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平民教育”的精神
今天,我们已经摆脱了当年那样的贫穷落后,教育的对象已不再是饥寒交迫的贫民、难民;然而,平民教育的理念、精神和价值并没有过时,五四教育文化穿越历史时空的闪光,烛照出了当下教育一些触目的问题。
作者:杨东平 教育学家
今天重温“平民教育”的精神,首先是要坚持面向平民的教育,坚持面向大多数人、面向农民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价值。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平民教育。他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尽管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水平整体上还比较落后;然而,我们已经久违了“平民教育”,多少年没有听到过这个词汇了。
五四时期,“平民”是个流行语,如“平民文学”、“平民政治”等。由晏阳初、陶行知等人倡导和推动的平民教育,从劳工的识字教育开始,举办平民夜校、摆识字摊、问字处,逐渐发展成一个影响巨大的平民教育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大多参与过这一运动。晏阳初担任总干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农村进行的平民教育实践,后来发展为蔚为壮观的“乡村建设运动”,谱写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重要的一页。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共和国必须建立在普通民众受教育的基础之上,需要通过教育开启民智,治疗“愚、穷、弱、私”的病态。他们不仅以教育民众、改造社会为己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道德理想;而且身体力行,“博士下乡”,重视探索适合国情和农民需要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陶行知就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文盲充斥的国家普及教育,一是要省钱,二是要省时间,三是要通俗。普及教育的计划必须“建筑在极困难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用穷办法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反对“洋化教育”,反对用浪费的方法去普及“少爷教育”、“小姐教育”、“书呆子教育”。
今天,我们已经摆脱了当年那样的贫穷落后,教育的对象已不再是饥寒交迫的贫民、难民;然而,平民教育的理念、精神和价值并没有过时,五四教育文化穿越历史时空的闪光,烛照出了当下教育一些触目的问题。
当前基础教育的基本现实,与省钱、省时间和通俗的追求相反,在城市化、西化和应试教育的导向下,是相当昂贵、费钱费时和高难度的,从而造成许多青少年厌学甚至辍学。同时,是发达的城市教育和落后的农村教育、少数重点学校和多数薄弱学校的巨大反差。
一些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建设动辄糜费上亿元,硬件建设普遍超过发达国家的公立学校、也超过国内重点大学的水平。这些学校大多以数理化、英语和计算机成绩而骄人,甚至以培养未来的“白领”和“精英”自诩,让学生在中学就学会开车和打网球。这不仅有违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有违教育公平的价值,也有违培养具有社会关怀、社会理想的人的教育目标。
今天重温“平民教育”的精神,首先是要坚持面向平民的教育,坚持面向大多数人、面向农民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价值。此外,平民教育也是一种“平民化”的教育。所谓“粗茶淡饭的教育”,不仅指在没有条件时需要因陋就简、艰苦奋斗,而且是指教育在本质上就应该是清澈明净、朴实无华的。公立学校的建设应当以实用为准,以铺张浪费、奢侈豪华为耻。如一位老教育家所言,学校要像学校,而不是像宾馆;校长要像校长,而不是像老板。平民化的教育与培养“贵族”、“精英”、少爷、小姐、人上人的教育相反,它培养的是具有民主思想和创造精神、以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和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真正能够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社会脊梁的优秀人物,只能从这种教育中产生,而不可能从娇生惯养、甚至骄奢淫逸的教育中产生。晏阳初、陶行知等五四一代教育家的个人经历,就是最好的说明。
这种大众化、民主化、人文化的教育理想,正是我们今天亟待继承和发扬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