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护生环保>>正文内容

从“会说话的墙壁”折射出的英国的环境教育

       

游学英国散记 教学篇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7日
来源:360doc图书馆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走进英国的中小学,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哇,英国的中小学校好小呀(一般每个中小学学生200—300人,比较大的学校有500左右,学生人数最多不会超过1000人),大多数学校校舍设施比较简陋,没有围墙,也没有一个“象样”的校门。更没有标语,从外围看,你根本看不出那是一所学校,校舍外表也无毫无华丽的装饰,素面朝天。可是当你踏进大门以后,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里的学校小巧却设备齐全。“这里的墙壁会说话”,这是每一个观摩老师的共同的感觉。学校的走廊,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分门别类的贴有东西,包括各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学生的作品,学生活动的各种照片,学习方法指导等等。教师们利用墙壁的每一个地方积极创设一个充满刺激和变化的环境,让每个孩子获得各种可使用的资源,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在最大化地发挥着他的教育功能。在英国普遍有这样一个共识:学校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教育资源。在重视学校绿化及校园生态布置同时也十分重视学校的文化情景,通过学校宣传栏展出学生作品、举行各种活动仪式等,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总之,学校不仅重视显性课程的作用,也充分利用了校园氛围这一隐性课程因素的巨大作用,通过生态学校建设,全方位地综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环境理念和价值观。

 

  英国的教育能得到世界人民的肯定和学习,环境教育不能不说是其中大放异彩的一处,自从20世界60年代以来,英国学校环境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90年代以来,在英国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当局和各中小学的共同努力下,环境教育得到了蓬勃有序的发展,并成为国家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跨学科的课程成为小学教育的一大特色。

  一、  英国环境教育兴起的原因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伦敦的烟雾事件是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伦敦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大城市,处在泰晤士河下游的开阔河谷中。1952年12月正值寒冬季节,气温很低,潮湿的空气压在伦敦上空,成千上万个烟囱向空中喷吐大量黑烟,尘粒浓度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浓度为平时的6倍,烟雾中的三氧化二铁使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形成酸雾。全市4天中死亡4000余人,以后的两个月中,相继又有8000人死亡。此后的1957年和1962年伦敦又发生烟雾事件,经过对比才查清烟雾发生的原因,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因此英国也是世界上开展环境教育较早的国家之一。

  “环境教育”这一术语是1920年苏格兰植物学家Patrick Geddes(1854—1933)首次将“环境”与“教育”两词并列使用后才出现的。而国际上则是在1948年巴黎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正式使用它的。其标志是英国高等学校的研究领域开始涉及环境教育研究,凯尔大学举行了一次会议,内容是考察乡村的环境保护及其有关的教育问题,这次会议促成了1968年英国环境教育协会的成立;到了1971年,学校委员会的“5—13岁环境学习项目”公布,环境教育开始走入初级与高级中学的教学中,并且英国各个学校的董事会开始陆续将它正式地列为学校规划实施项目的一部分,由此标志着环境教育开始在英国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取得一定的地位。此后,英国《国家课程》又明文规定,环境教育应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必修课存在,使环境教育在英国正规教育中取得了稳定的一席之地。

  国际上进行的一些活动与会议,对英国环境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197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会议,并制定了《贝尔格莱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框架》,随后1977年在原苏联第比利斯举行的国际会议,促使英国正规教育中环境教育的体系逐步成形,进而走向完善。1990年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出版《环境教育》课程指南。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及《21世纪议程》的制定,则进一步将英国环境教育在内容充实方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该会中将环境与发展相联系,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指出在学校中实施环境教育是件重要的事情,这使英国进一步认识到必须对年轻人进行环境方面的教育,并对成年人进行环境方面的再教育,通过环境教育告诉他们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才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中并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1995年在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形势的影响下,英国教育部和环境部联合举办环境教育大会,环境教育日渐成熟。

