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婆塞戒经·禅波罗蜜品第二十七
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修禅波罗蜜,云何禅定?”
“善男子,禅定即戒,慈、悲、喜、舍,远离诸结,修集善法,是名禅定。善男子,若离禅定,尚不能得一切世事,况出世事,是故应当至心修集。”
“菩萨欲得禅波罗蜜,先当亲近真善知识,修集三昧方便之道。所谓戒戒,摄诸根戒,断于邪命,如法而住,随顺师教,于善法所,不生知足,修行善时,心无休息。常乐寂静,远离五盖,心乐思惟,观生死过,常修善法,至心不废。具足正念,断诸放逸,省于言语,亦损眠食,心净、身净,不亲恶友,不与恶交,不乐世事。知时、知法,了知自身,观心数法,若有喜相、愁相、嗔相、软相、坚相,知已能除,犹如金师,善知冷热,不令失所。乐甘露味,虽处世法,身心不动,犹如须弥,不为四风之所倾动,正念坚固,亦见知觉有为、多过。若人乐修如是三昧,不休不息,当知是人能具足得,譬如钻火,以不息故,火则易得。”
“善男子,若离三昧,欲得世法、出世菩提,无有是处。善男子,一切三昧,即是一切善法根本,以是因缘,应当摄心,如人执镜,则见一切善恶之事,是故三昧,名菩提道之庄严也。”
“受身心乐,名为三昧;不增不减,名等三昧;从初骨观,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名三昧。”
“是三昧有四缘:一者从欲,二者从精进,三者从心,四者从慧。是四缘故,得无量福,增一切善。”
“复有三种:一者从闻,二者从思,三者从修。从是三法,渐渐而生。复有三时:所谓生时、住时、增时。”
“善男子,欲界之中,有三昧子,是子因缘,得三菩提。是三昧者,有退、住、增。若在四禅,性则坚固,从初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上地胜下,次第如是。根本禅中,则有喜乐,非中间禅,六通亦尔,在于根本,不在余处,是三昧,名菩提庄严。因是三昧,能得学道、及无学道、四无量心、三解脱门,自利利他,无量神足,知他心智,能调众生,无量智慧,五根三昧,转钝为利,断于一切生老病死,能得成就一切种智,见诸法性,如罗彀视。”
“善男子,智者应当作如是观:一切烦恼,是我大怨。何以故?因是烦恼,能破自他。以是因缘,我当修集慈悲之心,为欲利益诸众生故,为得无量纯善法故。若有说言:离于慈悲,得善法者,无有是处。如是慈悲,能断不善,能令众生离苦受乐,能坏欲界。是慈若能缘于欲界,名欲界慈。”
“善男子,众生若能修集慈心,是人当得无量功德。修慈心时,若能先于怨中施安,是名修慈。”
“善男子,一切众生,凡有三聚:一者怨,二者亲,三者中。如是三聚,名为慈缘。修慈之人,先从亲起,欲令受乐,此观既成,次及怨家。”
“善男子,起慈心时,有因戒起,有因施起。若能观怨作子想者,是名得慈。”
“善男子,慈唯能缘,不能救苦;悲则不尔,亦缘、亦救。”
“善男子,若能观怨一毫之善,不见其恶,当知是人,名为习慈;若彼怨家,设遇病苦,能往问讯,瞻疗所患,给其所须,当知是人,能善修慈。”
“善男子,若能修忍,当知即是修慈因缘,如是慈心,即是一切安乐因缘。若能修慈,当知是人,能破一切憍慢因缘,能行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如法修行。若人修定,当知是人,修梵福德。得梵身故,名梵福德。若人能观生死过罪、涅槃功德,是人足下所履粪土,应当顶戴。是人难忍能忍,难施能施,难作能作。是人能修四禅、四空及八解脱。复作是念:一切众生,身、口、意恶,未来若受苦恼报者,悉令我受;若我所有善果报者,悉令众生同我受之。如是慈悲,缘广故广,缘少故少。”
“慈悲三种:谓下、中、上。复有三种:一者缘亲,二者缘怨,三者缘中。复有三种:一者缘贪,二者缘众生,三者缘非众生。如是缘者,悉名三昧。悲、喜、舍心,亦复如是。”
“善男子,有禅、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禅;有亦是禅、亦波罗蜜;有非禅、非波罗蜜。是禅、非波罗蜜者,谓世俗禅,声闻、缘觉所有禅定。是波罗蜜、非禅定者,所谓施、戒、忍辱、精进。亦是禅、亦波罗蜜者,谓金刚三昧。非禅、非波罗蜜者,谓一切众生、声闻、缘觉,从闻、思惟所生善法。”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于净禅,是不为难,在家修净,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