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黎明曙光
http://www.xianmifw.com/upload/music/千处祈求千处应/01、02教诲黎明曙光.WMV http://www.xianmifw.com/upload/music/千处祈求千处应/千处祈求千处应mp3/013教诲黎明曙光001end.mp3 http://www.xianmifw.com/upload/music/千处祈求千处应/千处祈求千处应mp3/014教诲黎明曙光002end.mp3
此课视频下载地址:
此课音频下载地址: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守持戒律是圣法的基础?
2.可以从哪些角度把清净戒律说为功德大源泉?
3.解释“稳固念知”的涵义。念和正知是什么的对治法?为什么持戒时不能失去稳固的念知?通过什么方法能引起念和正知?
4.从什么角度说闻思修是佛法的命根?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随散乱魔引转,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这里闻思修诸业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法业?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一心致力于闻思修,以及让心不断在闻思修的方面良性运转?为什么说不具闻思修三慧就无力行走解脱道?
5.学习佛法的结果是什么?
6.解释颂词:
现今释迦圣法极微弱,众生善聚逐渐减退时,
非以少许自利活命故,应勤弘法利生诸心友。
7.守持净戒、闻思修和弘法利生三者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篇教言叫做“黎明曙光”?
顶礼大恩上师!
今天是显密学会般若班的第一堂课。首先是讲我的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的一篇重要教言。我们的学员大多数是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弟子,也有一部分正开始逐步领受这一传承的殊胜法教。
为什么要讲解法王如意宝的教言呢?因为在我们开始着手于修行时,上师的教言就像向导一样能给我们指示一条正路。我们真正懂了这篇教言的重要涵义,自己一生修行乃至生生世世修行的方向就会非常明确。这样,牢记在心坎深处之后,以后就一直按这样来走,事事都归在这上面,这就是所谓的“奉行”。
教言的特点就是简明扼要,几句话就点出一生修行的关键。这就像航行的指南针,按照它指引的方向逐步行进,最终一定能成功地到达彼岸。
大恩上师住世时曾说,他的弘法利生过程有五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以一篇重要教言作为标志。五篇教言是:《教诲黎明曙光》、《忠言心之明点》、《教诲甘露明点》、《胜利道歌·天鼓妙音》、《从四乘发挥之教言·布谷鸟初春欢笑的妙歌》。这之后,又有晚年最后的教言——《怀业时语》。
我们今天开讲的《教诲黎明曙光》是上师的第一篇大教言。所谓黎明曙光,就是天刚刚亮时,最初显现的一线光明。以这个光明为开端,以后一点点发展,最后会显现圆满的日轮,光明照遍全天下。这里以“黎明曙光”比喻什么呢?就是比喻这篇教诲是我们修行人光明的起点、光明的开端、光明的最前位,依照这篇教诲一步步实行,逐渐逐渐地提升,最终必然升腾起佛法圆满的红日,周遍呈现利益安乐的吉祥,因此以喻义合一的方式取名为“教诲黎明曙光”。
以下开讲教言:
分四:一、祈祷文殊 二、劝速修法 三、教诲三要 四、回向善根
一、祈祷文殊
上师如意宝的本尊是文殊菩萨。从出生到求学到成就到弘法利生,都和文殊本尊有着甚深、密切的因缘关系。
上师这一生是在1933年藏历
六岁的时候,上师祈祷文殊狮子吼之后,得到了加持相。不经学习就掌握了读诵和书写,显密经论大致的意义也自然通达,一切都能自己领悟。以这个因缘,在上师以后的闻思中,表现出不共、圆满的智慧能力,得到上师们的赞叹。
1987年藏历4月6号,上师如意宝带领眷属朝礼五台山。随行有一万多藏人。在五台山的善财洞,严格闭关21天。4月29号,在净现中现见文殊本尊。文殊菩萨的身体是金黄色,头戴五佛冠,一面二臂,左手拿着经函,右手高高举着宝剑,而且金刚跏趺坐,身上圆满报身装饰,现的是寂静相。
上师欢喜无比,当即写了一首金刚歌,里面说:我像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渴望见母亲那样,我以猛利信心日夜寻找您的踪影,可是在此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您身在何方。今天我和数以万计的弟子不远万里、不辞劳苦,从遥远的藏地来到此地,完全是为了寻觅您……
