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书讲记(六)
第六节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昨天说了,我们要守护自己的心,不要让它散乱到色声香味等五种欲妙上。这些欲妙,就像瞬间毁坏自己的猛兽和毒药、能斩断慧命的剑刃、祸患无穷的怨恨敌人、刹那焚尽所有善法功德的烈火一样,过患非常大。当然,这样讲世间妙欲,个别初学者不一定听得进去,他们觉得生活如此美好、享受如此快乐,为什么说万法是无常的、痛苦的?他们的理念与佛教真理会产生冲突。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以智慧进行观察:到底自己正确,还是佛教正确。通过观察,你根本找不到胜伏佛教的教理,最终不得不心服口服,认可释迦牟尼佛的所有观点。
下面继续讲禅定波罗蜜多的第三个问题——未护根门之过患。“根”从广义上讲指六根,这里主要是指意根,即我们的心要以正知正念来护持,若没有这样,贪执外境的过患无穷无尽。
癸三、未护根门之过患:
一切欲妙生祸殃,佛说如同木鳖果,
世间人以其铁镣,缚轮回狱当断彼。
世间上美妙的色法、动听的声音、扑鼻的芳香、可口的美味、柔软的所触带来的快乐,暂时让人舒心悦意,数数生起欢喜,但若详加观察,快乐的背后还隐藏着非常难忍的痛苦。佛陀说,这一切欲妙犹如木鳖果,据《念住经》中记载:西方海岛上生有一种树木,它的果实(木鳖果)外表鲜艳动人,味道香甜可口,可是上午食用,下午就会命归黄泉。同样,我们无论贪执色声香味哪一种外境,表面上似乎很不错,能带来各种快乐,但从本质上看,它却是一切祸患的根本,令人不由自主地被欲妙的铁镣束缚在轮回的牢狱中。有史以来无数修行人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而我们之所以仍不断地流转,原因就是对欲妙没有看破。禅宗讲究“看破、放下”,这句话谁都会说,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其实,把欲妙喻为木鳖果是很好的比喻。虽然越南等南亚国家也有一种水果叫木鳖果,它被民间医学家誉为难得的养生佳品,是益寿延年的良药,但这只是名称相同而已。此处所提到的“木鳖果”,据佛教史料所述,只要食用就会丧命。汉译《正法念处经》把它称为“佉殊梨果”,经中云:“若取彼果,多有诸过。”“少得果味,多受苦恼。”唐译《亲友书》把它叫做“兼博果”。但不管叫什么,这种果对身体有害无益。
龙猛菩萨言:“佛说世上圆满事,难信如同木鳖果。”世间上的荣华富贵,用智慧来观察,跟木鳖果没有什么差别,一点也不值得信赖,地位也好,钱财也好,美貌也好,统统无有任何价值。过分的乐观主义者,根本不懂诸行皆苦的道理。其实只要贪执外面的事物,就一定会招致很多很多隐患,虽然当下看不出来,认为欲妙值得享受,可是人心贪得无厌,不会有满足的时候,如《方广庄严经》云:“一切欲妙一人得,然彼不足仍寻觅。”最终必定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痛苦。
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处境,不要认为欲妙是快乐之因,要把佛陀教言结合现代生活详细观察。当然,很多非佛教徒恐怕接受不了,觉得这是在抹杀所有的快乐,不符合实际道理。其实,真正经得起观察、永恒不变的快乐,在外境中绝对找不到,因此,我们对欲妙一定要看破。
前不久,这里有三四十个人出家,其中有一群大学生。我看了他们的“出家申请”,相当一部分人有社会经验,了解世间的各种情况,也感受过所谓的感情、财富、地位、名声等快乐,但学习佛法以后,发现除了寻求解脱之路,没有真正的圆满之路,因此,多方面考虑后,做出了这个选择。我看了之后比较高兴,出家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理应以自己的智慧作抉择,如果你自己的智慧不足,则应询问智者或者查阅可靠的典籍,这样选择的结果百分之百不会错。
