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经论讲记>> 四法印>>正文内容

四法印讲记(七)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0日
来源:显密佛网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以上讲了“身体随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染净心又是由宿业传来的”,下面结合具体事例作一些分析。

身随心转

书上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天,一位女士对医生说:“我是从山西来北京看眼病,今天特别难受,头又晕又胀,我得高血压一年多了,想请您给看看。”经过检查,血压为180/140 mmHg

医生问她:“一年多前,有件什么事,你认为不应该那样做而较劲,心理不平。”

她回忆说:“因为单位一刀切,干部50岁都退下来。当时我认为不应该让我退,我刚刚50岁,是财务科长,又是业务尖子、骨干。开大会时局长多次表扬我工作敬业、业绩好,我总认为我和其它干部不一样,我满打满算这次领导一定会把我留下来。结果公布时,我和大家一样都在一刀切的行列里,对我来说真是一次意外的打击。我想不通,认为领导不应该把我当作一般干部,让我也退下来。”

她又请问:“我的血压这么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医生说:“一般收缩压增高是你为别人不应该做的事而较劲的心情,导致气血定向运转,使收缩压增高,你的这种不平的心情,我们叫做信号,它可以导致你得病。你要把刚说的这件事仔细想开,这件事都过去一年多了,你还想不通,认为领导不应该让你退下来,这就是你得高血压的直接原因。退下来是一刀切,这是改革的需要、形势的需要,你为什么要特殊,你有什么特殊的条件,你把对这件事的理念转换过来,再心平气和的想想。”

她的观念一转变,当时就感觉头轻松多了。

医生进一步对她讲了舒张压高的规律,医生说:“是对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做的事较劲,这个心情使气血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导致你低压高。”

她说:“是这样,我认为退下来后不应该当家庭妇女,做家务、带孙女,认为这样做没有人生价值,过去我就看不起家庭妇女。”

医生说:“你当家庭妇女也是间接的为国家做贡献,儿子、儿媳没有后顾之忧,能安心工作。”

经医生引导,她观念发生了变化,大约半小时之后,再量血压,血压为130/90 mmHg,恢复了正常。

她觉得用这个方法治病很神奇,既可以治好病,又使自己对某些事想得开,不但头轻松了,心里也舒畅了。以上事例说明了心情和疾病是有密切联系的。(心平健康学)

对以上的案例我们首先观察心态和身体转变的对应关系。这位女士有两种心态,一种是认为领导不应该让她退下来,她对领导的这种做法心怀不满。她的心理倾向,我们体会一下,就是她认为心外有个领导,她对这位领导的做法内心反抗,由“同类转变”的原则,这股内心反抗的力量必定导致在血管收缩时收缩压变大。后来她心里改变了观点,她认为这样安排是应该的,这是形势的需要,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她的观念一转变,她的反抗的心态去掉了,变成心里顺从,对这件事一顺从,内心的压力就解除了,所以,头马上轻松了,收缩压也降下来了。

第二种心态是她认为自己不应该做家庭妇女,在家带孩子。这是她对自己的做法心里不愿意。因此在家带孩子时,她内心并没有完全放开,如果她完全放得下,做起来内心就是完全轻松、完全自在的状态,不会出现舒张压增高的病相。比如,我们在大街上扫地,如果内心完全放下,心里就不会有压力,如果认为自己不应该做,那内心就是收缩的状态,会造成血压增高。

她在医生的引导下,觉得当家庭妇女很合理、很有意义,这个观念一得到转变,她对自己的做法心里愿意了,内心顿时就开放了,所以“舒张压”也很快减下来了。

其次观察“由微变发展到巨变”的道理。比如,当她退下来时,最初生起“领导的安排不合理”的想法时,这是一种反抗的心态,导致收缩的压力变大。这是一刹那缘起生的现象,就是由前一刹那的血压为因,反抗心态为缘,产生后一刹那更高的血压。在这之后的一年多中,她一直没想通,也就一直处在反抗的紧张状态中,持续下来就形成稳定的病变。

