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文化>> 说法教化>>正文内容

佛教商业化的精神消费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7日
来源:转载   作者:李蔚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当今,佛教渐趋兴盛反映中国人对心灵平静的渴望,无神论已进入低谷很少有人问津。在经济取向的社会里,佛教寺院也不再是清修地方,在中国佛教商业化已成为精神消费。

     在经济改革中产生了一些中产阶级,具有相当的财力。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物质上的所有,例如宝马、乡村别墅、LV服饰、高档电子产品、婚外女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在追求快乐声光刺激生活后,他们感到内心的空虚,反而走向佛教中对物质欲望的排斥,同时生命的短暂使得他们欲求心灵上的平静。

    现今中国物质发展迅猛,但是很多人都在寻找精神世界。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很多都对基督教、天主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参加假日礼拜。就连互联网上,佛教网也是最热闹的网站之一,博客佛教圈子也而成为最时髦、人气最旺的网络平台。

    北京昆仑画廊2007年12月初开幕,聚集了一些房地产、股市大亨和身穿明牌的名人。在开幕酒会上人人手拿凯歌牌和玛姆牌香槟,欣赏会场上的明代佛教雕塑和15世纪的卷轴绘画。老板说每年都有数百万以上的佛教徒,他们当然希望在家中摆放佛像,让自己内心平和。

    在经济取向的今天,佛教商业品牌化在中国兴起。建过以来,文化大革命和历届运动捣毁了大大小小寺庙和文化积蓄,宣传无神论,但一般老百姓的信仰仍深深蕴藏在他们内心,一些信众默默地在家中设案拜神。然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开放经济准许个体经营,虽然在意识形态上仍然固守马恩列斯的那种形式,但在具体做法上已不遵循共产主义理念,而以中国式特色的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此后宗教信仰就在乡间复兴,农民开始翻新他们的信仰寺庙,在那里烧香祈福。中国人内心精神需求消费,让一些商人开辟一条商业与精神信仰兼顾的事业,致使佛教走向商业化。

    佛教商业化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南海海上观音、天福集团中华佛教二千年宝典、祈福中华、少林药局等。“商人们”以行善捐款、建庙立像捐款和购买佛教文物精品、护身符等,使在经济竞争中的雅皮士(yuppy)〔注:即Young Urban Professionals,都市中具专业技术、收入高、生活优适的年轻男女〕以精神消费方式得到心灵的抒解。建在风景区的河南鲁山(世界第一)大佛,耗资数亿,以高价门票供游人参拜。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早已不是参禅顿悟的佛教圣地,而成为商业味极浓的商品市场,众多的僧人们向香客兜售各种各样的所谓开过光的商品(号称连手表都经高僧开过光),许多出家人不守戒律,酒肉女友,抽烟,打手机,看碟片,哪里还是什么清静之地。

    一些传统人士不满佛教变得如此势利,如寺院与政府高官联合赚钱、寺院与旅行社发展观光事业等,主持、方丈花钱买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政治保护伞。所以说,商业化是中国佛教最危险的趋势之一。和尚不再修行,而只是一个穿着古装(僧装)经营寺院观光景点的服务人员。然而宗教信仰并非等闲物质和金钱消费,而是打自内心对神佛的尊敬。修行者以神佛经典作为例行生活准则,对名望、金钱利禄、物质享受的淡泊都是修行的项目。中国佛教商业化,必将越来越使得人们对佛教真正内涵的理解失之千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