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讲普贤行愿品大意 第二讲
诸位道友吉祥!
昨天,我们开始讲了《普贤行愿品》的大意,讲解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题。今天,就跟大家解释解释十大愿王。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头,一一愿是不同的,这叫别相;但是,同名行愿,是同相。那么,礼赞啊、供养啊,他是别别的不同,这叫异相。这,成就了我们一个普贤之因,就叫普因。但是,这普因呢,是共相。随便哪一愿,都是成就普贤的、行愿的因,但是各住各位。各住各位就把这个同相坏了,就叫坏相。大家先懂得总的意思。
但是,十愿不要把他分开。当你礼敬诸佛的时候,就具足了:称赞如来、供养如来、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每一愿,都具足九愿,这样理解。这就是华严的“一即一切”。当你礼佛的时候,你最初礼的时候,观想力啊、想象力啊,可能没那么丰富;当你礼赞久了,弄得纯熟了,当你礼佛的时候,就是包着:赞叹佛、供养佛、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我们就从礼佛的时候开始说吧。当你礼佛的时候,磕头的时候,你要唱念啊、要称赞啊:“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或者“南无大行普贤菩萨!”这就是赞。礼的时候就含着赞,叫称赞如来。礼佛的本身就是供养:口里赞叹佛的,口业供养;身体在礼拜,身体在供养;心里在思维,你拜的时候,不能不想到佛啊,这就是本身是供养。
这个供养,比你供养香、供养果、供养其他的七珍玛瑙,比那个珍贵得多!这叫什么?这叫法供养 。《华严经》讲的是:法供养为最。法供养的功德,比什么供养都大!这就是,在你礼佛的时候,就具足了礼、赞、供。礼佛、赞佛、供养佛。
那,你礼佛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消过去的业障啊!礼佛的目的是忏悔过去的业障。你的想象必须得丰富。丰富的含义呢?就是当你在礼佛的时候,你想到十方诸佛都在礼佛,佛也礼诸佛。释迦牟尼佛也礼佛,他礼十方之诸佛,他礼的是法性的、本体的、自性的佛。
你在礼佛的时候,随喜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一切诸佛菩萨、十法界的所有的功德,乃至极微细的一点点功德,也不舍弃。这就是随喜功德。就在你礼佛的时候,随喜诸佛功德。忏悔业障完了,随喜一切,一切的人家做的善业都随喜。
请转法轮呢?不是光是请佛说法,成说、差说、一切众生说,……一切的。只要是他所说的,是了生死的、消业障的、能够得到幸福的,都请他们说。不分他是什么人,不分他是哪类的,乃至于畜生,都请他们说法,这是请转法轮。
请佛住世,包括一切诸大菩萨、一切善知识,都请他们长住世间,度化众生。在礼佛的时候,就具足了请转法轮、请佛住世。
佛在世间所有的度众生的一切方法、教化,我都学,常随佛学。
在你礼赞的时候,随佛学完了,学佛,佛是作什么?常度众生。所以就恒顺众生。
这个特别地难呐!恒顺众生,满足一切众生愿,众生有什么要求,恒顺众生。但,这里头有个问题啊,众生作恶业,我随顺他不?“众生心,他造因”我随顺他,随顺而“转”!问题就在“转”。
完了把你上头的九愿,你所做的,同时回向。
就在你礼佛的这一刹那之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因为我们礼拜的时候,是随着佛学来的。佛入世礼拜,佛教导了我们,所以我们才能够这样地去礼拜啊!没佛出世说,我们怎么知道礼拜呢?怎么知道敬礼诸佛呢?怎么知道称赞如来?怎么知道供养三宝呢?
因此,在你最后的时候,就在礼拜的时候,从礼拜开始,都具足后头的九愿,九愿每一愿都具足十愿,这叫重重无尽。
所以,礼拜的功德啊,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不会这种礼!
不会这种礼,你只能观想一个,就可以了。当你磕下头去,我礼一切诸佛。同时,这个十大愿上没说,其他经上这样说:观想,能礼所礼,体性是空的。也没有能礼的我,也没有所礼的诸佛。这是我们最初讲的“大”,大方广的大。以“大”来礼佛,“能礼所礼性空寂”。虽然是空的,我有感有应:感呢,是我求者,是礼佛者;应呢,是我所礼的诸佛。这个我能礼的心,跟诸佛的心,是一体的。这个“大”,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大,是无上的菩提大。道力相交,我的心,跟诸佛的心相交,叫“道交”。这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心里头想,你想不到;我们大家集合一起议论,也是你议论不到的。“能礼所礼性空寂”。性本质是空的、是寂然的。但是在我这个道场中,我在这儿礼的时候,诸佛在加持我,这是不可思议的!就看你的观想力如何了!
“我此道场如帝珠”。我这个道场啊,就象玉皇大帝第四天宫的那个宝珠,能照着,凡是他所管辖之内的,都在这宝珠里显现。他也不用去调查,也不用去寻,也不是等灶王爷来汇报,他完全都知道了,就在这宝珠里,就显现了。这是帝珠说。我现在在这儿拜佛的时候,就象第四天的帝珠说,一切诸佛都显现在中,我的身,化为无量亿身,每一佛前,都有我在礼佛。
这个,在你最初拜的时候,达不到这种境界,这叫拜亿佛。我最初学拜的时候,拜一尊到两尊,或者你发展到三尊,或者发展到十尊……。在你发展到能够拜53佛、35佛、88佛,你的一念之间是顿现的。就是我们打妄想。你在这儿念着经呢,那边打妄想,一下跑了,跑到家乡去了、跑到广东去了、跑到北京去了……但是,你还在这儿礼佛,这叫顿现。
所以,我这道场,就跟那帝珠似的,就是感应一切诸佛来加持我,象帝珠那样照着,光明射着的意思。
“我身影現诸佛前”。在我礼拜的时候,十方法界一切诸佛,那不止东方琉璃光啊、西方极乐啊、上方不动啊……不止这几尊佛了,无穷无尽的佛,都有我的影现;诸佛菩萨都影现我的面前;我的身影现于诸佛前。
拜佛最初开始,你要是这样拜的话,很慢很慢,拜一个拜下去,要3~5分钟都不止,不是随大众啊。你在大殿里拜佛,谁肯等你啊,这是不可能的。你自己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做这个观想;赶到你观想久了,你拜上一年,那不同了!那你一磕下去,刚才我说的,他都顿现!
