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修菩提心>>正文内容

自他相换取众生苦会不会伤害自身?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10日
来源:摘自《修心七义论》   作者:洛桑成列·确吉坚赞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取和舍如何相间而修呢?可以配合呼吸来修。吸气的时候,观想众生的所有痛苦疾病和恶业化为黑雾微尘,随之吸入心间,融入我爱执的身中;呼气时将所有的善根和功德化为白光,照耀加持众生,众生的身体因而变得洁白,受用安乐。

  那些真正的大乘修行者,他们一生中都在修持这种取舍法,每一呼吸都没有空过,每一呼吸都在利益众生。譬如宗喀巴大师,他每一呼吸都在进行这样的修持,都在为众生拔苦施乐。你说这是多大的功德!大家要多看看祖师大德们的传记,要知道圣者是什么样的风范,以便树立起一个学习的榜样。人们每天有二万一千次呼吸,就这么白白地空过了,如果像他们那样都充分利用起来,不是很好吗?你想想看,每天二万一千次呼吸,每一呼吸都能积攒无量功德。因为心缘的众生无量,功德是不是也就无量?这实在是太殊胜了!我们不用再发愁没有时间来修法,就这么练练呼吸,这个人生也过得挺有意义的,活一刻有一刻的价值。

  通过长期修持这种菩提心,身心就会获得清净,同时也可以为他人带来净化。譬如那些藏民求加持的时候,活佛们通过一抚摸一吹气,都能给人消灾除障。这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理解,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通常都认为只能通过诵经念咒求佛加持,而他们就这么摸摸顶,吹吹气,怎么能起到加持的作用呢?于是认为这只是单纯的宗教信仰,是一种迷信式的盲目崇拜。现在经过菩提心的学习,大家就应该明白了,这完全是一种修证的功夫,是他们长期修持自他相换而产生的一种实际效用,跟宗教和迷信扯不上半点关系!对此,有的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经中说自作业自受,他人不能承担分毫。这里却说能为他人代受业苦,是不是与经相违?这是不矛盾的。正如一个病者能遇到良医为他解除痛苦,这是他住昔的善业成熟所致。同样地大德们修自他相换,能为众生取苦予乐,这也是对方福报成熟所致,同样没有违背业果。众生福报成熟和大德们悲心加持,二缘和合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我们进行这种自他相换的修持,吸气时把众生的苦取过来承受,呼气时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对自身会不会有伤害呢?在大家心灵深处肯定会有这样的顾虑,多少都会有一点。除非我们已实证了无我的空慧,才能真正做到无我的奉爱。譬如当面对一个浑身都是传染性恶疾的患者时,你还敢把对方的苦取来承受吗?这就不敢了吧!觉得还是离远一点比较安全。你有这种躲避的想法就是因为我爱执,你所有恐惧的心态都是我爱执的表现。这时候你更应该要勤修取舍,挑战这种恐惧,把我爱执破除掉。对待众生我们不能有我慢,但对于自身的烦恼执著,则必须要有我慢。你蔑视它,勇敢地面对它,向它挑战,它反而消失了。

  其实如果用智慧来抉择,这种恐惧完全是不必要的。从业果的角度来说,一切病苦或安乐都是来源于善恶业果,而业果的一个原则是善业得乐果,恶业得苦果。就像人们种庄稼一样,决不会出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样违反自然规律的情况,这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修自他相换,为众生拔苦施乐,一心一意去利益众生,这是最大的清净善业,怎么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结果呢?同样是不可能的!并且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没有真正代他人受苦的能力,对方的苦也不会因为我们的观想和意愿,就真的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恰恰相反,通过这种善业的力量,却会给我们带来身心的净化,消除我们的疾病烦恼等等。

  对于那些已经获得证悟的成就者,他们修自他相换,完全可以把别人的苦取来自己承受,自己的苦报也可以移走。因为在空性的境界中,一切都是幻化的,病苦也是幻化的一种假象,他完全可以把苦绐消融掉。有时在外相上示现出来,这是为了警觉我们生起出离心,生起慈悲心,并为弟子提供培福消业的机会等等,如萨迦班智达服侍他生病的叔叔。所以,圣者现病相和凡夫生病是不一样的。正如维摩诘生病后,文殊菩萨去问候他:您这样一位大菩萨,为何也患病了呢?维摩诘回答说:因为众生病,故我病!但对于大家初学者来说,现在刚刚起步修行,主要还是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熏陶,用来转变和净化我们的心识。等修持到一定证量,有能力取受对方的苦时,也就有能力把苦消融了,不会真的有苦的感受。

  譬如密勒日巴尊者,他承受痛苦的时候,并没有苦的感受,但他还是示现出痛苦相。曾经有个格西出于嫉妒,投毒害他,在他示现出中毒的状态之后,格西讽刺说:像你这样的大成就者,怎么也会有病呢?如果病真的可以转送,就请你转送给我吧!尊者回答:我的病虽然可以移给你,只怕你一刻都受不了,所以还是不移的好!然后把一部分苦转移到门板上,门板顿时断裂,自己显现为无病健康的状态。格西看到后还是不相信,认为这是障眼法,坚持请求把病移给他。密勒日巴尊者没有办法,就把病苦移给他一小半。他顿时痛得差点昏过去,在快要断气的时候,尊者把病苦收了回去。密勒日巴尊者已经证悟空性,就像在梦中做事一样,他的内心不会有苦的感受。

