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以怎样的心态去看犯错的学生?
犯错,也是一种成长面对一些犯错的学生,我常常听到老师们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些孩子怎么了?真不知如何是好?言语中充满了困惑和无奈,那手足无措的神情让人对教育的力量也心生怀疑。可以设想,如果用这种心态去教育那些经常犯错、“屡教不改”的学生,那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毫无疑问,“恨铁不成钢”的打骂教育会常常发生,师生的关系在教育惩罚中也会愈来愈淡漠,有时矛盾也会加剧。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行为以及怎样教育犯错的孩子,是学校、家庭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研讨的课题。在我看来,孩子不断地犯错,其实也是一种成长。因此,大不必过于紧张和焦虑甚至有失望的情绪。
首先,我们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发展的人来看待。因为无论是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还是从精神属性来看,学生都是不成熟的,也是不断发展的。不管是在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还是在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幼稚和不成熟性。正是基于这一点,学生会常常犯错误,有时是屡改屡犯的“低级错误”,因为心智的不成熟让他们的自控力不够,当然这里有教育不当的因素。
其次,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他们的学习经历其实就是用生命体验和感受这个世界的动态过程,学生在这里体验的是全部的教育生活。也就是说,“学习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创造、追求、选择、意志、努力、喜怒哀乐等情感的综合过程,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因此,在熟悉和融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个体的生命或多或少地会和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产生冲突,孩子的犯错便常常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在有着足够生活经验成人的眼中,尽管这种错误有时是那样的幼稚可笑。可是正是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让孩子们在不断地成长,尽管这种成长的道路是很艰难的,甚至于是曲折的,有时难免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犯错,其实就是一种成长。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过这样的话:“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错误犹如一种地心吸力。”吃着五谷杂粮,生活在俗世间,谁也免不了犯错,尽管它俗不可耐。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他们常常犯错也就可以理解为正常的行为,尽管有时会让教育者感到失望和愤怒。因为人在发展的过程就是和原有的不足作斗争,不断地摒弃自身的错误以及完善自我的过程,这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蜕变经历。“人恒过,然后能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是,学生改过迁善总会和教育者的期待有一段距离,甚至于是相悖的。这种情况下,教育者的往往信心顿失。如果此时,教育者能用一种理性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的错误,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宽容的姿势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我相信,体罚也不会常常发生,悲剧也不会反复上演。
爱默生说过:“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生命的美丽。”的确,宽容是人生的一个境界,也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胸怀。对待学生的错误,宽容而不纵容,理解而不呵责,它激起的往往是学生内心对老师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在《学习的革命》中我看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那么他学到的是自信;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那么他学到的是感激;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那么他学到的是爱……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如果一个犯错的孩子生活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中,他一定能意识到错误的因果责任,并能在成长中自觉地弥补自身的缺陷,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的一个“好人”。
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写道: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如此看来,犯错是一个个体生命不断提高、发展、升华、完善的过程,它完成的是慢慢成长为一个“好人”的自我教育过程。
在孩子成长的世界里,错误就是船儿前行时激起的那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是鸟儿划过天宇时留下的那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是生命的道路上孩子踩出的那歪歪扭扭的足迹。面对不断犯错误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遵循自然的法则,用欣赏的目光期待,用宁静的心去等待,因为犯错也是一种成长。
(作者董选辉系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中学教师)
(来源:http://www.qhope.com/WebSitePublish/Program/1545/1545_1.htm)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