这叫顿,华严特殊顿义。顿现,是你心的力量!那这样了,你还求什么加持吗?你心里还有什么障碍啊?!什么障碍都没有!消除你的烦恼、消除你的业障,这种礼拜是最好的!
边拜、边赞、边供养、边忏悔、边随喜,十愿都具足了,就在你礼拜当中显现。称赞如来本身,就是具足了礼拜,也具足了九大愿。这个要配起来,时间很长了。现在我们不配,我跟大家举这第一个例子,十大愿都互相交涉、互相为融。一即是十,举一即举十。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不是我这样说的。说:在我们一个头礼下去,尽虚空、尽法界,都见这个行者在这儿礼敬诸佛,普皆回向。
我们把他特别注意点。好多道友这样问过我。他在修行的次第啊,不大明了。借着讲十大愿,特别注重三点:
第一个,要发愿。一定要发愿!你要礼佛前,一定先要发愿!第一个愿:“发菩提心要成佛”。这个愿,绝对要发!成佛是成就我们自己的心佛,我跟佛是平等的;我要恢复我这个与佛平等的,用通俗的话说,是恢复这个资格。现在我们具足佛性,没有显现。
过去有这么个公案;要个老和尚,8~90岁了吧,象我这个年龄。我还不需要,他身体差点,在他洗澡的时候,得让徒弟帮助他。他徒弟开悟了,成道了,他师傅没成道。他徒弟在给师父洗澡的时候,拍拍师父的肩背说:“很好一尊佛啊,可惜未开光!”因为他没成啊。他师父听了,说:“如何开光法?”你有什么给我开光的方法?这要大家参了,这个方法先别说,说了要不灵了。
这意思就是说;我们经常说,请佛像啊,要开光。你不要给佛像开光,先把你的心开开光。你心光要开了,佛像光自然就开了!
你经常地看到,我们的道友请尊佛像啊,找师傅给开个光啊,何必啊!平常你拿个杨枝,你自己就把光开了。对着佛像,拿着杨枝净水,洒一洒,就可以了。但,你的心,必须观住,上心光!那个,你不会念的话,可以就念:“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慧广增延,灭罪消愆,火焰化红莲。”点一点儿水一洒,开了光了。你的心,跟这个像的心,结合到一起了,开光了。
当你学十大愿的时候,你给一切众生开光,也给你自己开光。所以,当你礼佛的时候,本来就是具足一切的啦!礼敬诸佛,一定要加观想!这个观想,第一个要先发愿;“愿成佛、度众生”。每个道友练功的时候:“愿成佛、度众生”。但是,你的心力必须得到!你心力不到,光念念文字不行!你观想:我也成佛了。你得这样观想,发愿成佛。为什么要发愿成佛?为度众生。
你现在自业还很重啊!那你就忏悔业障吧。第二,忏悔业障。边拜佛、边赞、边忏悔业障。你都礼敬完了,你具足回向。
拜忏,这样观想,这样礼拜,功德很大啊!把他供养给一切:先供养给诸佛、供养给诸菩萨、供养四圣法界、供养一切众生。四圣、六凡、十法界都供养。
在你,磕的可是一个头,但是,这个力量啊,比你磕十万个头力量都大!它是心力到了。
有人说,我们佛教是唯心主义。不错,我们是唯心。这个唯心呐,可是从唯物来的!昨天跟大家讲“事事无碍法界”,我们的唯心,不是事情不通达的,糊里糊涂的,是光明遍照,是没有一事不知道的,佛没有一事是不知道的。
有时候,我们的修行者,他本是在山林。我们一个老道友,住在五台山。我们一个道友,从美国回来,到了上海,下了轮船,后来到了五台山,他跟他说;你某天某时下的轮船,哪些人接你去了。还把他坐的汽车号码给他说了出来。回来的这个老和尚,就是寿延老和尚。他在上海以前有个庙,后来在战争年代,他就去了新加坡了,从新加坡移居到美国去了,现在他也过世了。他亲自跟我说的。他在五台山的道友已经过世了,也不在了。你说,他在这边下的轮船,哪个开车去接他,他都给他说了出来,他还在五台山里呢!这叫什么啊?心通!
我们不是讲神通啊。神通是什么?是现前的心。我昨天跟大家说,现前一念心。什么叫神?神是你自然的心,神灵偏心。我们佛教讲心的时候,是指自然的意思,是自然的心,原来本具如的这个心。通呢?通灵慧性,智慧的体。当你明了心了,没有你不知道的,这叫神通。能不能转化呢?它能把你的肉体转化,这就是生死自在。
他这些怎么来的,我说的这些大德们?如果你去礼拜,如果这样观想,你修成的,比他们都高超!他们只是一点,没能圆融无碍,不能遍法界。我们经常说:“一礼遍十方”啊、“自在无碍”啊,就是这个含义!你说我们这个礼佛,跟我们每天去磕头去一样不一样啊?那是“毫厘之间,差之千里”啊!本来相差一毛一毫,但是相距离上了千里了。观念不同、意念不同!以普贤行来观想,一切都是圆融的,一切都无障碍,这就是普贤行!那,就举礼敬诸佛,你就是这么大的功德!
