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印讲记(六)
(二)内有情无常
分二:1、身无常 2、心无常
1、身无常
首先分析段落结构。论中先从总体上讲了有情根身都有从初生到最终坏灭的过程,而且在安住期间表现出种种变异,由“有变异”成立根身是刹那灭的法,一期身体的相续实际上只是许多个他体的刹那。
总之,由两方面推出根身刹那无常,一是根身总体上有生、住、灭;二是安住期间有种种阶段变异。
【内有情各自身[1]、根[2]的种种相[3],最初以惑业引生,在同类安住的最后际,寿命耗尽而坏灭。】
生、住、灭三相:生是最初由烦恼和业引发而新生,住是一期身体的同类相续还没有中断,灭即到了同类相续的末尾,一期身体的相续最终坏灭。
比如,最初以业和烦恼投入母胎,以心识的力量取父母的精血而显现身体的第一刹那,叫做“生”。从住胎第二刹那开始,直到今生最后一刹那之间,刹那刹那都显现人的身体形态,叫做“住”。到了最后刹那,心识离开身体,身体的同类相续到此断灭了,叫做“灭”。在这之后就成了一具不被心识摄持的尸体。
【现在正安住时,也是最初住胎、出胎,其次从婴儿到衰老到死亡之际,期间以各种年龄阶段次第转变,以及以苦乐等各异的阶段依次产生。】
今生在身体安住期间有各种年龄阶段按照次第转变,包括:最初在母胎中住胎的阶段——胎中五位,出胎的阶段,从诞生到死亡之间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前一阶段灭了,后一阶段又生起,叫做次第转变。而且有苦乐等各不相同的阶段依次产生,比如,身体一时苦,一时乐;一时饥,一时饱;一时胖,一时瘦;一时疲倦,一时精力充沛等等。
【如此,与心相续相连、以受摄持、按一一刹那前后因果相连而产生,】
身体由心识摄持,所以说相连。比如截断了的手,心识没有摄持它,就不会有苦乐的感受;手在身上和心相连时,就一直被感受抓住,手有冷、热、痛、痒、酸、胀等的感受,叫做以受摄持。前一刹那的身体是因,后一刹那的身体是果,前前生后后,因果相连而产生。
【并且随着由宿业传来的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
没有贪、瞋、痴三毒的心是清净心,以烦恼杂染的心是不清净心。“同类转变”,即身体转变的相和心态同类,这是由无欺缘起律所决定的,也就是由贪、嗔、慈、喜等心态,恰如其分地变现与其同类的身体相状。
【以及见到有增、减、胜、劣、苦、乐、境、作业等别别不同阶段的缘故,】
增:相貌、种类等的增上。减:相貌、种类等的降低。胜:身强力壮、身体有光泽等等。劣:胜的反面。境:身体所在的地方。作业:身体作某事。见:现量见。
以上列举了证成身体是刹那性的理由,即见到身体有种种变异的缘故。下面下结论:
【应知是他体的众多刹那。】
“他体”筒别“一体”,比如第二刹那的身体和第一刹那的身体完全不同,叫做他体。
上面观察到身体有变异,证明了身体是刹那灭的法。一期身体从诞生到坏灭之间是许多个别别他体的刹那。所以并不存在常住的身体,身体是刹那灭的法。
下面破除人们心中常见的几种常执:
一、虽然身体形态变化了,但身体还是原来的身体。比如身体在表演舞蹈,虽然肢体在运动,身体的形态在改变,但身体本身是不变的。
二、身体的感受变化了,但身体还是原来的身体。
三、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变化了,但身体本身不变。
四、身体的重量、体积增加了,这只是在原有身体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东西,原有的身体并没有改变。
以下逐一破斥:
一、破身体形态变化、身体不变
所谓身体的形态改变了,实际就是整个身体改变了,也就是当身体在活动时,原有的身体已经不复存在了。
