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修菩提心>>正文内容

关于如何修菩提心的开示

       

2010年5月18日堪布开示录音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08日
来源:仁古寺经典讲经院_新浪博客2010-06-18   作者:噶玛翁批堪布 翻译 益西翁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昨天和前天我们讲了出离心,皈依等的修法,以及我们讲到了“四种厌世法”或者是“四种除贪法”这方面的开示。我们经常会对别人讲我们是大乘的修行者,我们是密法的修行者等等这样的说法,在这样的修行过程当中有一点是无疑的,通过我们昨天所讲述的那种过程和方式,我们会到达一定的境界,或者我们需要到达某一种境界,就是说能够有一种厌离心,我们愿意出离。我们渴望并且非常的希望,也是正在努力的去做,让自己从能够这个轮回的苦海当中得到解脱的事情,这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基础点。

  但是,作为一个大乘的修行人,我们能不能只为自己的解脱而去修行呢?这是不可以的,我们时常称自己是大乘的修行者,那就需要心怀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如我们的生身父母,所以为了回报他们的恩情,我们时时刻刻的要想到,我们的修行不仅要为了自己能够得到解脱和成佛,更是要为了利益一切的众生,使一切的众生解脱轮回苦海,成就佛陀的果位。就象阿底峡尊者说的一样,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在于发心,外道和佛教的区别在于皈依。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既然称为大乘的修行者,就一定需要大乘的发心,大乘的发心就是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大家一定要记住。

  如何去发菩提心?菩提心怎么样修?有很多法门去引导我们如何更好的生起菩提心,象对待自己的生母一样的对待一切众生等等,这样的教法非常的多。现在各种哲学中来讲,佛教里面菩提心是让人觉得非常伟大的一种发心,一种心态。它有三种状态,一是自他平等,就是我和一切众生是一样的平等的;二是自他相换,把自己和众生的位置交换,然后我去承担他们的一切痛苦,把自己的一切安乐回向给他们;三是自轻他重,就是一切众生要比自己重要,胜过自己,然后去发菩提心的这种修法。

  这些菩提心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修?大乘当中有发菩提心的七支要诀,噶当传承传下来的七支要诀也被称为因果七诀,“诀”是窍诀的诀。内容是知母、念母、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和发菩提心。

  七诀中首先要讲的是知母,知母是要知道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我们从无始以来经历了无数次轮回,已经无法计算到底轮回了多少次,这么多次的轮回中,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母体来承载我们的生命,来让我们诞生,这个就是母亲。我们看看我们这个世界有多少的生命,人就不用说了,其他的动物昆虫等等一切的生命,有多少生命不是通过母体生出来的,可想而知我们在无数次的生命当中,我们从母体中出生过无数次,而无数次的出生过程中又有多少众生扮演过我们的母亲这个角色呢,不可能每一世都是同一个母亲在生你,所以所有的众生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父母,这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既然是我们的生身父母,我们就要回报他们的恩德。

  你可能会想,我可能很多世有很多的母亲,但是否一切众生都是我的父母?这样的疑惑是错误的,因为你不知道你到底轮回过多少次,是难以记数的轮回,难以记数的轮回中难以记数的众生都成为过你的父母,那你就要把一切众生当成自己的生身父母一样的对待感怀他们。佛陀说我们在无数次轮回中因为爱别离等痛苦所流过的眼泪,仅仅一个人流过的眼泪就可以把它汇集成比我们地球上汪洋大海还要多的水。仅仅是一个生命在那么多的轮回中流过的眼泪都可以汇集成比汪洋大海还要多的水,而我们一辈子的眼泪能有多少,那可想而知我们轮回了多少次,多少次轮回中又流了多少次眼泪,你要懂得这样去感知,一切众生皆为自己的生身父母。

  很多的典故中都有说到,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或者是说我们现在觉得他是我们的亲人朋友,过去有可能是我们的仇敌,现在觉得他是我们的仇敌,可能过去是我们的生身父母,对我们恩德无比。从前,嘎达亚尊者去化缘,看到一施主怀抱着一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并且用石头打了正在啃骨头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观察,发现那条鱼是施主父亲的转世,那只狗是他母亲的转世,前世杀害自己的仇人转生为他的儿子来偿还宿债。这样的状况,随时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这一辈子中很多仇敌或者不喜欢的人是我们过去世的生身父母,我们现在非常喜欢非常眷恋的人有可能是我们过去世的冤亲债主。既然出现了这样一个状况,那么我们对所有的众生都有如母一样的态度,因为我们在向善,我们需要行善,从善念出发把一切众生当作自己的生身父母,懂得他们就是我们在无数次轮回中的生身父母。

