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图书连载>> 亲友书讲记>>正文内容

亲友书讲记(十)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4日
来源:宁玛·嘉绒寺» 启迪智慧   作者:索达吉堪布传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十节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昨天讲了哪些善法功德大、哪些罪业过患大,通过五个方面作了分析。下面用比喻说明一些小小的罪业不能摧毁大善根,或者也可引申为小善法不能摧毁大罪业。

辛二、教诫具足对治不善之广大善法:

数两盐转少水味,非能改变恒河水,

如是当知微小罪,无法摧毁大善根。

比如说,一两盐巴倒在一碗水或一桶水里,水的味道马上会变咸,但如果倒在印度四大河流之一的恒河里,它的味道不会受任何影响。(到了印度以后,干旱比较严重,许许多多的河流都干涸了,甚至变成沙漠中的一条小溪,但是恒河完全不同,它的河水十分丰沛。)同样的道理,我们应当知晓:不管是自性罪还是佛制罪中,所造的微乎其微的恶业,虽然它本质上是一种罪业,但不能有害于我们相续中力量强大的广博善根。譬如你最初以菩提心摄持、中间以无缘智慧摄持、最后以利益一切众生的回向摄持,以三殊胜摄持的诸如此类的善根,根本不会被小小的罪业摧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偶尔会产生一些嗔恨心、贪心、嫉妒心,但自己毕竟学过佛教经论,修行过一段时间,对此马上能意识到,并尽量想办法对治,所以它呆的时间不会太长。而其他的善法,就算我们修得不好,但也从年轻到老年之间一直把心思锁定在这方面,所以行持善法的时间比较长。例如听一节课的话,起码要用一个小时,而跟人吵架,每天不需要那么长时间,因此,自己还是有一点希望。

尤其是发了菩提心以后,若能观修这种菩提心,它的功德无量无边,《涅槃经》云:何人一刹那,观修菩提心,彼之诸福德,佛陀不能量。菩提心的福德连佛陀的智慧都不能衡量,一般的小罪业无法摧毁它,而它却能瞬间摧毁一些大罪业,包括五无间罪也不在话下。《入行论》云: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这里说的是重罪,很重的罪业也能刹那间摧毁。)所以,大悲菩提心或甚深空性智慧所摄持的善根,小小的罪业想摧毁它,无疑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1]。同样,以出离心摄持的善根,或者牵涉到利益众生的大善根,或者缘三宝的广大无边的善根,也都不容易被轻易摧毁。

因此,大家不要总是特别担忧:我死了以后,唯一的途径只有恶趣,因为我天天生恶心。凡夫人生恶心是很正常的,但你也会生善心,而且这种时候比较多,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没有信心的话,很多善法都不能增上。按照戒律的观点,我们临死时若一直观想:我的罪业全部清净了,我的善法不断地增上……”在这种善念中断气,会断除一切罪业而往生清净刹土。这些窍诀特别重要,大家务必要经常忆念!

庚二、尤其断除等持障之法:

掉举后悔与害心,昏睡贪欲及怀疑,

当知此等五种障,乃夺善财之盗匪。

修禅定的过程中有五种障碍,由于它能覆蔽自性,使善法不生,经论中又称之为五盖

具体而言:

一、掉悔:掉举与后悔合为一种。掉举指心散乱到色声香味等外境上,一直不能收回来,看见美色就起耽著,听到妙音又去贪执等;后悔是对以前所做之事追悔莫及,对那段经历放不下、想不开。从执著外境的散乱方面而言,这两者的本体完全相同,故而安立为一个障碍。

有些人正在坐禅时,听到旁边有声音,心马上专注那里;或者隔壁炒菜时,闻到味道就想好香哦;或者该安住的时候不安住,一直记恨年轻时某某人对自己不好,一边坐禅一边产生各种恶念……所以,这种障碍对禅定的影响非常大。