再看,为什么她会产生这样的心态?这跟她的心识造作方式有关系。她对自己看法高,每当别人对自己评价不够的时候,她就表现一种不服气的态度,这是她心识运转的方式。到这次领导让她退下来时,她也是以这样的心态面对,所以这是由过去的造作方式传来的。

这是一个例子,从这里也体会到全知麦彭仁波切金刚句的涵义非常深广,其实金刚句讲的是一条大定理,无数的事实都是这条定理的具体表现。按照这条定理,细心观察推理,会体会到身随心变的无欺缘起规律,由此也知道“百病由心生”是一条真理。你是怎样想的,你是什么样的不良心态,就会造成什么样的病相。而且,反过来,就懂得怎么调整观点,才能调整心态;怎么调整心态,才能调整身体。当然,这要有很深细的智慧去体会到,真正把自己心态上的错误找出来。这个智慧来自对佛法的深入思维。

再举例子,比如由内心消化不良造成生理上的消化不良。

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心里对某些事情、别人对自己的某种做法消化不了的时候,吃饭的食欲会减弱,肠胃的消化力会减弱,这就是以心态造成生理同类的转变。

照这样,如果心里经常对人、对事想不通,久而久之,肠胃长时间处在这种消化功能低下的状态,重复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固定下来,在肠胃上出现器质性病变。

这里关键要认识“由微变到巨变”的规律,前一次讲过,所谓变化的累加,就是一次变一点,是变了又变,不是加了又加。但是变得久了,串习力强,它的强度、幅度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就固定成形了。所以器质性病变并不是一下子突然产生的。我们学了细无常,知道没有“一段不变,突然变化”的情况。所以器质性的病变是由最初第一刹那微小的病变发展来的。

什么是微小的病变?注意!这个病变是从心态来的。贪嗔痴一起,就引起身体的变化,这就是微小的病变。贪嗔痴有强弱,程度弱,病变小;程度强,病变大。心生起烦恼,身体就有病变,身体在病态中积累多了、久了,就形成大的病变。所以说,“百病由心生”。

又比如,有人养成一种偏激的个性,他习惯用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常常觉得别人的做法不对,常常会感到失望和生气。这个心态一直造成他的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心理偏激,身体也出现偏激的状态,尤其大脑会处在病态当中,久而久之,就成了大病。

我们看他,在家里,觉得父母对他照顾不够,不能满足他的愿望;在学校,认为学校的制度不合理,老师没水平;在单位,对同事看不惯,对领导挑毛病;在社会生活中,看很多社会现象,认为不公平。

总之,看一切都不顺眼、都不合理,不顺他的意思,经常怨天尤人,他也经常因此而遭受挫折,常常处在烦恼、头部紧张、身体紧张的状态当中。到最后,这个人会头疼得厉害,有些严重的半张脸麻木,甚至全身麻木。

还有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在做小孩子的时候,受家长的溺爱,他想什么,家长就要满足他什么。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心态,就是什么事都要满足他才行,不满足他就生嗔心。到了长大之后,他这种任性的心态,让他的身体常常发生病态反应。

比如,在单位里,领导、同事并不可能处处满足他的愿望,在家里是以他为中心,事事要听他的。但是单位是以领导为中心,怎么可能围着他转呢?他以习惯性一碰到别人不听他的就心里生气,又不敢对领导发泄,时间长了,就会得气喘病,就是那股气发不出来造成气喘,所以心态准确地造成身体的病相。