  知道一切众生皆是我们的父母之后,就要知道去感恩、念恩,要知道他们的恩情。怎么样知道他们的恩情呢?今天在座的大多数都应该是为人父母者,你一定能深深的体会到,一个父母为自己孩子一生所付出的心血和精力。有一句俗话说:为人父母方知父母恩,所以当我们是父母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父母有多么的辛苦,为孩子有多么的担心,有多么的操劳。然后联想到我们的父母曾经给予过我们的种种这样的恩德。

  我们不仅仅看人类,我们去看看其他的生命,比如一个小狗,它从生下来就被狗妈妈照顾、呵护着,或者是一只鸡、一只小鸟出生的时候,小鸟的母亲会象保护珍宝一样的守护着它,把它护在自己的肚子下面,尽心的去呵护,孵化出来后,还要到处去捉昆虫来喂养它,直到它能飞能自食其力那一天为止。还有一句俗话叫“虎毒不食子”,即使是象老虎这样恶毒的动物,也不会去吃自己的孩子,而且会非常用心的去呵护自己的孩子。我们在大自然中可以看到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发现,不仅仅是人类,连动物也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

  更糟糕的一点是,有可能我们的父母为了让我们快乐,为了让我们幸福,而做了很多的恶业,由于无明和没有智慧,为了我们能够快乐他们做了很多很多恶业。而这些恶业导致我们过去世的这些父母正在三恶趣感受业报,他们可能投生在恶道中,正在偿还这些业债。这些业债形成的原因正是为了让我们得到幸福,让我们能够有一个好的成长。

  所以我们去感恩许许多多这样的父母对我们的恩情的话,相信你会忍不住想报答自己的父母。过去世的父母和今生的父母为我们的付出是同样的,我们都应该去感恩,报恩。

  想清楚了他们对我们的恩德,他们对我们有着深厚的恩情之后,我们就要去报恩。因为在过去无数世他们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甚至有些父母会为自己的子女付出自己的生命,来让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那么作为一个人,一个学佛的人,我们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母亲人深处痛苦之中而不去管他们呢?不去帮助他们呢?

  他们对我们有恩就等于是我们亏欠他们,既然是亏欠,我们就要偿还他们的恩情。如何偿还呢?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从轮回的苦海中得到解脱。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去偿还,去报恩。有这样的报恩的想法或者是正知正见,才是为人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行。如果我们对现世父母不报恩的话,我们会被这个社会和道德所唾弃。作为一个修行人则不仅要对现世父母报恩还要对过去世一切父母知恩、报恩。

  知道了要报恩,就要去了解如何报恩。下面我们讲发慈心,慈就是愿一切众生与安乐及安乐之因同在。就是说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快乐,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和平,希望一切众生能够与快乐及使他们快乐的因同在,这就是慈心。让一切众生获得快乐的任何想法都是慈心,对于我们的父母、对于一切众生我们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念头就是,如果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安乐并且与安乐因同在的话,那该有多好,我愿一切众生与安乐及安乐之因同在,要有这样的发心。

  生起慈心之后,我们就要生起悲心,因为只有慈是不够的,还需要悲。悲心就是愿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因。当我们看到众生痛苦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众生有诸多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对他发起慈悲心,我们希望他脱离这种痛苦,我们想他要是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该有多好啊,我会因此为他付出很多很多,我会很努力的希望他能得到解脱。

  仅仅对自己身边的父母亲人发慈悲心是不够的,我们要对一切的众生发慈悲心,因为一切众生皆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不管这些父母现在在我们面前以什么样子出现,是仇人的方式,还是亲人的方式或者陌生人的方式出现,我们始终要有一视同仁的态度,对一切众生有一个平等的发心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慈心、悲心,还是其他任何的善念,对一切众生都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做到这一点非常的难。

