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证菩提心
四条滚滚激流冲击不息,无法改变的业力周身捆缚,身陷我执的坚固铁笼,漆黑的无明夜色笼罩着天空。在无边的轮回流转中一生接一生,连续不断地遭受着三苦的残酷折磨。怜悯沦落此境的慈母泉生,要发成佛度众的菩提宝心。
菩提心既然是如此殊胜,那么如何着手修证呢?如何才能生发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呢?
要想取得任何事业上的成就,都必须先掌握方法和途径。我们生起菩提心也同样如此。如果仅仅把菩提心挂在嘴上,然后自称为大乘行者,却不知道生起菩提心的修证方法,又怎么可能真正地产生菩提心呢?除非有深厚的宿世善根,前世曾经修持过菩提心,并且达到纯熟的程度。因这种串习力所致,今生才能在听闻到大乘教法之后,就自然地生起菩提心。但这样的善根深厚者,千百万人中能有几个?我们应当诚实地正视自己。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密法的每个修持仪轨都有发心的内容,诸如‘我以所修诸资粮,为利有情愿成佛’等等。我这么念不就是在发菩提心吗?怎么能说没有菩提心呢?”是的,每个完整的密法仪轨之前,都会有这么一句话。但这是提醒我们修法的目的,提醒我们之所以要修法,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积攒成佛的资粮。你这样念一念也有功德,也能种下未来成佛的种子,却并不代表这就具备了合格的菩提心,顶多是对菩提心的一种希求而已。
因为从通俗的角度来说,菩提心是一种心境,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许多人修了多年佛法,这句话也念了无数遍,但仅仅是作为一个口号来念,仍然执著自身的利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修法也是为了自身而修,思想境界没有丝毫提高。这样的话,尽管认为自己有菩提心,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明白吗?
如何才能真正地生起菩提心呢?要按次第进行修心。不经过这样一个次第修心的过程,不要说生发菩提心,就连什么是菩提心,我们也难以了知,顶多知道一个名词概念而已。在阿底峡尊者到西藏之前,藏地的情况也和大家现在一样,只在修法时念一念“为利有情愿成佛”,就算是发了菩提心。他们也不知道如何修心,和大家一样,通常都是直接受菩萨戒,受戒后就以为自己是菩萨了。对此,阿底峡尊者呵斥说:“不明白什么是菩提心,不知道修慈悲的菩萨,只有你们藏地才有!”一心想成为菩萨,却不知道菩提心的内涵,不去修慈悲心,这样的菩萨哪里有呢?有的话也肯定是冒牌货。对不对?后来,弟子们询问应该如何修持,阿底峡尊者教导说:“应当按次第修心。”要想成为真正的佛子菩萨,就必须掌握次第修发菩提心的教授。
阿底峡尊者传承下来两种修心法门:一种是七重因果修心法;另一种是自他相换修心法。“七重因果修心法”由佛陀传给弥勒菩萨,历经无著、世亲等历代广行派祖师传至阿底峡尊者。“自他相换修心法”由佛陀传给文殊菩萨,历经龙树、月称等深观派祖师传至阿底峡尊者。两种法门的区别是“自他相换修心法”较为深妙,要具足一定根器者才能修持。而“七重因果修心法”较适合一般行者。因此,阿底峡尊者公开传讲“七重因果修心法”,对心传弟子则秘密传授“自他相换修心法”。
“自他相换修心法”历经数代传至伽喀巴时,才开始被广为弘傅。伽喀巴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中,见到了“自他相换”的相关教授,“把自己的一切功德利益给别人,把他人的一切衰损痛苦由自己承担。”这句话使他感到震撼,于是辗转寻找拥有此法传承的上师。寻找到上师后,他问:“你知道这两行字的教法有多重要吗?”上师回答说:“对于不想成佛的人来说,这个教法并不很重要;但是如果你希望即生成佛,就必须要修持它。”于是他依止了上师十二年,修学“自他相换修心法”。经过多年的修持后,他也被这个教法转化成了慈悲的上师。
伽喀巴在开始的时候,只对少数净信弟子传授此法,认为只有具足信心的虔诚弟子才能信受。后来有一次,一个麻疯病患者求治病的法门,伽喀巴尝试着传授他自他相换的修法。麻疯病当时在西藏很普遍,一般都是难以医治的不治之症。但是,这个患者经过一天的修持后,他的麻疯病奇迹般不药而愈。其他麻疯病者闻讯后也都蜂拥而至,向伽喀巴求这个法门,他们修持后也都痊愈了。所以这个修心法有一个别名,叫“麻疯者的法门”。但伽喀巴还是没有广泛传授,直到有一天,这个法门对他兄弟产生影响之后,他才开始向人们公开传讲。他的兄弟是一位恶习非常深重的人,对修行的事常常不以为然,但是看到了这个法门的神奇效用,他也产生了兴趣,就在伽喀巴传讲时躲在门后偷听,然后悄悄地进行修持。修持一段时间后,他的品性发生了很大转变,人们都感到很惊讶,最后得知是这个修心法的作用。伽喀巴对此非常高兴,他想,既然这样一个恶习深重者都能从中受益,对其他人也肯定会发挥作用。于是就开始广泛传授这个法门。
此后,这两支传承辗转传至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接受了修菩提心法的所有传承,并以文殊之智加以融合,把这两种修法融为一座进行修持,使其更为殊胜,能更快捷地获得菩提心的证量。因此在格鲁派的传承里,通常是将因果七法和自他相换合修。但在讲解的时候,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还是需要分开来讲。
“七重因果修心法”,一共分为七个环节进行观修:知母、知恩、报恩心、仁慈心、悲悯心、责任心、菩提心。观修时应先从知母做起,认识到所有众生都是自己往昔的慈母,从慈母想到慈母的恩情,从而产生报恩之心,在此基础上对众生建立真诚无私的慈爱,对众生的苦难处境产生深切的悲悯,因为悲悯而产生救度众生离苦得乐的责任心,有了责任心就会寻求救度众生的能力,于是立志成佛。这七个环节前者为因,后者为果,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直至生起彻底利他无我的菩提心。
“自他相换修心法”,则是把自己的幸福快乐给予众生,把众生的痛苦不幸交换过来自己承受。进行观修的时候,就像慈母愿意为爱子承受病痛苦难那样,把众生的苦痛观为黑雾,吸入自己体内代受,把自己的安乐观为白光,呼出去加持众生离苦得乐。这种交换彼此苦乐的观修,能迅速生起和增强大悲心,从而生发起无伪的菩提心。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观修,我们就可以产生真实无伪的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我们有了菩提心,是不是就可以坐等成佛了呢?不行,种子并不能代表果实,把菩提心修起来还只是因地上的菩萨,你还得在产生菩提愿心的基础上,按程序仪轨发心受菩萨戒,行六度四摄,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去,才算正式进入了菩萨道。也就是要给这粒种子提供生长的空间,给它施肥、浇水、除草等等,这粒菩提的种子才能庄严地开花结果,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