像上面这样的病,从根本上只有从心上治疗,心病还需由心治。我们稍作观察就会明白,这种病不转变自己的观点,不转变自己的心态,只靠药物、饮食是治不好的,因为他时常以这样的心态反应,所以同类的身体病态就会一直那样变现,碰到境缘强、反应强时,还会进一步恶化。这个病是由心态制造出来的,心态是由特定的造作方式形成的,造作方式又是由内心的观点来的,如果病人能在观点上转变,不看别人的过失,只看自己的过失,偏激的个性一消除,头疼的病就会减下来。或者我们认识到“事事以自己为中心”是一种错误的心态,换成“事事以别人为主”,这样气就很顺,不会得气喘病了。

以上举例解释了“随着由宿业传来的染净之心同类地转变”。上面是从身体的病态上讲的,下面从身体的相貌上讲。

相随心转

我们观察人的相貌是如何随心态而变化的:比如,人害羞时,脸一下红了,而且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来;受惊吓时,脸立即变得煞白,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欢喜时,眼睛是有神的,脸上是放光的,全身轻松、散发着活力;愤怒时,满脸狰狞,眼睛里透着凶光,身体的皮肤、肌肉绷得紧紧的;突然受挫折陷入绝望时,两眼失神,面色苍白,浑身无力,瘫软在地;内心陷入极度忧虑时,一夜之间满头都成了白发,显得极为苍老;书上讲,有些新兵上前线,听到枪响,就要拉肚子。就是因为枪一响,他的心就紧张,一紧张就刺激胆汁大量分泌;胆汁分泌之后,增加了肠蠕动;肠一蠕动就拉肚子。

为什么身体的相貌会随着心转变呢?就是因为身体是刹那灭的法,在心态的作用下,立即就发生转变。如果身体是常住法,再怎么起心动念也不可能使它改变。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当下生起了愤怒的心,它和身体一和合,立即显现新的身体。而且缘起不错乱,愤怒并不是轻松的、和善的,以它造成的皮肤是紧张的皮肤,造成的眼光是凶恶的眼光,造成的脸色是发暗的脸色。(其它都可依此类推。)

有人说:这些都是由很大的情绪起伏造成的,我随便动一个念头,想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应该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吧!

其实,科学上早已做过实验,让一个人平躺下来,不动念头,用仪器监测他体内的血氧水平,当他起念头时,耗氧量立即升高,而且念头越多越强烈,耗氧量也越高。由此可见身心是紧密联系的,并不是别别独立、相互无关的他体。起一念而动全身,而且是立即反应,丝毫不拖延。

懂了道理之后,就要善巧地用心改变自己的相貌。我们的相貌其实是内心的反应,认识了这一点,就知道改变相貌只在一念间。比如,过去心态冷漠没有慈心,相貌看起来冷若冰霜;现在心里对有情生起慈爱,立刻就变得和蔼可亲,表情慈祥,眼睛里有喜神。又比如,心态傲慢时,把自己看得过高,身体上的表现是眼睛往上看,眉头绷着,看人时眼睛是往下或者根本不看人。意识到这种相不好,心态要调整过来,怎么调呢?就是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低,看自己是凡夫,看别人都是佛菩萨,这个善念生起来时,整个心就低下去了,相貌也随着改变了,身体的筋骨、皮肤、肌肉会变得柔软,呼吸会变得平和,眼光会变得柔和。(关键要体会到身体的相貌只是缘起生的刹那显现,它没有常住的体性,因此以心态为缘决定会改变。只要我们努力发善心,相貌就会变好。)

在《了凡四训》中讲到有个叫张畏岩的书生,很有文才,参加省级考试,榜上无名。他大骂主考官没长眼睛。旁边有个道人说:“你的文章肯定不好,因为作文贵在心平气和,你的心气这样不平,怎么能写出好文章?”他听到后,心里屈服,姿态马上低下来,向道人谦虚地请教。所以心一变,相貌就随着变了,这就是相随心转的道理。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人人都能体会。比如,伸出手来,手掌向下,然后把手掌翻过来,要知道这是因为心念动了才把手翻过来的,心不动,手掌自己不会翻过来的。开车的司机是你的心,手掌就像是车,是心动了,手的相状才变了(由覆掌变成翻掌)。所以改变相貌的关键是心态要变一下。