以木偶作比方,木偶的头部、四肢来回地活动,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木偶的形态改变了,也就是木偶每根木条上每个点的位置都改变了。所有微尘的位置变动了,就是所有的微尘都变成了新物质。所以,木偶的形态变了就是木偶本身变了。
上次讲过这方面的推理,现在再复习一次。如果木偶不需因缘也能动起来,那就可以永远不停地活动下去,成了像疯子一样谁也控制不住的木偶,但这显然和事实不符。再者,如果木偶可以无因向某一方动转,为什么它不向其它方向动转呢?它应该能向任何方向动转,这也和现量相违。实际上,是以前一刹那的木偶为因,演员的手抽牵为缘,才出现木偶形态的变化。所以木偶的新形态是因缘和合的新产物,完全和前刹那的木偶不同,所以说,木偶变换了形态,就是变成了新的木偶。这样就破除了“木偶不变,只是形态变”的观点。
同理,身体本来是许许多多微尘的积聚,我们把它叫做“点阵”。当身体从一处移到另一处的时候,这个“点阵”中的每个点都移动了位置,既然位置移动了,就表明这些点上的微尘完全更新了。所以说,身体形态变了就是整个身体变了。
这条道理弄通了,我们就知道,自己一天当中行住坐卧,身体的形态在不断地改变,因此身体也就在不断地改变。由身体动转而改变,证明身体是刹那灭的体性。
二、破身体感觉变化、身体不变
有人认为:虽然身体的感受有很多变化,但身体本身并没有变,始终是同一个身体,时而感受苦、时而感受乐、时而感受冷热等。比如刚吃过早点,肚里很饱,到了中午肚里开始有饥饿感,虽然感受上有从饱胀到饥饿的变化,但身体是不变的。
破斥:感觉和身体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感觉和身体是一体,那么感觉从饱到饿变了、是刹那灭的法,则身体也是刹那灭的法。
对方说:我承许感觉和身体是他体关系。
我们说:如果身体是常法,而感觉又是前面饱后面饿的,那感觉前后不同,就是刹那灭的法,这样,身体是常法,感觉是刹那生灭的法,两者就是无关系的他体,既是他体,身体怎么会有饱和饿的感觉呢?
对方说:虽然身体没有饱和饿的感觉,但身体知道饱和饿。
反问:知道饱的知和知道饿的知是一样吗?
他说:不一样。
抓住这个“不一样”发问:既然不一样,这个“知”就有变异,就是刹那灭的法,这样“知”又和常法的身体成了他体关系,这样“知”在身体之外,身体怎么知呢?
他说:虽然“知”在身体外,但身体上还有一个“知”来知道它。
破斥:一个“知”需要由另一个“知”来了知它,按这样推下去,就有无穷个“知”的过失。
由以上的辩论就知道,感觉和身体是分不开的,并没有脱离身体的独立的感觉,感觉变了就是身体全部变了。比如吃火锅时,感到全身发烫,被汗湿透了,吃完之后浑身气血旺盛,全身的感受和吃火锅之前不同,随着感受变化,身体已经换成了新的身体。又比如,清晨出门上班时身体很轻松,工作了一天,消耗了精力,等到下班回家时,腰酸背痛、头部发晕,全身懒洋洋没有一点气力,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这个身体和早上的身体是一体吗?我们觉察到,全身的感受都有明显的变化,说明身体已经变成了新的身体。
三、破身体功能改变、身体不变
有人说:我的胃功能时好、时坏,胃功能好时吃得下一大碗饭,胃功能差时连一小碗也吃不下,但胃还是原来那个胃。
破斥:胃功能和胃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是一体,当胃功能从好变差时,和它一体的胃也发生了变异,这和承许胃不变相违;如果是他体,胃功能和胃就是毫无关系的两个法,这样,胃功能在胃的外面,和胃脱离,胃就成了没有消化功能的法,而没有消化功能的法怎么能叫做胃呢?
