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情爱,放下情执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众生无始以来因为“无明”而有“生”的欲望。有生就有活动,经过漫长岁月的转世轮回后,众生之间由于各种活动而互相攀缘,就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习气”。其中有一种习气就是喜欢共同结伴以造作情爱,另外一种就是贪爱情缘,由于长时间返薰的结果,这两种习气已存在于很深的潜意识之中。由此之故,人在日常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就受到这两种习气的支配,因此,人在世间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得到情爱或在造作情缘。若这两种习气不消除,则不论年纪多老或修行多久,一样会不断造作情缘。
情缘的形成是无孔不入的,我们在同情别人(以为是慈悲的行为)时,不小心也会造情缘,有时候多看他人一眼也可能造情缘。例如:随便与异性开玩笑,说挑逗女性之言论、言论轻浮、随便碰触异性的肢体、同性间勾肩搭背或碰触肢体、对他人之挑逗言行不予拒绝等,这些皆是造情缘的因素。
人与人之间由于互相接触就会发生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一旦有喜欢的感觉出现,则「可能」就有情缘发生,这是非常微妙且经常是难以掌控的,有时我们会对某一个人有一种“心动”的感觉,内心有一股喜欢或甜甜的感受,这也许就是情缘发生了,你对此人可能己产生情缘,或者过去你们之间的旧情缘已经现前。
“心动”的详细原因可能每个人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痴业,引起情缘的痴业有时达到根本无明的层次。情缘的种子属于第八识,机缘成熟时就经由末那识而现前,因此,情缘的状况不是第六识可以控制的,爱情之刻骨铭心,谈情说爱中的男女,经常会处在非理智之中,因此会有如「海枯石烂」之类的誓言发生,这就是不可控制的显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即便多年的老修行,也要注意密护根门:不要和心仪的异性频繁接触,不要和心仪的异性深入谈心,不要和心仪的异性凝眸对视,因为这一切都是潜移默化的,情缘的种子无处不在,等你发现它的萌芽时可能已经无可救药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死不瞑目
金末元初著名诗人元好问有一千古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原来,他在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亦,其一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余(元好问)因买得之,葬于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并做《雁丘词》。大雁都为情而死,人类更是感情动物啊,爱情被美化为艺术永恒的主题。那么,爱情的真相是什么呢?其实佛陀早已告诉我们,《四十二章经》云:
“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火之患。”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看破爱情的本质,不过如此
作为爱情的主动者而言:——就是爱自己
一位居士对爱情有着这样深刻的领悟——
原来,我们自认为恋爱了,爱上了外面的某个人,其实我们并非真的爱上了外面的某一个人,你只是爱他身上的“自己”。其实我们爱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爱的是自己心灵中的一个影子,一个理想的影子,幻想的影子。(按:这影子应该是自我的一种投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理想和追求,把这些喜好、理想和追求集中起来,形成了一个幻想的影子,一旦碰到一个条件与这个幻影相似的人,就不由自主把这个幻影套在这个人的身上,认为这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爱人!拼死拼活的去爱这个人,追求这个人。
其实我们爱的是自己心灵中的幻影,这就是为什么爱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经不起变化的考验的理由所在。因为我们心中的那个理想的幻影在不断地变,随着时间、年龄、阅历、文化、修养、条件、环境、习惯在不断地改变。我明白了,我心中的那个爱情,不过是这样一个误会,而所有的爱情都是这样的一个误会。
从另一角度看,众生无始劫轮回以来,贪爱坚固,碰到一个心仪的异性,其相貌、性格、气质、修养、精神、心灵等打动了自己,就想占有,以满足自己的贪欲,实质上众生爱的对象究竟来说是爱自己!为什么有人会为情人牺牲呢?因为他本人极其多情,爱情人实质上是爱上了“爱情“的感觉,这迷人的感觉让你失去了理智,这感觉极大地满足了你的贪欲,你自己获得了极大的快乐,这感觉和舌头品尝美味的乐受没什么区别,所以说爱的究竟还是你自己!这乐受,是因非理作意和贪欲习气而产生的,是虚假的,所以南怀瑾先生说,人一辈子就是自己骗自己玩。
真正的爱,是无缘大爱,同体大悲,是没有自己的奉献!执着于自己,所以众生灵魂深处究竟来说是孤独的。看透爱情就是贪欲,就是爱自己,这真相确实让人失望啊!