  人是非常糟糕的一种动物,他的念头当中充满了亲疏远近的这种执着。包括生起嫉妒心嗔恨心的时候,都是从他身边最亲的人开始。他不会对一个陌生人生起什么嫉妒心嗔恨心,但他身边的朋友亲人有了一点点的钱或事业名声上有了一点点的收获的时候,他自己没有那么好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然后开始嫉妒他们,更糟糕的是有的人甚至会希望他们某一天能够遭受什么不幸,能够飞来横祸,那样的话我会多高兴。这样的心态让人觉得非常的恶心、非常的糟糕。所以做为一个人,爱也是从身边的亲人开始,恨也是从身边的亲人开始。

  既然我们是修行人,就要对一切众生发慈悲心,就要对一切众生一视同仁,没有亲疏远近之分,能够象对待自己的一个父母这一样对待所有的众生。这样的话我们的慈心和悲心才是真正的无量的慈心和悲心。

  有了知母、念母、报恩、慈心、悲心之后,我们需要有的就是增上意乐。增上意乐是什么?举个例子来说,当你看到别人背着一个很大很重的口袋,你就会想,那个口袋应该由我来背,我要去帮他背这个口袋。就是很积极的一种责任心,一种勇于替一切众生去承担的责任心。看到一切众生在痛苦之中,就会想到,这是我的责任,我要替他们去做能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事情,我要让他们从痛苦中得到解脱,我要给予他们幸福和安乐,我要为他们求取什么,我要为他们创造什么…..等等这样的想法。这就是意乐,意乐就是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想这个痛苦应该由我来替他承担,或者是看到别人积德行善的时候,想这个我也应该和他们去做,我也要参与进去等等这样的想法。当然你千万不要这样认为,看到别人有一个漂亮女朋友你就说,那个女朋友我帮他做男朋友吧,看到别人有很多钱,你去想那个钱我替他去花吧,不是这样的。是看到别人的痛苦、看到别人不如意的时候,勇于替别人分担的这种意乐。当看到别人痛苦时我要为他去创造快乐,我要替他承担痛苦,我要替他化解痛苦,这就是意乐心。

  七支要诀的最后一诀就是发菩提心,这是重中之重。有了上面的基础,我们就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知道如母众生深处轮回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而现在一个普通的我没有任何能力能让他们在轮回的痛苦中得到解脱,唯有佛才有这样的觉悟和智慧,于是我就要让自己通过修学佛法,通过积德行善等方式,让自己成佛,然后去普渡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从痛苦之中得到解脱,登上极乐净土,最终成佛。这样的发心过程有三种方式,即自他同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

  在发菩提心境界里有一种是自己先成佛再渡众生,一种是我和众生同时成佛,一种是让一切众生成佛后我再成佛。不管怎么样,我成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一切众生能够从轮回苦海中得到解脱,能够得到佛陀的果位,这个就是我们说的菩提心。

  菩提心有两种,即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有一个发愿,愿我能成就佛陀的果位,然后渡化一切众生这样的想法。行菩提心就是我不仅有那样的愿,而且我正在那样去做,为了让众生能够得到解脱,而让自己先成佛,再去渡一切众生,按照佛法的教导在做在实修。

  我们这一生获得了暇满人身,遇到了佛法,遇到了具德上师,我们在学习、在修行正法,当我们获得了这么圆满的条件的时候,我们要感念众生,回报众生的母恩,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我们要渡一切众生成佛。因此菩提心的修行是最上乘的修行,也是最根本的修行。佛陀说,发菩提心的人会受到人天共拜。这是因为,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是非常伟大的,即使仅仅一念间发出菩提心都是非常伟大的、神圣的。因此可见我们去修行菩提心是多么的重要。

  为什么佛陀称这些菩萨为佛子,因为菩萨就是菩提心的拥有者,他们拥有和佛一样的菩提心,所以他们被成为是佛子,受到佛的爱戴。

  我们实修时就按照上面讲的七个次第去修,即知母、念母、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和发菩提心。发菩提心需要前面六点作为基础,发菩提心是根本的目标。

  很多人想知道如何观修菩提心,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刚才我们所讲的这些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要打坐禅修的话,就需要象我们昨天说的,双腿盘起,金刚跏趺坐,双手放在肚脐下方持等持印,两个手掌重叠在一起,腰要挺直,目光落在鼻尖处,调匀气息。然后再去想。

  我们要从知母、念母、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和发菩提心次第的思维。要思维到底为什么众生是我们的父母?到底为什么众生对我们有恩?众生对我们的恩情有多大?我们要如何报答他们的恩情?等等这样的去想,逐步的去做。