总之,要理解到身体的属性和身体不是他体,离开了属性并没有独立的身体。身体的属性包括形状、颜色、温度、功能、重量、体积等等。如果身体和属性是他体,那身体就无形、无色、无声香味触、无温度、无功能、无重量、无体积……这样的身体,没有形状、颜色,眼识看不到;没有声、香、味、触,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觉察不到;体温计测不到,刀切不到,听诊器听不到,这就成了像虚空一样的身体。
其次,如果属性和身体是他体,那二者就毫无关系,怎么能说此属性是身体的属性呢?因此,两者不是他体。在属性发生了变异时,就是身体发生了变异。
四、破身体有增减、原有的身体不变
有人说:身体长高、长胖了,只是在原有身体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部分。
破斥:如果新的身体只是在原有的身体上增加了新的部分,而原有的身体是不变的,那么这个新身体就是原有的身体上加上新的增添的部分,我们请这个身体向前走几步,走到前面的身体因为发生了位移,所以成了全新的身体,应该是无常法,而原有的身体是不变的常法,应该留在原来的位置上。这样,这个身体就分成了两部分,新的增添的部分移到了前方,原有的身体留在原位上,但这显然和事实不符。
有人说:胎儿在母亲子宫里,他是由最初的一小点逐渐增长成几斤重的胎儿,最初的那一点永远在胎儿的体内。
这也是谬论。如果最初那一点还在的话,那就是不变的常法,这样,在母亲向前走动时,母亲的身体和子宫内的胎儿都到了前方,而那点不变的东西因为是常法,应该独自停留在虚空中,和子宫分离。但谁也没见到这种现象。
又有人认为胃切除了三分之一,虽然胃变小了,但还是原先那个胃。
破斥:这个胃和原有的胃是一体吗?如果是一体,那就成了要么原有的胃减少了三分之一,要么后来的胃没有被切除。
对方答:原有的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一,当然已经从体内取出来了,我没说现在的胃和原有的胃在总体上是一个,我只是说剩余的三分之二和原先胃的这部分是同一个。
破斥:请这位胃病患者向前走一步,这一走,身体移到了前方,应该是有变异的无常法,而胃的剩余部分因为是常法,应该留在后面,但我们从没见过这种身体和胃分离的现象。
还有一种怪论说:虽然胃在膨胀,但胃的本体并没有变,就像一个气球,可以吹得很大,但还是那个气球。
破斥:实际上,气球被吹大时,气球已经变成了全新的气球;胃在膨胀时,胃已变成了全新的胃,原因是:当胃在膨胀时,组成胃的所有微尘都有位移,都变成了新的微尘。
有人说:不一定,这只是一部分发生了位置移动,而胃的中央部分并没有改变。
破斥:如果胃里有不变的部分,请向前走一步,这一走,身体又分成了两块。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明白我们的语言、观念有很多不符合事实的地方。我们常说:身体长胖了、长高了、脏了、干净了、受伤了、身体在动、肠胃在蠕动、心脏在跳动,我们说的时候,心里是认为还是过去的那个身体,只是它增添了、减少了、运动了、功能变化了、有不同的感觉了,其实身体增减了、运动了、功能变了、感觉变了,就是身体整个都变了。
有人认为时间是身体的属性,一天当中,身体的时间不断在变化(比如一点钟的身体、五点钟的身体),而身体还是原来的身体。
破斥:身体和时间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是一体,时间的生灭就是身体的生灭,比如前刹那灭了、后刹那生了,就是前刹那的身体灭了、后刹那的身体生了,由此,身体并不是原来的身体。如果是他体,时间就成了脱离身体的法,这样是时间自己在生灭迁变,怎么能归到身体上呢?应成身体没有时间这种属性。
其它形状、颜色、体积、重量、功能等属性,都可以按这样破除,即属性和身体是一体,属性变则身体变;如果是他体,属性就成了身体之外的法,这样属性是独自变化,和身体无关,不能叫做身体的属性。
有人说:虽然我承许身体是刹那灭的法,但不决定后刹那的身体和前刹那是不同的他体。
问:你认为前刹那灭了,后刹那又生起前面那个法吗?