  还有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忍辱时,歌利王割截他的身体,把手脚一节一节地割去,但佛安忍不动,没有显现出丝毫痛苦。他已经达到了那种证悟的境界,自然可以承受。而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就不要轻易伤害身体。比如刺血抄经、焚指供佛,或像常啼菩萨那样以血洒地等等。虽然你的发心虔诚,但目前不允许这样做。因为没有空性的证悟,你会感到很痛,甚至会影响你的道心,使你产生嗔心或邪见。这样的话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业了。另外对于密法来说,我们需要依靠这个身体来成佛,经过灌顶之后,这个色身可以通过观修而转化为佛身,因此不允许无故伤害身体。

  有的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目前没有真正取苦的能力,那么我这样修持,对他人还能产生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尽管刚开始的时候,不具足代众生受苦的能力,但只要进行这种自他相换的修持,以我们的善愿力,三宝加持之力,以及诸法缘起之力等等,众缘和合,还是能为众生带来利益的。要是对缘起性空的道理有所体悟,你就会明白这一点。既然这个缘起的现象产生了,就必然会发挥作用,怎么不能为对方带来利益呢!何况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人,一切善愿都会实现,更不用说希望消除对方病苦的小小心愿了。

  有人在修自他相换时产生一些不适,提出这样的问题:吸取对方病气之后,应当如何转化?我现在是浑身难受!这是没有正确领会修心要旨而导致的过患。初学者并没有实际取苦的能力,对方的病气怎么会到你身上来?而且这种观修是纯粹的善业,怎么会招致恶果?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为什么会感到难受呢?这是自己的心理作用,你把这些东西执为实有,整天战战兢兢,身心怎么会不产生反应呢?还是涉及到一个心量的问题。所以,前面的慈心悲心是非常重要的,当你一心一意为众生考虑时,还能顾及自身安危吗?就不会再有所执著,吸入再多病气也不会成为过患,反而会生起纯然的喜悦。

  修取舍的重点是去体会众生的苦乐,将心关注于对方,自他换位去拔苦施乐。而不是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加强对自我的执著。我们一般都是只顾自己,全然不顾他人,整天做的都是损人利己的事,现在刚好颠倒过来,全然放下自己,一心体会他人的感受:观想对方的病苦时,去体会他是如何的难受;吸取病苦时,去体会对方的轻松感;施予安乐时,去体会对方的喜悦……总之,要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这才是掌握了修持的要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个观修的要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我爱执观想为心间的一个黑团,象征我们的自私自利等种种黑暗的思想,众生的病苦吸入后直接融入其中,摧毁我爱执,或二者同归于尽。这是把抽象的法理形象化,以这种善巧方便来修持,你就不会有后顾之忧,即对治了我爱执,又不至于产生执著。

  修自他相换为他人拔苦施乐,虽然发心是为了对方,确实也能为对方带来利益,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我们自己。我们的身心获得净化,远离一切烦恼,心灵变得柔和安详,充满慈悲和喜悦,身体远离病苦……从始至终,通过自他相换而获益的正是我们自己。这种殊胜的清净善业(即不掺杂私念,所缘众生无量),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能净化我们的身心,消除我们的烦恼疾苦,甚至能转化已成熟的定业。一般来说,通过四力忏悔可以消除未成熟的恶业,但对已成熟的定业则难以改变。不过在自他相换的力量面前,定业也未必是那么可怕,完全有可能转化。这方面有许多实例。譬如释迦佛在因地修行时,因为发心代拉车的同伴受苦,而得以脱离地狱,受生天界。还有一世因为违背母命,推倒母亲在地,以此恶业身陷悬头地狱,在业报已经成熟,旋转的铁轮即将辗上头颅时,他忆念众生而油然生起悲心:众生犯下这类过错的实在是太多了,希望他们的业报都在此时由我来承受吧!此念一生,顿时脱离地狱险境。还有在伽喀巴的时代,有许多麻疯病患者,麻疯病在当时乃至现在来说都是不治之症,但他们因为修自他相换,有的甚至仅仅经过一昼夜的观修就获得痊愈,从这里你就知道,此法的力量是何其殊胜!正如寂天菩萨所说:有了菩提心,就像与勇士同行一样,不用畏惧任何艰难险阻,一切恶果在它面前都会被消融。

  因此,当我们烦恼的时候,病痛的时候,不妨试一试修持自他相换,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修心誓言里说勿作邪法用,即不要把修心作为治病祛魔的特效药,这是本末倒置了。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追求解脱成佛的目标还不一定那么明确,这时不妨把它作为一个方便法门,用来促进自己趋入善道。它没有任何负作用,并在消除病苦的同时,还能给你带来心灵的净化。并且在病苦时修持自他相换,修心会更有力量,觉受会更加真切。你能通过自己的苦,对如母众生的苦也感同身受,从而生起真切深沉的悲心。所以真正的修行者,并不会畏惧逃避病苦,而是欢喜地接受,他们把疾病、障难等视为珍贵难得,甚至向上师三宝、护法祈祷,祈祷赐予自己多多的病苦。因为这是修心的最佳机缘。

  一旦体验到修心的好处,体验到它的殊胜加持力,就会吸引着你,使你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修持,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惯性行为,直至将整个身心融入其中,从而获得最彻底的净化。我们修别的善行也许会因为动机不纯、八风干扰等原因,使之不能收获相应的善果,甚至偏离解脱之道。但对于修自他相换来说,你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修法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修心,就是在净化动机,不管你的发心如何不净,只要真正进入修持,不纯的动机也必然会被净化。一旦真正领悟并实践了此法,不管你本人的意愿如何,它都会推动着你一步步走向解脱,走向庄严的成佛之道。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如何发愿
下一篇:修心的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