  二、  英国环境教育的目的与目标

  1988年5月,欧共体理事会教育部长委员会作出决议,督促欧共体各国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优先发展环境教育,指出环境教育的目标:在于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措施的意识,为个人明智和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谨慎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奠定基础。英国政府接受了欧共体的这一决议,并基于此,提出了英国环境教育的长远目的,即要改善环境的管理,促进环境问题的圆满解决。具体而言:环境教育的目的是:(1)提供环境保护与改善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责任和技能的学习机会。(2)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考察和解释环境,即物理学的、地理学的、生物学的、社会学的、经济学的、政治学的、技术的、历史学的、美学的、伦理学的、宗教与精神的观点角度。(3)唤醒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对环境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 。为了发展环境教育,国家课程委员会确定了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

  三、  英国环境教育的理论框架与课程开发

  在1974年英国的学校委员会采纳了卢卡斯模式作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理论框架以来,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始终以这一模式为理论依据和基本知道原则,这一模式即“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和“在环境中的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中小学有关环境的知识、理解和技能的合理基础;“为了环境教育”强调发展儿童对环境有见识的关注,起根本目的是为所有儿童发展个人的环境理论,从而使他们为自然环境的利益作出行动,该项教育偏重于价值观与态度的培养;“在环境中的教育”将环境本身视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资源,它允许儿童在真实的活动中发展知识和理解力,培养调查、交流和协作等能力,从而激发环境情感。

  四、  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特色

  1、实地学习:“在环境中教育”的实践。20世纪70年代在受卢斯卡模式的影响,掀起了环境教育的户外教学纸张,主张在任何年级、任何学科都应尽可能到户外寻求相关的学习主题,以便通过户外的实地探究,使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实地探求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手段,被纳入国家课程文件之中,英国的专家一致认为,“所在学校最有价值的和最能最能获得的资源是环境本身”,“实地探究为研究环境问题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实地探究法自然被深入地贯彻到学校环境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策略,被认为是“在环境中的教育”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为了环境的教育”原则的基本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倡导因地制宜利用学校校园这一教育教学资源来进行环境教育。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英国中小学的校园和教室的墙壁张满了各种各样的卡片也不足为奇了。

  2、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跨课程特征的体现

  英国中学的环境教育同样也十分重视在环境中的教育,强调实地学习和探究,但在课程上,中学则多以分科为主,最近几年以来,英国各界最基础教育重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中学的环境教育较多的关注于如何在现行学科中的渗透,这样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又不影响现行学科的教学目的与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关注在某一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时如何体现环境问题的跨课程性。

  在英国,环境教育已深入人心,在中小学界盛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过去英国的教师被一律看成是英语教师,如今他们都把自己看成是环境问题的教师”。的确,通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英国的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环境教育已成为每所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成为每一位教师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这一成效可以从英国人对待动物的态度,对垃圾的处理方法,对废物的利用,对资源的使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上看出端倪。

  五、英国的环境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纵观英国的环境教育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教育应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环境教育在我国正在扩展与整合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是一种新的课程,而是通过了解各门学科如何通过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相联系,开发新的教育所要求的内容,也是为适应生态文明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的过程。 有了英国环境教育的经验,我们对当前在我国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充满信心,我国的环境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已有了基础,正在尽快扩展为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步。鉴于英国环境教育的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国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积极促进校园生态文化的形成

  校园内的自然环境是渗透环境教育意识的自然教材,更是熏陶学生增强环境意识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学校全方位,全立体的绿化。除了学校硬件的设备设施符合环保和节能的理念,学校软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也尤其重要,比如:学校各个角落合理地利用和布置,于细节处彰显魅力。要知道优美、富有底蕴的校园环境对人的发展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环境教育的教材的开发和使用

  我国的环境教育主要采取渗透模式,这种模式不需要专门的师资和专门的课程,见效快、操作性强,但这种模式存在潜在的危险。首先,这种模式没有明确每个教师的具体责任,那么教师就可能草率地对待自己所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而期待其他的教师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其次,这种教学方式开展的环境教育涉及范围大,评估难度也大。但是如果有专门的教材和师资,若能认真考虑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形成一定全面而平衡的环境教育课程还是有可能的。

  3、相应师资的培训

  培训教师市环境教育实施的关键,首先老师要树立环境伦理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因为教师是环境教育的实施者和传播者,在环境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影响着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只有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环境方面的知识和素养,才能有效的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形成。

  当然,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形成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以及媒体的正确宣传。随着我国环境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根据很多不同的情况开发许多新的模式。比如:跨学科的教育模式,潜入模式,环境主题活动模式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