他说:虽然前刹那的法是灭了,但后刹那又再生出它来,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狡辩,如果不破除,会有很大的问题。这是到了关键点上,必须辨明不可。怎么说是关键点呢?因为我们说:由身体是刹那灭,身体就是许多个他体的刹那,由此就可以分开来,而且知道刹那刹那都是显现新的身体,时间一过,原有的身体就不复存在了。现在他提出“虽然是刹那生灭,原来的法还可以重新产生”,那就否定了前后他体。
以下破斥这一点:
比如,由前刹那的因产生后刹那的果,我们注意到“因灭时就是果生时,中间没有任何间隔”。现在看,如果第一刹那的甲灭了,第二刹那又生了甲,盯住第二刹那这个点,在第二刹那时又是甲灭了、又是甲生了,同一个甲怎么可能在同一时刻又灭了、又生了呢?灭了就不是生了,生了就不是灭了,一个法上不可能存在生和灭两种相违的状态。所以,第二刹那的身体决不是第一刹那的身体,两者全然不同。
通过以上的辨别、分析,我们了解到身体既不是在不变的部分上累加出来的,也不是“身体不变、身体的属性在变”,也不是一段时间内常住再变异,又不是重现原有的身体。所以,身体是刹那灭的体性,一期身体的相续只是许多个他体的刹那。
最后还想说一点,我们必须抉择到承许身体刹那灭是最合理的观点,也是很稀有的观点。但这要靠自己用心体会到才行,只是录音机那样重复说一个结论是不行的。
举个例子,胎儿从一点开始逐渐演变成具有五官、四肢的圆满胎身,这是一种显著的巨变。想一想:如果胎中的色法不是刹那灭,能发生这样的巨变吗?我们对比两种观点的合理性,一种观点认为胎身不是刹那性,那就是常住的体性,在常住里面不能成立暂时常,因此是永恒的常住,这样就成了永远是原来的形态,一切身体后后的阶段都不可能现前。另一种观点是承许刹那性,这是最合理的,因为刹那灭也就是刹那变,想想看,一刹那变出一个新的相,下一刹那又变出一个新的相,每次变一点点,经过万亿个刹那的微变,累加起来就会出现显著的变异。按这样看,无论在身体上出现多少种的阶段、出现多长或多短的阶段,乃至生生世世的身体转换,都可以解释得通,因为刹那灭就是更新不断地更新,累加起小的变异,就会出现巨变。
(以上讲了由微变渐积到巨变的真理。)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还没有抉择到位。很多人认为变异的累加就是把一点点变化加起来,就像在一个器物上不断镶上珠宝一样,在原有的基础上一点点加上去,加多了,就成了一个大东西。(这是一种常执,把原有的那个基础看成不变)
事实上,变异的累加是指变了一点又变一点,越变差距越大,不是加了又加,那就成了在常法上加东西,这种观点我们上面已经破了。打个比方,这就像连续拍了很多张身体的照片,把照片排开来,每两张都是全然不同的他体法。虽然相邻两张的相片差别很小,但是因为每换一张都有微变,积累到第一万张时,就和第一张有很大的差异。
有人质疑:你说前后的刹那是全然不同的他体法,而全然不同就是毫无相同,是百分之百的变,既然是全变,怎么会有变得小和变得大的差别呢?
答:在百分之百的变当中仍有变得大、变得小的差别,比如电影胶片,隔得近的两张是他体法全然不同,但很相似,这是变得小;隔得远的两张也是他体法,全然不同,但是相差远,这是变得大。
总之,身体是缘起生的刹那法,前后刹那的显现完全是他体的,身体就像银幕上显现的一幕幕影像,决定是以这种方式成立的。理解了这一点之后,才知道为什么佛法把身体比喻为梦幻泡影。
旁述身心关系
在抉择身无常时,论中说:“随着由宿业传来的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这句话非常深细,不咬嚼一番,是难以深入透彻的。
以下逐步观察:
第一、身体状况有变异故,身体是刹那无常,即身体只是一个个他体的刹那,由此就知道是在前一刹那的身体彻底灭了之后,出现后一刹那全新的身体。
第二、观察后一刹那的身体相状是如何显现的?如果单单是由前一刹那的身体为因而产生的,为什么后一刹那只显现那种特定的相状而不是其它?换句话说,身体的表现有无数种可能性,血压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升高和降低还有很多量级,依此类推,心跳有加速和减速,呼吸有急促和缓慢,气血有通畅和阻塞,肌肉有紧张和放松,皮肤有光滑和粗糙……诸如此类,可以划分出林林总总、千差万别的相状。如果单单是由前刹那的身体产生后刹那的身体,那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它只变现特定的相状而不是其它?比如,为什么下一刹那的脉搏跳动是一分钟八十次,而不是一分钟七十五次或九十次?