二、害心:指嗔恚,即对不悦的对境产生愤恨之心。比如你在坐禅时,想起自己的钱被人偷走了,别人对自己不公平,说过什么什么话,于是耿耿于怀,心中充满不满和不快。

三、昏睡:昏沉与睡眠合为一种。昏沉指心内收,昏昏欲睡,身体渐渐沉重,但没有真正入睡;睡眠是心极度内收,六根关闭,进入梦乡。这两者都是心内收,神志不清,不能清醒地入于禅定。我们有时候刚吃完饭就坐禅,结果一直打瞌睡,头不停地一点一点,这就是一种障碍。

四、贪欲:我们作为欲界众生,对人或财物的贪心比较严重。正当入座时,某某悦意的对境在心里浮现,对有漏的欲妙就开始起慕求之心。

五、怀疑:对道果等满腹怀疑:我这样修到底会不会成就?”“我修的是不是错了?”“上师和佛陀讲的道理,究竟有没有解脱的利益?”……

这五盖或者五障,能将我们辛辛苦苦积累的圣者七财,或是明目张胆地掠夺,或是趁人不备地偷走,跟强盗和小偷没什么差别。其实我们平常也感觉得到,如果产生嗔恨心,会马上意识到善根被夺走了;如果生起其他一些烦恼,自己虽然没有察觉,但修行已悄然退失,原来拥有的信心、惭愧等财富,慢慢变得荡然无存,所以这是特别可怕的一种道障。

很多修行人害怕家里来一些贼,每天把门窗关得紧紧的,睡觉时也东听西听,一有狗叫就以为小偷来了。其实,贼进你家偷盗并不可怕,最多是把值钱的东西拿走,根本不可能偷走你生生世世的财富。而且作为修行人,应该对财物没有执著。米拉日巴尊者在白崖山洞修行时,冬天的一个晚上,有个小偷摸进洞里,在洞中摸索。米拉日巴哈哈大笑,说:我白天都找不到任何东西,你半夜三更、漆黑一片还能找得着吗?真正的修行人对财物的态度应当如此。以前噶当派很多修行人,家里从来不锁,门一直开着,我看汉地的很多茅棚也是这样,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小偷来了也无所谓。

可有些修行人根本不是这样,安了一层又一层的铁门和防护栏,还成天提心吊胆。其实,对我们修行人来讲,最可怕的小偷莫过于掉悔、贪欲等五盖,它对我们的圣者七财明抢暗偷,所以应修好正知正念的铁门和防护栏。否则,你刚开始时修行很不错,确实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后来盗贼不知不觉入于你的宝库,把所有宝藏扫荡一空,最终你一无所有,这是极其可悲的下场。

戊六(智慧)分二:一、略说信等五根之道本体;二、广说正念等智慧。

己一(略说信等五根之道本体)分二:一、宣说应取之信等;二、以对治所断方式遣除骄矜。

庚一、宣说应取之信等:

智慧分为世间智慧、出世间智慧。要想生起出世间智慧,必须产生道的功德,这些功德世间人不具备,只有出世间圣者才拥有。

所谓的道,依次可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2]。我们每一个人应先入于资粮道,这在《现观庄严论》中有广说。但此处作者讲的是加行道,因为加行道最接近出世间智慧,若欲得到出世间智慧,必先圆满加行道的功德。当然,我们在凡夫位时,这些功德无法真实圆满,只能以相似的方式具足。

信心精进与正念,等持智慧胜法位,

当勤于此称力根,乃为顶位之本体。

此颂讲了五根和五力,加行道依修持五根、五力而获圆满。我们应该得到这些财富,它也不会被盗贼偷走。

一、信心:指希求解脱真谛的渴求心。信心是一切道之根本,《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假如没有信心,虽有精进和智慧也无法入门,所以《前行》讲人身难得时说,信心是五种自圆满的根本[3]

的确,我也经常这样想:现在的一些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从智慧上讲,完全有能力通达佛教的基本道理,可由于没有信心,往往与佛教失之交臂。信心对每个人来讲非常重要,《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如果没有信心,只是把佛教当作一种学术研究,自相续不一定能入于佛法大海。

