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宗派法门>> 净土宗>>正文内容

念佛一心不乱之精辟诠解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5日
来源:完美人生网站(原载《浙江佛教》2003年第三期)   作者:张秉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张秉全大德对末学的学佛心得“伏惑事一心不乱是往生的最低条件”一文过誉了。此文是在昌臻师父的指导审定后撰写的,是对昌臻老法师多年对净土法门开示的体会。如有可取之处,皆是昌臻师父专弘专修净土法门的无量功德中的一滴。末学学佛十分惭愧,今后应在老实念佛上更加精进努力,备好往生资粮,以期与莲友同登极乐国。

                               末学 隆盎 谨记


  读了2003年第三期《台州佛教》署名隆盎,题为“伏惑事一心不乱是往生的最低条件” 一文,使我获益匪浅,钦佩不已。对一心不乱鞭辟入理的诠解,扫尽了有关一心不乱念佛往生的种种误解、歧见,诚为近时修学念佛法门的一盏指路明灯。

  我始终觉得过分强调一心不乱才能往生的说法,对上根人或有其鞭策、促进作用。但对中下根人而言,则损多益少,且有悖于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是“易行道” 的圣训,故竭力反对一心才能往生之说,而主张信愿持名为宗,临终仗佛愿力摄持,正念分明,伏惑往生。我常引用印光大师的话,加以佐证。由于说理不够透彻、圆满,难以令人完全信服。隆盎大德将“理一心”和“事一心”作四种透彻分析,我认为完全可以消除对一心不乱往生之种种误解。

  隆盎大德说:“一心不乱,可以分为‘理一心不乱’和‘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又可分为‘三昧事一心不乱’和‘伏惑事一心不乱’”。他认为理一心不乱是上根大士往生实报庄严土,分证常寂光土的条件,并引证澫益《弥陀要解》:“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

  隆盎又说:“事一心不乱,是断见思者生方便有余土的中根圣人的条件。”并引《要解》说:“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土”。他所讲的理事一心,断惑往生,完全按照澫益大师所判,完全正确。

  第三种是三昧事一心不乱。这是隆盎大德的创见,是从事一心不乱,但还达不到断见思惑程度而引伸出来的一心不乱,称之为三昧事一心不乱。或许有人会问:既事一心不乱了,为何不能断惑呢?我以为这并不奇怪。据《仁王般若经》说:一念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至极细微。但凡夫心粗不觉,往往貌似一心,实则潜意识里,仍是细微流注,未能断见思惑。按通教论,尚不能顿脱三界樊笼。故即使念佛念到三昧事一心地步,若无信愿,也不能往生。所以《弥陀经》在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经文之后,又告诫行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 蕅益《要解》中又说:“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印光大师亦说:“只知念佛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两师说法相同。” 又据蕅益大师解释:“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之经文时说:“利根一日即不乱,钝根七日方不乱,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能七日保持不乱,钝根仅一日,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此种行人,临终决定能心不颠倒,弥驼圣众现在其前,接引往生。这些均约平时说的。《要解》设问云:“七日不乱,平时耶?临终耶?答:平时也。又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往生耶?答:果得一心不乱,更无起惑造业之事。”故可断其定得往生。我等念佛同修,大都有过参加打佛七的经历,有的甚至参加过多次,试问有哪个达到这一心不乱的境界,不要说七日一心不乱达不到,连一日保持一心不乱,半日几小时保持一心不乱无有妄念也难达到。可见此三昧事一心不乱,也不是我等障重凡夫所能企及的。

  第四是伏惑事一心不乱,也是从事一心不乱中分离出来的。所谓伏惑事一心不乱,就是行人在临命终时仅念一句佛号,无有别想,烦恼惑业,霎时被伏,即达到刹那一心不乱。若此行人,平时信愿真切,八识田中自然现出弥陀圣众行至行人前接引往生之境象。智者大师《十疑论》中说:“临终在定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这就是伏惑事一心不乱的最妙注脚。但此伏惑事一心不乱,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而必须在平时往生愿望时时在怀,一句洪名常不间断,则临终之时自然心不颠倒,正念分明,伏惑往生。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澫益大师说:“此事一要信得及,二要时时发愿,三要念佛功夫不间。三事具,至愚亦生;三事缺一,虽聪明伶俐,亦不生也。”印光大师也说:“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惑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印光文钞三编卷二》第527页。)如能依两大师所说去念佛实践,临终决定能伏惑事一心不乱,往生西方。

  “一心不乱”有以上四种诠解,函盖了上中下根往生修法,真所谓“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蕅益大师又说:“於此简易直截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持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佛金口诚言,己为我等保任此事,更有何疑。亦惟有信愿持名一法,身体力行,临终定可仗佛力摄持,刹那伏惑事一心不乱,往生西方。须知伏惑事一心不乱往生之成效,固在于临终,而得生之真因,端在平时信愿持名,操持之有素。说难说易,均是戏论。莫管他散心、一心,只要自己信愿坚固,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一句洪名,不间断地去念,自然水到渠成,临终仗佛接引,伏惑事一心不乱,往生西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