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以戒为师>> 清净口业>>正文内容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5日
来源:释照祥的日志 2009-10-16   作者:释照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一个真正修道人,他心贯注在道上,世间什么事情他都不关心,他没有时间去过问,是非人我他统统都不晓得。他心专注在功夫上,这是一个真正的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所以他修道能得清净心,能得定。定是佛门修行的关键,它能帮我们恢复本性、恢复真心。

  人生宇宙的真相如何?幻化无常。人生宇宙是幻化无常的。你能观法如化,这是智慧,真实的智慧。你知道了事实真相,你不计较、不执着了;你真正放下,放下就自在,自然心就定了。你真的有定有慧,表现在行为上,自自然然地就“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见到一切人的过失,不会说。为什么不见世间过?观法如化,哪来的过!没有过,也没有功;没有恶,也没有善;心境是平等的,因为他根本没有分别执着,哪来的善恶、是非、真假?一切善恶是非真假,是你们世间人在虚妄分别;真修道人再不搞这个东西,根本就见不到了,他当然不会说别人过失。

  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句话我们要常常记在心上。蕅益大师教导我们,“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他们两个说的话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

  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换句话说,一切人、一切物,都是清净平等,没有善恶,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好恶。

  中国俗话常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善恶、邪正、是非、好恶从哪里来?是我们自己不善的心起来的,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于外面境缘不相干。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几个人认识事实真相?

  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纵然看到别人过失,也合掌令欢喜,决不敢轻易批评,说不定那是菩萨示现的,我们怎么知道?

  总看别人有过就不能得定

  一些持戒很严的人,自己觉得很了不起,常常听到他批评“这个人破戒,那个人犯戒”,气得气呼呼的。

  他永远不会得定,为什么?常常生烦恼,看到这个破戒,那个不持戒,他就生烦恼了,他心就不平,心不清净,他怎么能得定?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自己境界清净,别人清净不清净,一概都不理会。他心清净,他就得定。

  真正修道人言语少,这是真正修道人;言语多的,喜欢讲话的,你想想看,他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世间过是什么?他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着相!着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生贪嗔痴欲诸想,他才见到世间过。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如果不着相,他怎么见到世间过?自己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有时间去管别人?

  古人教给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你要知道那么多事干什么?别人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管他干什么?我看到好境界起贪心,看到恶境界起嗔恚心,我造业,他不造业,他是诸佛如来。

  《坛经》上记载,六祖拿棒子打他,问他痛不痛?他说“我亦痛亦不痛”,他这真是,说这种话!六祖就讲:“你痛,你是凡夫;你不痛,就是石头、木头。”六祖说亦见亦不见,他就学他的话。六祖说:“我见,是见我自己的过;我不见,是不见世间过。我亦见亦不见。”这是一个真正修行人!我们今天修行,真的是“亦见亦不见”,专见别人过失,不见自己过失,跟六祖大师恰恰相反,这菩提道上没指望!

  世间,邪正、是非、善恶,我们统统明了,明了是慧。明了之后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过失,什么都不知道,那是愚痴;样样都知道,是智慧。心地干干净净,是三昧常寂,定慧等学!

  口,是最容易造业的,造业的果报在三途;知道这个后果,你还会说人家的是非长短,那不是愚痴吗?

  佛眼睛里头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如果你还看到世间人的过失,那你不是修道人,一点功夫也没有,凡夫一个。

  佛看一切世间人都是佛?所有一切万法,都是自心变现的。

  一切众生里面,的确有顺法性的,有违背法性的。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善;不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恶。善,我们赞叹;恶,不赞叹。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一点之外,没有丝毫差别。善人是佛,恶人也是佛。世间人所犯的种种过失,假如他要真的不见,他不就变成白痴。那为什么叫不见?见如不见,绝不放在心上,

  六祖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有没有过?过太多了。

  不是你眼睛没看见,不是耳朵没听见。眼也见,耳也听,眼见耳听,为何不见?心清净,没有放在心上。一般人只看到别人过失,不知道自己过失,那是迷惑,造业。

  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自己过失,不见别人过失,这个人开悟了,再能把自己的过失修正过来,这叫真修行。


  放弃自己的成见

  我们是凡夫,凡夫在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亏就吃大了!凡是有大成就的人,决定是放弃自己的成见。我们的成见是错误的,从自私自利而生的,哪里会正确?我们的成见,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生的,不是正确的。

  我们有幸能够遇到佛法,能够遇到善知识,真正有成就,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华严经》里面,世尊教善财童子随顺善知识的教诲,这个很有道理。

  真正善知识,对待一切人决定是平等而无条件的,他的教学完全是看来学的人。他是不是真的想学,从哪里看?从态度上就能看出来。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他就有一分成就;十分诚敬,他就有十分成就”。

  我们要真诚恭敬,要尊师重道!诸位要晓得,决定不是老师刻意要求你尊敬,

  诚敬是我们的性德流露,是真诚、谦虚、恭敬,决定没有虚伪,没有虚假!你只要有这样的本质,“这个人可教!”

  在佛法讲,这个人是“法器”,你不帮助他,有罪过。他能接受,你不帮助他,你有罪过。

  他不能接受,你可以不必帮助他,为什么?你帮助他叫白费功夫,因为他已经满了,自满了,填不进去了!

标签:戒律|口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