二、精进:光有信心还不行,还要对善法有强烈欢喜心,身口意具备精勤的行为。俗话说:一生之计在于勤。如果你没有精进,天天睡懒觉,不要说出世间的如海功德,就连做一些小本生意,如卖面包、卖凉粉,也不会成功的。

三、正念:指对善法念念不忘,始终不忘失。你今天做一次,以后再也不做了,肯定不行,应当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个修行人,必须要修持这些善法。

四、等持:即一心安住于所缘境的禅定。不管是修菩提心也好,观想释迦牟尼佛也好,心要不被外境所扰,一心专注于所缘。

五、智慧:能辨别取舍善恶、功过、真假。倘若你智慧不够,很多修行恐怕无法成功。之所以在诸大成就者中,许多智者修行能成功,而愚者却望尘莫及,原因也在这里。

这五种殊胜的法,是加行道的本体,也是令我们超离生死、证得圣道的直接因,对此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形象上,而应当精勤修行。

当然,这五法在不同的道位,有不同的安立:暖位和顶位[4]时称为五根,因为它能出生一切功德,不会退转;忍位和胜法位时叫做五力,因为它的力量极其强大,不会被违品过患摧毁[5]。五根和五力是世间善根的顶峰,因而叫顶位之本体。但有些讲义中解释说,这几个法是加行道顶位的智慧。对于这种观点,有些论师认为不太合理,假如只是顶位的智慧,那忍位、暖位、胜法位都没有讲,加行道的功德就不完整了,故应解释为:在世间有漏或者动摇的善根中,信、进、念、定、慧这五法是最顶巅的。

大家应该想一想,看自己具不具足信心、精进、正念、禅定和智慧?如果这几样都具足,那就有希望超离生死轮回。我们这里有些道友也许是前世的福报,也许是今世的努力,好像样样都具足,他的信心从表情上看得出来;对善法方面也很有信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一直精进地修行;经常以正念观察身口意,想着行持善法;修行的时候,包括做事的时候,能够一心专注,对所做善法念念不忘;同时,智慧也相当不错。一旦具足了这五种功德,虽然你现在不是圣者,但也离圣者不远了。因为不管是哪一个圣者,肯定都具足这些法,比如我们所认识的高僧大德,这些功德统统具足,而世间最低劣的屠夫,信心、智慧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应该清楚自己到底离圣果有多远,通过平时的心态和行为,也可以衡量自己的修行境界有多高。

这方面,希望你们经常观察自己,如果有了这些善根,理应好好地守护,千万不要被五种障碍的盗贼偷走了。有些修行人的防护能力比较强,方便方法也比较多,虽然积累的财富不多,但防护措施非常严谨,这样一来,在修道过程中就不会退转。我们修行的道路非常漫长,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强盗、小贼,还有各种坎坷不平,以及不同的违缘和障碍,但有办法的人不会受这些影响,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最后能达到光明安乐的金洲。

庚二、以对治所断方式遣除骄矜:

病老死及爱别离,如此业即我所造,

如是反复思维者,彼对治门不骄矜。

下面又是劝国王不要生傲慢心,这在《亲友书》里提得比较多。当官的人一般傲气十足,乐行王可能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好看,有时候以为自己财富最多,有时候认为自己是人中之王,对地位、权势等的傲慢心比较强,龙猛菩萨也许看得出来,所以一直告诫他不要骄傲。

人要产生傲慢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思维生老病死的痛苦。我们都很清楚:每一个人出生的时候,要面对各种难忍的痛苦;住在世间中,也要经历四大不调之苦,那时叫苦连天的场面,谁看了都觉得难受;除了生与病的痛苦,还要面临衰老的痛苦,任你再怎么青春貌美,也抵不过岁月的流逝,最终人老珠黄、鸡皮鹤发;更可怕的是,死亡常常不期而至,使你在不情愿的情况下离开人间,感受与亲人生离死别。若对生老病死的痛苦有所了解,任何人都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只要你是一个人,再美丽、再强大也无法逃脱这种命运。世间上有各种选美比赛,但纵然你是世界冠军,再过几十年也会红颜不再,又有什么值得傲慢的呢?

