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心的所缘与行相
悲心的所缘,即具有苦苦、坏苦、行苦的苦恼有情,包括下至地狱、上达有顶的有情。
此处,须明确悲心的所缘境,未精通苦谛的人一般只有“缘苦苦悲”,连“缘坏苦悲”都很鲜少或很微弱,更不必说“缘行苦悲”,如此,悲心的所缘就很狭小。
此处,缘有情悲是一种遍缘三界苦有情的悲心。这是经由学习苦谛教法发展而来的。因此,中士道修苦成为引发大悲心的重要基础。
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讲述了十类悲心所缘。
一、炽燃众生:“炽燃”指欲火炽燃,即贪著五欲的众生。欲界众生对五欲生起强烈的贪心而无法自主,缘这一类众生,心想:这些众生心无满足,贪欲的烈火在心中炽燃,无法自主,真可哀悯!由此生起悲心。
二、怨胜众生:“怨”指魔障,修习善法时被邪魔障碍的众生,是怨胜众生。许多众生初入善道时,还较为顺利,但后来由于魔造违缘,心识被魔力控制而舍弃行善。对这一类众生也生起悲心。
三、苦逼众生:“苦”指苦苦,即身陷苦海被痛苦折磨的众生。心缘备受痛苦的恶趣众生,以及被生老病死等苦所折磨的善趣众生,生起悲心。
四、暗覆众生:“暗”指无明,不知业报而恒时造恶的众生,叫暗覆众生。譬如,屠夫、妓女、猎人、不法商人等,被无明黑暗覆盖,而行杀盗淫趣入苦因,却不知恶趣苦果等。对他们油然生起悲心。
五、住险众生:“住”是安住,“险”是险道,指轮回。那些对解脱无法生起希求心的断种性者,内心根本不希求解脱,必定要在无边生世之中,趣入极其难行的险道。观见他们生生世世悲惨的境遇之后,心生不忍而发悲心。
六、大缚众生:“大缚”,指被恶见大束缚。“大缚众生”是指外道。外道被紧紧束缚在各种我见、我所见的恶见中,以颠倒邪见的束缚无法趣向解脱,也是可悲众生。
七、食毒众生:“毒”指有漏禅味。贪著有漏禅味的食毒众生,把有漏的四禅、四无色定当成解脱和真实的安乐,完全堕在贪著禅乐中,如同贪著杂毒的美食而纵情享受一般,暂时虽有些安乐,但终究会转成痛苦。缘此类众生,生起悲愍。
八、失道众生:“道”指解脱正道。迷失解脱道而误入歧途的众生,即失道众生。比如,外道将五火焚身、单脚独立、跳崖等的颠倒戒禁执著为解脱道,所求是解脱,所行却成了束缚,结果越修离解脱越远。见到这种情形后,油然生起悲悯心。
九、非道住众生:“道”指大乘道,进入小乘道的众生,即非道住众生。许多声闻种性者和菩萨不定种性者进入小乘的声缘道,虽然与入生死道完全不同,但毕竟只能成办少分自利,并不殊胜。看见他们未能安住在成办二利的大乘道中,不由心生悲悯。
十、瘦涩众生:“瘦涩”即不圆满,福慧资粮不圆满的大乘行者,即瘦涩众生。这一类众生虽然趣入大乘道,但因顺缘资粮不圆满,而受违缘的牵制,无法如实地修行,对这一类不圆满的修行者也生起悲心。
行相[悲心行相:悲心心理活动的相状。——原注]者,谓念云何令离此苦,愿其舍离我当令离。
悲心的行相有三方面,即想:怎么能让有情脱离这种痛苦(为有情着想的心);但愿有情脱离痛苦(善愿心);我应当让他脱离痛苦(责任心)。
例如,见他心情忧郁,心想:怎么为他排忧呢?他能不忧伤多好!我应当开导他,让他走出忧郁。此为悲心行相。
一切皆由串习而来,常常这样想,久而久之,自心就变成悲心的体性,这叫“修”。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