你心中爱的这个人,绝对和现实中的那个人有差距,被美化了,被处理过了,成为渴望追求完美的代号和载体。实际上你总有一天会发现:她没有你想象中的那般美丽!她还有很多不好的习气,她还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麻烦,而且她还在一天天地变老!现实中的她只是一个外缘,投射到你的大脑中,成为你所需要的形象。其实是你的妄想制造的完美,愉悦也是你自己大脑制造出来的,是你的需要,你的喜欢,一切都是从你出发的,满足你的要求,使你自己快乐,没有你就没有她,我执是根本,所以你爱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作为爱情的被动者而言:——我执被极大满足
凡夫都是有我执的,一般的小人物,随时有人观察你的脸色、等着满足你的需求,大家都只是芸芸众生而已,那么这个时候,由于业力的推送,人群中冒出一个人来,他(她)格外地欣赏你、在乎你,盛赞你是多么地与众不同,如鹤立鸡群,如明月处星;你的容貌多么美丽,你的心地多么善良,你的性情多么温柔;你多么有才情,多么能干,多么优秀,等等等等,千好万好,数之不足--总之,在此时,万千人中,我眼中只有君一人而已--遭逢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因缘不偶,作为凡夫,你的“我执”便被这一切深深地陶醉了,感到一种分外的愉悦。于是你怀着一种类似于被伯乐发现了千里马的心情,投桃报李,对这个“独具慧眼”的人刮目相看,青眼有加,二人彼此发掘,彼此欣赏,遂成其姻好。
读罢上述过程,你看出来了吗?除了前世的业力的作用之外,一般情况下,双方总是有一个人先爱上另一个人,不遗余力地满足对方的我执;对方受到感动,又反过来去满足追求自己的人的我执。对于追求者来说,他的投入是要求回报的,也就是说,我先满足了你的我执,之后你也要满足我的我执。如果不满足会怎么样呢?他(她)就会痛苦不堪,甚至因爱生恨;而对于被追求者来说,则是我爱你,是因为你爱我,你令我的我执感到愉悦。实质上被追求者爱的是什么呢?是他(她)自己。自己的我执得到充分满足时候的陶醉感觉,就是爱情的感觉。(按:我执被极大的满足,其中蕴含着:被肯定感、征服感、成就感、价值感、胜利感、陶醉感,因此非常愉悦,难以抵挡。但是,这种邪淫激情的燃烧,一定会猛烈消耗寿命、官位、富贵等珍贵的福报,因此只有坚决远离,才能保全……)由此可见,爱情和婚姻的男女主角相处的过程,就是两个人的我执此消彼长的过程,是两个人我执的一种游戏。
爱情的无常
看了电影《梅兰芳》,世人感叹梅兰芳和孟小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多么令人艳羡的爱情啊。然而也只能维持几年而已。孟小冬与梅兰芳那段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至今仍令人们扼腕叹息、唏嘘不已。而孟小冬在与梅兰芳分手后,坚决与他再无来往,可谓恩断义绝。孟甚至甩下一句,“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多年之后,孟小冬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只是一切都过去了”。
爱情也是一种无常,缘尽则灭。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文人们总将情爱描述得十分地美好、浪漫,事实上,以佛法的角度来看,并没有永恒不变的爱情,所谓“永恒的爱情”完全是出于文人们浪漫的想像。究竟什么是“爱情”呢?爱情就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非常强烈的喜爱与执著,而且这种喜爱是主观的。但因两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彼此的认知及情感必定会有所改变,如果两人改变的方向不同,那么这段爱情就会变质与褪色。原本爱情就是变化无常,所以如果执著愈深,痛苦就愈。包括我们所憧憬的爱情、心仪之人,也不是永恒的,亦是不断的在变化,有缘起之时,就终有缘灭之时。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