要知道,佛教的理念是最胜的,不过现在有些人有一点过分,把《三字经》等儒教思想或基督教观点拿来相提并论。当然,他们自己这样认为,我也不反对,然以教理进行衡量时,寻找解脱道才是最好的。只是站在人天乘的立场上,天天劝人向善,这还不足够,一定要看破世间欲妙,断除轮回的根本,这条修行道路非常正确。否则,光是做一点善事,在这个层面上停滞不前,那无法彻底摆脱轮回。
作者告诉我们,世间上所有美妙的对境,其实就像木鳖果一样,外表鲜艳夺目,但如果去享受,恐怕不一定那么快乐。世间人找到工作了、结婚了,都喜欢用吉祥词来称颂,认为人生的幸福从此开始。但真正进入生活才发现,期望与和现实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二者并不能完全一致,于是大失所望,又改变原来的选择……因此,在欲妙上寻找快乐,是根本得不到的,藏地根登群佩大师说:“若详细观察,世上的一切所为都是痛苦的事,能熄灭其因的唯有佛法。”所以,为了求得佛法,付出一切代价也非常值得。
这么好的甘露妙药,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地传播给身边的可怜众生。人人都想得到快乐,但很多人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在制造苦因。当然,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佛法,佛陀时代也做不到这一点,但只要我们尽力而为,令一部分人对此感兴趣,他们就能找到解脱之路。因此,利益众生的这颗心,不管遇到什么环境,都不能放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无论投生为人类还是旁生,利他心始终都没有放弃,我们也应该这样发愿,同时还要看破一切欲妙,虽然完全断除有点困难,但先要从道理上弄明白,然后再进一步修持。
癸四、佛陀赞叹护根门:
若想断除五种欲妙,理应防护自己的根门。此举不但为世间人称扬,诸佛在经典中也极力赞叹。
知伏六根诸对境,恒时动摇不稳固,
沙场胜敌此二者,初诸智者真勇士。
世间上有两种英雄:一种能降伏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使之不散于外境。具体而言,眼耳鼻舌身意作为根,色声香味触法作为对境,当六根接触六境时,不会放逸散乱,而会防护根门。其实这是一种挑战,有些人能获得胜利;有些人则会被打败,比如贪执美色导致破戒,贪执流行歌致使心思散乱。现在有些居士真的很不错,虽然身处散乱喧嚣的红尘中,但平时从不看电视,也不跟恶友到不清净的场所去,吃饭、做事都按照佛教所讲的那样,完全调伏自己的六根门,以正知正念来摄持。他们就是与六识作战的获胜者,这是一种英雄。还有一种英雄是,国家与国家、部落与部落发生战争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勇士。有些人打架时,没有石头和牛粪,就拿帽子一扔,把对方吓跑了,这也算是获胜者。
一种是调伏根门的战争,一种是沙场奋战的战争,在这两者中,前面的获胜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经常这样想,出家人跟在家人比起来,对治烦恼方面还算是勇士,因为出家人杜绝感情,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很多事情在家人根本做不到。出家人过一个清贫又清净的生活,这种心力非常强大,有些在家人宁可到战场上作战,也不愿意过这种生活。那天有个人跟我讲:“我本来想出家,但我特别喜欢看电视,实在没办法出家。”我说:“出了家以后,看电视并不是破根本戒吧?”但有些人可能也不太懂。
