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修出离心>>正文内容

“放下”要经历很多的磨难,要有个过程[嘎玛仁波切]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9日
来源:摘自嘎玛仁波切著《与心对话·磨难先行》   作者:嘎玛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放下,放下外在的东西,那是比较简单一点。有的人当他拥有太多,也不知道干什么用时,就愿意跟外人分享,跟社会分享。但是,当牵扯到最核心的“我”的时候,仍然还是放不下。

  让别人放下的人,大部分是些宗教人士,而这些师父往往是什么都没有拥有过的。这些宗教人士大部分从小就修行,修行久了就学会了用信仰来掌控自己的欲望,很多欲望在他们身上也不会产生出来。而他们会教导一些为欲望而烦恼的人,如果拥有的东西让你不快乐,就要赶紧把不快乐“放下”。有时这些宗教人士的话说服力还是不够,毕竟修行人的思想本来就是完美的理想主义,他没有拥有太多的东西,所以对他来讲,“放下”太简单了。比如,他没有拥有过家庭,所以你叫他放下家庭太简单了,让他放下,他马上就会说“好啊,放下”。

  我们庙里有一个堪布(佛学院的教授)能说善道,一次有个女孩跟他讲自己失恋了很痛苦,堪布就说:“那你就当它没有发生过不就行了吗?”女孩子就说,不能当它没有发生过,它已经发生了啊。堪布又说:“分开了,走了,就当他死掉不就完了吗?”女孩说,果然没有谈过恋爱,问了也白问。我拿这个作为比喻,目的是想说,如果自己本身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对他来说放下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我们为什么经常说“旁观者清”,也就是说,在一旁看的人自己不用付出,就觉得事情比较简单明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一学佛教的导师释迦牟尼是怎么做的,他是“放下”放得最彻底的人。释迦牟尼出生于王室,是个王子,又娶妻生子后才出的家,历经磨难后顿悟成佛,所以佛陀是“放下”的最好例证。如果他不是生在一个国王家庭,没有拥有过那么多的财富,然后告诉我们有很多财富却不一定能拥有很多快乐,我们愿意去相信吗?我们还是会学人家其他宗教一样天天告诉人家:我们的宗教是有福报的,我们财富越来越多,你们佛教是没有福报的,你们修佛的穷的比较多,修其他宗教的财富比较多。其实不是这回事,其他宗教的领袖在初创时期比较贫穷,一无所有,所以一开始他的欲望就是拥有、占有。为了占有土地,不惜发动战争,把别人的东西强占过来,让自己的机构变得庞大;等拥有钱财、拥有军队后,才去传播的宗教。

  佛陀最不一样的是,他拥有过了;没有人可以拥有一个国家后可以放下的,而释迦牟尼做到了,最后他把情感也能够放下。所以佛陀是“放下”执行得最好的专家,所以他的话也就最有说服力。在佛陀放下一切的时候,短期内大家也对他失望过、遗憾过:没有当上国王,他爸爸遗憾;没有做一个好先生、好父亲,他的太太和孩子遗憾;对他的国家来讲,聪明的王子没有执掌政权也是一种遗憾。但是,最后他用自己的方式让他的妻儿、父亲、国家为他感到无比自豪。佛陀的思想延伸到全世界,延续了2500多年直到现在,他的思想给很多人带来了真正的快乐。这种“放下”才是真“放下”。佛陀把“放下”执行得非常到位,所以最后他没有让任何人失望。

  “放下”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很多我们曾经拥有的东西不是说丢掉就可以丢掉的。所以,如何去放,还是要经历很多的磨难,要有个过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