上师还在文殊菩萨前发愿:生生世世度化沉溺于轮回无边苦海中的一切苦难众生,让他们解脱业和烦恼的枷锁,得到无上安乐,趣入究竟法界。
在这之后,上师到了那罗岩窟,这是《华严经》所授记的文殊菩萨的住处。在那里上师闭关了十四天,日夜都在光明境界中,通过文殊菩萨加持,撰造了《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持佛》等的殊胜论典。与此同时,格萨尔王等护法神纷纷在上师面前发誓,竭尽全力护持上师弘法利生。
当时随行弟子随各人缘份现见了文殊菩萨的手印、文字、宝剑等标志。有些利根者现见了自心了义的文殊。
众所周知,西藏佛教有三大文殊化身,就是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根嘎嘉赞、宁玛派的全知无垢光尊者。这三大尊者,上师都在光明境界中现见,并亲聆法要传承。
上师年轻时在石渠求学,最初学习《量理宝藏论》时,论里有些深奥的因明密语觉得有些难懂,就一心猛利祈祷萨迦班智达。
有一天夜里,在光明梦境中,见到萨迦班智达传授了一遍《真实名经》,并赐予殊胜加持。醒来后,出现殊胜的现象,一切显密法要无不了知,尤其是因明的问题全都迎刃而解。这是现见文殊化身萨迦班智达获得加持的情形。
第二是1981年冬天,上师在五明佛学院给上千弟子传授《大幻化网》密续,在这期间屡屡出现瑞相。
有一天,上师在寝室里闭目沉思,睁开眼睛看到一片五彩光明,光明之中有全知无垢光尊者和益西措嘉佛母,他们从空中飘然降临,赐予上师大幻化网的甚深灌顶。之后腾空而去。
上师欣喜之余,把这个灌顶仪轨全部记录成文,以后给海内外弟子传大幻化网灌顶时,用的就是这个仪轨。
还有1986年7月20号,上师在床上安坐,眼前略过一道耀眼白光。过后看见一位大士降临,戴着黄色班智达的长耳帽、身穿三衣、面如冠玉,上师马上认出是宗喀巴大师,就上前见礼。
宗大师传了一遍《三主要道》之后,笑着说:“我现在在至尊弥勒菩萨座下,法号为文殊藏,如今你的弟子中有人能背诵我的《三主要道》,并受持八关斋戒,以法性力加持,暂时一定能上生兜率天享受法乐,未来我成佛为狮子吼如来时,成为我的首座眷属。”说完,宗大师化为一道光明消失在虚空中。
上师把这次见宗大师的情景讲给弟子听。这以后,很多道孚、炉霍等地格鲁派的大格西和僧人都来上师座下求法。背《三主要道》和守持八关斋戒的人数不胜数。
以上按照上师传记简单讲述了上师最有缘的本尊就是文殊菩萨,这一生得到文殊无比的摄受和加持,所以上师在造论、写教言之前,总是首先祈祷文殊本尊。
下面看颂词:
无量劫前久已成菩提,然尽空际恒持佛子相,
大悲普摄一切众生界,妙吉祥尊请您赐吉祥。
颂词前三句整个下来分量很重,都是修饰第四句的“妙吉祥尊”,这是很尊重、很恭敬地表达自己内心对文殊圣尊的敬意。对于上师、本尊、佛法都要通过由衷地赞礼,来引发内在的崇敬之情。这是极重要的要点,这样做就能获得加持。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对很尊贵的对境直呼其名,这个心就很薄、没有敬意,在德上是很欠缺的。
这一颂用白话来讲,就是无量劫以前早已成就菩提,然而乃至虚空界尽之间,一直示现佛子的形象,以大悲心周遍摄持所有众生界,这样的妙吉祥本尊,我祈求您赐予吉祥!
《大智度论》引《首楞严三昧经》的话说:
文殊菩萨广说完首楞严三昧的境界之后,长老大迦叶就向佛说:世尊,我认为文殊法王子,过去世就已经作佛事,坐菩提道场转妙法轮,开示众生,入大涅槃。
佛说:正如你所说,文殊法王子在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早已成佛,号龙种上尊王如来。
《央掘摩罗经》中说:文殊是欢喜世界的摩尼宝积佛。
所以文殊早成佛果,但是他不舍菩萨道,直到虚空穷尽之间都示现菩萨相,利乐苦难众生,见其像、闻其名都能获得大利益。
中间两句是赞叹文殊菩萨的大悲方便。时间是“尽虚空际”,一直到虚空不存在的那一天;示现是“恒持佛子相”;目的是为了摄持众生;范围是法界所有众生,像天空涵盖一切那样,这叫大悲普摄。
最后一句是求加持,这是上师以身垂范,示现一个重要的轨则。什么轨则呢?就是做任何佛法事业,都要先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缘起规律就是如此,有信心和恭敬就能开启加持之源。能够恭敬祈祷,缘起就开始形成,就开始往好的方面运转,往后就现前顺缘、远离违缘,让自己的所作善始善终地圆满。我们知道,普贤十大愿王以礼敬诸佛为第一愿,其中有很重要的涵义,就是礼敬是万善的根源,有恭敬才有成就,无恭敬一事无成。所以首先对文殊本尊献上敬意,来求得本尊加持。
祈求文殊本尊赐予吉祥之后,上师开始对众弟子讲授教言。这叫“承上启下”,“上”承受文殊本尊加持,“下”开启弟子智慧。根源上能立得起来,从这里可以源源不断地显现成就和事业。我们应深明大义,对上有尊敬,就显现一切成就和事业。这就是“本立则道生”的涵义。
二、劝速修法
暇满大义妙身今已遇,修行圣法助缘亦圆满,