  修菩提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修菩提心是让自己的心培养一个习惯,有一个新的认识,有一个新的态度的过程。所以大家不要急于求成,要从零开始慢慢的做。有的人在想我现在有菩提心的念头,我在这里发菩提心,我做的这些都是基于菩提心在做,我很好。其实,这是造作的菩提心,没有造作的菩提心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很多修行的弟子都知道应该发菩提心,但真正发菩提心的时候,却是自己在强迫自己发菩提心,自己不知道什么是菩提心,只是说坐在那个地方说我要发菩提心,假装自己很有慈悲心。这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要从一点一滴去感念众生的恩情,去体恤他们的痛苦,去寻求解决他们这些痛苦的方法,迸发出这种热情和渴求,很强烈的这种愿望,想要让一切众生得到解脱并且成就佛陀的果位。

  如果有这样的念头和愿望存在的话,我们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作为一个佛子菩萨的修行,所有基于菩提心的行为,都是菩萨的行为。比如今天我去放生,我是为了一切众生,我是为了一切众生与安乐及安乐之因同在,为了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因,我愿一切众生能够成就佛陀的果位,因此我要去放生,我要去积德行善。而且这些众生是多么可怜,我要让他们脱离痛苦等等。做一个烟供、火供、布施也都是如此不断的去想。总之我的一切行为,包括吃饭、睡觉、走路都是为了有更好的精力和状态为众生创造解脱的条件。那我们一生时时刻刻都成为了一种修行,成为菩提心的修行。

  不要认为自己坐在那里几分钟就是在修菩提心,其实菩提心是在你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当中产生或发生。我们打坐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想明白一些问题,想明白以后要让这个问题根深蒂固在我们的心里面,就要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从每一分、每一秒开始做起。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运用菩提心的这种修法是非常重要的,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的有帮助。因为当自己用很好的一个态度去对别人的时候,我们很少会被别人以恶言、恶行相对。我们自己能够真诚的面对别人,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为别人做事,为别人分忧的话,我们获得的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快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生命是不希求快乐的,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想获得一种快乐,即使他是在杀人放火或者是在积德行善,都是希望自己获得一定的快乐。

  那么既然有希求快乐的心,我们就应该做能让我们获得快乐的事情。什么是快乐,你们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吗?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我们丰衣足食,与身边的人相处的和睦愉快,这就是我们认为的世间的一种最根本的快乐。这种快乐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创造呢?我们和善的对待别人,别人才可能和善的对待我们,我们为别人多考虑一些,为别人去分担忧愁,别人才能这样反过来对我。在现在充满压力的现代人群中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态度和发心。

  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菩提心是最根本的修法,没有菩提心你永远都成不了佛。如果你希望自己能成就佛陀的果位,希望自己最起码能脱离六道轮回之苦,那你没有菩提心的话,永远无法成就这一点。因为佛陀就是菩提心与无我的空性智慧相结合的一个心体,这样的一种境界才是佛,没有了菩提心你就没有了成佛的基础或者是条件,你就不具足佛的圆满,所以说菩提心很重要。生活中,不用说菩提心,仅仅是慈悲心就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帮助。当年佛陀成道的时候,受到很多妖魔鬼怪的伤害,射向他的箭,刺向他的刀子,纷纷化做花朵,没有丝毫伤到他。这是因为他心里面充满了无上的菩提心,任何外界事物都无法对他造成伤害。而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如果我们能发菩提心,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举个例子来说,这个地球如果到处都是荆棘,我们光着脚走的话,肯定会把脚扎破,那我们不可能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铺上地毯或者用皮子包上,让脚不会被刺到,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穿上鞋,一个很结实的鞋,有了这样一个结实的鞋,不管走道哪一个角落,我都不会担心自己的脚会被扎破。我们的心也是如此,身处这个轮回之中,我们的心在面对世间,面对轮回中的万事万物,我们的心被这些事物所左右,当有一天将我们的心用菩提心把心包裹起来后,没有任何的外在敌人可以制服得了我们,没有任何外在的烦恼可以左右我们,赋予我们痛苦。

  所以说,内心的修法是重要的,菩提心的修法尤为重要,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修出世间的法。当然,如果你不想成佛,不想解脱,那么你可以不去修菩提心,但慈悲心依然重要。