你要发愿,在礼佛前,你站在那儿,先发个愿。修行,全是心,指挥你的身,指挥你的口。你先把心念转化了,不去念贪嗔痴去,所念的是戒定慧。要象这样来礼。
礼佛的时候,你要是自修的话,都要把心沉静下来,不要做得慌慌张张地。把心思沉静下来,慢慢、慢慢地做,一步、一步地做。最初做困难,当你做久了,久则成自然。这样礼。
你得先发愿。到这儿礼佛,为什么礼佛?先发愿,你自己想什么?你都可以发愿。“我为求我父母身心健康”;我们在家的道友很多:“我为我的公司做得很顺利、发财”,都可以啊。但,这个愿特小了!你最后发愿“要一切众生都成佛”!这才是普贤行。发愿完了,你再磕头。
但是,你想做这些事,你发愿是回事,障碍还很多呢!不是那么顺顺当当的。你想修行、想成佛,无量劫来,那么多怨亲债主,他不找你算帐吗?!这叫业障。你所做的业,给你障住了,你必须要忏悔,忏悔业障。你说:“你不要找我麻烦了,我这修行,是跟你们修的,让你们脱离苦海。”你要把它度了,他还找你麻烦吗?他不找你麻烦了。这是忏悔。
最后要回向,把所有的功德,把你所做的功德,回向到尽虚空、遍法界,上供一切诸佛、四圣法界,下至六道轮回一切众生。最初起点,那功德不大,但是,你这一回向啊,把它给扩大了,功德无量!这个呢,不可以用数字来计算,数字是计算不出来的!所以,佛法总说:“不可思议”,这就叫不可思议!这仅是一个:礼佛。
称赞如来,咱们念的是人家祖师编的偈,你自己可以编。编不一定要四言八句,也不求文字如何,就老老实实地,你怎么想的,你就怎么称赞。说:“佛啊,你真了不起啊!你在世度了很多苦众生啊!”就这么站着说,都可以。赞叹一次,就是称扬嘛,称扬他的功德,称扬佛在度众生的功德嘛。
现在,我都在佛的光辉照耀下,我才能够进入三宝的门下。起码我不堕三途了,地狱、饿鬼、畜生,我再不去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受过三皈的弟子都懂得,不堕三途了。但是,这有个目的,有个前提,前提是什么呢?你别再造业了!你才不堕三途啊。如果受了三皈的佛弟子,再去杀人、再去放火、再去抢劫,你照样得堕!你不是佛弟子了!你失掉三皈的意义了!这个道理得懂啊!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经常顺着正业,顺着戒、定、慧,不做贪、嗔、痴。
这样称扬诸佛的功德,你可以随便一句、一句,你怎么称扬都可以。自己不会称扬,照佛经上所说的称扬,照人家别的主持称扬。但是,你必须得体会。如果你自己没体会,光念人家的那个四言八句,效果不大。
我有个道友,象我这样子。他念祖师永嘉大师证道歌:“穷释子,口称贫”。我们和尚不是穷吗,乞食,讨口嘛,但是他克魔,一切天魔都畏怖,又叫怖魔、去恶,一切恶事都不做嘛。但是没有钱。所以永嘉大师说,“穷释子,口称贫,彻骨穷来有几人”。真正穷的,穷得什么都没有。他一个老和尚,他也没得庙,在山里住洞,洞也塌了。他就说:“去年穷,不算穷,去年尚有立锥地,今年立锥地也无。”那真穷,连立锥地方也没有了。要穷到这样,年真正清净了,那就真静心了,成道之后,无挂无碍啊。再说永嘉大师的下两句话,你穷得不彻底,“彻骨穷来有几人”,真正穷很得彻底了,“信手打开无尽藏,砖头瓦砾尽奇珍”。他说你要成了道了,什么都是宝啊。这时,拣来就是宝。
莫说我们过去那些大师了。我们道济禅师在灵隐寺,示现了很多事,他拿块砖头就是黄金,你就发财了。你想发财吗,我给你块金子。金子在哪儿?拿块石头就是啊!那你拿的就是黄金。为什么能这样?功德,称扬诸佛的功德!称扬赞叹别人的功德!千万不要说别人的坏话!我们啊,人家谁赞叹了,“他有什么了不起!”总要夹两个,总不愿别人好。这是绝对要不得的!
遇着人家的好事、听到谁发财了,你赞叹随喜,你也跟着发财了;听到谁成道了,你也赞叹随喜,你也发财了。
这个,是要你赞叹如来的时候,你得会观,你得开观想。
第三个大愿,供养如来,供养诸佛。不要照普贤行愿品的,经文啊,当然是让你懂了、你念,读颂的时候。当你自己观想,就不一定了,离开经文了。
供养佛的时候,那是法供养最。香花灯烛果啊,茶食宝珠衣啊,初一、十五,在大寮做些个供品啊。但是,你要讲观力呢?这供品就不思议了。没有观力呢,供一碗饭,就是一碗饭,供一个宝珠,就是一个宝珠;加上供力了,供的就是遍!但是,这些有相的,都不是真供养。有些有相的,非得买上这么个花篮,买上几朵花。这有数量的,很局小啊!
你用意供嘛,你坐着一观想,把你所到过的纽约啊、三藩市啊,把美国那些超级市场啊,把北京的、上海的最好的超级市场,一作揖,就搬到你的佛堂来了!思想搬来的啊。他那儿还没动,你这儿可搬来了,全都供养诸佛!说:“这是假的嘛”。那个比这个假。你的心里永远不坏!你这供养,坐这儿,从早到晚,一天都在供养,你供养一个月,你的心不会坏啊!供养、永远供养;假的不行。说;“这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那个它一个月也不会变色,不会谢;这个啊 ,不要十天就谢了!你说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个社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假的当真的,真的又当假的,叫颠倒众生!这是事物的供养。
还有法供养。象我们个穷和尚,哪儿买那么多去?那你去上街,跑街上去,买水果、买花去?不必要!坐到这个佛像前,或者跪在佛像前,念部《心经》,不多吧,很快就念完了。再不会念,念“阿弥陀佛”供养阿弥陀佛。你听了得很奇怪吧?!念“释迦牟尼佛”供养释迦牟尼佛,念“普贤菩萨”供养普贤菩萨。这才是真的!不要向外面求,求自己!
苏东坡跟着佛印禅师,两人到庙里散步去,参观庙。苏东坡看到观世音菩萨拿个念珠,他就很奇怪,塑像塑了个念珠,他问佛印禅师:观世音菩萨塑个念珠作什么?说:观世音菩萨在念“观世音菩萨”啊!问:观世音菩萨还念“观世音菩萨”?他说:是呀,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啊。他说:哎呀,我不明白。他说:那你参去吧。你给我解说、解说。我不给解说。就走了,逛去了。逛完了,出门口了,苏东坡一拍大腿:我明白了!不要你说!佛印禅师说:你明白什么了?他说:求人不如求己!