也就是,我们改变相貌,唯一是在心上转。心一转,相随着就产生同类变化。内心有谦德,就现谦虚的相;内心有恭敬的德,就现恭敬的相;内心有慈爱的德,就现慈爱的相……相反,内心傲慢、不恭敬、凶狠、冷漠,也会立即表现出同类的丑陋相貌。总之,一切相貌随心转、随心变。

丑女改容的公案:

《贤愚经》上有个公案,是讲波斯匿王的摩利夫人生了一个女儿,叫做金刚,长相极为丑陋,皮肤像骆驼皮那样粗糙,头发又粗又硬如同马尾。

国王把她养育长大之后,找了一个贫寒子弟做她的丈夫,然后为他们建造舍宅,从里到外有七重门关着。

国王嘱咐女婿:“在你外出的时候,要自己带好钥匙,开关由你,不要让我女儿出门见人。”

金刚女内心苦恼,她自责说:“我造了什么罪业,被丈夫厌恶,每天都关在黑屋里不见天日。”她又想:现在佛在世上利益众生,凡是受苦受难的人都能得到救度。于是就以至诚心遥礼世尊,心里说:“唯愿世尊慈悲我,降临在我面前,给我教导。”

由于金刚女内心精诚,佛知道她的心愿,就显现在她前面,现出绀青色的头发让她看到。

金刚女抬头看见佛头发的相,更加欢喜。由于欢喜恭敬达到了极深的程度,这时她的头发自然变得又细又软,像绀青色那样。

佛又现出面轮,金刚女见到之后,心里欢喜,她的面貌也顿时端庄起来,恶相、粗皮自然消失。

佛又显现半身相,齐腰以上,金色耀眼,金刚女见到佛身,欢喜心更深。因为欢喜的缘故,恶相顿时消失,身体显现得像天女那样端正。

佛怜愍她,现出全身相,金刚女目不转睛地看着佛身,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时候她全身都变得端正,原来的丑相完全消尽,显现出举世少有的美貌。

公案中金刚女的容貌得到改变的原因是她对佛陀生起了至诚恭敬的心。这里关键要体会到身体的相貌只是一刹那的现象,而且它一刹那就灭了。这样就知道它是变的相,一配上心态,就出现相应的差别相。

大的方向上要懂得,只要是善心的状态,相就往好的方面发展;只要是恶心的状态,相就从坏的方面发展。

金刚女在佛的加持下生起了极深的欢喜心,这个欢喜心深到当时就能完全转相的程度。

我们最重要就是安住在爱心的状态当中,在慈心当中心理是清净、纯正的,心态是平和的,性格是和善的,心胸是开朗的。古人说“诚于中,形于外”,内在真诚、恭敬、善良,自然有非常庄严的表相:眼睛明亮、声音柔和、仪表端庄、容光焕发。有这样的相貌,别人和你交往时,会感到亲切、安祥、宁静,时时受你的善心加持,你也能感动所有和你有缘的人,得到大家的喜爱和支持。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不必要做任何外在的美容,有一颗慈爱心,就有最好的容貌,而且,也不需要用什么长生不老的特效药,慈爱就能让你青春永驻、延年益寿。

功名随心转

我们抉择了身心世界的刹那性,就是抉择到一切由因缘造作的有为法都是刹那灭的体性。回到具体的现象上来,像功名、富贵、寿命,都是有为法,都是身心刹那性的显现。以功名来说,功名是以因缘造作的有为法,刹那生灭,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功名,而且它随着不同因缘会产生增减变化。怎样变呢?就是造恶削减功名,行善增长功名。

古代有个叫丁湜的人,相士看他能大魁天下(就是会做状元),后来再遇相士时,相士大惊说:“你做了什么事,功名已经夺去了。”

丁湜想起曾经用方法拉人来赌钱,赢了六百万,就告诉相士实情。相士说:“你造这个恶业,把功名都削掉了。”

