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受构成烦恼和痛苦之因的道理及对治方法
一、由三种受中产生烦恼之理
如是若起乐受,贪欲增长;若起苦受,嗔恚增长;苦乐俱非,随粗重身,则于无常执为常等,愚痴增长。
由于近取蕴被烦恼种子所跟随,这样如果生起乐受,随着乐受贪欲便会增长;如果生起苦受,随着苦受嗔恚就会增长;如果是不苦不乐的舍受,那么就会随着这个粗重身,对无常性执著为常等,愚痴便会增长。
文中“等”字包括对众苦执著为安乐、对不净执著为清净、对无我执著为我,加上对无常执著为常,就是常、乐、我、净四种颠倒执著。
由此可见我们凡夫平日的状态,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是欢喜就是忧,要么就是愚痴。若不修解脱道,决定逃不出烦恼的状态,毫无清净可言。身心稍得一点乐受,便立即生起贪欲。比如,一尝到味道鲜美的菜,马上就生起贪欲,筷子不停地往这个盘子里伸。又如一受到别人的吹捧,就心花怒放,露出幸福的微笑。凡夫就是如此地不自在。如果悦意境界现前,根、境一接触便生起乐受,由乐受马上就能引起贪欲,心里便生希求之心。这就是因乐受而贪欲随增。
相反,如果不悦意境现前,稍有苦受,便心生恼怒。所以,要让凡夫发脾气非常简单,因为他的相续中本来就是粗重随逐,心中早已埋好了炸弹,只要制造一点不悦意的色声香味触,做为导火线,他马上就会勃然大怒。比如,骂他两句,瞪他一眼,或者在他家门口泼点脏水,这一点小事,不懂得对治的人决定会由苦受而立即嗔恚随增。
有人会想:我在不苦不乐时,既没有贪也没有嗔,这时会有什么烦恼呢?实际上,虽然没有贪著或者恼怒,但是却落在颠倒的愚痴状态中,比如对自己这个有漏的取蕴身,认为它可以永远存活,认为它很好看、很干净,认为没有苦乐的状态已经很安乐,或者认为这个是实有的我。这些都是缘取蕴而生起颠倒执著,所以由于舍受愚痴便会增长。由此可见,凡夫的特色就是一天到晚烦烦恼恼。
二、从烦恼中产生痛苦之理
其中贪欲能感当来于五趣中生等众苦。嗔于现法起忧戚等,于后法中感恶趣苦。痴于前二所感二苦随逐不舍。
其中以贪欲三门造作有漏业,能感得将来在五趣中受生等众多苦恼。以嗔心能感得在此生中心生忧恼、口中愁叹,由此因缘造作三门恶行,在来世中感受恶趣众苦。又在不苦不乐的舍受当中生起四种颠倒想,这四种颠倒想的痴一直伴随着贪嗔所生的痛苦中。
有人会问:以贪嗔而导致在后世中感受痛苦,为何前者所感是五趣中的痛苦,后者唯感恶趣苦呢?
这是由于因上烦恼作用的差别,而导致果的差别。以贪所摄可以造集有漏善业和有漏恶业,所以分别感得善恶趣的苦。比如,若贪求后世的人天异熟而作布施、持戒等,以此贪爱会引生后世在善趣中受生、死亡等苦果;若贪求现世八法而造恶,就会在恶趣当中受苦。而嗔恚则唯是损害他人的恶心,所以决定感召恶趣之果。
又有人问:为什么愚痴会对贪嗔所感的二苦随逐不舍呢?
“愚痴”的特色就是非理作意,而正是非理作意才引生并且增长贪嗔,所以说由愚痴而对贪嗔所感二苦随逐不舍。也就是说,只要愚痴存在,贪嗔所感的二苦就会在相续当中紧紧跟随,无法摆脱。
例如:所谓的美女,其实只是一个外面包了一层皮肤的活动厕所[此处是对于男子所说,对女人来说则应理解为“美男”——编者注],但是人们依靠非理作意,将此不净相渲染成美丽洁净的假相,而且会放大。于是,内心便会耽著这种美妙的假相,而导致贪欲不断增长,如此必将感得三有的生等众苦。由于这个道理,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上说:“依于非理之作意,生起诸业及烦恼,依于业及烦恼水,生起有漏蕴处界。”
应将以上这两个科判的内容,归摄在五取蕴行苦的自性上,这样才能掌握关要。以上所说三有当中的无量痛苦,它的根子就是我们这个有漏近取蕴。只要我们仍有这个近取蕴,再加上非理作意,就可以断定自己的一生乃至尽未来际,都会和烦恼永远相随,没有片刻不起烦恼。
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如理作意。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观住轮番净修法》当中说:“三有轮回诸过患,由自心力烦恼生,非理作意烦恼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因此,下面就宣说对治的方法。
三、须从三受中以三观遮止之理
“三种观”就是观乐受是苦,观苦受如毒痈,观舍受自性是无常坏灭法。
故于乐受,应观为苦,灭除贪欲。
因此,对于乐受应当观为苦,以灭除贪欲。
乐受表面上是乐,实际上是苦,以往未能如实了知,现在认识之后,就应认识到乐受痛苦的本质,从而遮止贪欲。也就是必须将“执苦为乐”改为“认乐为苦”。
于诸苦受,应作是思:此蕴即是众苦因缘,苦从此生,犹如毒痈,灭除嗔恚。
对于苦受,应当思惟:这有漏五取蕴是众苦的因缘,痛苦从此处出生,就象毒痈一样,常常触恼身心。应该这样思惟来灭除嗔恚。
毒痈本来就会产生痛苦,同样,有漏蕴本来就会产生痛苦,这是自然规律,所以不应当生嗔心。比如,家里的厕所本来就会长蛆,不应责怪他人。
于诸舍受,应观无常、销灭为性,灭除愚痴。
对于舍受,应当观它的自性是无常,以及五蕴具有通过修无我空性可以灭尽的自性,这样思惟就能灭除一切常乐我净的颠倒愚痴。
不于三受为三毒因。
总之,应当通过如理思惟,不让三种受成为三毒之因。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