然此浊世寿命不久住,故应速修圣法诸心友。
这一颂是暇满和无常方面的教言,前两句说暇满,第三句说寿命无常,教诲我们应当尽快修法、摄取人生的大义。
“暇满大义妙身”,“暇满”指妙身的体相,包括八暇、十满,八暇指没有受三恶趣身,不是痛苦不堪、心识愚蒙而无法取舍;没有生在天界,不像欲界天散乱放逸、无色界心识不活动;在人间,不是无佛出世、不是生于边地、不是六根不具、不是执著邪见。这样就有闲暇、有因缘修法。“十满”包括五种自圆满——获得人的身体、生在佛法兴盛的中国、六根健全有能力、业际不颠倒、对佛法有信心;再加五种他圆满——佛在世间出现、宣说了正法、正法在世间安住、有人随教修行、有悲愍护持自己修行的助缘。
具足八暇、十满之身,就是很妙的所依身。它的妙,可以从“大义”上体现。大义就是大意义、大实义,是说妙身的作用,人身的作用就是有能力摄取大义,比如拥有如意宝,依靠它能拿到妙衣、拿到美食、拿到各种的好东西。暇满人身也是如此,无论哪种增上生、决定胜的义利,都能以人身摄取到。
比如从决定胜的角度看,人身的宝贵在哪里?就是从人的相续中能发展出大心力。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点。比如有些矿里能提炼出黄金,有些则暂时提炼不出,这个纯金提炼出来,就有巨大的价值。同样,一个有情到了获得暇满人身的阶段,这是经过无数时间、修集了无数资粮的一个妙果,这是最有希望摄取到菩提心的时候。
其他天、龙等等,虽然很多方面能力比人强,但在最核心的方面却比不上人身,就是因为他们身上难以发展出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引导一切众生趣入佛地的一个大心力,是菩萨如海万行的最重要支点,人就能发展出这个善心中王。我们要好好体会“做人的大义”,从人的相续中可以开发智慧和慈悲,这本是生命最宝贵的品质,是出现如海功德、成就菩提果位的源泉。
从受持律仪和见道来说,也以人身的条件为最好。我们人堪受别解脱律仪,其他天人、恶趣众生都不堪受。人就有很好的素质,身口意能守持律仪,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比如,在那么广大的天界里去寻找,没有几个天人能守住一分律仪,天人无法集中起心力,有很多很多干扰的因素,使得他无法守住律仪。所以,天人快死的时候,其他天人都祝愿他能生在安乐趣人道。这说明拥有暇满人身比天身更有价值。而且,天界中除了极少数由前世修道习气深厚,以等流力,以天身能现见真谛之外,大多数天人都没有心力突破迷乱。但人只要如法修持,即生就可以现见真谛。
“修行圣法的助缘”,就是有传授修法教授的善知识、有一起修行的道友,而且有时间、有好的环境作闻思修。这里每一部分都要有相应的善业因缘才能出现。所以这是非常难以积聚圆满的。
我们看看自己,暇满大义的妙身遇到了,修法方方面面的助缘都很圆满,这是人上人。要珍惜每一寸时光,好好地来修法。
所谓浊世寿命,“浊世”是指我们南赡部洲到人寿下降到两万岁时,开始进入浊恶的时代,人们心中的见解、烦恼、各种身心果报、寿命都开始不清净。起先五浊的程度很轻,越往后越严重,到现在的末法时代,五浊染污非常严重,整个世界都非常不清净,这就是五浊极浓厚的一个时代。
人的寿命是由福德决定的。按照佛法无常的观点,世界和时代有增有减,现在处于减劫中,大的趋势是越来越退化,从八万四千岁开始往下减,每过一百年,人类平均寿命就减一岁,这样逐渐下降,到佛出世的时候,人寿为一百岁。今天还要差。
寿命由业的力量来维持。这一生的生命力有很强,完全取决于福报。但是今天的人们普遍造恶有能力,行善没有能力。善业的功能很微弱,所以人的寿命不会很长。而且按现在的状况观察,人类的老年期已经提前,普遍在四、五十岁就明显现前衰相,体力、心力都在加速退步。我们都是浊世降生的人,作人并没有很长时间,就像草尖的露水一样,很快就会从这个世界消失。趁着现在还有精力时,要尽快地修法。不然,极难遇的暇满人身、极难聚合的修法因缘,得到了却没有摄取到任何利益,这是最可惜的事。我们拥有了人身如意宝,在它还存在时,应当日日夜夜摄取生命的意义。所以应当尽快修持圣法。
三、教诲三要分三:
(一)引言 (二)正说 (三)结劝
(一)引言
所有无垢佛陀之法门,虽然胜中更胜有无量,
重大关键摄于三句要,实修教言精义即如此。
“所有无垢佛陀之法门,虽然胜中更胜有无量”:所有无垢的佛陀法门中,一个比一个好,好的法门无量无边。
“重大关键摄于三句要,实修教言精义即如此”:如果把无量法门中的大关键归纳为三句要点来讲,那实修教言的精华要义就是以下所说。
“关键”就是事物最紧要的部分。我们真实修行,最紧要的部分一是基础,一是命根,一是结果。有基础,才能建立上上功德;有命根,一切修行才能展开,才有活力;有结果,才证明佛法利益众生的真实作用。比如要建造万丈高楼,打牢地基才能建起。再一个重要的是支柱,有支柱才能支撑起整个大厦。大厦竣工后,就要用它来利益人类。
或者讲,要在佛法上有成就,从始至终有三个要点,守持净戒是最初的要点,闻思修行是中间的要点,弘法利生是最后的要点。把握这三个要点就能真实修到佛法。