丁湜很后悔,急忙还掉所赢的钱来作赎罪,结果勉强落到了榜尾。

从这个公案,我们知道,功名是有为法,它是可以创造也可以削减的。为什么是有为法?因为它是福德因缘的产物。创造相应的因缘,才会得到;没有因缘,单单空想也不会产生;前面有因缘,后来造了恶业,也会立即变化。功名是刹那灭的法,它没有常住、没有实质,就看你积聚什么因缘。丁湜造了恶业,状元功名完全消尽。

《寿康宝鉴》上讲有个李登十八岁考上解元(省级考试第一名),后来到五十岁都一直没考取,他就到一位法师那里去请问原因。

法师代他祈祷文昌帝君(帝君专管人间的科举功名),帝君叫官吏检查善恶记录薄,上面写着,在李登降生时,天帝赐给玉印,他18岁中解元,19岁中状元,52岁做宰相。因为他考中解元后,想调戏邻居的女儿,事情没有得手,他又诬告邻居,把他关起来,他因此而录取推迟十年,功名降低到二甲。

后来又因为侵占哥哥的屋基,打官司,又推迟十年,功名降为三甲。再后来,在长安旅店奸淫了良家妇女,又推迟十年。现在又强暴邻居的女儿,做了很多恶事还不知悔改,他的福禄已经消尽了,死期就快到来。

法师把情况转告他,李登在惭愧、悔恨的心态中死去。

李登的一生,就是一步步堕落下去的。随着他不断造恶,他的功名也不断削减,最后完全消尽。

其实,我们这个五蕴身心是刹那灭的现象,刹那刹那都在发生变化,随着自己的起心动念、造作行动,在福德上时时有加减乘除,如果在恶心恶行上造多了,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大的变相就会显现。所以人是会变的,上半生是大官的命,下半生会成乞丐;或者上半生是出家人,下半生会成在家人,都是无常的表现。

河南潘解元跟两个朋友到省里参加乡试。旅店有个相士,偷偷告诉那两个朋友说:“潘君会有大难,你们赶快避开他。”

两个朋友对潘说房屋太小住不下,然后每人送给他二金,让他另外去找房子住。他就借住到一个小店里。

到晚上,他走到河边,看见一个妇女要跳河自杀,就问她是什么原因。她说:“我丈夫买棉花织布,积了很多匹。丈夫出门之后,我卖了得到四金,没想到是假银子。丈夫回来一定会责难我,所以我才寻死。”

潘君急忙从袖子里拿出四金钱送给她,回到旅店,因为没有住宿的钱,店主骂着把他赶出来,他只好借宿在一所寺庙里。

寺庙有个僧人在当天晚上梦到很多神打鼓、吹号降下来。有一个神说:“录取名单已经定了,原定的解元最近做了损德的事,他已经被除名,还没有人代替。”

另一位神说:“这寺庙里的潘生可以。”

又有神说:“他的命相该遭受横死,怎么可以作解元?”

那位神就用两手摸了摸潘的面容说:“你看看,这不是中解元的相吗?”

僧人心里记住了这个梦,很好地款待潘君。考试结束了,潘君到两位朋友那里表示感谢。相士一看他,大惊说:“你作了什么阴德,变成这种非凡的相,现在你超出众人,是第一名了。”到发榜时,果然如此。

公案里,潘君本来没有功名,后该遭受横死。这是一种过去业力所造成的结果,但我们不能看死了,虽然没有新的因缘和合时,会按原来的结果显现,但是有很强的善业,就可以转变。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是刹那性的有为法,加上新的因素,不可能不变化。

懂得一切有为法都只是缘起生的刹那法之后,对于人生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心里也会明确,只要在世间,现世或者来世的显现,都只是一刹那缘起的现象,一刹那一刹那相续下去,就叫做身心相续。我们要想自己好,确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行善积德、改过自新,这是唯一的路,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