在防护根门上,出家与在家差别很大,在家中受居士戒与未受居士戒也差别很大,真正能护根门者,完全胜过战场英雄。寂天菩萨说:“制惑真勇士,余唯弑尸者。”真正的勇士是克制烦恼、对治烦恼,其他人只是杀尸体者,因为战场中的敌人,即使你不杀他,他几十年后也会死,而真正的英雄,诚如寂天论师所言:“智者纵历苦,不乱心澄明。”纵然他经历了无数痛苦,仍能“心不随根转、根不随境转”,心一直澄清明了,不为烦恼和外境所左右,这才是最大的英雄。
现在有些人对治烦恼有一种能力,不管什么样的外境现前,都不为所动,誓言很清净。而有些人刚开始有一些承诺,但遇到外境时,完全处于散乱中。所以,佛陀赞叹的是什么人,大家一定要清楚,即使你遇到各种妙欲,也要护持好自己的心,尽量行持正法。前段时间,学院放了一个星期的假,开课后五论班有个女众,供养我一本用血写的《地藏经》。大家也知道,《地藏经》还是很厚的,我问:“你什么时候写的?”她说:“这次放假期间写的。”别人燃指供佛、用血写经,我都很害怕,但我翻了一下,真的很感人。我看了一下,她的十指都划破了,布满道道伤痕。
我回去之后想:在放假期间,很多人都在散乱,我也去了宗塔草原一两天,每天在那里看河流、看鲜花,但有些人充分利用这个时间,用自己的鲜血来写经,无论她以后变得什么样,但现在对佛教虔诚的恭敬心,却是不可否认的。很多道友包车到处去转山,安排了各种散乱的活动,而有些人却专注忏悔罪业,对佛陀非常有恭敬心。当然,她具体是什么想法,我也没来得及问。最后我把血经还给她,让她自己保留,她请我在上面签字,我就写了几句。过后我还是有很多感触,有些人放假时一直散乱,不要说用血抄一部经,就算用墨水抄,可能也烦得不得了:“可不可以不抄啊?我回来再抄,可以吗?”但有些人的自觉性却大不相同。
这些精进的事例,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效仿。现在的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发明了新事物,或者做生意很成功,别的国家都会争先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同样,我们作为修行人,身边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对象,如果自己不重视,与它擦肩而过,这是非常可惜的。你在这里呆一年,他也在这里呆一年,但过了365天后,你们对佛法的接受程度截然不同。
所以,在学佛的过程中,不能得过且过。外面菩提学会的佛教徒,大多数人都比较可以,但有些人的动机不纯,好像自己不去一起学习,就很没面子,星期天去学习也只是完成任务,没有把它当作最重要的事情,也没有用它来对治烦恼,以前你是什么人,现在依然没改变,若是如此,即使佛陀降临,也不一定能调伏你。
其实,学佛与不学佛之间应该要有差别,就像氆氇放进锅里染色,原来是白色的,在黄色染料中煮一会儿后,颜色应该变成黄色。有些人以前无恶不作,根门一直向外散乱,但通过学佛,马上得以调伏,这就是人心本善的一面。我以前不用转经轮,心里也没觉得什么,但今天上课时忘了,念《普贤行愿品》十几分钟的时间里,我就想了四次:“怎么手里空空的?噢,没有转经轮!”这就是串习的力量,有了好的串习,才可以步入解脱之门。
所以,大家应该认认真真地观察自己,否则,心很容易动摇不定,经常散在外境上。其实如果真正观察,外境并没有动摇,而是我们的心在动。以前也讲过,六祖到法性寺的时候,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当时风吹幡动,两个和尚在辩论,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两人争执不已。六祖一看,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们心动。”同样,我们平时听到一个声音,有人说好听,有人说不好听,但除了分别念不同之外,其实没有好坏之别。