这一颂是引子,以下上师就教诲实修的三个关要——守持净戒、闻思修行和弘法利生。
(二)正说
分三:1、佛法的基础——守持净戒 2、佛法的命根——闻思修行 3、佛法的结果——弘法利生。
1、佛法的基础——守持净戒
无等佛陀无误自行道,万千善妙功德大源泉,
离过清净三戒妙庄严,此为佛法基础故当知。
前三句都是说“戒”。第四句归结其为佛法基础。
“无等佛陀无误自行道”:这个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是无等佛陀自己所行的无误之道。“无误”简别不是外道戒禁,后者是“非因计因”,就是把非解脱因看成解脱因,认为做那些禁行能净罪业、能脱烦恼、能出生死。其实只是增加一层束缚,就像蒸沙不能成饭,从牛角中挤不出牛奶一样,持这些非解脱因的戒禁都是徒劳无义的举动。不仅如此,而且南辕北辙,越走离解脱越远,这就叫做错误之道。但佛已经到达菩提果地,这一点充分证明了佛所行的持戒之道没有任何错误,因为由它真实成就了无上菩提果故。
所谓“自行道”,以菩萨戒为例来说,《菩萨地》云:“过去菩萨求大菩提已于中学,未来当学,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在今学。”过去的菩萨寻求大菩提时,已经修学菩萨律仪,未来的菩萨将修学菩萨律仪,而现在于十方无边无际的世界中,有无量菩萨正在修学。所以菩萨律仪是一切菩萨所共行的唯一大道,诸佛是修菩萨道而成就的,所以这是无等佛陀的自行之道。佛所说的三戒都是佛自己实际行持过的道。每一尊佛因地都是很认真地守持三乘戒律,每一尊佛持戒波罗蜜多都到达了究竟。
“万千善妙功德大源泉”:“万千”是泛指,就是千千万万。种类上包括三乘从增上生到决定胜的林林总总的功德,比如三摩地、智慧、三十七菩提分、陀罗尼、神通等等。数量有无量无边那么多。“善妙”是指能得安乐、能得解脱、能得成佛,没有罪染。“大源泉”,是指像大涌泉的源头那样,涌现无量功德妙宝。三种戒律是一切有情一切种类善妙功德的正因,故赞为“大源泉”。
《瑜伽师地论》说:“由此尸罗建立任持一切世间及出世间,能引无罪最胜第一快乐功德,令生令证,是故尸罗说名根本。”由这个戒建立和住持一切世间和出世间,能生无罪过、最殊胜、第一快乐的功德,让它生起让它证得,因此说戒是根本。可见世出世间的善妙功德都是从持戒出生、从持戒证得,戒是万千功德的大源泉。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说:“持戒则能发起一切佛法,乃至起于无上菩提。何以故?若有持戒便有三昧,若有持戒便有智慧,若有持戒便有解脱,若有持戒便有解脱知见。”持戒能生一切佛法,乃至生起无上菩提。原因是有持戒就有三昧,就有智慧,就有解脱,就有解脱知见。一切佛法归摄为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部分,因此由持戒能发起一切佛法,是一切佛法的源头。
《达摩多罗禅经》说:“如天德瓶,守护不坏,常出珍宝,随意无尽。修行如是,不毁净戒,则常出生圣功德宝。”比如天德宝瓶,守护它不失坏,就能随顺心意辗转无尽地化现珍宝。修行也是如此,不毁坏清净戒律,就可以常常出生功德珍宝。从时间方面观察,持戒能源源不断出生功德,所以是功德大源泉。
以上从两方面讲了“戒是功德大源泉”,一是能生一切佛法功德,二是能辗转无尽地出生功德,所以是功德源泉。
“离过清净三戒妙庄严”:“离过”,就是身口意远离过失。戒能调伏身心,除去罪恶、烦恼,所以是离过。这样的清净三戒是最美妙的庄严。《华严经》说戒是出世间的庄严具。《成就真实戒经》也说,具戒之人具有最胜妙的美饰。《辩答宝鬘论》说:什么是最胜美妙的庄严?就是清净圆满的戒律。
以下作一点观察:
为什么把戒叫做庄严具?《瑜伽师地论》中说,这种戒庄严具,一切种类的人在一切时佩戴,都极妙好庄严,故名庄严具。这一庄严美妙至极,超过了任何世间庄严,因此是妙。其它庄严具,太老、太小的人穿戴反而成了可笑之处,而净戒庄严,无论男女老少谁具足,都让人见而欢喜,因此是第一庄严具。这是对一切人、于一切处、于一切时普遍美化的庄严,是时间和四大无法损坏的永恒庄严,是无人可夺走、永远不遗失、不必要更换、时时不远离的庄严,因此叫做“妙庄严”。勇施论师说:“所谓离过胜庄严,净戒乃为胜庄严,如此庄严无遗失,无畏无夺之庄严,故当护持此净戒。”
“此为佛法基础故当知”:“此”就是前三句所赞叹的清净三戒。它和一切佛法有何种关系呢?一切佛法依它而生、依它而长、依它而建立,它是一切佛法的基础。
《大涅槃经》说:戒是一切善法的阶梯;戒是根本,犹如大地是树等的根本;戒是一切善法的前导,犹如大商主是一切商人的前导。(这三句是说,由持戒才能进入五道十地。依止戒律,一切善法才能存在。戒是一切闻思修善法的前导,由戒才能让一切闻思修顺利进展。)龙树菩萨说:戒是一切功德依处,如同动的有情和不动的无情无不依靠大地。大恩上师说:“一切增上定胜等,悉皆依此而生故,倘若破戒堕恶趣,切莫迷惑当取舍。”增上生善趣和决定胜三乘菩提,都是依净戒才能出生,破戒只有堕入恶趣。《成就真实戒经》说:“犹如无眼不见色,无戒之人不见法,犹如无足不入道,无戒之人不解脱。”(无戒就如盲人见不到佛法,就如跛子入不了正道,无法得解脱。)《达摩多罗禅经》说:“若破戒瓶,则永失法宝。”经中还说:“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瑜伽师地论》说:破戒者,地道功德全然不生。