2、心无常

以下从“心法所摄”到“次第出现”是抉择心识的刹那性,有两方面的理由:一、临时变异故;二、因缘不同致使果有迁变故。

心法所摄的三界一切心、心所,无论产生同类相续如定心,抑或不同类种种散乱心如欲界识,种种不同,临时速疾产生而迁变,

三界的心、心所归纳成两类,就是同类相续和不同类散乱心。同类是指前后心识的种类相同,比如上界定心在一段时期心识前后的相状相似,叫做同类相续。所谓不同类,就是前后心识的种类不同,比如欲界心识变化快,高兴过后是低沉,紧张过后是轻松,贪心过后是嗔心,一时冷一时热、一时甜一时辣、一时睡一时醒、一时见这种色法一时听那种声音、一时说话一时沉默、一时礼拜一时念诵,总之心识前后的所缘或状态各不相同。用比喻来说,同类相续像高山,前后显现的相状种类相同;不同类散乱心像浮云,不断地变换。

不论同类或不同类的心,到了临界点上,忽然间就变了。在这方面,不同类心的临时迁变,处处可见,容易理解。同类相续怎么临时迁变呢?比如上界天心识在长劫中安住,但是到引业穷尽时,忽然出定,心识现行,堕入下界,这是临时速疾迁变的例子。由“心识临时迁变”可推出心识是刹那灭的法。

具有从等无间缘、所缘缘等四缘的种种不同因中而迁变,

等无间缘等四缘是指生识的四种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和因缘。下面依次解释:

等无间缘指心和心所是无间隔地次第显现,前刹那心才灭,后刹那心就生起了,前刹那心就是后刹那心的等无间缘。单单排除阿罗汉入灭尽定的前刹那心识,因为在它之后心和心所就不现行了,所以不能把它安立为等无间缘。

所缘缘就是能使心识生成境相的所缘境,如缘声音、色法等境生起心识,声音、色法等叫做所缘缘。

增上缘是指那些对于生果能增强势力的因缘。比如,眼根对生起自果眼识能增加效力,眼根就是产生眼识的增上缘,依此类推,五根是产生五识的增上缘。

因缘是总说,上面三种缘和三种缘中没有包括的方面,统称为因缘。比如,由贪心生嗔心,前面的贪心是后来生嗔的因缘,由欲界的善心生起色界的定心,由计此山的心念生起计彼山的心念等等,都归在因缘当中。

应知三界所摄的不同类出生时,以及某处出生之后,在各自尚未圆满寿量之间,有无分刹那之流生灭次第出现。

以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摄的种种不同生类,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等等,不论是哪一种,都没有永恒的常住和暂时一段的常住,而是依次第刹那刹那地显现。

《大宝积经》说:“心如河流,生灭不住;心如灯光,因缘所起;心如击电,剎那不住。”分别心如河流,前面的心过去了,后面的心又生了,生生灭灭的,根本没有常住的体性。分别心又像灯光,油和灯芯和合生起的刹那灯光,没有常住的体性,由种种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分别心,也只是一种忽尔的显现。分别心又像空中的闪电,现一下就没有了,连一刹那都不安住。大家要知道,正当一念现前的时候,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只有当下一念,而且过后就无影无踪,这就是分别心的刹那无常。

《大智度论》中说:“有为法中,心的无常最容易了知。”心的无常最容易了知,是因为分别心是取相的心,相转变,心就转变。比如,色法从青变到黄,眼识就从取青色变成取黄色;声音从大变到小,耳识就从取大声变到取小声;温度从高变到低,身识就从取热变成取冷,所以分别心的变异非常明显,很容易观察到。另外就是用心了解心是最直接、最容易的,中间不隔一点点,一反观就知道。所以,不像了解器世界和身体的无常,自己分别心的无常最容易了知,以这个原因,四念住中的第三念住是观心无常。

