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修出离心>>正文内容

家门不幸痛苦深重,当发出离心求解脱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0日
来源:摘自《修心利刃轮释•第十课》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家庭痛苦临头时,如养子孙杀父母,
  是恶业刃轮自己,今当恒常生出离。
  ——《修心利刃轮》

  在家庭中,自己经常感受吵架、打架、争论等痛苦,就像抚养子孙后,不但不报恩,反而杀害父母爷婆一样,这是恶业利刃轮到了自己。现在世间,很多家庭都不平安、不幸福,虽然自己为家庭付出了很多,但得到的却是恩将仇报,这是前世恶业所致。在懂得这个道理后,再不能对家庭、感情等轮回之事,产生羡慕和追求之心,应恒时从轮回火坑中寻求出离,并出家修行。

  其实,出家修行是最好的选择,至少再也不会流下很多无有意义的眼泪。当然,有的出家人也有痛苦,比如:不愿意闻思修行,守持不了清净的戒律,被贪嗔痴的对境所束缚等。但是,具有出离心的清净出家人,还是超越了被束缚于轮回家庭中的世间凡夫的痛苦。

  《贤愚经》中讲:有一贫穷婆罗门,妻子长得特别丑陋,脾气又不好,家庭经常吵吵闹闹,极其痛苦。他们生了七个女儿,每个脾气都不好,长相也很难看,她们所嫁之夫又穷又丑,性格都很恶劣。但他们时常回家,不但增加父母的辛劳,家中仅有的一点财产也要强行要走。有一次,婆罗门为了收割庄稼,向隔壁邻居借了一头牛,但牛却在田垄间丢失。他伤心至极!偶到林中,远远看见佛陀在参禅,心中非常欢喜。心想:他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恶妇骂詈斗诤,没有诸女懊恼,没有贫女婿烦损,也没有庄稼要收割,和丢失他人牛的痛苦等。佛陀知晓他的心意,欢喜摄受他出家,并为之宣说佛法,当即他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对当今社会来讲,绝大多数人贪欲极其强烈,各种痛苦接连不断。而出家人的生活非常简单,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压力都很小,只需要唯一专心对治自己的烦恼。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出家,比如到喇荣五明佛学院后,很多居士都不愿意再离开。

  前段时间,有些领导问:你们喇荣五明佛学院能不能开放?旅游的人多,对当地各方面的建设都有利。当时我们极力反对,并陈述理由:很多旅游的人到学院后,虽然以前并不一定信佛,但看见出家人的生活很清净,都产生羡慕和出离之心,永远都不愿意离开,这样学院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所以不能开放。当然,我们并不反对他人出家。相反,希望更多人都能认清世间的痛苦,对轮回产生出离心,踏上出家修行之路。

  不过出家的功德很大,很多人在出家时都会遇到违缘,可能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如此示现的原因吧!《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云:“若能发心求出家,厌离世间修佛道,十方魔宫皆振动,是人速证法王身。”而且,我们发心出家,厌离生死而修学佛道,魔王波旬的眷属就减少了,所以它会以嫉妒心制造各种违缘,比如:让家人抓你,让亲朋好友劝你等。因此,很多刚出家的人,心中都会产生犹豫、烦恼。若心不坚定,魔王就获得了胜利。

  总之,在家庭、事业等方面,遭遇各种来自家人等制造的痛苦和不幸时,要想是自己前世缘父母等家人造了许多恶业所致。比如:身患传染病等疾病,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不但没人照顾、理睬,连去医院看病的费用都没有,身心非常痛苦。在即生中,若感受诸如此类的痛苦,则应想:这是自己前世的业力导致的。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不孝顺父母,这很不应该。在动物界中,杜鹃鸟(亦名布谷鸟)从不造窝,也不孵卵。等苇莺外出觅食时,它就将苇莺蛋扔掉,而将自己的蛋产在苇莺栖息的窝中,让苇莺孵化。杜鹃蛋孵化比较快,小杜鹃出壳后,其他即将破壳的苇莺蛋就会被它一个又一个地挤出窝中,而独享恩宠。但过不了多久,小杜鹃就会远走高飞,而不顾苇莺的抚养。人若忘恩负义,忘记含辛茹苦抚养、关心、牵挂自己的父母,则与恶禽杜鹃没有任何差别。因为,他们致使父母的期望始终以伤心失望收场。

  虽然有人口头上说:“我业力深重!”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心中并没有这么想。实际上,心里除了这样想之外,还应观想:像我这样感受痛苦的众生多之又多,我应代替三界轮回所有众生的痛苦。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这样观想能减轻罪业、增加福报!

  往昔世尊转生于地狱拉马车,心想同伴嘎玛热巴的马车也应由自己来拉,并对狱卒这样说。虽然狱卒否认了他的说法,但以发心力,他顿时从地狱超升天界。往昔世尊转生为商主匝哦之女,当感受铁轮在头上旋转的果报时,他想:在轮回中,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用脚踢母亲的头,而感受这种痛苦的众生,愿所有这些众生的痛苦都成熟在我身上,由我一人来代受!他刚刚萌生这样的念头,铁轮便腾空而起,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在空中七肘高处相安无事,享受快乐。

  虽然长期这样观想很困难,比如在生病住院一个月期间,每时每刻都观想:“众生的痛苦由我来代受!”这肯定做不到。但在动手术等痛苦最大的时候,一定要尽力思维、尽力观想。若内心真正生起代受的想法,值遇生老死病等痛苦就非常有意义,因为以这样的观修能净除多世的罪业。在噶当派中,这个窍诀是非常甚深的教言,希望大家铭记于心!否则,面对痛苦就很难有正确的心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