其实,这些生老病死的业力,是我们前世亲自所造,现在不得不感受,就算自己方方面面超过别人,但观察它的本体时,也没什么可信的。释迦牟尼佛身为太子时,曾于四门巡游的过程中,分别见到分娩、老人、生病、送葬的景象,因而对轮回产生极大厌离心,放弃王位而出家修道,以期超脱生老病死之苦。《仁王经》云:生老病死,事与愿违。若能认识到这一点,你拥有再多的财富、再大的快乐,终有一天也会无常坏灭,这样傲慢便可摧毁无余。

《唯识论》云: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孝经注》亦云:无礼为骄。有些人高高在上,不愿对别人恭敬,可如果了知轮回不过是一场戏,自己只是在演戏而已,任何骄傲的心态或行为都会不复存在。一些国家领导或大富翁,因为有钱、有轿车、有地位,觉得自己在人生中演的角色最精彩,但若懂得了生老病死,明白在漫长无际的轮回中,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蚂蚁,就不会这么自以为是了。在一大蚂蚁里,有一只黑色的小蚂蚁,唱着歌说:我在蚂蚁中最了不起,你看看我的财富:洞里有好多草叶子,还有好多小虫尸体,我现在再也不愁了,不求别的东西了。但在人类眼里,它没什么可傲慢的,过一段时间下大雨,它的财富也会变成无常。

所以,真正能了解得失盛衰的话,根本不会生起骄慢心。但若没有这方面的教育,有些人觉得自己好看,就认为自己是唯一的天女;有些人稍微有点财富,就觉得自己富可敌国。其实懂一些佛教真理的话,包括乐行国王在内,也不应该生起傲慢,否则,你有再高的智慧和禅定也没有用。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即使因前世福报或暂时因缘得到一分超人的功德,也不应当以此而有骄傲之心。

己二(广说正念等智慧)分二:一、宣说有寂一切善资根本即是智慧;二、真实宣说具智慧之道。

庚一(宣说有寂一切善资根本即是智慧)分二:一、增上生与决定胜之根本——世间正见;二、决定胜之根本——出世间正见。

辛一、增上生与决定胜之根本——世间正见:

若求善趣与解脱,理当修习世正见,

若持邪见纵行善,亦具难忍之苦果。

这个偈颂非常重要,许多老修行人都知道,法王如意宝常引用这个教证来劝诫大家: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具足世间正见。颂词意思是,假设你不希求人天福报与三大解脱[6],那就另当别论了,但如果想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则务必要具足世间正见。

所谓的世间正见,是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及三宝、四谛、缘起等胜法有强烈的信心,坚信释迦牟尼佛存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完全符合真理。也有些论师说,通达万法皆空才是世间正见,这可能是不同宗派对胜义的认识不同吧。但我们一般承许,世间正见是对善法有正确的见解,如果不具足这一点,不承认三宝、业因果、六道轮回,也不承认人身难得,这种持邪见者即使天天念咒语、讲经说法、转绕经轮、放生,表面上看来特别了不起,但所作所为也无法成为解脱之因,反而会堕入恶趣感受无边痛苦。

颂云:世间大正见,谁人已拥有,彼于千劫中,也不往恶趣。可见,世间正见非常重要。上师如意宝以前传讲《百业经》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2269&page=1,目的就是想以因果的真实公案,让大家建立善恶有报的正确见解,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那么禅宗的明心见性、净土宗的往生极乐、藏传佛教的大圆满和大手印等高深境界,对我们来讲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说,首先打好稳固的基础很有必要。

现在有些人看似有一定的智慧,对佛法也在不断闻思修行,然由于缺乏因果正见,最后很容易诽谤三宝。据说个别出家人还俗后,生起极大的邪见,连释迦牟尼佛都不承认,还写了一些书诽谤三宝。这种人真的特别可怕,此举是在直接或间接毁灭佛法。文革期间虽然有一些愚者到寺院毁佛像、烧经书,但佛法没有受到特别严重的损害,而这些人学过显宗怎么讲的、密宗怎么讲的,然后通过似是而非的道理,引用佛教的术语对佛法进行诽谤,没有智慧的人很容易随声附和,认为他们言之有理。现在末法时代具有五浊中的见解浊,众生的见解特别低劣,空性见、无常见很难生得起来,学后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断见、邪见等邪道见解,一听就能接受并且随行。佛陀在世的时候,众生很容易生起正见,而今由于众生福报浅薄,具足正见有一定的困难。