本论前面有一句说:“实际上,无论外在无情器世界,抑或内在根身、心所摄的心王、心所,一切都像流水、灯焰般,是刹那生灭的。”我们抉择到这里,就算以理证成了这个结论。

记得前面讲过,有为法中有流水、灯焰这样的法,公开显示刹那生灭。在学细无常之前,我们做梦也想不到钢铁、高山乃至无量无边的有为法完全和河流、灯焰一样,现在抉择下来,根身、器界、心王、心所,无一例外,都是和流水、灯焰一样的刹那灭的法。

大家熟悉《论语》里的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确实,一切有为法都是像河流一样迁流不住。在西藏有这样的传说,有一次阿底峡尊者走到水岸边,尊者说:“水淅淅流,修无常很便利。”说完尊者就作修持。我想:尊者是在修三界刹那灭的细无常吧!

大家按上面的思路观察器情内外的刹那性,真正作了观察,再温习以前学过的无常教言,就会发现那些语言是那么亲切、明显。比如《大游戏经》中说:“三有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众生寿行如空电,犹崖瀑布速疾行。”佛说了“秋云”、“观戏”、“闪电”、“瀑布”四个比喻,思维了细无常,才知道这些比喻的落点在哪里,不然心里始终觉得身心世界和浮云、闪电相差悬殊。《广论》中有一句说:“若能略为向内思维,一切外物无不是显示无常。”懂得观察无常的方法,试试看,一切外在事物是不是在显示无常呢?大恩上师的《无常道歌》也说:“若能观想一切内外法,乃为指示寿命无常书。”金刚句内涵深广,没有详细观察过细无常是很难领会的。很多人当初学时一晃而过,心里没什么定解。现在再看字字句句都是谛实之语,大千世界确实是显示寿命无常的如海经卷,处处都演唱“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学好了细无常能产生很大的作用,能领会身心世界处处在透露刹那性,这不是只局限在书本上观无常,书本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而大千世界的演说无常法是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时时说、处处说,自然的无常道歌无边无际,尽宇宙时空,哪里不在显示无常呢?

那天,我念诵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开显解脱道》,念到修无常的仪轨时,一上来就是“诸行无常像闪电一样动摇,不论器情何者都是坏灭法。”我当时想,观无常要落在观一切有为法是刹那灭这一要点上。所以,必须如理如量地闻思,才能相应殊胜的仪轨作观修,不然,要点都不知落在哪里,怎么观修呢?(我再往下看,在第三修法“修轮回苦”的仪轨中,前三句每一句指点一种苦的相状,第一句修苦苦,第二句修坏苦,第三句修行苦。如果对有漏皆苦的法义不通达,怎么观修呢?教理不通,根本就无法下手。所以要想使自己的实修有质量,就要注重听闻和思维,不然是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的。)

问:如果有为法都是刹那灭,那应该像油灯那样,一看就知道它在刹那迁变,为什么很多有为法用根识再怎么观察,也无法了知它是无常呢?

答:我们要辨明“有”和“知”的关系,“有”和“知”配成两句,就是“有而知”“有而不知”。“不知道”不等于“没有”,“有”也不等于“现在能知道”。由世间人的见没有能知道一类有为法的刹那性,并不证明有为法中一类是刹那性、另一类是非刹那性。

问:为什么油灯一看便知是刹那性,而其它很多法再怎样看也不知是刹那性呢?

答:虽然这两类法都同样是刹那性,但闪电、浮云、瀑布、灯焰、流水这类法,在显现时前后是不同的显现,所以容易知道这是刹那无常;而像高山、大楼、桥梁、磐石这类法,前后的显现极其相似,由同类相状不断显现为迷乱因缘,使心识错乱,生起这些是常住的颠倒想,以颠倒想的障碍就不知道是刹那性。

总之,要辨明在什么上有差别,在什么上无差别。所谓有差别,就是刹那性的法有两类,一类前后的显现明显不同,另一类前后的显现非常相似,面对这两类法,凡夫心识有知道刹那性和不知道刹那性的差别(能境识有知和不知的差别)。所谓无差别,就是有为法自身何时也不可能是非刹那性,何时也不是常住而存在(有为法在刹那性上无差别)

问:对于凡夫的心识,佛法是如何定性的呢?