由以上正反面的教证就知道,一切佛法的基础就是戒律。没有戒,任何佛法都无从建立。所以大恩上师说“故当知”,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守持净戒是实修佛法的第一个大关键。
受持清净戒律胜幢时,违品魔军极多寻隙故,
勿失稳固念知对治法,恒时应不放逸诸心友。
大恩上师这样教诲我们:诸位心友!在受持净戒胜利幢时,持戒违品的魔军会寻找很多机会来作破坏,因此,切莫失去稳固的正念正知对治法,恒时都应当不放逸。
“胜幢”即胜利幢。如同帝释天宫的胜利幢能让天人获得胜利,受持净戒能让一切善法胜伏违品而胜利,故把戒比喻为“胜幢”。
“违品魔军极多寻隙故”:违品魔军即持戒的内外违缘,内有自己的八万四千烦恼,外有天魔、五欲声色魔、邪师恶友魔,这些违品种类众多,数量无量无边,时刻都潜伏在我们身心内外,让我们的戒律穿、漏、破、损。比如在城市复杂、迷乱的环境里,五欲魔王时时都诱惑我们,挑动内心的贪欲,让持戒不清净。在五光十色的欲尘中,心很快就放逸散乱,失去正知正念,身口意造很多违背学处的罪业。或者遇到各种增上身心苦受的因缘,被人打骂、嘲讽、欺负,容易生嗔心,破坏菩萨戒。或者,外在天魔、人魔的干扰破坏,障碍我们持戒。所以,一旦我们受持净戒发心要摧毁烦恼、断除生死,各种内外魔军都会出来干扰我们,趁机破坏我们的戒体。这就是“违品魔军极多寻隙”的意思。
在这种状况下最要紧是“勿失稳固念知对治法,恒时不放逸”。这个“正念正知”叫对治法,它是放逸的对治。所谓“正念”,就是对于什么该取、什么该舍、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这些心里不忘记、时时能念得。所谓“正知”,就是时时反观自己身体在做些什么、口里在说些什么、心在想些什么,觉知自己是往善的方面转、还是往恶的方面转。这样清醒地觉察三门造作状态的心,就是正知。有正念正知的严密监控,就能把身心管住让它规矩,所以这是放逸最直接的对治法。
“稳固”是修饰“念知”。这是从程度上说,心中一直不离正念正知,什么都破坏不了动摇不了,这叫稳固。比如总统的护身保镖,从早到晚出入各种场合,总统上车下车、赴宴讲演、接见各界人士,他一刻不离时时都保持警觉。这叫“稳固念知”。凡是做保镖的一定有这项素质,就是念和正知的心所力量特别强。哪样是不稳固呢?比如别人提醒时有,不提醒时就没有;在佛堂里修行时有,一出门就没有;逆境中有,顺境中没有;独处时有,在大众场合没有;前五分钟有,过后就没有。这些都是不稳固的表现。这个念和正知一失去,各种魔军就会趁虚而入。往往在这时候生起贪嗔痴而破坏戒律。所以上师教诲我们“恒时应不放逸”,“恒时”就是时时刻刻,不论白天、夜晚,不论行住坐卧、待人接物,都要依止正知正念而不放逸。这是持戒方面最重要的教言。
2、佛法的命根——闻思修行
值遇释教精华之法时,未成随诸散乱魔引转,
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此为佛法命根故当知。
前三句联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大恩上师说:“在遇到佛教精华之法的此时,心没有被散乱魔引转,而恒时精勤地做听闻、思维、修习的法业。这是佛法命根的缘故,一定要认识到。”
“值遇释教精华之法时”:遇到释迦佛所传的具有心要的妙法时,实际上是进入了佛陀教法的光明宝山,到处都是具精华的妙宝,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一心求取法宝。
“未成随诸散乱魔引转,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就像入了宝山之后不是无意义地散乱,而是通过各种途径一心精进地取宝,又像有志气的学生上了大学后,不去打牌、跳舞、逛超市,在窗明几净的图书馆里潜心研读。学习佛法同样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个业就是闻思修的法业。“散乱”为何叫做魔呢?《四十二章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把心力集中在一点上,就会激发智慧的火花。心被散乱魔支配,不能集中心力,什么佛法都不能成就,所以散乱是障碍佛法成就的魔王。