懂了吧?大家懂这个话吧?供品还有找人去买,还要干啥?你就坐这儿,好好对自己在这儿供养吧。把我的身体,观想的供养,完了,念一部《心经》。
《心经》就修一个字,就是“观”。观,就是想。你想吧:一切世间无常的、苦的、空的、无我的。观了,你就放下了,世间什么都不贪爱了。假的嘛!贪也贪不到,最后没有。空的,你贪它作什么?还要用好多心机;用了好多心机,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观吧,这样一想啊,你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了,去当和尚吧。我有个弟子,就这么观得当和尚的。当了和尚,反倒放不下了,那就再观吧,重新观吧,都是假象嘛。
这和尚相也是假相。我穿上这顶衣服,就是和尚啦?这是汉朝的服装;染个颜色就是和尚啦?不是的。我们看看泰国的和尚、缅甸的和尚、拉萨的和尚,他们的服装,不是这个服装。是你的心!观想的时候,这些全部是假象。到了庙里来了,和尚跟在家差不多,我们一天也要穿衣吃饭啊,生活方式略微改变一下啊。不修行?不修行还是不行啊!还是要堕落的!你一天得上早晚殿啊。
有人问我:“和尚不上早晚殿行不行?”我讲:“不上早晚殿行啊,你怎么还饭钱啊?你吃的、穿的、住的,谁给你的啊?那不是白来的啊!人家的血汗,挣来的钱,来给你,你怎么还哪?”
我们的祖师不象在印度、佛在世的时候,那时,一修行,证得阿罗汉果了;证得阿罗汉果,债都还了。那我们和尚怎么还?就得念经,真心实意给他念,念完了,给他回向,完了给他修观想。
观,就是想,想时尽想佛、法、僧。这样观想贪、嗔、痴渐渐没有了,一切世间事,你都看得下了、看得破了;看得破,你就放下了;放下了,你还不自在嘛?!这就是观自在。要是你还没明白,那就好了,那你就照一照吧,观自在就这么照的,“照见五蕴皆空”。用什么照?参般若。参般若就是智慧。智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懂得这个含义了,你想了半天,我在这儿做供养呢。
我这讲的法供养,就拿你的观想力来供养。念部经,这叫法供养。念完普门品,再少,没那么多时间,念观世音圣号也可以。念100声观世音圣号,念几声“嗡嘛呢贝美吽”, 六字大明神咒,都算供养,这叫法供养。念部经,念部法。我什么都不念,我在这儿观想,这是把“我的”除了,哪是我?参禅中观想,找哪是我。就用这个来供养。这叫法供养。法供养的意思很多:读颂、礼拜、……都是法供养,观想,都是修行。
有的道友问我:“稀里糊涂,我不会修行。”我说:“你不是天天都在修行,你天天都在磕头、礼拜,不是都在修行吗?念佛、念观音圣号、念经、念咒,都是修行,另外还有什么修行啊?!”
你只要把他回归于心,所做的,这都叫供养。供养完了,除了些个障碍。修道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障碍多得很!
我出家73年了,我的一生,尽在苦难中生活过来的啊,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我只身到西藏求法,那个命难多的很!从西藏出来,我住了33年的监狱。我很多道友,年龄还没到我住监狱的年龄呢!都是苦啊!
就是看你怎么认识。你对这些磨难、这些障难,业障啊,过去自己做的啊!那你现在受,你受的时候,你抱怨谁啊?不要抱怨!平等、平等!
这都叫供养。供养完了,忏悔业障。忏悔业障也是供养!忏悔业障,你要把业障消除了,得修行啊,把修行的功行、忏悔的业障,又来供养。
十大愿是通的,但是你不会联想,你通不到。你得会观,依靠观力。我们每一位大士,都是参观力得入的。
在你顺境当中,你能认识。什么顺境呢?一天住在寺院里头,拜佛啊、烧香啊、念经啊、上早晚课啊,一切正常工作,这叫顺境。而逆境呢,出了特殊问题。我们和尚也不是石头崩出来的啊,也有父母啊,佛教我们弟子、嘱托弟子,连佛本身都是,对父母要孝顺。我们和尚要出家时,第一个条件:父母未准,不许出家,佛不收的。还有,佛到圆寂的时候,到忉利天去,是给他妈妈说《地藏经》的啊,因为他妈妈生在忉利天。你看那《地藏经》第三品,莫邪夫人。表示给我们做规范,示现的,孝顺父母。这也是忏悔业障啊。
“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如果自己的父母能脱离一些苦难,你这修道的,才能成就。在佛教说,《地藏经》是个孝经。这也是忏悔业障啊。礼佛、念经、拜忏,一天都在忏悔业障。我们过斋堂,都在忏悔业障,更别说其他了。吃饭、穿衣、睡觉,都是忏悔业障。
我经常地,对我们道友们受三皈的时候,我跟他们讲:受了,可不要忘记,早晚24小时衔接。晚上睡觉的时候,上床了,什么事都没有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最少念十遍,或者能念到睡着了。第一个,不做噩梦,第二个嘛,渐渐地,你就常时想念三宝。早起,一睁开眼睛,刚一恢复知觉,第一个念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念十遍。24小时,一个尾巴,一个起头,两个衔接起来。那,我们中间做任何事情,都把它归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里。你造业的,忏悔在这里头,佛、菩萨给我们忏悔;善业的随顺。这叫忏悔业障。这样还含着随喜一切众生的功德。众生也有做好事的,帮助别人,做好事。
所以忏悔业障非常地复杂!复杂到什么程度?我们开阔一些讲。
还有共业。我自己造的业,我自己受,心里很平静。“不是我造的业啊,他们造的业,我也跟着受!”好象是冤枉,一点不冤枉!这叫共业!咱们不是讲:有共业、有别业嘛!这叫共业。
比方讲,大地缺水喝。说:“我没这个业啊!”你没这个业,你怎么生到这个时候啊?生到这个时候、生到这个没水的地方来?你不是共业吗?你有这个业啊!有了,你就受吧。地震,你生在这个区域里、这个区域地震,你正在这个地震区域里,那你是共业。
忏悔是很不容易的!你要忏到。你只知道忏到我自己做过的,我做的错事,我就忏。你还不知道,共业里头,你也要忏悔啊!你既然生到这个地球上、生到这个时间、这就是劫。
劫,在印度话叫劫波。说:“那人遭了劫了”。是说:那个时候他赶上了,赶上那时候不好,所以遭了劫了。遭了劫了是共业,是我们现实的共业。水灾、火灾……。你这地方没水喝,那地方发大水,上万户的人,没得家住了。
我在雁荡山的时候,雁荡山会没得水喝!我住的房子那儿没水喝。浙江没水喝,真是闻所未闻的!因为它是水乡。那它就是没有啊!水上不去。因为在温州地区,5、6、7,在这个时间天天下雨;今年,我在那儿住的时候,5、6、7、将近8月,没下雨,干旱。不但没得水,连电也断了。因为浙江靠的水力发电,没了水,怎么发电?叫共业!那你要忏悔啊。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你赶上共业了。
业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不要太深了,不要说前生,就说现在。我们现在这个地球,它不会再成长了,是固定的了。每一天,从这地球里,要挖出来好多油、好多煤炭……。我们的衣食住行,哪样不是从大地取得的啊?!你一天破坏它,它不报应吗?!是大自然对你的报应!就是这样的。
还不止这一样,我们在社会上,体会得多啊!现在这个业啊,特别多!不是光朝钱看就行啊!钱解决不了问题啊!你用好多钱能买到不地震?办不到!水还可以,你能买得到,这儿没有,在那儿买了。这是暂时的了,如果那儿也买不到呢?