所以,产生下刹那身体的因素,除了前刹那的身体之外,还有前刹那的心态。用因、缘、果来配,前刹那的身是因,心态是缘,后刹那的身是果,因决定了果的总体,缘决定了果的差别,就像种子和水、土、阳光等和合产生果实,种子为因,决定果的总体,水、土、阳光等为缘,决定果的差别,是这样的关系。
现在看到身体只是一刹那的显现,由此才可能随着心态而相应地转变,如果身体是常住的法,则永远不可变动,任凭我们起心动念,也不能对它构成任何影响,这和现量是相违的。相反,身体只是刹那法,和心态和合起来就可显现下一刹那新的身体。上次我们举例讲了瓶和铁锤和合生起碎片是因缘生果的现象,这里,身心和合产生下一刹那的身体也是因缘生果的现象,而且应该认识到,在后刹那的身体生起时,前刹那的身体已经完全消失,出现的是全新的身体。
全知说:“身体随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染净之心是缘,不清净的染心和清净心有很多差别,和这些心态配合,身体会产生同类转变。“同类转变”,就是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态,身体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转变,心态和身体的变异完全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同类转变”反映了缘起的精确性,没有丝毫的紊乱和误差。
观察心态和身体转变的对应关系,应该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课题,这个“同类转变”需要在极其清明的状态下观照,体会到不同的心态造成了人体气血、脏腑哪些具体的变相,按照这条“同类转变”的原则,分门别类地找出具体的对应关系,这是传统医学的精髓。比如中医巨典《黄帝内经》中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怒等是心态,气上、气缓等是人体内气的变相。“怒则气上,喜则气缓”等是指身体内气的运行随着人的心态而发生同类的转变,这是无欺缘起律的具体反映。又如《黄帝内经》说:“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也是揭示心态如何造成脏腑的同类转变。像这样,把心对身体的作用现象准确观察到位,扩而充之,应该是人类医学研究最重要的课题。《黄帝内经》开宗明义就说“百病从心生”,这一句是医学的心要。
以上所讲的身心关系用比喻来说明,身体像一辆车,心是驾驶这辆车的司机,车在运行时,随着司机把方向盘转向哪边,车就相应地转向哪边,心就是这样操纵身体的司机,精确地控制着下一刹那身体的演变。
第二步观察:我们当下的染净心是有一定相状的,比如染心有贪嗔痴慢,净心有慈悲喜舍,总归是无量染净心态中的一种。这样的心态从何而来呢?是无因生吗?如果是无因产生的,应该恒时都生起这种心态,为什么没见到心态固定为一种相呢?由此可决定当下的心态是缘起生的现象。
进一步寻找,会发现这是由以往的造作势力所传来的,所以论中说“由宿业传来的染净之心”。这是说当下的心态,追溯它的起因,都是由前面造作的势力带来的。也就是,我们以前内心是按那种方式造作的,这个造作一生起就具有等流的作用,决定了后来遇到同类境界时,会出现同样的造作方式,按现代语言来说,叫做条件反射。
举例说,我们读小学时,其他同学的学习成绩更优秀,在他们被评为三好学生上台领奖时,心里会难以忍受,这是缘别人的圆满生起嫉妒心。当时心识是以这种嫉妒的状态来运作的,而这种造作一出现,就有它的影响力,会造成后后同类的心态。即使在我们成年之后,看到别人的名誉、地位、财富、家庭很圆满,以过去造作的等流,仍然会心里难以忍受生起嫉妒心态。
举一反三,我们仔细地反省自己,会发现自己的种种心态都受着过去造作势力的影响,缘起力丝毫不空耗,造作了、串习了就有势力,会导致后来同类的心理状态。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我们的心识总在以同类的方式重复过去的反应模式,这在佛法里,叫做造作等流的作用。
比如,我们有表现欲,这是受不良观念影响,由杂染缘起造成的心态。外界告诉我们要显示自我、张扬个性,自己内心是一团无明,加上媒体的宣扬鼓噪,人就会形成这样的心态,一到大众场合,就开始在自己的形象、语言、知识等方面,有意识地显露自己的长处。心识只要有一次按这样运转,以后就会接二连三地以同类方式现行,一到人群聚会的场合,就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有想显示的心态和行为。
又比如,听到一种言论说:不能吃亏,吃亏是傻瓜。如果内心认同了这种观点,就会对吃亏产生排斥心理。比如让他多干,他就不乐意,因为多干意味着付出,而这种付出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他是坚决不干的。以这种造作方式的等流作用,每遇到别人要求他多尽一点义务时,他就不愿意,如果勉强让他做,他会产生抵触情绪,满心的不情愿。这样逐渐形成了心理定式,遇到类似的情况,都是生起这样的心态。
总之,要认识“身”、“心”、“业”三者的关系,身是随心而产生同类的转变,心是由过去的造作传来的,也就是当下面对境界时生起贪嗔的心、不满的心、抵抗心、逃避心等等,都是由过去造作的惯性带来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