“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恒”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勤学苦修,朝于斯,暮于斯,日就月将,很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世间人忙碌奔波,都是向外追求名利财色。修行人是修自己的心。所做就是闻思修,这是修行人每天应该做的唯一法业。“诸业”,就是诸多的十法行,背、听、诵、读都属于“闻”,目的是熏习,把佛法的文句反反复复地熏习熟练;思维、观察、研讨都是“思”;串习就是“修”。
命根是在哪一点上比喻呢?比如人体有很多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其中以命根为最主要,有了它,生命才能存在,才有人体气血脏腑的运行。如果命根断了,一切生命活动就会立即停止,所以命根是维系生命存在的根本。佛法的命根为闻思修,闻思修一断,佛法就灭亡,慧命会中断。一个修行人不作闻思修,那就已经退出了修行人的行列,因为他相续里没有了佛法,见不到任何佛法方面的真实运作,实际上和世间人的相续没有两样。从整个佛教来看,如果佛弟子不重视闻思修,佛法就会在世间越来越衰弱,就逐渐变成末法,变成没有法的内涵,最后法会灭绝,在世间连三宝的名字都听不到。所以,摒除散乱,专心致志地闻思修,这是佛法的命根所在。只有如此,才能续佛慧命、住持佛法。
《入行论》中讲,即使长夜修行念诵、苦行等等,如果散乱而修,佛说没有义利。所以一切散乱的善行,果是很微少的。《修信大乘经》中说:“善男子,由此异门,说诸菩萨,随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生,当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乱心正思法义之所出生。”用这一句来证明上师的这一颂,恰如其分。经里说得清楚,菩萨所有从信解大乘而出生大乘功德,都是从心不散乱如理思维法义而生起的。所谓不散乱,就是我们的心除了缘圣法之外,不去缘其它世间八法。破坏我们闻思修的魔王就是散乱心。心不随散乱转,静下心来,一心缘圣法的文句和意义以观慧观察抉择,这才能生起一切大乘功德。所以,这就是佛法的命根所在。上师归摄为一颂告诉我们这个大关要。所以要牢记:“值遇释教精华之法时,未成随诸散乱魔引转,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此为佛法命根故当知。”
更深层地理解,这一颂的深化就是弥勒菩萨《辨中边论》中所讲的随法行,那里面说:“随法行二种,谓诸无散乱,无颠倒转变,诸菩萨应知。”什么是随法的正行?一个是止,就是除了所缘的法义之外不向其它处散乱;一个是观,就是以胜观无颠倒地观见诸法的自性,这就是随法正行。前面止是后面观的所依处,没有止也不可能有观。所以,如何让佛法住世?如何心随法而修行?就是要把上师这一颂的教诲贯彻到底、奉行到底。
倘若不具闻思修三慧,无能践行解脱妙道故,
勿以仅披僧衣出家相,心生满足意乐诸心友。
上师教诲我们说:诸位心友!如果不具有闻思修的智慧,那就如同无眼的盲人一般,无力行走解脱的妙道,因此你们切莫只以披着僧衣的形象就心里满足。
这里,前两句是从反面显示三慧和行解脱道的关系。三慧就是由听闻所生起的智慧,由思维所生起的智慧,由修习所生起的智慧。行解脱道是把以往那个念念造成生死的方式反转过来,向着出生死的方向,去积聚出生死的因缘。本来外面也不存在什么解脱道。道是一个比喻,是说你的心开始按这样来行,解脱道和六道本是相反的两个方向,心上一定发生了不同以往的转变,才可能走解脱道。怎么能完成转变呢?那就一定要有闻思修的智慧。没有闻思智慧,我们不会发现自己以往的想法、做法,都是错误、都是轮回。认识不到这个颠倒,那所谓的解脱,连怎么走、往哪个方向走都不知道,怎么走得了解脱道?每天不还是在生死道上狂奔吗?所以,很多事都是换汤不换药,形式上从这一套换成了那一套,心相续却还是老样子,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具备闻思修的智慧。所以,虽然外面现出家人、修行人、大居士的形象,里面却还是搞世间名利的一套。
闻思修的智慧是修行解脱道最重要、最根本的因。以闻慧和思慧的眼睛才能看到解脱道的路线。以修慧的眼睛才能现证解脱道。从获得小乘解脱来看,一个要有出离心,一个要有通达人无我的智慧。但是不作闻思修,“三界周遍是苦性”这一点就认识不到,进一步想从三界苦海出离的心就引发不出来,这样在意乐上并没有离开原先一念又一念希求轮回圆满的心态,还是那个乐著生死的心,一念接一念地流浪生死。所以,只有对苦谛闻思修,对三界是苦性看得越来越清楚,心越来越厌离,积聚到一定量时,心再也不往轮回的方面想,这时候百分之百地内心向往解脱,一心朝解脱的方向走,这就是从随顺生死的路上跳脱出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解脱道。“人无我”的方面也是如此,没有慧眼,决定是入不了的。那个顽固的我执,会让你念念缘着自我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以我执引发而造作,都成了流转生死的业,怎么能获得解脱?