《华严经》云:正见牢固,离诸妄见。《胜鬘经》亦云:非颠倒见,是名正见。正见就是远离虚妄见、颠倒见,不过如今有正见的人非常罕见,我平时所接触的很多人,一会儿生邪见,一会儿生偏见,一会儿生恶见,这些都轻而易举,但我用了很多很多的精力,全力以赴让他们产生正见,是相当费力、相当困难的。

最近我们这里期中考试,听了很多道友讲考中观,我确实有一种欢喜心。他们真的好像懂得缘起空性之理,若能如此,不要说这辈子,乃至生生世世在菩提道中都不会退转。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见解符合事实真相,通达之后就不会退了。然而,也有人对此并没有深入,说不懂吧也懂一点,知道中观是讲空性,但自己没有学进去,麦彭仁波切说,只是一种小聪明,这种人最危险、最可怕。因此,大家学习佛法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智慧融入佛法当中。佛陀的教诲不会有错,只是我们的智慧跟不上,于是产生邪见,谤这个、谤那个,最终连世间正见也没有,高深的境界更是纸上谈兵、冰上建筑。

《亲友书》讲的这个道理,确实十分重要,非常希望各位能背下来,背完之后不要轻易忘记。昨前天学院选举堪布时,一个老堪布大概70岁了,他年轻时所背的经论,包括《亲友书》在内,至今每天都在背、都在念,开法师会议的时候,我非常赞叹他的精神。我们有些道友以前背过一点书,但背完后就再也不看了,可是别人的善根极其深厚,一直不断地在串习。

在座很多道友都能背《亲友书》,但是背一遍不行,善法要长期串习,就像我们吃饭一样,断一天也不行,必须要长期熏陶在善法的氛围中。否则,凡夫人的习气根深蒂固,对恶法方面饶有兴趣、乐此不疲,而对善法方面,就像爬山一样费劲,爬几步就要喘半天。但即便如此,也要尽量具足世间正见。当今社会,皈依学佛的人非常多,可真正懂得佛法的寥寥无几,所以大家不要停留在形象上,形象上虽有一点功德,但意义不大,遇到违缘就会像墙头芦苇一样倒来倒去,最后很容易毁坏自他。

辛二、决定胜之根本——出世间正见:

当知人本无安乐,无常无我不清净,

未忆念此之众生,四颠倒见即祸根。

这里是讲出世间正见——断除四种颠倒。正见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四百论》云: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一个人如果毁坏正见,那他不会再行持善法了;但如果毁犯了戒律,而见解没有损坏,他还会忏悔,还会不断地修持善法。虽然戒律如同大地,是一切功德之本,但它只是转生善趣之因,只有依靠正见建立出世间的功德,才能获得究竟涅槃。因此,每个人的正见不能失坏。

从人作为所化的角度来说,人们把身体执著为清净,感受执著为快乐,心执著为常有,法执著为我所,这叫做四种颠倒,断除四种颠倒,则为出世间正见。《四百论》的前四品分别对此作过剖析。我们通过智慧来观察:世间感受皆不超离三大痛苦——苦苦、行苦、变苦,被三苦所折磨的人类,不可能有真实的快乐(痛苦)。(前段时间有一个人说,他跟家人吵架后,完全懂得了佛说诸受皆苦的道理。有些人遇到违缘也能转成顺缘,感受强烈的痛苦后马上就开悟了。若真能懂得一切感受都是痛苦,我们也想吵架。)有为法皆为无常,如春夏秋冬、年老年幼,万事万物刹那变迁,不可能住留第二刹那(无常)。不管怎么样执著,实际上没有外道承许的像大自在等主宰一切的我,也没有其他宗派所执著的以五蕴为设施处的我,因而就像石女的儿子一样不成立(无我)。身体的外表美丽庄严,非常吸引人,但若细细剖析、一一观察,只不过是36种不净物组成,没有丝毫清净成分(不净)。通过这四种观察,我们就能生起四念处[7]