我在旧金山,有一次,突然,那一天断水断电。我们的水是买的,在加拿大买的。他要涨价,不给他涨嘛,他就给断了,截流了。没办法,逼得还得给他涨。
好多的事物,你要懂得的,大自然对人类的抚育。人类破坏性太大了!现在的人呐,所做的业啊!忏悔业障,我们佛弟子要替他整体忏悔业障!不是你自己的业障忏完了,就认为完了,没完的!整个的大自然与地球,我们把它破坏得太深了,它要报复。
上海的地壳年年往下沉,沉得不多,我们一两百年,也不见得受到灾害,可是,长期地,就要受到了。要再破坏它,那它负担不起了。忏悔业障包括这些,在你忏悔业障的时候,你要想到。
另外一个,要注重你的心念,劝人家。我们刚才说,礼敬诸佛、念多少圣号,念多少经。另外应该选择选择,别太伤害大自然了!在我们的心里啊,发菩提心的、发菩萨心的人,不要光想到自己。第十愿是回向,都回向给众生,不要光想到自己。
我们这个国度,垃圾特别多。非典嘛,帮我们治理了一下,垃圾清理了一下。不要随便乱丢,不顾干什么。如果象我们这样,不论哪座城市都这样,洗手间都没法进!现在好多了,70年代、80年代,甚至没有洗手间。为什么?人力破坏。现在嘛,厕所新的盖子,干净的,他不爱护,他破坏。他从来没想到别人,他到里头乱丢。你走了人家还来用啊,你弄得这么乱,别人怎么用啊?你把地球破坏了,用个几十年,都把它刨出来了,化为现实的财富,那后代子孙呢?你这国度还要不要?你要不要未来了?很少这样想。
我们佛弟子不这样做,就是真正地行菩萨道!我们自己千万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知道,我们用完了,人家还要用呢。我们要有这个最现实的菩萨心!光照着经本,说教义,你要用到现实上去啊。现实上去就是:我们的生活,一定要想到别人也要生活,这就是菩萨心。这样忏悔业障啊,效果非常地好!念念都是菩萨心!
菩萨心是什么样的心呢?咱们说简单点儿,不说教义。想到别人,忘记了自己,好事都给别人,这就是菩萨啊!特别在末法。我们常说:佛法讲的什么是正法时期,什么是像法时期,什么是末法时期。法没有正,也没有像,也没有末,主要是人的心呐!
现在我们四众弟子,分内护、外护。出家二众是内护,在家优婆塞、优婆姨是外护,都是护持佛法的。如果我们现在,象大家在这儿学习普贤行愿品,这就是正法啊。我们四众弟子都在这学习正法,这个时间,就是正法的时代;除了这两个钟头之外,你心里想别的,干别的,那就是像法时代了;再去造点业,那就是末法时代了。
《大藏经》里头,八万四千法门,是对着我们烦恼习气的。我们所能够学的,仅仅很少一部分。真正对我们的机缘很好的,那个经,我没碰到,没人说。不是每位道友都读《大藏经》的。现在我们这儿有阅藏的吗?恐怕很少很少。你在哪里去找?因为佛说法是对机的。象我们这样讲,可以说,没有开悟的,也没有证道的。要是佛来讲,这一法会下来,好多证道了,好多了生死了,好多开悟了,证得阿罗汉果了!为什么?他对机的,不对机的话,他不说啦!
那我们现在呢?找这样的讲经者,没有,他怎能对机啊?!那么,听众、闻法者,象我们这样讲《普贤行愿品》的话,起码,你的五教义得懂吧,再不懂嘛,你学入华严的方便善巧得懂吧。准备学他的,恐怕也得两年、三年吧。完了,正式地来学;学完了,依着他所教诲的去做,你才能成道啊,才能了生死啊,才能断烦恼啊。象我们这样地讲,是大家共同地学一学,种个善根而已啦!
求成就,求证道,我是在说呢,我是说者,我没有;我想诸位,也很不容易有。但是,有一个,我们现在种了这个善根了,是种子种下去了,一定发芽的!那普贤菩萨说不定受感动了,就化身了,给我们每位,菩萨给你传授你的法,文殊菩萨来了,给你传授法。文殊即普贤,普贤即文殊。文殊的智,普贤的行,两个是合的。
所以,在我们忏悔业障的时候,要把它拉得很长,想到这些个。说:“我没有业障,我很清净啊,我很好啊。”不要这样认识自己,这样认识是不够的!应该把它开阔行为,我们的共业非常之多啊!现在我们的饮食、起居,就说饮食吧,病从口入。我们吃的东西很复杂,随便你怎么说不用农药,那农民要赚钱,菜上都打上农药了,又多卖钱,看着又漂亮,又大又好。你吃吧,这个来,那个来,反正吃了就来,少吃点。所以,好多事,这叫共业啦。生在这个时代啊!忏悔的时候,包括忏悔这一个业障,忏自己、忏一切众生。这里头包括,还有过去的、还有未来的。咱们忏悔的只是现在的,忏悔现在结了果了的。忏悔非常困难!