现在很多人忙于没有意义的事情,究其根源,不是外境在引诱你,而是你的心喜欢散乱。我看到一些人发信息:“你干什么啊?”“我在瞎忙。”“怎么瞎忙?”“就聊天呗!”……说来说去全是浪费时间。我在成都时,有一次坐出租车,车里有部对讲机,司机就一直:“你到哪里了?三号三号。”“听到听到,你说你说。”“你现在在哪儿?”“我在转弯转弯——”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呢?现在人的话,哪怕说几个月,一点价值也没有,每天发信息、打电话、上网聊天,跟解脱没有任何关系,修行人真的没有必要去追求。
壬二(以知对境之法相方式而断除贪执)分二:一、了知欲界主要贪欲之女身而断贪;二、了知总贪欲之理而断贪。
癸一、了知欲界主要贪欲之女身而断贪:
当观少女身背后,臭气显露九孔门,
如肮脏器难填满,皮饰遮掩亦不净。
对欲界众生来讲,贪执异性比较强烈,此处凭借我们的智慧,男修行者观察女人的身体,女修行者观察男人的身体,就会发现正如佛经所言,男女身体都是不净物组成,没有一处是干净的。
佛经中经常以女身为对境作剖析,这也是有一定密意的。不仅古代如此,现在广告中女身也比较多。几年前我随上师去西方国家时,在一些比较开放的国家,男身清净不清净的广告不太多,女身的广告却触目可见。包括现在电视里的广告,也一直围绕着女人的头发、女人的身体。所以,佛教并不是重男轻女,而是特定的缘起所致。大家在学佛过程中,也要明白一些世间知识。
此处以女身为例,说在美女身体的背后,肮脏不堪、臭气难闻,九个孔道[1]暴露在外,流出的不净物没有一个可爱的,就如同盛装屎尿的不净容器。同时,贪欲极其严重,就像无底洞一样,不论享用多少饮食、拥有多少财富,也没有心满意足之时。
有些人说:“女人体内虽然肮脏污秽,但外表有皮肤遮掩,再穿上漂亮的衣服,佩带金银珠宝,打扮得非常庄严,不是也很好看吗?”这种说法不对。从另一面来审观,表面再怎么装饰,也无法改变女身本质,用你的智慧来观察,从头到脚有哪一处是干净的呢?
《出曜经》中说,有一个人叫摩因提,他的女儿非常漂亮,他便想献给释迦牟尼佛。他把女儿带到佛面前,佛就问他:“你认为你的女儿很好吗?”他赞叹道:“从头到脚没有一处不好。”佛说:“我从头到脚观察,不觉她有任何可爱之处……[2]”于是开示了很多身体不净的过患。
所以真正观察的话,女身内外具足不净,即使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金耳环、金鼻环、金脐环、金项链,也只是衣服和装饰物漂亮,并不是人体漂亮。很多人有种迷乱的错觉在作怪,喜欢把装饰物与身体混为一谈,其实人体就像一个装满不净粪的瓶子,只不过外面用五色绸缎包着而已。使人生贪的女身,藏在华丽衣服与装饰下的,实际上是令人厌恶的本性,《入行论》云:“长发污修爪,黄牙泥臭味,皆令人怖畏。”
听到这样的道理,有善根的人会顿然醒悟。《大毗婆沙论》[3]中有一个因儒童的公案说:佛世时,有位富家子弟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了很多婆罗门参加婚礼。天还没亮,佛就带着阿难远远地来了,有些婆罗门看到后,不高兴地说:“今天我们办喜事,沙门瞿昙来干什么?”佛对阿难说:“你去告诉他们:若想喜事顺利圆满,假如世尊不来,又怎么会成功?”阿难把佛的话转达给他们,并说:“因儒童今天要随佛出家,任谁也无法阻碍。”那些婆罗门听后,哈哈大笑说:“你们出家人到这里,原来就是为了干这个啊!”有一个婆罗门说:“沙门瞿昙还是很厉害的,不能轻视他,这是有可能的。”那些婆罗门说:“我们这么多人,围绕因儒童三圈,看佛有什么办法让他出家。”
不久太阳升起来了,因儒童信婆罗门教,所以崇拜太阳,立即上房向太阳礼拜。突然,见到梵天沿着太阳光在远方出现,他非常欢喜,觉得自己很有福报,能感招梵天来见证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
梵天问他:“你今天在办什么大事?”
他说:“我今天要结婚。”
“你怎么操办这件事?”
“我准备了三万两黄金,一万两请婆罗门吃饭,一万两供养这些婆罗门,还有一万要送给我未婚妻。”
“你请婆罗门吃饭,又供养他们,这是有功德。但你送未婚妻一万两黄金,值得吗?”
“很值得,因为我最喜欢她。”
“既然如此,那你觉得她的唾液值多少钱?”