像这样,要知道有闻思修三慧才能修出出离心和无我智慧,才能把原先念念生死的道一刀截断,掉转头来进入解脱道。这就是所谓的逆生死流。
谈到大乘一切种智解脱,那就更高,需要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实际行持六度来超越生死、涅槃二边的束缚。其中发心、受戒、六度万行,每一步都离不开闻思修,不然就只落于形象,修证是决定谈不上的。
由以上的理由,上师说:你们不要只以一个穿僧衣的外相,就心里满足。这是远远不足够的。解脱道要内心拥有闻思修的智慧才能实行。想一想,内心里什么闻思修的智慧都没有,解脱道一步也前进不了。凭这样能解脱、成佛吗?能截断无始生死流转吗?能把无量众生救出生死吗?所以,闻思修是佛法的命根。凡是佛弟子都要知道这是需要昼夜精进努力的法业。
3、佛法的结果——弘法利生
不贪自利寂灭安乐味,摄取佛子勇士传记海,
之后恒时唯一行利他,此为佛法结果故当知。
大恩上师说:不去贪著自利寂灭安乐的妙味,一心摄取佛子勇士的传记之后,恒时唯一利他,这就是佛法的结果。因此务必要认识到这一点。
“不贪自利寂灭安乐味”:对于自利寂灭的乐味不贪著。小乘人耽著在偏空涅槃上,不能放舍自己的安乐、不惜劳苦地利益众生。但是学大乘,连这个自利寂灭的乐味都要放下。《摄波罗蜜多论》说:“无力引发世间利,毕竟弃舍此二乘,一味利他为性者,应趣佛乘由悲说。”以小乘自利的心并不能引发无量有情的利益,所以要舍弃这种以自利为重的小乘心,大乘修行人以一味利他为本性,所以应当趣向无上佛乘。
“摄取佛子勇士传记海”:藏文里“传记”有一层涵义,就是一经听闻就能种下解脱种子,比如常啼菩萨的传记、密勒日巴尊者的传记。“摄取佛子传记”,就是把佛子菩萨的真实行履领纳于自心,发愿要行到和他同等的境界。比如,菩萨如何修持布施波罗蜜多,我也发愿随学,他是怎么做的,我也努力做到和他一样。按这样,浩瀚如海般的佛子行都一一摄取。
“之后恒时唯一行利他”:在发了誓愿随学佛子万行之后,任何时候都唯一行持利他,心心念念都是考虑利他,身口意一切行为都是做利他,这就是做诸佛的事业。
我们学佛到底为了什么?到底要学成怎样一种结果?其实,学佛就是为了把一切众生都安置在佛果位,为了这件事,我们才发菩提心付出一切努力。我们学习佛法的结果,并没有别的,就是全身心奉献于众生界,恒时只做一件事——就是利他。所谓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以众生界不可尽故,我此愿王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弟子书》说:“易得少草畜亦食,渴逼获水亦欢饮,士夫此为勤利他,此圣威乐士夫力。日势乘马照世游,地不择担负世间,大士无私性亦然,一味利乐诸世间。”(旁生也会为自己的快乐而努力。唯有精勤利他,才显示了大士超胜其他人的大力量。就像太阳永不停息地照耀世间,大地平等担负起一切世间,大士无私的本性也是一味利乐世间。)
现今释迦圣法极微弱,众生善聚逐渐减退时,
非以少许自利活命故,应勤弘法利生诸心友。
大恩上师教诲说:诸位心友!当今时代佛法极为衰微、众生善业逐渐减退,现在并非以少许自利而活命的时候。因此,我们应当精进地弘扬佛的圣法、一心成办众生的利益。
前两句是讲时代状况,一是佛教衰微,二是人心恶化。在这种时候,每个大乘佛子都应该把“弘扬佛法、教化人心”视为自己的责任。法在人弘,人能弘法。如果人人都有振兴佛教的责任感,尽心尽力地向人们宣讲佛法的真义,身体力行大乘的菩萨道,那佛法一定能兴盛,众生一定得利益。我们有责任引导这个时代的人,让人们皈依三宝、深信因果,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断恶行善,让善业增上,就能把众生安置在安乐之中。
大恩上师在圆寂之前赐给我们最后的遗教,上师说:“即使有一天我已不在人世,我期望我的弟子们能够坚定不移地修持并弘扬佛法,力争将佛法的智慧之炬一代代地传下去,这就是对我最好的纪念和报恩。”
“作为末法时代的说法者,我将一生都用在了弘法利生事业上面。因为我在今生公开地为众多弟子传讲了本来应该保密的、极为殊胜的密法——光明大圆满,因此,在我死后,我的肉身应该不会缩小,但我却并不以此为憾。虽然寻找转世灵童,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潮流,但你们不必去寻找转世灵童,也不必大动干戈地建造灵塔,我将会以另一种方式与你们在一起!”