  大家不要认为盘着腿坐在那里就是在观修菩提心,观修菩提心需要有一个内心的活动,心里面要有一个思考,心里要有一个念头,心里要有一个正知正见的产生,然后心里要有一个转变你才会成就菩提心。如果你只是坐在那里口里念着菩提心,心里不好好观修菩提心的话,没有任何的帮助,你的菩提心提升不了。所以从内心里面真正的去思维什么是菩提心,真正的去思维发菩提心过程,真正的去思维众生的痛苦,去感知他们的痛苦,希望为他们付出一切努力和可能帮他们脱离六道轮回之苦。这样的话,你的心才开始有一个真正的转变,你的心才开始真正的在修行,你的心才开始真正的在萌发一个菩提心,所以说这种内在的思维,内在的修行是最根本的修行,外在的东西只是一个辅助,而内在的东西才是一个根本的东西。

  菩提心对于我们的今生来世,不管是世间还是出世间的一切,都有非常大的帮助,都很重要。我们活在这个世间,需要与人和睦相处,如果有了菩提心,我们会相处的很圆融。出世间方面,菩提心为我们所积累的福德是无量的,是无法想象的。一刹那间生起的菩提心可以将如虚弥山一样的罪业象火一样烧掉,祛除掉一切违缘及业障。一刹那间生起的菩提心的功德,整个天空都无法装载。由此可见,菩提心的功德是如此殊胜。

  在这里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内在修行的重要性,这个故事曾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版本在传说,有一个人在拉萨的空地上,静静的打坐。路人问他:“你在做什么呢?”打坐的人回答说:“我在修忍辱呀!”路人说:“修什么忍辱,你去吃屎”打坐者一听,马上跳了起来,骂道“要吃屎你自己去吃屎!”。那从这里可以看出此人坐在那个地方打坐修忍辱心并没有修好,他只是在造作的修忍辱。他连别人说的一句话都忍受不了,可见他修忍辱修的很造作肤浅。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修行,这样的修行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所以说我们修菩提心也好,修其他的修行也好都要从内在去着手,而不是摆个姿势在那里,心里却胡思乱想,让别人看起来你是个很好的修行人就可以,不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公案,无著菩萨在山中闭关,专门观想弥勒菩萨,热切希望能够见到弥勒菩萨出现。九年的时间过去了也没有见到弥勒菩萨。于是他很伤心失望。有一天他遇到一只狗躺在路旁。它只有两只前脚,整个下半身都已经腐烂掉,布满密密麻麻的蛆。无著心中生起了无比的慈悲心,他蹲下来,要把狗身上的蛆抓掉。但他突然想到,如果用手去抓蛆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它们,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舌头去吮。无著于是双膝跪在地上,看着那堆恐怖的,蠕动的蛆,闭起他的眼睛。他倾身靠近狗,伸出舌头......下一件他知道的事就是他的舌头碰到地面。他睁开眼睛看,那只狗已经不见了;在同样的地方出现弥勒菩萨,四周是闪闪发光的光轮。

  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九年的闭关修行,不如这一刹那的菩提心力量广大。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修菩提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菩提心对于我们修行的帮助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这个上面去努力,去着手,去精进,用心去修菩提心。

  我们讲了这么多菩提心的修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得到一点收益?无论如何,我还是要强调的是,大家一定要在这上面去努力,去精进。因为菩提心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众生都是最重要的,菩提心是无上的摩尼宝,一切成就和解脱都来自菩提心,所以这方面的修行一定要非常的专注和精进。

  我们讲要对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这个众生概念,很多人眼里好象只是我们所知道的人类的世界,觉得其他的如鸡、狗、猪、牛、羊等等这些生命,好象不是那么重要,好象一些外道的教法里面说慈悲只是针对人与人之间,这是很局限的一种慈悲。我们佛法里面讲的菩提心和慈悲是对于一切众生的慈悲,包括人、天、阿修罗、地狱、饿鬼、旁生六道中的一切生命都发菩提心。这就是佛教的菩提心伟大之处,很多人只是对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发一点善心,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从自己身边的人做起,不断的去扩大我们的菩提心,去关爱一切,去眷顾一切的众生,去感恩一切的众生,用慈悲心去摄受一切的众生,这样的菩提心才是真正如法的菩提心。否则,我们的菩提心就是很狭隘的菩提心,它几乎不能被称为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针对一切众生的。菩提心的根本是没有亲疏远近之分,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发起慈悲心和无量心。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仅仅对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态度,看到有钱的人就会阿谀奉承,看到穷人或不如自己的人,就会看不起他,要讽刺几句甚至远离,这种做法是非常让人唾弃和鄙视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和念头是非常没有风度,没有气度的,更不要谈菩提心。