“不值钱。”
“她流的汗值多少钱?”
“不值钱。”
“她的鼻涕值多少钱?她的牙齿值多少钱?她的脑浆值多少钱?……”这样说了36种不净物,越说越污秽,一个也不值钱。说到最后,因儒童就没有贪心了。因为他在迦叶佛时曾当过出家人,当时人寿二万岁,他在一万年中修界差别观[4],而且修得非常精进。由于前世的善根成熟,经梵天一问,他当下断除了贪欲。(有些人听到“出家”,就有不同的感觉,稍微听一下断除贪欲的教言,马上就如梦初醒,不生贪欲,这也跟前世有非常大的关系。)断尽贪欲后,他再仔细一看,梵天瞬间变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佛陀。佛陀为他宣说四谛法门,他当即证得三果,从婆罗门层层包围中,随佛起身乘空而去——他未婚妻可能气坏了吧,一直在等的丈夫竟然飞走了!
癸二、了知总贪欲之理而断贪:
如麻风病虫蠕动,为得乐受皆依火,
非但不息苦更增,当知贪欲与彼同。
比如,患有麻风病的人,遭受皮下癞虫不断蠕动时,为了解除这种难忍痛苦而去烤火,以此使那些癞虫稍稍不动,暂时停止了苦受,但只要离开火边,癞虫就会像报复一样,蠕动得更加厉害,引生更大的痛苦。同样,世间人为了快乐而贪执欲妙,暂时似乎没有烦恼,但实际上贪欲越大,痛苦越增盛。
很多人有了自行车想摩托车,有了摩托车想轿车,国内的轿车不行,一定要国外最好的品牌……贪执越来越大,没完没了。他们认为欲望得到满足非常快乐,却不知没有欲望束缚更快乐,《宝鬘论》亦云:“搔痒则安乐,无痒更安乐。具世欲安乐,无欲更安乐。”比如你有手机的话,就希望它的型号越来越高档,功能越来越齐全,一直不断地更新换代,但换了无数次的手机后,自己还没有满足感。可如果你一开始就不用手机,便不会有这些麻烦了。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但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修行,被烦恼贼入于心房,最终将我们所积累的善财全部盗走。《法句经》云:“如盖屋不密,必为雨漏浸,如是不修心,贪欲必漏人。”屋顶盖得不紧密,一定会漏雨(学院很多道友都有这种体会);修心不绵密,贪欲也会漏入相续。如果我们精进地修行,就会像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很多大德一样,生活随遇而安,不会有这些烦恼痛苦。贪欲是堕入三恶趣的根本因,《胜月女授记经》中说:“以贪堕入众生狱,以贪堕入饿鬼畜。”所以,我们要时时注意断除贪欲,若想断贪欲,务必要精进修行。
辛二(断除世间八法之散乱)分二:一、对治;二、所断。
壬一(对治)分二:一、真实对治;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
癸一、真实对治:
为见胜义于诸法,如理作意而修习,
与之相同具功德,他法少许亦无有。
对治世间欲妙最有力的窍诀,修不净观等还不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一定要照见无常、苦、空、无我的胜义实相。若这样如理作意和真实修行,对男女、钱财、地位等对境,就不会产生贪执,此举功德非常大,念诵、转绕等其他法均无法与之相比,所以我们一定要修持真实义。
什么叫真实义呢?胜义中,空性和无我是最甚深的法;世俗中,万法无常和诸受皆苦是最甚深的法,这叫做“四法印”,佛陀的教言中也讲得非常清楚。麦彭仁波切说:“世间最大的三种功德,是发菩提心、宣说大乘佛法、观想空性。”所以,我们要尽量修持四法印的胜义妙理,这种功德跟其他功德完全不同。佛经说:“弹指间修持四法印,此功德远胜于其他功德。”还有些经典说:“如果修持四法印,则与修持八万四千法门功德等同。”因此,修空性不二法门非常重要。仁达瓦大师在《亲友书讲义》中引用《四百论》的教证说:“空无我妙理,诸佛真境界,能坏众恶见,涅槃不二门。”无我和空性的妙理,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它能毁坏各种邪见,包括外道和世间的最高见解,故被称为涅槃不二法门,或者叫般若波罗蜜多。这样的殊胜教义,《般若摄颂》中有详细说明,这几个月我翻译了一半,以后应该能翻译出来。
