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百问
问:《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故知多则得生,少则不生也。
答:按《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此专指上辈说。中下二辈,自有差等。
问:念佛贵乎心持,何必出声?
答:心持念佛,颇合深旨。但出声念佛者,即以佛声而为助缘,有自他兼益之妙。
问:然则默念可乎?
答:独自念佛,声默皆宜。若随众念佛,定应出声。
问:或谓六字念,尚存皈敬之意。四字念,竟是直称名号,以为不可,然否?
答:古无此说,此随世谛知见,然其称名之义,不属于此也。
问:昏沉中念佛亦有利益否?
答:昏沉中念佛,正是口念心不念耳。切须自己警觉,勿使惯常。
问:世称在家念佛诵经,能令儿孙稀少,果有其事否?
答:为善降福,为恶降殃,此一定之理。今以念佛诵经而降之殃,岂念佛诵经为恶事耶?理云何通?又乏儿孙之人,世间不少,未必是念佛诵经者也。此就世法而言,若论佛法,儿孙者,前世所结之业缘耳。贤儿孙是善业缘,不肖儿孙是恶业缘。无常之法,尽是梦幻泡影。
问:念佛之缓急,佛声之高低,念时之行坐,如何合法?
答:念佛太缓则散而无力,太急则失于自在,不缓不急则安祥清朗。佛声太高,恐伤气力;太低,易人昏散;不高不低,则悠扬和雅。在道场,大众念佛,行坐自有定香;若二三知己,自在念佛,只取念佛如法,不必拘定常例,不妨通融。大约坐时宜多,行时宜少;又清朗时宜多坐,昏散时宜多行。此其大意也。
问:近见佛七期中,晚间跑香念佛,谓之“抢西方”,有此法否?
答:余始闻,不觉大骇。西方可抢耶?良由不信念佛、轻贱念佛,甚至信心者,不肯念佛,皆为此等无稽之谈所误,遂不能兴起道心,且多令有识者避之而莫及。吁!可怪也已,可痛也已。
问:一心不乱,再求开示?
答: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心不自心,乱从何起?若向第二门头,不无方便。譬如一个人爱了一件事,或琴棋书画,或丝竹管弦,他切心于此,直是性命不顾,寒不知寒,热不知热,倦不知倦,饥不知饥,一切正事,都也抛却,若有人来阻挠,恨不可言。如今将念佛求生西方这事,亦是如是,便是一心不乱。
问:念佛人何病最大,何病最多?
答:湛寂灵明,本来无病,情生智隔,诸病生焉。于中偏病最大、贪病最多,然非独念佛,一切修行同此。故永明寿禅师,著《宗镜录》百卷,《万善同归集》六卷,皆医偏病之妙药也。
问:偏贪之病,愚者固尔,恐贤者未必如是。
答:偏见、贪习,设贤者有此,其病愈细。当知斗争坚固,并由偏病使然;佛法衰残,皆因贪习所坏。言念及此,不觉泪下。
问:设欲回狂澜于既倒,如何而可?
答:全赖有力大人,念佛深思,大家扶起,不肖福德虽无,敢效执鞭之役。
问:即今阐扬念佛法门,应以何为先务?
答:儒教有云:事必师古。又有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我等佛门修道,亦当奉此语,择取古人为法,纵不合时宜,何妨随缘度日。
问:择取古人为法,请示何人?
答:事求简约,为功必深,泛滥多歧,有名无实。今佛门中,要人所熟悉,兼多考据者,则永明寿禅师、莲池大师、省庵法师三人而已。
问:净业中,书籍繁多,亦求简约,人所易于取阅者何书?
答:莲池大师《云栖法汇》,四明知礼法师《妙宗钞》,省庵法师著有《省庵法师遗书》,皆必要者。其永明《万善同归集》,虽非专主净业,然修净业者,不可少也。若《宗镜录》,文富义繁,乃第一大部论修道书,不可忽也。宋时王日休居士,有《龙舒净土文》,本朝吴中彭二林居士所订《净土圣贤录》,皆净业正范。斯二居士者,在家念佛,真切修持,法门之柱石也。日来拙刻《莲宗九祖传略》,欲使莲宗正派源流,有所依凭,而为文甚少,最简矣。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