  所以,今天在座的修行人和金刚道友之间,也需要有相互的包容,相互的关爱,不要觉得,他是头头没有安排好,或者说这个人不听我的,我是头头,不要这样去想,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和包容。如法的在一切修行才能守好金刚道友之间的戒律,否则的话,你们之间互相产生嗔恨心、嫉妒心就破了金刚兄弟之间的戒律,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不论对待金刚道友还是生活当中的朋友或者一切生命,我们都要一视同仁,他们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是我的生身父母,我应该平等的赋予他们慈悲和关爱,这样的菩提心才是真正好的菩提心,才是正确的修法,否则的话你的修行就会变成不如法的修行,就会变成一种恶行。这就很危险,大家一定记住这一点。

  我们讲了出离心,又讲了菩提心,我们都是围绕着从六道轮回中得到解脱并且成佛这一点来讲的,那么大家要知道成佛是什么?成佛是有了出离心然后发菩提心并且彻悟无我的空性智慧。拥有了无我的空性智慧和无上的菩提心的时候,那你就是佛了。那我们在讲完出离心和菩提心之后,我们再讲一讲空性。虽然空性是很难的,是不容易一下子讲明白的,但是今天出于某一种缘起,为了让这个法更加圆满的结束,我们简单的讲一讲空性。举例来说,比如一辆汽车,如果把它拆开,拆掉轮胎,变速厢等等的组件,它就不在是汽车,就变成汽车零件,这些零件又可以继续分拆开,不断的分拆,剖析,从分子到原子等等,到最后,这辆车变得什么都没有。它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东西,它完全是空性。不知道这样讲大家是否明白,总之空性需要以这样的方式去参透,这只是空性中的一个方面。

  为什么要修空性呢?就是为了去除无始以来强烈的我执,对于自我或者“我”这个东西的执着。如果象分解汽车那样去分解这个“我”,最后会发现,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执着这个“我”,因为这个“我”是空性。这样就没有了对自己的执着,也没有了对别人的执着,众生完全是平等的,你不会对任何事物有什么特别的看法,包括我们所说的这个世界,我们所说的这个国家,我们身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我们的手机电脑等都是空性,这个时候你没有了执着,没有了执着,你就具有了无我的空性智慧。

  当然,空性不是象我们今天谈的这么简单和容易,我们今天略讲一下是为了一个缘起,能够让我们今天的讲法更圆满而讲了这个空性,今天的重点是菩提心的修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圆满的讲法,能够让大家获得一个很好的起点和帮助。

  我们讲了如何在打坐中观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方法,其实在禅修打坐的过程中,噶举派有这样一个比喻:“虔敬心即为禅修之首,专心即为禅修之身,出离心即为禅修之足。”也就是对于一个正在禅修的人来说,对上师具有无比的虔敬之心;心不散乱、专注于自己所修的法门;以及远离贪欲具备出离心非常重要。就象一个人要有头、身体和足一样。如果具备了这三个要素将是一个圆满的禅修或修行。这一点大家要记住。

  开始我们讲过,寻求一个真正的具德上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给我们修行上帮助的上师,就象摩尼宝一样。阿底峡尊者一生有一百多个上师,在提到他的各位上师时皆合掌当胸,但说到他的根本上师金洲大师时,双手合十于头顶上并流下眼泪,呼唤上师的尊名。他的弟子不解地问:“尊者,为何偏偏在说金洲大师时合掌于头顶,难道其他诸上师都比不上金洲大师的功德大吗?”阿底峡尊者答道:“我的所有上师都与佛无别,功德没有任何的差别,只是对我的恩德不一样。我现在心中有的这一点点菩提心,全都有赖于金洲大师的恩德而得到的,因此,他对我的恩德最大。”

  所以我们也应该对我们生活当中对我们修行当中给予我们无限帮助的上师,我们应该有同样的感恩之心,对上师也要有如是的信心。

  几天的课程,希望大家能够从佛法当中得到真正的收益,让自己的修行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希望将来有机会,我们再在一切研讨佛法。希望大家,在佛陀的教导下能如法的修行,获得佛法的正知正见,并且成就佛陀的无上果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