答:佛法认为凡夫识是一种颠倒识,也就是,凡夫具有迷乱的因缘,造成他的心识是一种和有为法的真相相违的颠倒认识。比如,有为法本是无常、苦、无我、不净的,世间识却耽著它是常、乐、我、净,因为和真相完全相违,所以应定性为“颠倒”。这种心识的颠倒就像眼翳者见白海螺是黄色,眼睛不明亮在昏暗中见绳是蛇,或者漆黑的夜里见旋火轮一样,都是无而见有、有而见无(本来没有的事,见到有;本来有的事,见为没有。),所以是颠倒。

(比喻的意思是,一、以眼翳因缘见白海螺是黄色,真相是白色,见到是黄色,这是和真相相违的颠倒认识。二、以眼睛不明亮和光线昏暗的迷乱因缘见绳是蛇,真相是绳,见到是蛇,也是和真相相违的颠倒认识。三、在夜晚没有光时,点燃一支香,用手快速旋转,以此迷乱因缘见到圆圆的光圈,叫旋火轮。真相只是一个光点在空中移动,并没有光圈,见到却是一个不动的旋火轮,这也是不符合真相的颠倒认识。)凡夫见有为法是常乐我净,就像比喻这样,是和真相相违的颠倒识。

问:有什么理由可断定世间识是颠倒的认识?

答:理由是这样:如果我们承许世间识是颠倒,则可以由此成立杂染和清净(轮回和涅槃);相反,如果世间识正确,那既不能成立杂染,也不能成立清净。而现相上确实有杂染和清净的差别,由此可断定世间识只是一种颠倒的认识。

以上讲了推理的理路,重点落在现相的染净差别上。这是大问题,关系到是否承认现相有杂染和清净的差别,或者说是否有轮回和涅槃的差别、系缚和解脱的差别。如果承许世间是颠倒的认识,那么这一切差别都可以安立,否则都不能安立。下面再把上面的道理展开来讲一下:

我们要注意到世间凡夫是因为有颠倒的认识,以此为根源而形成轮回的,也就是,以常乐我净的颠倒见生起执著,从这里起种种烦恼,造种种业,受种种苦,这就是轮回的由来。相反,如果能引生具量的智慧,断除这些颠倒想,就能获得涅槃。

反过来观察,如果世间心识见的一切都真实,那应成众生无始以来就解脱了,或者永远不可能解脱,有这样大的过失。(我们要明白解脱是什么?“解脱唯迷尽”,只是消尽了迷乱。如果世间识见的都是真相,由于没有迷乱的缘故,应成众生无始以来就解脱,这样就不用修行,众生没有什么杂染,没有杂染需要消除。换一个角度,假如世间心识见的都是真相,那这些世间心识的境界或者六道的境界完全是真实有的,这样再怎么努力也消除不了,应成永远不能解脱。)

总的说来,如果承许世间识是正确的认识,则无法建立杂染和清净的差别。事实上,无欺有杂染和清净故,世间识决定是颠倒的认识。

到这里,我们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世间识是颠倒识。既然是颠倒认识,那就不能以它为正量(判断标准),即不能以凡夫见了就认定是有,不能以凡夫没有见就认定为没有,所以凡夫的认识根本不可信。我们知道自己的认识完全是颠倒之后,我们应该转过来依靠佛的圣教和真实成立的正理,以此途径会出现和增长智慧光明。我们学习四法印,第一印破常,第二印破乐,第四印破我,就是依靠正理打破原有的颠倒认识,开出佛法的智慧。

标签:无常|四法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