遗憾的是,世间芸芸众生不知道这个道理,被这四种颠倒所迷惑,束缚在轮回中不得解脱。《大智度论》对此分析得比较细致。如果懂得这一点,并进一步修持,就算时间很短暂,功德也非常大。麦彭仁波切说:若人仅于弹指顷,观修诸行苦无常,空与无我四行相,经云此福胜无量。我们于弹指间修无常、观一切皆苦,做到这个并不困难,希望大家还是要修行。如果没有修行,自己会一直处于无明的密布乌云中,不可能逃脱出来。

今天有个道友讲考《入中论》时,我觉得一个颂词非常好:世有厚痴同稠云,故诸境性颠倒现。凡夫人四种颠倒相当于浓密的乌云,障蔽了本有的光明佛性,因此,所见的色声香味等对境全是颠倒现,就像眼翳者看到空中有毛发、胆病者看到白色的海螺是黄色一样,我们将本不清净的身体执为清净,本是无常的东西执为常有,本来没有我而认为我存在,本来是痛苦却妄执为快乐,依此而在轮回中一直漂流。假如通达了空性道理,《入中论》说:慧日破除诸冥暗,智者达空即解脱。智慧阳光会破除一切愚痴黑暗,由于已断无明之因,决定能获得生死解脱。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不会像现在一样,经常痛苦、伤心、忧愁、悲伤,饱受种种烦恼的折磨,而会像圣者一样解脱一切束缚。(当然,你显现上不一定是圣者相,就像密法所说,还是一般的平庸相,可是你的心早已解脱了。)

因此,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修四种正见。即使你不会修其他法,这四种正见也没什么不会的——“万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感受都是痛苦的,我是不存在的,身体是不净的,一弹指间思维这些道理,应该比较简单,但它的功德却不可思议。这不是别人说的,而是佛陀说的、麦彭仁波切说的,故定会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这些功德,也许暂时看不出来。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就像我们在孩童时代读书,老师说读书有很多好处,我们当时根本无法理解,现在长大成人了,才知道小时候如果没有读书,今天连字都不认识。同样,我们修这四种正见,不一定马上能感受到它的利益。一旦离开了烦恼乌云,现前圣果的光明,那时候就会知道圣者的教言没有欺惑我们,正是因为曾依止善知识精勤地行持善法,如今才有机会超离轮回,获得圣果!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指蚂蚁想撼动参天大树,太不自量力。

[2] 资粮道、加行道属凡夫之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属圣者之道。具体而言,资粮道:获得是见道之基础。加行道:获得见道之加行。见道:一地菩萨。修道:二地至十地菩萨。无学道:究竟佛果。

[3] 五种自圆满分为:一、所依圆满;二、环境圆满;三、根德圆满;四、意乐圆满;五、信心圆满。《大圆满前行》中说:只有通过体会到如来教法和证法有理有据的特征而获得解信之人,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所以说,信心是五种自圆满的根本。

[4] 加行道分为暖位、顶位、忍位、胜法位,这四个阶段的功德层层增上。

[5] 《大毗婆沙论》言:问︰何缘此五名根、名力?答︰能生善法故名,能破恶法故名

[6] 三大解脱:声闻缘觉、菩萨、佛陀。

[7] 《大智度论》云:破是四颠倒故,说是四念处。破净倒故说身念处,破乐倒故说受念处,破常倒故说心念处,破我倒故说法念处。


思考题

40、修禅定的过程中有哪五种障碍?请一一说明。为什么说它是特别可怕的一种道障?

41、要想获得出世间智慧,必先圆满哪一道的功德?如何才能圆满?你具备其中哪些功德?

42、什么叫世间正见?如果不具足,则会有什么后果?你对这一点有何感触?

43、什么叫出世间正见?请详细阐述它的内容。修持它有什么殊胜功德?

标签:亲友书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