佛经上讲:“定业不可转”。你造了业,现在结了果了,不能转。不能转我们相信佛又有什么用处呢?出家又有什么用处呢?转不动了,说:“你该死了,转不动了”,那非死不可。下一句话呢?“三昧加持力”,你修定的力量、修慧的力量能转动。看你转的力量够不够。业力啊,你过去的业的果报成熟的时候,你转变的力量如何。力量大了,就把它转掉了;力量小了,给业障牵了;牵了也减轻一点,你受的时候减轻一点。
你自己常时要做这样的观想:它如二水相投。一个冷水,一个热水,如果冷水多热水少,热水到冷水里头,变了冷水了;如果冷水少热水多,那两个掺合以后,水还是热的。
这是。你学佛、修行的时候,力量够不够,转动你的业,转不转得动,转了,你的烦恼断了,生死就了了;转不动,消了一半,来生再转吧,来生、来生再转吧。什么时候转得动,把业给消了。但是,忏悔业障,最好的忏悔方法,这非常难,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
“业性本空”,业性没得体的,是空的。你所造的业,是空的,“唯心造”,是你的心造的。修道者,你要把妄心转变了,把你的胡思乱想啊、贪嗔痴慢疑的心啊,都转,消失了,心就空了,妄心没有了。心都没有了,心所造的业还有吗?业性没有,是你心造的,你心都亡了,妄心把它消失了,修行者就是消妄心、显现真心的。“心要亡时罪亦空”。能造罪的心都没有了,所造的罪还有吗?“心亡罪灭两俱空”。心也亡了,罪也空了,两个都没有了,“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样忏,是最究竟的。向这个方向忏。
不要太执著,什么事都推着你的业,业没有的,不要太执著!要看破、放下,观想在观自在菩萨上,“照见五蕴皆空”。凡是一切和合的法,都不存在。
完了,你再随喜一切众生的好事,随喜功德。
这种道理,经常地请人家说,不论谁能说,都请他说,这就是请转法轮。这个“法”,就是觉悟的方法,是使人总在转觉悟的方法。“轮”呢?不论汽车轮子也好,火车轮子也好,形容词。轮是能摧毁一切的。把这些烦恼、惑业都给它摧毁掉。形容词,是形容这个法啊,能把你的业障消除掉。这个法呢,善业能增长,法轮常转,摧灭一切障碍,摧灭一切烦恼,增长你的智慧。
请佛住世,佛者,觉也、觉悟。你的心常时观照,总把你的心念关照好。这是最上的修行的方法!把心关照好,一天起什么念头。当你起了不好的念头,你自己呵斥自己,要说啊:“不要起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不好!再不要起了!”你呵斥一遍不行,两遍不行,呵到十遍、八遍,自然这个思想它不生了!大家试试看。这是解决你的妄想、坏思想,经常自己跟自己。
有时在佛堂的时候,人家说:“自己跟自己说话,说鬼话”,不是的。有诸佛菩萨听着呢!有些护法神听着呢!你不要以为没人知道,看着你的眼睛多得很!你的一举一动,你的思想一动,佛菩萨都照着;特别是修行者,你打个妄念,马上就遍知!你起个好的念头,诸佛菩萨就欢喜;你起个坏念头,你那护法神周围的,他就不高兴了。这还仅只是说起念头,你要发动身、口、七肢,去行去,那罪就大了,造成事实了。
象我们凡夫,没受菩萨戒的,只受比丘戒了,造罪非得造成事实,杀人,得杀死,才算犯杀戒;杀人没杀死,把他抬到医院去,以后在医院死的,你不犯杀戒,只犯伤人罪。
为什么要学戒啊?戒的开源很多啊,你不学不知道啊。一开口,犯业了,又一来,又犯戒了,没那么容易!犯戒也不容易啊。要五缘、或者六缘、或者七缘,几缘成犯。如果大家看看弘一法师的戒相表,专有一个求戒的受戒的,什么样才算犯。因为这个时候,忏悔的方法不一样。光是心念,自己跟佛菩萨说说就行;如果这个时候,必须得对首忏。我对着另一个法师,或者对着另一个师傅,合着给我作见证忏。那个说好后,答:“散”、“耳”,答这两个字就行了。你对我忏悔了,这个事情就没了,照着自己不再犯。
懂得这个,这叫学。学了这个法,你才能够知道啊。没有法,你怎么知道啊?请转法轮、请佛住世的意思,就这样。这个世界上,必须得有些个先进者。请佛住世,佛就代表一切诸大菩萨、一切善知识。大家看经的原文就知道了。
为什么常随佛学呢?佛不在世了,佛不在有经啊。所以,我经常地劝我们的道友,你一打开经本,你就应:佛对着你说法呢。你不要以为佛不在了,经就是法,法就是佛在跟你说。要有这样一个尊敬心。有这样一个心,那你得的利益、效果,非常之大!就这么念着、拿着。甚至有的人,特别在家二众,不懂得,没有学过,拿着经本,甩甩倒倒地;拿到下半身;或者在家里头乱丢。特别是结缘的书,没花钱买的,没花钱不心疼,随便就丢。我看你们有时候,有的道友,有些到厕所里边去,都要拿着经书去看,这是不但没求福,反倒造业了!看完就丢到厕所去,不懂得啦。一定要注重法!
我们古来大德,从唐朝的时代,对那个经啊,特别我们那个老院长,朱富嘉居士。他拿着经,我见过好多次,只要拿着佛经,非常恭敬,两手端着。现在我们看四众弟子,对佛经不注重:“这是印刷品,多得很,一印就好”。没有原本,你拿什么印啊?!
我记得义净三藏法师到印度去取经。唐朝那个时候,最早是法显法师,其次是玄奘法师,最后是义净三藏法师。他写了两首诗,就形容不尊重法的人。他说:“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那个时候,去印度求法的人很多,“去人成百归无十”,去一百个人,十个人回来也没有,“后者焉知前者难”。说后来的,我们的四众道友啊,读经的,不知道这个经怎么来的。前人啊,为了翻这个经,他经过好多的苦难,用生命去换来的!所以他说,在晋宋齐梁唐代那个时候,一般的、发大心的菩萨、高僧,离开长安到印度去求经,去一百个人,回来的不见几个。我们所知道的是法显、玄奘、义净,剩下的,或者去了没学成,回来也贡献不大;或者在半路上就死了。后来读佛经的人,你哪知道前人那时的辛苦啊!“后者焉知前者难”!