“希望你们能记住两个要点:第一、不要扰乱其他众生的心;第二、要持之以恒地修持并弘扬佛法。”
(三)结劝
如是教诲黎明初曙光,应于清净意空恒依止,
从此佛法圆满之日轮,现前利乐吉祥诸心友。
大恩上师说:诸位心友!这一篇教诲就像黎明时最初的曙光一样,你们应该在自己清净心的虚空中恒时依止它,由此将会生起佛法圆满的日轮,周遍呈现利益安乐的吉祥。
这里,把教诲比喻为“黎明曙光”。上师从大智慧中流露的光明文句,落到了我们心相续中,以这个加持,我们心中便有了最初的一线觉悟,这就是光明的开端,最初的觉醒。然后,我们在清净的信心里依止这篇教言长期去实行,就是“于清净意空恒依止”。这个无垢的清净信心,好像一尘不染的虚空一样。“应恒依止”有个“恒”字,说明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像向导给我们画好了路线,之后久要遵循这一路线坚定不移地走到底,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
我们从听受教言开始,按照教言的指示,先打好佛法基础,认真学习三乘戒律学处,依止正知正念一丝不苟地严谨持戒。其次,每一天都远离散乱,勤奋地闻法、思维、串习。长年累月这样坚持做下去。在自相续成熟了之后,就一味利益众生,一心为圣教、为众生。这条路决定下来,坚持不变、始终遵守,这就是恒依止。所以,看起来只有三句话的要点,实际上要实行一辈子。对有信心的人来说,上师这三句话就成了自己一生修行的座右铭,一天都不敢忘记。这样,通过两堂课的学习,就决定了一生修行的方向和道路。真正按这样修行,内心的觉悟光明会越来越明显,终有那么一天,心中将显露佛法圆满的日轮,出现光明朗朗的利乐吉祥。
大恩上师在教言一开始说了无量法门的重大关键就是这三句要点。反过来,能按这三句要点深入实行,一定能穷尽佛法的源底。为什么?因为守持清净三戒,就奠定了一切佛法的基础;对于显密教法如理如量地闻思修,就有了一切佛法的命根,能运转起一切佛法的修证;尽未来际弘扬圣法、利益众生,就是佛法的究竟结果。所以,这三句是实修教言的精义。
总而言之,上师以过来人的身份把最宝贵的实修经验传给我们,我们能恒时依止上师的教诲,实际是开始踏上了上师如意宝曾经走过的光明之路,最终必然得到和上师无二的成就。
所谓甚深教言亦即此,慈爱忠言此外亦非有,
一生实修精要亦为此,故勿舍弃牢记于心间。
所谓的甚深教言也就是这个,慈爱的忠言也是在这以外再没有别的,一生真实修行的精要也就是这个。所以你们应牢牢铭记心间,片刻都不舍离。
我们学习了这篇教言,要牢记上师的三句教诲:佛法的基础是守持净戒;佛法的命根是闻思修行;佛法的结果是弘法利生。这是需要我们尽这一生全身心投入来奉行的教言。
四、回向善根
祈愿作此千万福德力,众生得触真实道光明,
来日皆于殊胜极乐国,究竟成满圆熟净三德。
大恩上师这样回向:祈愿以我作这篇教言的众多福德,让一切众生接触到真实解脱道的光明,将来某一天在殊胜的极乐世界里,究竟圆满圆、熟、净的功德。
“圆、熟、净”:圆是圆满十度,熟是成熟所化众生的相续,净是把不清净的土修炼成为净土。这三德到达究竟,就是圆满了菩提道而成佛。
上师如意宝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引导无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上师经常说:“我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凡是和我结缘的众生,不论仇缘、亲缘,我都把他们接引到极乐世界。虽然有东方现喜刹土、邬金铜色吉祥山刹土等许许多多的净土,但是像极乐世界那样功德圆满又极容易往生的净土,却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往生之后可以成就一切所愿,无勤度化一切众生。”
很多授记都说:凡是和上师晋美彭措法王结缘的人,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比如两百多年前的大成就者菩提金刚在他的授记中这样说道:
单坚阿拉木天喇荣沟,邬金莲师化身名晋美,
彼于菩萨四众眷属中,广弘显密教法如明日,
利生事业顶天立地也,清净所化眷属遍十方,
凡结缘者皆生极乐刹。
里面授记得很清楚,在喇荣沟有一位名为晋美的莲花生大士的化身,在菩萨四众眷属中,如明日那般广弘显密教法,利生事业极其广大,凡是与他结缘的众生都往生极乐世界!
1989年,上师去拉萨朝拜觉沃佛像,在觉沃像前,上师猛利祈祷并发愿尽力弘法利生、救度沉溺在轮回苦海中的无数众生,让他们往生净土。
上师随即入定,见觉沃佛像放出耀眼的光芒,觉沃像微笑说:“善男子!以后凡是和你结缘的众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上师的两位上师——罗珠上师和班玛斯德上师,也曾经对上师讲:你在晚年会广弘净土法门,以此可以让无量众生都往生到极乐世界。
按照这些授记所说,上师如意宝普遍广弘净土法门,劝导人们念诵阿弥陀佛名号。在喇荣五明佛学院,上师规定每年在藏历九月定期举行极乐法会。除此之外,上师经常到各地举办隆重的极乐法会,引导众生往生极乐。其中规模宏大的有三次,一次是1993年在喇荣举行的极乐大法会,当时漫山遍野都是白色帐篷,人流如海一眼望不到边际。据粗略统计,当时参加极乐法会有四十五万人。后来在新龙和道孚举行的极乐法会,人数大概在五十万左右。最隆重的一次,有将近一百万人参加,发愿念一亿遍阿弥陀佛名号的人非常之多。
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以上的授记完全是真实语。我们可以观察,那么多次的大法会中,千千万万的人都和上师结上了法缘,被上师慈悲的手接引到无比安乐的极乐净土,永远告别轮回苦海。大恩上师的发愿力广大不可思议,我们这些人都是以大恩上师的福德力加持,才在迷茫的人生当中,有幸接触到真实道的光明。而且,我们必定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在殊胜美妙的极乐国里,圆满我们成佛的愿望!
藏历十六胜生萨迦月十五日(1986年藏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