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赏曲觅清凉
滚滚热浪袭来的时候,人们开始怀念有一个可以享受安静的环境。因为天热,人心最容易烦躁;而烦躁又特别加深了热浪的感觉。所以,心静自然凉,成了一种最难寻觅的感觉。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禅师安坐禅室,不像有的人东走西奔地避暑,就是因为他“心静”。
无独有偶,古诗词里具有的意境,在评弹当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你听,“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碧莲香……花街回廊绕曲折,纱扇轻举遮太阳。”弹词名家蒋月泉演唱的《莺莺操琴》,唱词多么优美,那只开篇听下来,空调好关掉了。这不是笑话,1961年7月,八千多观众聚坐在没有冷气的文化广场,静心聆听弹词艺术家们的演唱。可见弹词艺术具有“静心”、“降温”的作用。
另外一个叫李群玉的诗人有一首叫做《文殊院避暑》的诗:“赤日黄埃满世间,松声入耳即心闲。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他能将炎热的人世间当作清凉的雪山,也是因为“心闲”,因而把酷暑置之度外了。徐调开篇《孤山探梅》是这样唱的:“不羡蜂蝶迷,朔风炼铁骨,白雪可充饥,茫茫雪海自芳菲。”不仅从“白雪、朔风”可以感受到清冷的滋味,而且也让人感受到梅花傲雪的风骨。前辈名家徐云志老先生徐调,也叫“迷魂调”,假使听众朋友在听这只开篇的时候睡着,作用倒比空调还要厉害。
明朝有个叫宗泐的和尚写过一首叫《暑夜》的诗:“此夜炎蒸不可当,开门高树月苍苍。天河只在南楼上,不借人间一滴凉。”四七二十八个字,讲来讲去,他的诀窍仍旧是“心定”两字。还有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作者曾经自称“度夏今年未觉难”,就是因为他心有“微凉”,而这种凉意并不是自然界的风所带来的。
弹词名家朱慧珍演唱的《莺莺拜月》,也叫做《莺莺烧夜香》,“花光月色两平分,花有清香月有荫。”“月下看花花富贵,花前赏月月精神。”这些优美的唱词,与古诗的意境真正是异曲同工,给人以美的享受。
清代诗人何绍基有一首叫做《慈仁寺·荷花池》的诗,当中是这样写的:“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杆水不波。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这是多么优美恬静的景色!
弹词名家张鉴国在《琵琶记》当中也有一首曲子叫《赏荷》:“一轮明月映东墙,清风拂拂暑气散,阵阵吹来荷花香。”
“六月红云不肯移,清心自合胜炎曦。”这是元代方夔《苦热》诗开头的两句。翻开古代诗集,能够读到不少含有此种意境的诗句,听听读读,倒也能赶走些许暑意。有“清心”就能战胜“炎曦”,看来古人相当相信。
著名评弹艺术家石文磊演唱的《湖心亭阵阵飘香》,唱词极其优美,“九曲栏杆桥九曲,金风吹拂绿波浪。清晨起,亭楼品茗茶真好,飘出莲峰晨露香;到晚来,倚栏频眺皎皎月,一阵阵风,一阵阵凉,一阵阵凉风一阵阵香,水面凉风郁馥香。迎宾客,送清香,祝君幸福身健康。”
避暑的最好心境是自己不烦自己。看看古人怎样度暑,我们应该有所启发。每当夜来避暑之际,泡上一壶香茗,关闭室内电灯,打开身边的收录音机,徜徉在古诗、名曲之中……那一首首古诗,一曲曲弹词,就像一阵阵凉风,为你送上一阵阵惬意,一阵阵清香。(秦来来)
《新民晚报》2004年8月10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