形容取经的过程,“路远碧天唯冷结”,形容那个道路是艰难的。现在我们去走丝绸之路,走那个新疆的,旱啊,都是沙漠地带,才知道,古代那个时候,早至1000多年,唐朝的时候,是怎么走的!没得水啊!我们坐飞机、坐汽车,那时候,一步、一步走啊!走到下雪的时候,路远。天呐,有时中午时,高温到40度,那是沙漠地带,就这样,夜间零下40度,日差就这么大,而且没有水喝啊。“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风沙一来,天昏地暗,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候的人的精神啊、力量,一点也没有了,都尽了。“疲殚” 殚是力尽的意思。“后贤如未按斯旨”,说,后来的我们这些四众弟子,这些贤人,称赞我们学佛法的为贤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后贤如未按斯旨,往往将经轻易看”。
拿着佛经随随便便地,不重视,你怎能进入?怎能开悟?怎能得到加持?怎能断烦恼?怎能消业障?怎能免除你的苦难呢?!
这两诗,我经常记着,联想到尊重法,对佛经的重视。请佛住世、请转法轮,不是那么一句话,这里边的含义非常地多啊!
我现在在那儿,为什么去修能仁寺?我是从来没发愿修庙的。现在我也不是全心全意,修好了,我不会在那儿住,修好了就请哪位大德来主持。因为我很这个庙以前有个老和尚,是宋朝,叫僧全了禅师,因为他也住到普陀鼓山的方丈。
他给我们法师下个警告啊,学法的人,讲法的人,他就是法师。“讲道轮回实可伤”跟人讲道理,宣扬佛法,哎呀,这个事,是伤心的事,实实在在是伤心的事。怎样伤心呢?“终朝生卧涅乐堂”,到了现在了,害了病要死了,“涅乐堂”就是和尚要化身的地方,修几间房子,还没断气呢,不能少,要抬到那儿去吧,不能跟大众师傅共住了,抬到那儿去了。他就在那儿,这时昏迷了,什么都不知道,抬到那儿。等到醒过来,有感觉了,非常的凄凉。讲道理、升法座,跟大家说,大家都很尊重,就象我来这样。现在到我病了,不能动了,这个时候,没谁来看我了。“门无过客窗无纸”,门前没有谁来走。要死了,谁还来啊?有的人还不敢来呢,怕鬼。那个时候没玻璃,都是拿纸糊的,窗户纸都让风吹破了。“炉有寒灰席有霜”,那时都有炉子,炉子烧个大火盆。刚去还烧个火盆,过几天,没谁理了,火啊断了,尽是寒灰了。没火了,灰是冷的。风吹进来,那个霜啊,那时可能是冬天吧,落在他睡的床铺席上,是寒霜。这是法师的下场。“病后始知身是苦”,害病啊,这个身体真是苦难重重啊!好的时候呢?“健时独为他人忙”, 好的时候,这儿讲,那儿讲。你不能讲了,没谁理你了。前头着六句话啊,非常地凄凉。后头两句话呢?“老僧自有安闲法。八苦交煎总不妨。”我啊,自有安闲的方法,“八苦交煎总不妨”!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这八样苦处一齐来了,没关系!这是他悟得了!
我当小孩在鼓山,我看见他的,我非常感动。我去年害病,不过,我还没到他的程度,还有些人看我,我就想到他的诗。也是能仁寺,他是在这儿圆寂的,后来火化,,就在能仁寺。宋朝时,做能仁寺的方丈。
我说这话什么意思?现在我们佛学院的法师,都在研究。研究研究怎么样解脱、怎么样了生死、怎么样对着烦恼。如果这障碍来了,业障发现了,我怎么样对着它?这叫真本事!有方法对着它!不怕“八苦交煎总不妨”啊!要象什么样子呢?象邓隐峰,象高妙峰,象这样的老和尚。
邓隐峰在五台山圆寂了,死了。他怎么死的呢?他死的时候,到大殿门口,他拿着大顶,脑壳朝下,脚朝上,就这么就死了!大家大众师傅要上殿呢,看他怪里怪气地,跟老和尚说:“你要到山下,送你妹妹走,怎么没走?”他妹妹也在这儿出家。他妹妹就上来了,跟他说:“哎!哥哥啊!你生时就怪里怪气地,走的时候还不好好走!干什么这么走嘛?!已经两三天了,又活过来说:“怎么的?这样走不行啊?”“当然不行了”,“那怎么走?”她说:“你到那栏子下去,找那没人的地方,好好坐着走。”他说:“好、好、好”。他就到那房子底下去了。他故意作怪,他有这个本事!这是一个故事。
还有个故事,有的地方记着高峰妙,有的文件又写高妙峰。管他是高峰妙还是高妙峰,讲这故事就是。有一天,他静坐的时候,死了,小鬼来抓他了。小鬼到这山上,找不着他。小鬼就找土地去了。“高妙峰在这山上,怎么没有了?”土地说:“他现在正在入定,入定你们看不着了。”“那我们怎么交差啊?”土地说:“他啊,还有个贪爱,他有个钵。”咱们和尚的饭碗,叫“钵多罗”,皇上赐给的,非常地爱,当然是个宝物了。“你一敲那个钵,他就出来了。”小鬼到那儿,就敲他的钵;一敲,看他在那儿坐着呢。小鬼一锁链就把他锁上了。高妙峰一诧:“哎,你怎么把我拿到了?”“你怎么拿不到?你假和尚、假修行,你有贪爱嘛!”“我贪爱什么啦?”“你贪爱你这个钵啊,我们一敲,你就出来了。”“啊呀!对不起了!现在你反正已经锁上了,我也跑不了了,给我再看看吧。”小鬼就拿着给他看,他一拿到手,“啪”的,把钵往地下一摔,这一摔,他又入定了。小鬼管你入定,反正锁上,嗳!一拽,不行了,是空的。他就说偈了:“要拿老僧高妙峰,除非铁索锁虚空;要还锁得虚空去,再拿老僧高妙峰。”你铁索能锁住虚空吗?不能锁。现在,我又和虚空合成一体啦!你拿不到了!
和尚要修到象邓隐峰、高妙峰,修到这样的功夫,可以了。了了生死了嘛?入了普贤行了嘛?没有。我感觉到,地还没登呢!还不是登地呢,还没入圣位呢!
