老人感慨地说:一个小孩主动地三让座位,令人感动。他同时提出,小朋友给大学生上了一堂文明课,为什么大学生的行为表现竟连小学生都不如?在大学生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在他们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确实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现在有学者抨击内地高校包括北大清华人文精神的缺失,说如今走在清华园内或未名湖畔,已经很难感受到昔日骄人傲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氛围。其实,如果连基本的道德规范都做不到,精神和思想上的超越,只不过是奢望而已。
事实上,大学生文明意识的匮乏,并非个别现象。不久前,在北大燕园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著名作家宗璞,就曾写信给北大校刊,对自己在北大校园内看到的乱扔垃圾、践踏草地、虐待树木等不文明现象提出严厉而善意的批评,并建议“每学年开始,新生必须上一门爱护校园课”,“教他们欣赏校园的美,要爱护它、保卫它”。这其实就是要让这些以高分考入北大的莘莘学子,重返本该属于小学的课堂。
当然,大学生也有过小学生那样一个纯洁的年代,但是,文明的养成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一个不断巩固强化的过程,尤其是在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时期,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更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然而,进入中学后,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从行为规范到理想信念教育,却反而普遍变成了最薄弱的时期。
因此,虽以高分进大学校园,但文明道德的基本素养,却已是先天不足,又因为大学人生信念教育的欠缺,学生们或忙于考证考级,准备出国和毕业后的工作,大学普遍沦为“职业训练所”,或只顾及时行乐,吃酒打牌,谈情说爱。失去人文理想的强力支撑,必然空有天之骄子的称号,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持续下滑,乃至还不如一个小学生,势在难免。
显然,大学生连公共品德、文明修养都不及格,那么,高等教育必然是失败的,这一课亟需补上。而文明道德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虽是高等学府,文明教育却仍需要持之以恒。当然,从根本上说,文明教育要从小打好基础,而之后更须一以贯之,高考录取,不能只看文化课的分数,也要看德育是否合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对于以科学与民主为追求、奉献社会为已任的大学生,才不会有公德意识居然还不如小学生的尴尬。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