我还翻译了《一世敦珠法王自传》,里面有很多精彩公案,其中有一个说,不仅听闻空性法门,功德不可胜言,甚至修持空性的地方,我们看到后也能解脱。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敦珠法王[5]在7岁时,有一次到坡擦山[6]的山脚下玩耍,他手里拿着镐刨风化石,忽然碰到一块大磐石,他力气太小刨不动,就用棍子再三往上撬,结果把它撬开了。大磐石后面是一个大窟窿,五光萦绕,非常好看,里面坐着一位庄严的比丘,身著法衣,肩披袈裟,左手结定印,右手作说法印,双足半跏趺坐,微笑地看着他说:“你打开我的门干什么?我与世隔绝,在这里修般若法门已经三千年了,你依靠前世的因缘才得以见到我。不仅见到我有非常大的功德,连我现在住的山洞,如果谁能看见,也必定无疑证悟甚深空性义。”他又说了一个偈颂:“我不住法界,万法即五蕴,五蕴缘起法,一切观空性。”说完就消失了。过一会儿,敦珠法王的父亲和邻居来喊他,看见那个洞吓了一跳,惊惶失措地说:“哎哟哟!竟然把山体掀开了,这肯定不是好事。”赶紧手忙脚乱地拿土石把洞口填上了……大家方便的话,其实应该去看一下。不过,我至今也不知道在哪里。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九个孔道:指两眼孔、两鼻孔、两耳孔、口、大便道、小便道。
[2]“她头上有头发,跟象马的尾巴并无两样;发下有头骨,如同屠夫砍下的猪头;头中有脑髓,像泥巴一样,臊臭难闻,放在地上,人们都不敢踩;眼目实际是水池,取出来都是水汁。她的鼻中有鼻涕,口中有唾液,体内的肝、肺腥臊不净,肠胃、膀胱里尽是屎尿。她的四肢也只是骨头节节相连,筋攣皮缩,靠着气息牵动,就像木人以机关抽牵而活动。一旦气息停止,将尸体的头、足等一节节分解,内脏摆得满地狼籍。如此虚假、污秽的人体,究竟哪里好呢?”
[3]《大毗婆沙论》:佛教说一切有部论书,全称《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玄奘译。相传印度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弘护佛教,鉴于当时部执纷纭,人各异说,便请胁尊者在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建立伽蓝,召集500位有名论师,以世友为上座,费时12年,造《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十万颂。
[4] 界差别观:根据《声闻地》观点,修此法应当思维六事,即思维义、思维事、思维相、思维、思维时、思维理。《中阿含经》之界差别观是:“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身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犹如屠儿杀牛。剥皮布地于上。分作六段。如是比丘观身诸界。我此身中。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5]现在五明佛学院的所在地喇荣,是一百多年前第一世敦珠法王的修行地。据《一世敦珠法王自传》记载:敦珠法王46岁到色达喇荣圣地,降伏地神恶龙等,向数百弟子传授大圆满,成就幻化虹身。仅在喇荣就成就了十三大虹身,故被称为“十三大虹身大密静处”。
[6] 大概位置在:洛若乡下面,洛若寺对面。但具体在哪个地方,我问了很多老喇嘛,他们也不清楚。
思考题
23、请以比喻说明未护根门的过患。佛陀如何赞叹护根门者?你周围的道友中,谁防护根门做得最好?他平时是怎么做的?
24、欲界众生最贪执的是什么?你对此有哪些体会?应当怎么样断除?若不断除有什么祸患?
25、要想对治世间欲妙,最有力的窍诀是什么?修持它有什么功德?请具体阐述。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