咱们按华严教义讲,十信满心,登初住。初住就叫发心住。发心住的菩萨,能在100个世界里示现成佛;但是他相似啊,而不是真正啊。必须登到初地的欢喜地,真正证得法身。我们所说《华严经》讲的,自己具足的、真正地成了一份。这叫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的菩萨,30个位子。
咱们现在呢?是十信位,十信还没有入,没入位的信。十信初信的菩萨,要有什么样的本事呢?“觉知前念起恶,能止息,后念不起者”。晓得念头不对了,马上就止住,决不相续!我们现在想了又想、想了又想……;前念起了,后念相续、相续……;相续、相续地完了就犯错误了,不能止住。这就是初信。赶到第三信的护法,有人伤害到佛法的时候,灭佛法时,能够舍他的生命维护佛法,决不妥协;虽然没力量保住,也绝不丧失护法之心。在第四的信心菩萨,戒信,哪管一点小戒,清净不犯。这是十信位的菩萨啊!
我们现在,是不是做到初信了?能够觉着前念起了,止住后念不起?那,就靠你一天地、经常地、读颂大乘,礼拜、供养、赞叹如来、请佛住世、常随佛学。
最难的还是随顺众生。咱们的第九大愿,叫恒顺众生。众生的类别啊,无穷无尽,咱们只是对人类说的。蚂蚁、飞禽、走兽……,你怎么随顺它呢?随顺一切众生啊!
念的经文说,要没有一切众生,没有一尊佛能成佛。因为你不度众生,怎么能成佛呢?众生与成佛之间,就靠着度一切众生才能成佛。度众生,你得随顺众生,恒顺众生。
怎么样随顺?随顺而后又能转变。转变什么?转变得不犯错误,就把他度出了,离苦得乐了。
第十大愿普皆回向。把前头的九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九者恒顺众生,把这些个功德,还是得回向给一切众生。“回”,就是把我们所有的功德,收回来;“向”,就是向外放。回向这种意义呢,对我们每位道友很重要,一天你都可以回向。
你做家务,家庭妇女,你三宝弟子,你要做饮食,你要照顾家庭的清洁卫生,反正家务事归你管。这个事怎么回向?你把它回向:你这是行菩萨道。那你所做的,照顾你的先生、小孩子、或者父母,他们都是众生,你这是在行菩萨道啊。你做家庭想,做行菩萨道想:就我照顾他们的功德,我自己不贪得,回向: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都能成佛。完了,又把这个回向,把这个回向的功德,再进一步回向:回向你的六亲眷属。如果你先生开个公司,如果你把这个功德,再回向给公司的一切员工,回向他们的事业。又把这个回向,再回向,回向一切的众生。先从上海回向;完了台北来的,回向台北;最后回向到法界,回向给法界的一切受苦受难的众生,都愿他消除苦难、究竟成佛。这,才算回向完成了。
我说磕一个头,功德就不少了!就念一句佛号,把这一句佛号作为基本的功德,就来回这么回向。这是从近到远。从自身的身心安乐,少病、少恼,临命终时生极乐国。普贤菩萨导归的回向,生极乐国。完了,把这功德,一圈一圈回向。这是从近到远。我行持的时候,是这么行持的。按经上的教义上告诉我们的行持。
把我所做的一点点小事,你别看这个事情小,你回向起来,这个事情可就大了。
象我们东北,下雪。下的雪,本来小雪球,小孩玩,滚、滚、滚,滚成大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大,滚成个雪人,完了坐下。就是那个含义。回向越回向越大。这是从近到远。
或者从远回近。第一念,回向一切法界,把我这颂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听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法界是无限量的,乘你的心量。完了把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收摄回来,回向凡是说华言的、说华语的,不管他入了美国籍也好,他入了欧洲籍也好,他只要是华人,回向一切华人。完了再把这个回向收回来,回向你住的这个城市上海。完了回向你的家庭。完了回向你自己:“啊,早成道业。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就是回向偈子。我说的是你自己想,不要念那个成句,成句好象是固定的。
你这样回向,功德非常大!这就是回向。
你不知道怎么修行好,你做一件事:念经、上殿、回来、走路、都要先发愿;完了在正式做的时候,忏悔,正是我忏悔的时间;回来最后圆满了,回向。
这三个:发愿、忏悔、回向,是最大的修行。
还有,注重你的念头。千万要注重你的念头!人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是禅宗的话。“打得念头死”,你得有念头啊。有天生高明的,一进禅房“参话头”,“此是选佛场,个个学无为”。到这里都是学无为的,不是学有为的。
现在我们禅宗道友,一开口“参话头”。我问过好多人。我在鼓山,当小孩的时候,到冬天,常常打佛七。也到禅房去参话头。后来,我问问那个老法师,我说:“话头怎么参啊?有话头可参吗?”他说:“你怎么看,你怎么想?”我说:“我怎么想?没说话前头是什么?一说了,就不是话头了,是话尾巴了。”就是,你一开口,还是话头吗?话头呢?话头无话可说!就参你没发言的时候。
那你自己知道。一起心动念,入了第二性了,不是原来本性了。没起心动念的时候,你怎么起心动念。这就是须菩提请问佛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问怎么降伏你的心。降伏你的心,怎么跟咱们讲的: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跟这十大愿王怎么能结合起来。
咱们这是简单跟大家解释一下,象我这样讲十大愿王的,三座,最多也六个小时还不到,五个小时多点,讲个题,都讲不完。我《普贤行愿品》没讲,偷工减料了。应该讲完《大方广佛华严经》,讲《普贤行愿品》。我说:《普贤行愿品》就是十大愿嘛,十大愿就是《普贤行愿品》。
明天,就把你所学的十大愿,怎么跟你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你早晨到晚上,你想些个什么、思维些个什么、观想些个什么、你在做些个什么,也还是十大愿。大家如果看完了《普贤行愿品》的偈,后头,十大愿完了,还有个偈颂啊。
我的老师弘一法师,光讲偈颂,不讲长行;我有点跟他老人家相反,我有的时候光讲长行,没讲偈颂。偈颂又要重复一遍,还是前头长行。但是他各有交叉。因为普贤菩萨的行愿,如果跟文殊师利菩萨的十大愿,你怎么说,横说、竖说、顺说、逆说,都可以。因为他这个法,是包罗万象的,包罗法界的!这叫心法。心无障碍故,法也就无障碍!应当懂得这个道理!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吧!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